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從新拍攝製作的網絡大電影引發了網友的圍觀,因為對於這部《倩女幽魂》電影系列,大眾還是比較認可張國榮版的寧採臣和王祖賢版的聶小倩,自然而然大眾就會對《倩女幽魂人間情》抱有疑問,是否能夠保持原有《倩女幽魂》的水準。所以電影邀請了87年《倩女幽魂》原編劇阮繼志加盟,讓劇情保留了原有的味道,並且根據現代觀眾的口味進行微調。
《倩女幽魂人間情》的演員陣容是新生代演員加上老戲骨元華和徐少強相結合迸發出新的元素,並且電影特效比以前的《倩女幽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還能夠看到特效滿滿的《倩女幽魂》。
電影採用新特效後使《倩女幽魂人間情》更好表達了劇中的場景展示的三種悲劇色彩:第一種悲劇、所謂的人間已經沒了公平正義,都用以極端欲望來維護利益。第二種悲劇、看似罪惡源頭的蘭若寺,實際是人間最後的正義所在。第三種悲劇、小小的畫作竟然是人間幻想美好事物的最後的烏託邦。《倩女幽魂人間情》的人間社會充滿著欲望橫流,導致罪惡叢生,卻在黑暗起源蘭若寺隱藏著人間最後的光芒。
01、人世間:人間的人民拿著武器防身看著黑白分明
現實卻沒有所謂公平正義
人間社會在電影中表達就是暴力、欲望極致、道德敗壞的罪惡場景,讓人對於人間的希望產生了悲觀色彩,就是讓觀眾覺得人間已經是動蕩的社會。
刀光劍影的人間充滿著暴力,讓人間感受到了現實的無力感在《倩女幽魂人間情》的劍客手持刀劍在人間大行其道,以此來表達人們對於現實的無力感。在人間場景中發生了一場械鬥,劍客不分青紅皂白就肆意在打鬥起來,還有劍客粗暴拿著懸賞令頭像到處在街上對比路人,隱喻人間已然沒有了公平正義,在這裡的正義就是看誰的拳頭硬。
暴力的本質就是充滿著偏執性的毀滅,就是我認為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所以我就得毀滅掉你,從來不思考是非對錯。人間的暴力只會毀滅事物,而不會重建事物,只能讓事情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差,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絕望。
破舊的房子寓意人間道德變得破爛不堪房子在電影中會表達出規則的一種隱喻,越是規整的房子那就是電影想要表達出嚴格的根據來限制別人的行為。在《生態箱》就出現了同質化的房子,人們走不出去房子,人的一言一行得受到道德限制,房子在電影中就是人們道德規則的映射。
而在《倩女幽魂人間情》中的人間房子破舊不堪處處充滿著殘缺,在這裡就是隱喻了人間道德的敗壞,就說明了人間已經達到了是非不分的程度了。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準則和標準。當社會遭遇到動蕩和戰亂,道德自然就會退步,甚至造成了就沒有了道德感,逐漸變成了原始社會弱肉強食,人們都依據人的原始本性驅使做事。
人世間的人民身上破衣爛衫源於人性的貪婪電影中常常出現的人著裝都是破破爛爛的,尤其是當眾乞討的假乞丐雙腳被砍斷在路邊乞討獲得別人的同情,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個人慾望,放棄了基本的道德穿著破衣爛衫在乞討,是源於人的貪婪。貪婪就是不擇手段去獲取不屬於自己的利益,不管自己需不需要,搶到手再說。
貪婪很大程度是基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在不安的欲望驅使下,人們就會變得極端自私,尤其人們深處在亂世中,內心的不安只會越來越強烈。
電影在人間社會場景中所要表達就是看似充滿著煙火氣盛的人間社會已經沒有了正義,人間就跟煉獄一樣,他們整日沉迷於欲望中,違法基本的社會道德,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去傷害其他人。這裡悲劇就是人間已經變成了妖邪滿地的地方。
02、蘭若寺:妖怪齊聚的地方,看似罪惡之地,卻有著公平正義
燕赤霞樣貌醜陋實際是人世間判官,判別是世間是非對錯在電影中唯一能夠判別是非對錯就是燕赤霞,燕赤霞在電影中就是隱喻人世間的判官,能夠為人間主持公道,但是這樣的人卻生活在妖怪林立的蘭若寺躲避著人間的混沌來獵殺鬼怪,被寧採臣誤會去報官府,在張國榮版的《倩女幽魂》出現了一幕寧採臣誤會燕赤霞是江洋大盜,於是去人世間的官府去曝光,結果就是官員需要寧採臣拿錢才能升堂,寧採臣說沒錢,報官就跟他說「你沒錢,你可以偷,也可以去搶」
