幫到關鍵時 扶到根本上
■向賢彪
受疫情影響,村民外出務工不便,想辦法讓停轉多年的織襪機器轉起來;果樹養護進入關鍵期,村民苦於人手不夠,組織民兵幫助剪枝、除蟲;農產品賣不出去,積極聯繫電商平臺、超市找買家……近段時間,助力打贏脫貧攻堅的部隊官兵和民兵雪中送炭,為貧困群眾致富增收送去一把把「金鑰匙」。
習主席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然而,我國剩餘的貧困人口卻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更重要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使得剩餘脫貧攻堅任務更為艱巨,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加大。因此,更需要加大力度、對症下藥,做到精準扶貧、脫貧。
剩餘貧困人口要摘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障礙,但信心不足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心。只有敲開了「心門」,才能打開「富門」。要靠政策宣傳,讓他們從黨的扶貧政策中吸取力量;要靠典型示範,讓他們從榜樣身上看到致富希望;要靠細緻入微的關心體貼,讓他們在感受溫暖中增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靠精準施策,讓他們找到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沒有誰喜歡貧困、安於貧困,只是心中追求美好生活的那點燭光過於微弱,需要我們細心呵護,多鼓勵、多肯定,讓它逐漸轉化為致力改變的內在能量。
面對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的雙重任務,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是對助力打贏脫貧攻堅部隊官兵和民兵的一次重大考驗。對此,既要有堅定的信心,又要有紮實的舉措。要搞好就業幫扶,精準對接勞務輸出地與輸入地供給需求,優先組織深度貧困地區跨區域勞務輸出;要抓好產業幫扶,讓已有扶貧產業儘快復工復產,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抓好綠色產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的開發,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致富;要推行消費幫扶,採取定點採購、產品外包、協調代售等多種形式,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解決產品賣不出、銷不動問題。特別是要拓寬電商銷售的路子,這樣短期內可以解決產品滯銷難題、儘快增加收入,長期來看還可以通過電商大數據推動貧困地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深度助推鄉村振興。
扶貧政策、扶貧工作,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戶到人,落實到一事一策上。因此,在具體操作上必須細之又細、實之又實,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觸到心坎上,才能心心相印增信心;只有幫到關鍵時,才能藥到病除解難題;只有扶到根本上,才能挖掉窮根奔小康,從而讓貧困戶內生動力更強勁、幫扶措施更持久,凝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奪取決勝全面小康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