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緊盯」更年期
暴躁的女性
參與此次調查的網友中,30歲以下的青年和41-50歲的中年人最多,各佔37.5%。而女性網友比男性多,約佔七成。更年期女性的確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因此她們可能對青光眼的關注度更高。而如今的年輕人使用電腦和電子產品的時間長,容易出現各種眼部症狀,也會引起他們對青光眼的重視。
眼科專家介紹,人的眼內壓穩定很大部分是靠眼內血管收縮充盈及睫狀體分泌房水的平衡來維持的。但偏偏更年期女性常因內分泌紊亂而導致血管擴張功能失常。一旦血管收縮失常,眼內壓就可能升高,當眼內壓長期持續升高到一定水平,就可能發生青光眼。
青光眼是眼部疾病,更是情緒病。人在強烈的情緒反應或焦慮狀態下,會出現心率加速、血管收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瞳孔擴大等,從而引起眼壓升高。
更年期女性,除了應定期檢查眼壓、眼底外,更要保持日常情緒穩定,避免勞累和生氣。
大部分人對青光眼症狀
一無所知
視野缺損是青光眼最典型的視覺症狀,但在調查中顯示,只有14%的受訪者知道這是青光眼的症狀之一。青光眼常常被形容為「偷走視力的小偷」,就是因為青光眼沒有明顯症狀,所以臨床上有很多患者發現時患眼已接近失明。
青光眼最常見的類型是開角型青光眼和閉角型青光眼。一般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又稱急性充血性青光眼)較易引起患者注意,因為病人會出現一系列難以忍受的症狀,如患側頭痛、眼脹、眼睛充血發紅、瞳孔散大、角膜水腫,看燈或蠟燭火焰出現彩環(即虹視)等,所以往往較易被發現。但開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則非常隱蔽,而且進展緩慢,早期可無明顯症狀,只是視力逐漸減退,因此常被患者忽略。
如果發現單眼視野變窄、缺損,又或者視力急速下降,在暗黑環境下閱讀後眼睛不舒服等情況時,都要警惕是否患上青光眼。
56%的網友
從不做眼底檢查
眼科專家介紹,雖然青光眼常常隱蔽很深,但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通常眼科醫生會通過測眼壓、查眼底、查視野來診斷是否患有青光眼。而調查顯示,47%的人偶爾關注眼壓,37.5%的人從不關注自己的眼壓;一年做一次眼底檢查的人有31%,56%的人從不做眼底檢查。眼壓會受血壓和當時情緒影響,所以不能僅以一兩次的眼壓結果而輕易認定自己是否有青光眼。
哪些人是青光眼高發人群?要如何預防?
據介紹,有四類人群較容易得青光眼。一是有青光眼親屬的人,由於遺傳因素,這類人患青光眼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許多;二是近視眼和遠視眼患者;三是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疾病患者;四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容易發脾氣、日常情緒波動較大的人。
對於青光眼的預防,眼科專家提醒除要注意溫差外,一些生活細節也不容忽視。比如,在光線暗的地方待時間長了,瞳孔自然就放大,這會促使眼壓升高,且時間越長,眼壓高的機率就越大。青光眼患者待在暗室裡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
此外,儘量不做「屏幕控」。電腦、手機、電視……各種電子終端產品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但這樣長時間盯著各種屏幕,對眼睛的傷害很大。特別是對青光眼高危人群來說,適度用眼、適當閱讀非常重要,更不要在睡前關了燈再玩手機。
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青光眼前兆
對於青光眼這種隱形的視力「殺手」,我們該怎麼辦呢?首先,先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以下的某一條。
青光眼家族史:直系親屬患有青光眼。
眼壓升高:超過21mmHg,正常眼壓範圍為10~21 mmHg。
近視眼患者出現佩戴眼鏡也不能很好矯正視力的現象(尤其是高度近視):以前的矯正視力很好。
視野變窄:看正前方時,所看到的「餘光」範圍縮小。
虹視、眼脹頭痛:虹視是指看燈光時周圍出現彩虹樣的光暈。眼脹頭痛是因為眼壓急劇上升,三叉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的疼痛,常感到眼睛脹痛、同側頭痛。
如果您符合以上的任一條或數條,應該進行青光眼排查,莫讓青光眼這個沉默的小偷偷走了視力,也偷走了您的美好光陰!
和視光E生一起,讓我們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