電影在這裡就是表現了明明是主持正義的官府卻成為了犯罪的買賣生意,而看似惡人的燕赤霞卻有著一顆正義之心來審判人世間的不公平。電影告訴我們不要以貌取人,看似正義的人,可能心懷不軌,以此來表達出一種反差。
樹精姥姥的貪婪是人性墮落所致,讓人不知不覺變成欲望的野獸樹精姥姥是蘭若寺修煉千年的大妖怪,手上掌控著千萬隻妖怪。所以她可以為了自己長生不老的貪慾命令小倩眾人去蘭若寺誘惑路過的人,勾引欲望後趁機奪取路人的性命。其實在這裡有不少人好奇,為什麼路人要有欲望才能讓妖怪正常的吸食,因為路人產生欲望後自然就就會產生罪惡的想法,罪惡的萌生才是樹精姥姥源源不斷能量的源泉。
欲望一旦失控就只會追求極致的快感,根本不會遵守所謂的道德,從而讓人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樹精姥姥的人物形象就是隱喻了蒲松齡所處的時代,當時官員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魚肉百姓,以此達到自身的個人利益,其實這種行為也跟妖邪無益。
寧採臣的柔弱之身是人性至善至美,照亮人世間唯一光亮在《倩女幽魂》中到處都是欲望和陷阱的社會中,他所採取的態度就是堅持著天真,善良,勇敢,不被外界的欲望所侵擾,成為人間希望的最後光芒。當寧採臣看到所處荒山野嶺的小倩,他沒有產生欲望之心,而是對於小倩保持著善良對她好。當小倩面對危險的時候,雖然他手無縛雞之力還是會勇敢地挺身而出去救小倩。在《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知道自己的弱小,但是他看到被自己弱小的人受到欺凌,他會選擇勇敢去拯救。
寧採臣的人物在亂世之中是難得自帶光芒的人,但是寧採臣這個人物微弱的力量並不能改變整個世界,而是僅僅給人間帶來了微光。
電影在蘭若寺場景中藏著極端矛盾衝突,主要矛盾衝突就是妖怪林立的看似邪惡之地的蘭若寺卻藏著正義的聲音燕赤霞和人間的微光寧採臣。其實這個悲劇就是原本正義的燕赤霞和手無縛雞之力的寧採臣卻住在罪惡之地蘭若寺跟邪惡力量進行對抗。
03、小倩的肖像畫:看似虛構的人間烏託邦,卻是人世間最後寄望
小倩的肖像畫作實際就是小倩休息的地方,在小倩休息的地方是擁有著美好的山水狀況,色彩較為明亮,以此來展示出畫作場景的希望之處。
精神自我治癒治療,進行自我逃避當小倩被樹精姥姥打傷了,會躲入畫中的世界療傷。電影在描繪小倩的畫中世界就是顯得很唯美,對比蘭若寺和人間有著天差地別。因為畫中的世界只是人們的幻想,並不是實際存在的東西,所以畫中的世界就會顯得很美好。
雖然是畫中的世界只會留存人間的美好,但是畫作始終就是想像出來的,只能讓進入的感受到美好而已,並不能改變了現狀。就像小倩被姥姥所控制,畫中世界是無法改變的。
判別事情對與錯,進行人性的審判對於畫中的世界還有一個小用處就是對人間罪惡的個人審判。在電影中的一位丈夫無意間把妻子殺死了,卻被小倩撞見,於是丈夫心生歹意想要侵犯小倩,小倩就把殺害妻子的丈夫引入畫中世界進行審判獵殺。
電影在這裡就是特意表現出畫中世界審判的公平性以此映射人間的不公平導致的亂世。《倩女幽魂》的作者蒲松齡所處的時代就是明末清初算是一個軍閥割據的時代,那時候的人非常渴望想要擁有平安的盛世,但是這種平安只能通過畫作中來表達自身對於希望的渴望。
人間最後的烏託邦,釋放人性的本善。在電影中唯一一塊淨土就是畫中世界。畫中世界就是人們對於美好的直接投射,在畫中的世界不被外部邪惡所侵擾,只留下人世間的純良。但是畫中的世界僅僅是《倩女幽魂》的烏託邦,烏託邦是虛幻的,他的存在僅依據個人意志留存在理想中,根本在現實中根本就不會存在過,僅僅只是人間想像出來的美好。
畫中世界是人間最美好事物的投射劇中的畫中就是能夠任由畫師的隨意繪畫就能描繪出美好的人生,人生真正能夠時刻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電影中的畫作只是人們對於美好的事物想像的投射,畫中世界根本改變不了現實情況,只是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寄望。
在《倩女幽魂人間情》中畫作就是人們想像出來美好烏託邦社會,人們假象生活在畫作中,就能享有公平、正義、道德。這些品質在人間社會中是看不到的,是稀缺的。所以畫中的場景悲劇就就是人的希望只能寄於在畫作裡,在畫作裡過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導致人整日活在幻想中,但卻又要清醒活在殘酷的罪惡人間裡,實在是慘。
