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相信星座?

2020-11-15 驅動之家

又是一個處女月,作為被黑得最徹底的星座,處女座其實非常傷不起。

上月中旬深圳交警發布十二星座闖紅燈數據,自8月3日開展「綠馬甲」行動以來,多次闖紅燈被查的99人中,處女座最多。網友不禁感嘆:處女座被黑得都不敢過馬路了!也有網友不服,認為處女座很謹慎,很少闖紅燈。 不論深圳交警真的是星座迷或是通過這個娛樂化的方式來宣傳交通規則,星座在中國社會的影響力確實不容小覷。

你的朋友圈一定時不時出現過這樣的分享:「戀愛中最捨不得放手的星座」「十二星座的腹黑面,準哭了」「傷不起的xx座」……即使不了解星座,純粹把星座之談當做牛鬼蛇神之人,處在這個環境中,也會被「掃盲」一些星座「知識」(比如作為「星座盲」的筆者也知道「巨蟹座顧家、處女座潔癖」)。

一項調查顯示:47.5%的人經常關注星座,29.7%的人覺得星座很有意思;只有1.48%的人對星座「不太感興趣」。星座學的基本假設是利用天體現象對人和事進行預測。靠著人類突破天際的想像力,恆星由於不同的遠近排列形成的形狀被形象地定義成不同的星座符號。從古至今,不少人認為,這些天上的高高在上不說話的星座對地球上發生的人兒事兒會有影響。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司馬懿都喜歡夜觀天象,司馬老兒一看星落秋風五丈原就知道孔明已歸天了。 據回族《懷寧馬氏族譜》記載,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精通西域曆法的回人馬依澤「應召入中國,修天文」。

馬依澤父子把黃道十二宮的方位及太陽入宮日期的推算方法引進中國天文學,他的三兒子馬憶在軍隊中任職,把佔星術用於軍事,與二十四節氣的十二中氣相聯繫,以之作為六壬佔卜吉兇的依據。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的《武經總要》中就應用了黃道十二宮,即今天我們熟悉的十二星座: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是中國十二星座的起源。

中國古代詩人蘇軾就是名副其實的星宿控一枚,當他發現自己和偶像韓愈的星座同為摩羯,就把他們同為多舛的命運歸於星座:「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蝎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一定程度上,信不信星座,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體系。如果在星座上分歧太大,就會如「豆花吃甜的還是鹹的」這樣的世紀難題,甚至造成親友疏遠、情侶夫妻反目。

「星座熱」的社會學解讀

巴納姆效應

又稱福勒效應,又稱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心理學現象。他給自己的學生做完一套人格測試題後,分發給學生告訴他是報告是「獨一無二」的。其實每一份內容都一樣的性格分析報告,他讓學生以0至5分對報告的準確度進行打分,最終平均分為4.26分。

分析報告的全文內容如下:

「你希望他人能喜歡並仰慕你。你傾向於對自己要求嚴格。你還有很多潛力尚未開發。雖然你的性格中有些缺陷,但你整體上可以想辦法克服。你在與異性相處時遇到過困難和難題。在外人看來你顯得自律穩重,但實際上內心卻缺少安全感。有時你對自己的決定有過嚴重疑慮。你更喜歡自由與轉變,在受到限制和桎梏時會感到不悅。你以獨立思考能力為傲,在沒有滿意證據之前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觀點。你認為過於坦誠地向他人吐露心聲是不明智的。有時你很外向、和藹、容易相處,但有時你很內向、矜持、充滿警惕。你的部分願望不太實際。你人生中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追求穩定。」

