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8日9時,B站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並對全過程進行了直播。
上市首日,B站股價開盤報9.80美元,較11.50美元的發行價大跌14.8%,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7%,之後跌幅一路收窄,收盤價為11.24美元,跌幅2.26%。以收盤價計算,B站目前市值為31.30億美元。
破發?意料之中
在這個微妙的時機上市,B站首日破發完全在意料之中。
剛剛打響的中美貿易戰,嚴重波及了全球股市。受此影響,中概股全面受挫,3月22日當日阿里、新浪、網易的股價跌幅均超過5%。B站上市同日美股科技股持續走低,納指下挫近1%。大勢如此,小小B站難以逆轉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這個影響範圍巨大的利空,初上線的新股本身往往也難以被看好。筆者從金融從業者處了解到,在股票市場上,上市兩年內的新股跑不贏大盤是常態。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上市公司為了滿足申請上市的條件,往往會將上市前的業績報告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裝飾」一番,通過財務手段進行美化。但這樣的「裝飾」其實是提前預支了未來公司的業績,因此短期內新股走勢跟不上大盤的情況非常常見。
事實上,股市形勢對於B站的影響,可能不如其他周邊因素來得直接。根據B站招股書顯示的數據,其目前營收的83.4%來自其遊戲業務,而遊戲業務中兩款主力遊戲《FGO》和《碧藍航線》分別貢獻了71.8%和12.7%。較為依賴個別手遊產品的營收為其帶來了明顯的系統性風險。顯然,華爾街對此並不看好。
這樣的情況早有先例。2013年全球手遊公司收入冠軍King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暴跌15.6%。King的創始人Riccardo Zacconi曾在公開演講中這樣評價這次IPO:「這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科技公司IPO,很不幸,也是最糟糕的IPO之一,我們必須面對很多方面的質疑,比如擔心我們只有一個產品沒有後勁。」當時估值70億美元的King,即使直接拿到今天,也相當於兩個B站了。
這是在招股書上明明白白寫著的系統性風險。而在招股書提交之後,關於B站的利空消息仍接踵而來。國家新聞出版廣告總局下發特急文件《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中「堅決禁止非常抓取、剪拼改編視頻節目的行為」的規定,給了B站UCG內容當頭一棒,監管的陰雲籠罩而來,引起了部分用戶的恐慌。誠然如陳睿自己所說,政策的施行和理解都會具有較大的空間,但對於B站這樣十分依賴UCG內容的平臺來說,未來的監管困難與風險都將大大增加。
來自政策的壓力不止於此。在新華社刊登了題為《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的文章之後,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成為了熱議的話題。在海外上市的科技企業紛紛表態,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會主動尋求回歸的機會,B站亦在此之列。而就在上市當日,陳睿表示:「如果相關規則許可,相信國內網際網路公司都會樂意回歸A股。」當此之時做此表態,華爾街投資者們顯然不會太高興。
在諸多利空之下,破發並不是什麼讓人意外的事情。據可靠消息稱,昨日中午,陳睿曾在發送給B站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對於一家公司,短期的股價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形勢、市場波動,而長期的股價才是一家公司真實能力的體現。」金山系老人,曾親手推動獵豹移動上市的陳睿,對此早有預計。
尾盤跌幅收窄,收跌2.26%,諸多利空之下的B站並沒有一瀉千裡,華爾街上的資本家老爺們對於網際網路公司的看法或許已經有所轉變——至少當年King上市的慘劇沒有重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市首日B站股價的走勢,其實表現得相當優秀了。
關注!巨量成交
要以成敗論英雄,單日股價的漲跌其實毫無說服力,更何況B站收盤跌幅其實並不誇張。而值得注意的,是B站上市首日達成的驚人的成交量。
據財經網站統計數據顯示,B站美股上市首日成交量接近2400萬手。這一數據超過了同日阿里巴巴的2000萬手,更遠超近日上市的國內第四大連鎖快捷酒店格林豪泰首日的70萬手。
巨量的成交次數背後,是無數關注的目光。在得知B站決定對上市過程進行直播的時候筆者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既然首日破發是可以預計的,那麼破發對於直播效果的影響,以及直播擴大的關注面對後續輿論的影響,B站是如何考慮的呢?」
其實如果真正站在B站自身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難道不直播,B站破發就沒有媒體報導了嗎?對於B站來說,上市直播所能帶來的話題度、所能吸引到的關注,遠勝於擴大某些客觀事實的傳播範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狂飆的百度指數能夠說明很多。無論我們如今對B站多麼的熟悉,B站也都還僅僅是一個創立八年,剛剛從小社團成長為2000名員工的企業,註冊會員剛剛超過3000萬。在這個體量下,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熱點都不應該被放過,一切可以吸引過來的目光都有可能轉化為流量。
華爾街投資者們2400萬手的成交拉動著股價跌幅不斷收窄,國內媒體刷屏般的狂歡推動了浪潮般的流量。對於B站而言,關注度就是短期內肉眼可見的收益。
變現:跟用戶走
對於這支股票,風口浪尖的熱度之後,關注的重點還是會返璞歸真。中美貿易戰影響的是大局,尤其是涉及進出口貿易的實體經濟,這樣的波動遲早會達到新的平衡;監管政策的壓力也會在具體實施之後趨於穩定。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要關心的仍然是最初的話題:B站未來如何將自己的流量變現?
今日頭條的高調入場,預示了今年註定會是二次元產業的大年份。將半次元收入旗下後迫不及待開始染指動漫新番播放版權的頭條並沒有停下腳步,近日又隱約傳出了將要接盤阿里手中的國內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AcFun的消息。如果一切順利,A站還會甘於只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嗎?
依賴單一的手遊營收在資本市場上永遠不會被看好,遊戲壽命問題、境外引入遊戲的監管問題、代理運營的版權問題都將成為投資者眼中無法忽視的系統性風險。陳睿對B戰的變現並沒有盲目樂觀,即使在其兩款主力手遊最為巔峰的2017年中,他也仍公開表示「B站變現還處於非常早的時期」。
進軍直播,涉足籃球、電競,購買音樂版權,遊戲業務平臺化轉型,過去的一年裡B站無時無刻不在尋求著改變的機會。
陳睿在上市當日解讀B站的商業模式的時候這樣說道:「B站商業化是基於用戶群需求,B站向用戶提供他們喜歡的娛樂消費,不過B站並不是一家遊戲公司,典型的遊戲公司是做出一款遊戲來再花錢找用戶,B站則是平臺上有一大群用戶,我們去找遊戲給他們。」
用戶與內容,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在陳睿和B站眼裡已經有了答案。無疑,對於一家以視頻內容為依託,正在發展遊戲平臺與直播平臺的企業而言,不刻意擴展用戶的多樣性,致力於深挖二次元領域的垂直內容,等於給自己的發展先蓋上了一層天花板。但對於二次元的用戶來說,有一個將二次元產業天花板視為自己天花板的「歸宿」的時代,無疑是最好的時代。
如今的趨勢和可以看到的未來已經表明,中國二次元所包含的概念正在並將一直隨著用戶群體的擴大而不斷泛化,而這批用戶群體的主力,就在B站。跟著用戶走,是B站為自己定下的戰略。
這將是一條難尋先例的道路,而對用戶而言,似乎就是一項最優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