04:《倩女幽魂人間情》反映了罪惡的放縱導致人間悲劇
主角眾人卻用微光維護人間正義
《倩女幽魂人間情》是清代作者蒲松齡的作品,蒲松齡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出生於明末清初。蒲松齡一生鬱郁不得志,一生都未能考得舉人,在科舉路上一直默默無名,導致他只能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對於人間世的不滿,雖然蒲松齡有一顆治理人間社會的心,卻因為自身能力無法考得功名,匡扶正義,他只能看著人間發生的悲劇,卻束手無策,所以蒲松齡把社會不公平的現象記錄寫故事中,以此表達自己的不滿,可在蒲松齡在作品結尾處描繪總是能夠引發人的思考。
終結人世間的悲劇色彩,要有鳳凰涅槃般的決心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的開頭所展示的人物、場景、畫面都是充滿著陰暗元素,讓人感受到絕望。而小倩和寧採臣的愛情讓人們感受到了摯愛的可貴,由於人鬼殊途 ,他們分開了,但是他們的愛情給人間帶來一絲微光,讓人們感受到希望存在,能夠支撐他們迎著黑暗繼續前行下去。
尤其電影結尾燕赤霞殺死了黑山老妖后,陰暗的蘭若寺裡出現了陽光,說明了星星可以燎原,人間公道依然在,只要你能夠堅持本我就能夠衝破原有的黑暗。劇中的寧採臣明明知道自己沒有本事救小倩,明明知道進入冥界就是死路一條。可是寧採臣在人間的愛促使下,讓他堅持本我勇敢向前進,追求最美好的愛情。
往往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都是經歷過苦難,才會被人津津樂道的,就像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是很虐戀,才會被人記住的。愛情是不論階級,不論地位,不論利益,都能大膽的走出去追求美好的愛情。
了結人間的欲望和罪惡,需要微光燃燒重啟《倩女幽魂人間情》中的人間社會只會拿著刀劍去追逐利益,導致社會道德感缺失,促使人們跟隨著欲望,最終變成了樹精姥姥,極致的個人主義,為了達成自己的利益,可以去利用別人。其實這裡的樹精姥姥在電影就是隱喻了社會中那些貪婪自私自利的人,無休止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卻讓自己成為了妖怪本身。
在寧採臣和燕赤霞的戰鬥下,人間恢復了一點點的生氣,讓人感受到人間希望的存在。因為人們在絕對悲觀場景下,往往人的心態就是沮喪和想要放棄。由於寧採臣和小倩的愛情散發了人間微光照亮了陰暗,重啟了希望的人間,讓人們重新看到陽光和希望。
看似不可能事情,努力構建夢想成真當燕赤霞殺死了黑山老妖,黑暗的蘭若寺出現了微光,微光在電影寓意就是希望。對比電影剛開場的黑暗風格,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黑暗的地方,自然就會有光明了。所以當人們身處絕境的時候,要思考下微光總有一天就會到來的。
就像剛開場人們對於人世間的慘狀擁有著無限悲觀,人間如此糟糕了,如何才能夠在逆境中尋求生存。其實在寧採臣身上就擁有著寶貴的勇敢、執著、正義,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讓他戰勝了黑暗。由於燕赤霞殺死了黑山老妖開啟了投胎輪迴,小倩得重新投胎重新做人,面對這種抉擇,寧採臣表現出的不舍,來讓人感受了深深的遺憾。可是在電影的最後寧採臣在人間遇見了轉世輪迴的小倩,能夠再次遇見小倩,說明了只要人們抱有希望,就能迎接美好未來。
結束語:
翻拍經典的鬼怪電影《倩女幽魂》有不少人覺得一件多餘的事情,畢竟經典已經是經典,無法進行超越了。但是在《倩女幽魂人間情》中加入了電影特效,展示出更加宏大特效效果,以此增加了電影可觀賞性,所以人們重看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能夠站著比較高的角度去看待小倩和寧採臣的感情不僅僅是愛情,而是衝破重重黑暗的阻礙,從而照亮人間的微光,使人間社會能夠在黑暗中看到那束光,獲得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