噢,我的老夥計!是不是覺得說的就是你?我想手機屏幕前的大多數朋友都覺得這些描述很像自己覺得準哭了吧?但這不是因為寫的人神機妙算,而是因為這篇報告的籠統模糊,大部分描述都適用於大部分正常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可證偽性」相對應,正是由於模糊描述的涵蓋面極廣、具備堅不可摧的「不可證偽性」,才會讓人們找不到對立證據反駁而乖乖對號入座。這個實驗的解釋為:人們容易相信一種籠統、模糊、空洞的人格描述符合自己的真實情況。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能為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這是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概念。正因為一些由「星座學」產生的預測和描述太過寬泛模糊,以至於現實中出現的任何結果都能被認為符合這個預測。筆者隨手搜索了處女座今年的運程:「學業方面,一向努力的處女座會沒有壓力,但如果還沒做好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的話,上半年將會比較難熬。」處女座的朋友乍一看這句預測會不由點頭,但不難看出這句話實則適用於任何智力正常、學業在身的同學,根本不可能被推翻,沒有被證偽的可能性,所以星座預測有讓人相信的神奇魔力。

筆者又隨意搜了一篇網站上天秤座對愛情的態度,結果是這樣:摩羯雙子天蠍天枰都是專一的。人的共性和個性都是多面的,並且共性出乎你意料地多於個性。所以每一個星座的描述都有重合之處,都有自己人格的投射。

正例謬誤效應

正例謬誤效應是指人們由於只關注與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產生的知覺錯誤。對於相信星座的人來說,一旦接受了星座給你的設定,你會不由地放大自身和星座描述相符的行為。

再拿處女座為例吧(因為處女座的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一旦接受了自己「處女座挑剔」的設定,「我每次去沙縣小吃店都會用溼巾擦碗筷,真的有潔癖呢。」但你忽略了你有時也會席地而坐的「隨性」行為。有了前面的巴納姆效應作舞臺,正例謬誤效應登場了。只要有一絲與星座描述不矛盾的行為被自己或旁觀者察覺,就會被驚嘆「好準」,事實上,你並沒那麼「有個性」。

群體壓力

「星座熱」現象不僅在中小學生存在,在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之間都比較流行。星座控會說:「你看人家博士都信星座,這難道不說明星座科學嗎?」不信星座的會說:「這麼多年書都白讀了,還信星座,真沒判斷力!」

星座在高學歷人群中的流行,並不說明星座的科學性或人的判斷力如何。事實上,星座更多是作為娛樂和社交工具的神奇存在。為避免聊天沉默時陷入尷尬,人們往往會以「你什麼星座的?」來打開話匣子。大多數人渴望被認同、害怕被孤立。處在星座熱的大環境之下,社會化過程中,人們的行為和思想被群體形塑,不少人為了表現得合群,傾向於了解、談論乃至真的相信星座之談。

鏡中我-他人即鏡子

人生活在群體中,不能脫離社會互動,「我是誰」已超出了你肉身所包含的東西,有很多部分是被社會形塑的。我們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和他人互動形成的。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鏡中我」概念,解釋別人如何當我們的鏡子,讓我們認識自我。通過鏡子按以下三步認識自我:

- 我們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如何表現

- 我們設想他人如何評價自己

- 我們根據自己設想的他人對我們的評價來評判自我,即「內化」我們認為的他人對我們的評價而找尋自我。

在「星座熱」的首屬群體互動環境中,人會根據自己的星座,主動或被動地把自身分到一種類別中,不少人會不由自主地根據自己的星座屬性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模仿自己星座「該有的樣子」在他人面前表現,每當別人表現出認可我們的行為(獅子座果然活潑啊;處女座果然是完美主義),我們就會內化這種評價,強化自己的行為模式。因為你覺得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你很欣慰你找到了自己。於是白羊座越來越衝動、雙子座越來越多變、處女座越來越完美主義……然而這一切也許並非由你的出生月份所決定,而是你在群體互動中,根據腦中感知、內化的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潛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 

標籤效應

人類是喜歡分類的生物。自出生來,我們便被教導分類:性別、貧富、高矮胖瘦、內向或外向、文藝或二逼......接觸的信息太龐大太複雜了,分類為人們快速認知事物提供了一個指導。不少相親節目中,男女嘉賓的星座已被當做社會特徵展示在屏幕上,讓男女迅速「了解」。

