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術:傳統文化理論的智慧結晶
對於「相術」這個名詞,很多人可能都覺得似曾相識,卻又沒有真正深入地了解過。所謂相術,即「相人術」,古語有云「相由心生」,人的面貌、骨骼、體態、五官、掌紋、氣色等,都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人的當前狀態。這一理論由來已久,至今依然有著很強的說服力,圍繞相術產生過許多俗語,至今依然廣泛地分布於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說的就是人在遇到高興事情的時候,氣色會整體呈現振奮、上揚的形態;又或者有個形容人的成語叫「狼顧之相」,說的就是一個人的面相像狼一樣陰險狡猾,這個人的人品很大程度上也帶有陰險狡詐的特質。
《麻衣神相》:相術敘論集大成者
和許多中國的學術理論一樣,相術同樣是由古人的樸素實踐中產生,歸納為客觀規律後集結成冊,以此為基礎建立完備的學術體系。相術種類繁多,大體可分為骨相、手相、面相、體相等等。不同的相術有不同的典籍總結,而在這其中,最完備、最成體系的,就是北宋人李和弟子陳摶所編撰的《麻衣神相》。本書於北宋年間著成,在元明交接時期廣泛地流傳開來,《麻衣神相》的相術分為十二宮,從人體的十二個部位著手,由點及面,對人的種種性格特徵進行了詳實的側寫。這十二宮分別是:命宮(雙眉中間)、遷移宮(眉角)、祿宮(左額中央)、財帛宮(鼻子)、福德宮(眉尾上方)、夫妻宮(眼尾)、兄弟宮(眉毛)、子女宮(臥蠶)、交友宮(兩腮內側)、田宅宮(上眼瞼)、父母宮(輔角)、疾厄宮(山根)。將這些面部部位分門別類,總結出不同的狀態及規律,配合其他相術,便能夠比較準確地觀測出相術對象的諸多特徵,以此配合其他易學理論進行科學推算,準確度頗高。
當代現狀:相術學的去系統化
相術作為流傳已久的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和底蘊,傳承至今,依然有派系傳承。尊《麻衣神相》為尊的相術學派被稱為麻衣派,當代門主名叫閆長龍,據他介紹,相術作為易學的一支,因其脫身於實踐、應用於實踐的特質,至今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因相術入門易、深入難,加之人的狀態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當中,對於相術正確性的驗證造成了一定幹擾,兼有當今時代整容及容貌修整等諸多原因,在當今年代,已經很難重現相學在歷史中曾起到過的重要作用與輝煌成果。然而有用的知識技能都將繼續存在,並持續為人所用,相術學正在揭開其神秘的面紗,走向千家萬戶,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本人王炳森,今日寫下這篇敘論,希望相術學與《麻衣神相》都能在這個嶄新的時代當中,擁有新的活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