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戰爭根本排不上號!

2021-01-09 世界史圖鑑

秦國的統一天下在歷史上確實是任何朝代中最難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統一天下的這種文明制度是由秦國一手建立起來的,在後續的王朝裡,雖然大家也面臨著社會,經濟,軍事,政治和外交的各種紛爭,但是歸根結底,每一個地方割據力量都希望通過自己的手兼併其他地區進而建立一個王朝,這也是每一個王朝領導人的野心。

因為秦始皇就在他們的身前,他們想充分感受到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與此等巨大的歷史功績。但是在秦始皇時期,他唯一能夠參照的就是自己的那種意念。其實統一天下在秦始皇時期也確實是大勢所趨,而且很多民間人士也已經看到了這一個問題。並不是電視劇為了刻意突出統一文明而進行多次渲染,在歷史的真實情況中,在史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很多的記載,天下希望處於同一個國家治理之下的一種社會輿論是存在的。甚至在秦國還沒有一家獨大的時候,各國王侯也想要通過戰爭的形式讓自己成為一代真正的霸主。

但是秦始皇之難難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是時代問題,之前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統一政權是統一華夏。中央與地方都是分配外包製,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使用權和實際掌控權方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一句笑話。而且實話實說,秦國統一之前的華夏民族和漢朝建立以後的漢族是兩個民族品性的民族。

漢族更加隱忍而華夏族則具有充分的爆發力和張力。兩個不同的時代邏輯和民族邏輯,決定了秦始皇統一華夏首先要接受這一歷史過渡性的考驗。漢族給口飯吃,就歸順於你。但是華夏有自己的思想,並不是你兵鋒所到之處,開城投降而老百姓不去抵抗的。在之後的封建時期,一個地方政權抵抗中央政權,更多的是地方諸侯掌握的軍隊和行政機制,體制以及經濟力量去支撐,但是在華夏民族時期,秦國要想統一天下,很多社會力量也是要參與到反對秦國進攻的作戰中的。

此外,民眾也都有自己的保守心態,最突出的一個例子,也就是當你問到清朝末年,太監自己的殘缺和自己的人權問題的時候,他會破口大罵,說你不知好歹,為皇帝服務一生是我等賤民幾生幾世修來的福分,豈是你們這些人可以染指和否定的?但是現在我們在討論太監問題的時候,都說這是一種變態的政策,而且只有東亞和中亞等君主集權地區才出現的一種滅絕人性的奴僕政策。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這種現象也廣泛存在,秦始皇他自然是準許土地私有的。但問題在於,原先的這些普通老百姓,他們都是依附於各地貴族的,即便這些貴族被秦始皇遷到了鹹陽附近,而其他不願遷走的貴族也落草為寇等待覆闢也總有漏網之魚,對各地的普通民眾施加影響。通過當時合理合法的手段重新進行土地兼併,使得很多民眾在秦始皇只允許土地私有的政策下,並沒能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和幫扶,反而生活更為困窘。

當那些舊貴族重新回到家鄉揭竿而起的時候,這些人也十分盲目的跟著揭竿而起。他們難道不知道這個政權曾經把土地分給了他們嗎?即便他們不認可秦國政權,那麼他們就希望能夠重新回到奴隸主貴族剝削壓迫的時代嗎?但是他們是不會去想這些問題的,這就是保守性與封閉性以及落後性的體現。這一問題是要在一個長期統一,穩定並且繁榮的政權治理下逐步過渡的,但是秦朝只有12年。

這個問題最終留給了漢朝,但是漢朝取了一個折中的方式,各地的地主富豪依然掌握著地方的經濟權,但是普通民眾也能分得自己的一塊兒土地,只不過土地兼併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秦國徹底的土地政策如果成功的話,會是另一番景象,但問題在於,歷史沒有給秦國或者是秦國的土地政策任何修復完善的時間,最終的漢朝取得折中的這種土地分配方法治標不治本。