筆者一位相信星座的友人曾說:「就算你不信星座,多一種了解一類人的方式也挺好啊,總有點像的。」星座已成為一種亞文化,人們無形中通過簡單易學的星座標籤來迅速進行分類,「了解」不熟悉的人。

「星座熱」產生的影響

宿命論

- 「雙子座有雙重人格,我喜怒無常也沒辦法呀。」

- 「我們兩個都是天蠍座,星座上本來就說會很難相處,我也沒辦法。」

- 「這次考試掛了,果然和星座運程上的一樣。」

信仰星座的人接受了他們出生年月為其預設的性格和人生軌道,不去思考事物之間的真正聯繫、不嘗試作出改變。星座是為他們提供意義的「宗教化」工具,他們用星座來解釋、簡化生活,放棄做複雜的思考和選擇的機會。

刻板印象

實際上,不少分類只不過是自作聰明、簡單粗暴地給人貼標籤,再把ta扔到一個類別裡。「你們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你們上海人都很摳吧!」不少人曾被這種問題惹毛。淺薄的分類,判斷性遠大於理解性,人們只會覺得「就是這樣」而不會思索「為何是這樣」。星座分類又何嘗不是如此?

- 「處女座的人是自私的,是狹隘的。是有其險惡用心的。如果你承受不了朋友的背叛,朋友的落井下石,就請快點離開處女座把。他是自私的,自私的讓人無法忍受;他是陰險的,陰險的讓人很失望。」

類似的極端星座言論比比皆是,只不過處女座招黑比較多。面對不了解的人,只要得知其出生年月,人人都能化作「星座大師」來給他貼星座標籤,對他的行為和性格評頭論足。可不同星座之人的個性界限真的如此涇渭分明嗎?僅僅因為是同一個星座,就會惺惺相惜或是同病相憐?

對於自己,被貼上了「星座」標籤,星座信徒們潛意識中會進行印象管理,使自己表現出的行為和性格和星座一致。「星座學」過於誇大了不同星座之人的異質性和同一星座之人的同質性,以「理解」和「認識」的名義固化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種過度的概化助長了刻板印象的產生。人們陷入「星座學」的桎梏卻樂此不疲,認為多掌握了一門預知自己未來、預測他人行為和性格的方法。

- 「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我是處女座,但是一個沒有潔癖、不完美主義的處女座。所以別用星座描述我。」

