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在校學生3833萬人,是10年前的6倍;從畢業生角度來看,2019年畢業生人數達860萬,連續多年不斷刷新畢業生的人數記錄
南京大學新生報到,3000 名大一學子將開始全新校園生活。 視覺中國供圖
陳姚(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 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
走出舒適區
舒適區的概念常被創業領域的管理者所引用,用以描述那些傳統行業傳統企業中早已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提醒那些從零開始跨入創新創業領域的職場人士進行如何自我管理、自我規劃和自我激勵。
對於筆者工作的大學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準備好迎接新生,同時開啟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在校學生3833萬人,是10年前的6倍;從畢業生角度來看,2019年畢業生人數達860萬,連續多年不斷刷新畢業生的人數記錄。
踏入大學的新生們,闖過高考關,未來又將面臨同樣的升學就業挑戰,更需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規劃和自我激勵。
不同於職場人士的舒適區概念,在筆者的經驗裡,大學freshman的舒適區可能還遠未涉及到職業選擇、人生規劃等看似遙遠的問題,但卻決定未來的大學學習以及人生走向。
在筆者看來,在這個中學和大學身份瞬間交換的時刻,舒適區是你習慣了的生活狀態,告別每天兩點一線的苦讀求學,前方不再有老師和家長的嘮叨、看似一片海闊天空的大學生涯;舒適區是你爛熟了的學習方式,海量的背誦記憶、還有為了提高速度和準確率進行的反覆刷題;舒適區也可以是那個你以為已經「瞭然於胸」的世界,但也許只是校園裡你熟知的那個世界、在中學中經歷的那段青春。
作為一個曾經走過這個階段的學生,也作為一個迎接了一批有一批大學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的大學學長,就讓筆者針對上述舒適區的問題為你們提供一些建議。
一些建議
世界很大,校園很小。對於你們來說,大學校園的一切可能都是新鮮的,甚至比你心中想像的要大得多、美得多。但這校園只是你未來世界的小小一角,是人生路上的一隅加油站。
就像筆者從來都不鼓勵那些定位於校園需求的創業項目一樣,不要讓校園限制了你的雙眼,不應該只盯著三尺講壇和一方試卷,現在是真的需要開眼看世界的時候了。就像不需要用中學校園的規則去理解大學校園一樣,更大的世界有更加綜合的評價尺度和評判規則,不要把大學校園就當成你未來的世界。
進入大學,是為了在你的世界視野中畫一個更大的圓,當這個圓越畫越大的時候,它的外沿就越來越長,也代表著未知世界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多。我們還是會領到一本本像中學那樣的教材,但須知最重要的是需要超越「熟悉的配方」,挑戰學起來最舒服的、條理最清晰、邏輯最嚴密的「標準答案」,去探索更廣闊的未知,去未知中尋找更多元的答案,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未雨綢繆,搶先起跑。擁抱未知世界所需要準備的東西確實太多太多,在這太多之中,技能確是一個方面,但證書只是一種形式,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成功的大學生活,意味著更多的證書。但筆者認為,比起那些可以看得見的證書技能,深厚的涵養、廣博的知識、寬闊的格局、遠大的視野,如此種種都無法用證書或是考試來測量,大學的使命抑或學習的責任是讓人成為一個健全之人,而非把人異化為某個專業的「機器」。需搶先綢繆的乃是長遠的規劃和通識的學習,於博覽群書之中去領略知識的深度,於社會實踐之餘去體味世間的百態。我們需要超越死記硬背或投機取巧的「考場秘笈」,挑戰那些機械模仿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親身實踐知行合,比他人更早洞察那些專業學習之外的應用之道、理論研究之後的實踐路徑。
適度焦慮,有助成長。當那個未知的圓越畫越大時,外面的世界變得更加不可捉摸,自然就會產生焦慮的感覺。知識更新的速度、網絡社會的巨變、經濟形勢的走向甚至國際形勢的變幻,容易讓人陷入焦慮,還有人「販賣焦慮」。但從筆者的角度看,恐怕校園中最不缺的就是無憂無慮,有一種聲音在呼籲要「讓大學生忙起來」。保持適度的焦慮狀態。無知會讓人焦慮,但無知也會讓人變得無畏甚至自大。於無知中狂妄自大,以天之驕子自居,只會控訴不滿發洩牢騷,甚至藏身網絡成為鍵盤俠睥睨一切。所以走上創業道路的青年,筆者真的覺得是校園中最值得尊重和頌揚的一批人,他們敢於挑戰未知、勇於承受失敗,更在對事業和前途的適度焦慮中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技能和視野格局。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走上創業的道路,但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多聊聊不同的理想是起碼要有的態度,也許你就會發現與校園完全不同的話語體系,發現課本上來不及更新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找到自身的短板,發現需要超越的知識結構乃至社會閱歷方面的舒適區,從而為高等教育階段的成長學習做好更周密的準備。
徵途漫漫,且自珍惜。珍惜你的親人和師長,從這個全新的9月份開始,你需要用更多的東西去證明和感恩。慢慢地每一個假期回到家裡,你會發現他們越來越老了,也因為路途遙遠或者體力不支無法再像當年那樣對你關心備至呵護有加,反過來更多需要你的攙扶和支撐。其次,珍惜你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大學不是整個社會,但確實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是每一個大學生真正自我構建社交關係的開始,也是我們通過社會關係發現自我、成就自我的起點。其實多年之後回首往事,你會發現大學就是由一群同學和與他們有關的記憶所組成的,而所學的知識或者技能都會隨著時光而慢慢褪色了。
很多人畢業之後就不會再見,但他們的身影會留存在你最美好的青春記憶之中,所以當下就把友善和關愛留給他們,你會收穫彌足珍貴的終生友誼。最後,珍惜你自己。世界很大,但其實更大的是每個人的內心;時間會改變很多東西,但最堅強的靈魂不會因而改變初心。我們要像珍惜生命一樣去珍惜最初那顆少年的心,不讓他被時間蒙上塵土,也不因欲望蒙蔽了躍動。歸來依然是少年確實很難,但也不要像一個著名段子裡說的,懷著成為令狐衝的夢想,最後發現活成了嶽不群,變成了當年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保有隻爭朝夕的少年氣質去超越舒適區、去擁抱新生活,但這些都不應變成讓你成為精緻利己者的理由。總之,願你們珍惜大學時光,珍惜每一刻的成長體驗和人生領悟,讓大學成為你生命中永遠值得回憶的一曲歡歌、開啟人生樂章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