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家住淮北市的李仁順為了自己身份證上的年齡,已經尷尬了許多年。李仁順說,自己1946 年出生,但身份證和戶口本上均寫的是1964年出生。從去年開始,身邊老友們陸續領到了老年補貼,李仁順則因為年齡問題無法領取,他多次為改年齡的事情奔波。淮北市公安局海孜派出所介紹,目前李仁順提供的材料還不符合年齡更改的條件,派出所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情況。
72歲老漢持54歲身份證
提起年齡的事情,李仁順很苦惱。他說,自己出生在1946 年,1971 年參加工作,今年已經72 歲了。但是身份證和戶口本上顯示的出生年月卻是1964 年6 月,年齡足足小了18歲。
李仁順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他有三個孩子,老大1968 年出生,老二1970 年出生,老三1973 年出生。如果按照1964 年的出生年月算,他只比大兒子大了4歲。
李仁順的老伴今年72 歲了。她說,他們家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孫子今年都29 歲了,重孫6歲,幼兒園剛畢業。如果李仁順真的是54 歲,怎麼可能有一個快上小學的重孫?
年齡誤差,這可不是小事情,為什麼現在才提出這個問題?對此李仁順說,辦理第一代身份證登記時,他的年齡就出現了誤差,「但我平時不怎麼用身份證,所以這麼多年沒有在意這件事。」李仁順說,去年身邊老友們陸續領到了老年補貼,但他去領時卻遭拒,原因是身份證上的年齡不符合要求。
多次為改年齡信息奔波
也就是從去年開始,李仁順開始為更改年齡的問題奔波。他的戶口是以前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的,「戶口底根」已經找不到了,他手裡頭能證明自己實際年齡的材料只有工作證和退休證。
「我工作證和退休證上寫的都是1946 年出生,但是派出所說『不管用,戶籍是戶籍,工作檔案是工作檔案』。」李仁順又特地把在外地工作的大兒子叫回來,並讓居委會開具了一份父子關係證明,一起到派出所申請更改年齡。
「派出所還是不認可,我和兒子不在同一個戶口本上,只有通過親子鑑定才能證明我們是父子關係。」李仁順說,從去年年底至今,他為更改年齡的事情多次跑轄區派出所和霍邱縣檔案局,但至今沒有解決。
派出所正在調查核實情況
昨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也聯繫了李仁順戶口所在地的淮北海孜派出所戶籍民警陳玲。陳玲告訴記者,去年12 月李仁順來派出所反映年齡輸入有誤,但是當天工作人員發現他的戶籍信息遷移到海孜派出所時輸入無誤,當時信息顯示他是1964 年出生。由於李仁順的戶口是從外地遷入轄區,幾經遷徙,已經查不到最原始的戶籍信息。
「他今年6 月4 號要求申請年齡變更,我們就要調查核實。」陳玲說,由於李仁順沒有原始戶籍資料,那麼就需要兩份以上的輔助材料相互印證,但是他提供的材料還無法支撐年齡更改的條件。
「他是在淮北退休的,現在在蒙城居住,這件事我們一直都很重視。我們也跟他說了需要哪些證明材料,有些材料必須提供,如果沒有,確實辦不了。」淮北海孜派出所魏所長說。
「親子鑑定要一千多塊錢,我們也不想給他增加負擔,所以我們就要進行走訪調查,核實情況。」魏所長說,派出所將不僅在淮北進行調查走訪,還會到李仁順現居住地蒙城進行調查核實。如果情況清楚,確實如李仁順所說,則能更改信息。「如果不行,還要做親子鑑定。因為從目前戶籍信息上看,他們父子年齡存在邏輯錯誤。如果親子鑑定能證明他們是父子關係,也可以更改年齡。」
李安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甘潔 記者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