- 「嘖嘖,處女座就是固執。」

如上所述,「人為何相信星座」可以用科學解釋,「星座論是否科學」、「科學的標準」又是什麼卻需各位自己去思索。星座之所以能夠對我們有影響,不是因為星座本身有解釋力,而是因為人們「需要解釋」。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相信星座?
    ,預測自己的運勢,辨別這個人適不適合做我的朋友、戀人,警示自己今日不宜做的事和不宜說的話,幫助自己尋找幸運的方位…… 仿佛星座,可以圍繞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這就是著名的巴納姆效應,它是說人們容易相信一種籠統、模糊、空洞的人格描述符合自己的真實情況。 正是因為它籠統、模糊、空洞,所以我們仿佛找不出反駁它的理由。
  • 你相信星座嗎?為什麼星座命理會那麼準?
    你會選擇相信星座命理嗎?生活中會出現這樣一種現在,不管你是否相信星座,但是你身邊一定會有人相信。這些人並不能說是思想落後,甚至有很多高知識分子。但是他們為什麼會相信星座這種玄學的東西呢?他們大概會告訴你,這種東西雖然不科學,但是確實很準啊。那麼你相信星座嗎?
  • 我們該不該相信星座?
    我們會拼命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視那些不利的元素,或者找個理由把它合理化,從而獲得心安理得的安慰。比如,中國很多商人都相信風水,他們會藉助一些信念系統,來保持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讓自己和身邊的人保持信心。
  • 心理學解釋為什麼大家相信星座
    很多人都相信星座,星座真的很準嗎?為什麼大家看了星座,都覺得哇!這個說的就是我呀!星座到底有沒有真實依據呢?星座與心理學有關嗎?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聊聊為什麼大家會相信星座?哦,星座可以滿足一些人際交往的需要,當你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時,或者想了解一個不大熟悉的人時,很多人會利用星座來分析性格,如果能夠通過對星座文化的討論,得到小夥伴們的喜愛和推崇,那麼根據操作性條件強化作用,我們也很可能認為星座對自己是有幫助的,也慢慢喜歡上星座文化,更多的討論星座,從而獲得小夥伴們的關注(正強化)。
  • 為什麼經歷豐富的人,更容易相信星座
    相信或者不相信星座,沒有什麼多大的關係,相信的人不能說不相信的人沒有信仰,不相信的人也不能說相信的人是迷信,就像對天空的劃分一樣,現在具有性格特徵的星座也只是從一方面對人的劃分。人需要各種各樣的方式,以感覺自己的歸屬感,家庭、生肖、星座等都有著這樣的作用,畢竟人天生就喜好抱團取暖,孤獨不是人的本性。所以一個相信星座的人,如果遇到一個與自己相同星座的人會格外親切,好像找到了同類一樣。
  • 為什麼我們會感覺星座預測那麼準?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可能常常聊不到幾句,話題就會自然地轉移到各自的星座分析上去了,或者是,你也會偶爾地翻一翻星座專欄,看看自己這一周、或者是這一個月的星座運勢。有時候,我們會把星座分析當做是一種娛樂消遣,但是,你可能也會發現,生活中有部分朋友,會把星座分析奉為圭臬,覺得不同星座之間的性格特點分析都非常準,都能和自己對應起來。
  • 為什麼我們會感覺星座預測那麼準?
    有時候,我們會把星座分析當做是一種娛樂消遣,但是,你可能也會發現,生活中有部分朋友,會把星座分析奉為圭臬,覺得不同星座之間的性格特點分析都非常準,都能和自己對應起來。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把星座分析當成是自己生活的「預測」寶典,用它來解釋自己的性格,指導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 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它科學麼?巴納姆效應告訴你為什麼
    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有趣的現象,你相信星座麼?近代科學已經發展了百年,但是依然有一些人相信星座以及它所表述的內容。比如,天蠍座的人有衝勁,水瓶座的人愛好自由,這些描述性的語言是不是經常在一些雜誌或者網絡上看到。而這些語言則會被相應的人接受。那麼這個事到底對麼?難道水瓶座的人沒有衝勁,天蠍座的人就不愛好自由?
  • 星座是不是一種迷信,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
    現在有不少人相信星座,他們把命運,性格,愛情等都歸結於星座。有人在了解判斷一個的人時候,會用星座來給人做標籤,比如:白羊座「熱情、衝動、孩子氣」;處女座「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等等。那麼,信星座是不是迷信。
  • 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相信星座?可能源於性別歧視
    你的上升星座是什麼?你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佔星家蘇珊·米勒(Susan Miller)嗎? 男人聽到這種問題瞬間就陣亡了,而大部分女人可以順利接招,侃侃而談聊上三五個小時。似乎女性對星座的執迷已經到了戒不掉的地步,而研究也表明女性的確比男性更相信星座,可這是為什麼呢?
  • 星座明明很荒謬,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相信?
    你相信星座嗎?你周圍的人有沒有人相信星座呢?其實,這就是一場心理戰,我們不妨思考一下。 你是什麼星座的呢? 帶著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再來思考兩個問題:這個星座有什麼特徵?你自己的性格及特徵又是怎樣的呢? 思考完第一個問題之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和第一個有多少是重複的呢?
  • 為什麼有人相信星座
    筆者隨手搜索了處女座今年的運程:「學業方面,一向努力的處女座會沒有壓力,但如果還沒做好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的話,上半年將會比較難熬。」處女座的朋友乍一看這句預測會不由點頭,但不難看出這句話實則適用於任何智力正常、學業在身的同學,根本不可能被推翻,沒有被證偽的可能性,所以星座預測有讓人相信的神奇魔力。筆者又隨意搜了一篇網站上天秤座對愛情的態度,結果是這樣:摩羯雙子天蠍天枰都是專一的。
  • 為什麼相信星座、血型測試中的性格分析?
    就像我們經常喜歡看星座測試,射手座的性格特點是這樣的:射手男天生幽默,樂觀開朗,懂得生活。射手男都酷愛自由,他就想橫空出世的天馬,胸納天地,放眼宇宙。他並不執著於最終的結果,而是喜歡享受生命過程中的快樂。仔細分析這段話會發現,這段話幾乎能用來形容大部分青年男士的性格特點:誰不熱愛自由?誰又會認為自己不懂生活?
  • 猜猜看,你為什麼會相信星座和趣味心理測試?
    男生去撩女生前,需要提前了解一點星座知識,你也會覺得親切,同時,又有話題可聊,還能拉近你們之間的關係,真是一舉多得哈,那你知道為什麼你會覺得星座分析很準確嗎?
  • 摸骨包治百病的把戲為什麼會有人相信
    這事的關鍵是,為什麼摸骨包治百病的把戲會有人相信?在我生活的鄉間,以前差三隔五就會冒出一個「神醫」來,那些「神醫」治病的手段,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各種旁門左道都有。一般來說,這樣的「神醫」,短的能夠火爆幾個月,長的能夠走紅十多年。都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在各色「神醫」面前,民眾被矇騙者層出不窮,而且,「神醫」如雨後春筍,不斷的湧現,受騙的民眾則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 曾憲聰:星座學,為什麼容易讓人相信?
    關於以放鞭炮的形式驅逐年獸,這樣的風俗文化,在現代的年輕人看來,或許會覺得未必符合時代潮流,但是我們依然相信並且持續地去做,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樣的風俗行為,如同星座學,被設計出來,滿足了我們內心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控制感。
  • 為什麼你相信算命、星座?而且總是讓人深深著迷?
    就算你沒有,一定也有和朋友討論過本周星座運勢吧,但是你有想過為什麼這些佔卜未知的事情總是讓人深深著迷?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度解密人們之所以會相信算命或星座運勢的原因。首先讓我們來看一段分享:親愛的,或許你覺得驚訝,不過我相當了解你這個人,應該說我會這麼評價你。你希望受到他人的喜愛與尊敬,也喜歡反省自己,雖然你的個性有些缺陷,但通常都能設法彌補,你有驚人的潛能尚待開發。
  • 順利全憑努力,不順星運不利——為什麼那麼多人相信星座?
    不知何時,星座有力地佔據了我們的生活。與人交往時,這是極好的破冰話題,準確判斷對方的性格,分析別人的想法,能迅速收穫一大批「朋友」。甚至在談戀愛、找工作時,一些星座會特別招黑,而另一些星座卻很受歡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星座?這件事真的無傷大雅嗎?
  • 佔星學的新時代:為什麼年輕人更加相信星座了?
    編者按:在一個充滿壓力,由數據驅動的時代,許多年輕人都願意在12星座中尋找慰藉,即使他們並不完全相信這一點。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邏輯?《大西洋月刊》發布了一篇文章詳細地研究了這一現象。文章由36氪編譯。一、佔星學是一種文化基因,正在傳播開來。
  • 馬雲馬斯克對話實錄:相信我們,相信人類,相信年輕人
    是要去更好理解我們自己。我百分百確定人們會活更久。」馬雲稱。馬雲表示,我不想人們把夢想寄托在科技上,不是科技改變世界,而是夢想改變科技從而影響世界。在最後的總結中,馬雲呼籲:「相信我們,相信人類,相信年輕人。」下為東方網整理的對話實錄,全文近7000字:主持人:歡迎兩位,非常高興你們出席今天的會議,大家都很盼望這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