這些都是秦王朝難的地方,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秦始皇以莫大的勇氣想從上到下進行一場徹底的國家變革,文明變革。在大體上他是成功的,但是並沒有完全實現心中理想和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民國算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它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嗎
    民國在大部分時間裡,有一個統一的政權。不過,就算民國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其實也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為什麼這麼說呢?作為一個亂世,其形態更像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五代、南北朝、三國這樣的時期。為什麼說它很像這樣的時期呢?其一,民國是割據的時代。歷史上的亂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各種諸侯割據一方。這些諸侯們,都擁有一定的地盤和軍隊。同時他們還在不斷地招攬人才,招兵買馬,以期擴大自己的勢力,積累戰爭和爭奪的本錢。民國時期也是這樣的。
  •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能打?戰鬥力是真的高,每年都在打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戰亂一直不斷,無論哪一個王朝都要培養軍事國防力量,在國家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在朝代更迭替換的過程中,也是通過戰爭解決問題,那麼在歷史上最能打仗的朝代有哪些呢?漢朝是秦國之後的統一的大王朝,在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從前220年到前202年,秦朝大亂,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成為漢王。在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到了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漢室江山,統一天下,統一之後沒有繼續發動戰亂,而是一直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在位之後開始開疆擴土,到了漢和帝開始攻打北匈奴,收復西域,東漢時期到了極盛時期。
  • 為何秦國用了500年,而劉邦、李淵等人數年之間就統一了天下?
    李斯、尉繚等人趁機勸諫秦王嬴政說: 如今秦國已經獨霸戰國,山東六國的實力只相當於秦國的一個郡縣而已。(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 消滅他們就像掃除灶臺上的跳蚤一樣容易,現在正是天下一統、克成帝業的好時機啊,您還在等什麼呢?
  • 秦國滅亡後為何不復國?
    那麼我就產生這麼一個疑問,在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裡,那麼多的朝代沒落後,都會相繼出現各方復國勢力。比如西漢滅亡後建立了東吳,東漢滅亡後就有了著名的劉備建立蜀漢!同樣當時強盛的唐朝滅亡後,就出現了南唐這些復國勢力。那麼秦國當時那麼強大,且民心如此凝聚,為何後續秦國被滅了之後沒有人發起復國?勇猛的秦軍和執著團結的秦人都去哪了?翻閱了相關資料後,我發現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 民國算得上一個「朝代」嗎?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段特殊的時期,那這段時期算得上「朝代」嗎?按照某科上的解釋,朝代的定義是這樣的: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也就是說朝代要具備三個特徵:一是要建立國號,二是要有帝王世代相傳,三是指的整個統治時代。
  • 中國歷史上有著鋼鐵之師的軍隊,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中國古代有著鋼鐵之師的五大軍隊,劍鋒所指所向披靡1、秦國統一中國的軍隊秦國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名聲和軍事力量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秦始皇趁熱打鐵,又開始對南越進行了戰爭,根據記載,當時出發徵戰南越的軍隊達到了五十萬之多,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後來秦國成功的徵服了南越,並且進行了管理
  • 民國時期,是否可以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立的朝代呢?
    說起這個問題,人們對此的看法往往不能統一,支持的人表示,民國時期畢竟是出現過一個統一的政權的,因此,嚴格來說,應該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立的朝代。 不過在小編看來,即便國民時候出現了一個統一的政權,也不能就算是我國的一個朝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理由很簡單。
  • 《大秦賦》中作為秦國統一的最大功臣,相國呂不韋究竟做了什麼?
    歷史上的呂不韋從一介商賈,運用自己的投機眼光,華麗逆襲成為大秦相國,並且執掌大秦朝政十三年。作為執掌秦國朝政十三年的權臣,呂不韋為秦國統一中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更是被後世之人認為其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最大功臣。
  • 從秦國網羅天下英才說起,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經此種種案例就可以證明,對於人才的應用才是大秦鼎定天下的基礎,正是六代君王對人才的充分應用才使大秦後來居上完成統一大業。今天我們嘗試著從多方面剖析大秦一統天下的過程之中人才帶來的多方面影響:秦國何以能網羅天下人才?
  • 秦滅六國為何需要一百多年時間,而後面朝代用的時間短
    今天說一下,為什麼秦朝的統一 是中國歷史上最難得一次統一。第一點:我們從時間上看,大秦帝國統一所用的時間是最長的。有小夥伴會說秦朝統一很快啊,秦王掃六合,秦始皇九年時間風捲殘雲得把六國給滅了,可別忘了那是六代人的鋪墊,不能只看秦始皇最後的收尾工作。
  • 把中國近4000年王朝歷史濃縮為一天,現在的你處於什麼朝代?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如果從夏朝開始算,有著近4100年的歷史。 如果我們試著把中國的王朝歷史濃縮成一天,那麼,現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間,正處於哪個朝代呢?歡迎在評論區告知!
  • 歷史上排得上號的五大怒火英雄 三國佔了倆 第一不是張飛 李逵排不...
    如果不是他大節有虧,其實他在歷史上的怒火英雄中,完全可以坐頭把交椅。「衝冠一怒為紅顏」,也比現在很多眼看著女朋友被流氓欺負而不敢吭聲的奶油小生強上一千倍。怒火英雄第三名 虎侯許褚赤膊戰馬超在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許褚都是一個大英雄,要說蜀漢五虎將之一的馬超最怕的,可能不是關羽,也不是張飛,而是許褚。
  • 如果嬴政活著,項羽劉邦還能爭奪天下嗎?秦始皇:在座的都是渣渣
    而我們尋常概念中的封建社會,其實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指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取消分封制、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這一體制下,所有權利收歸帝王,由他根據業務需要,任命各級「職業管理人」當自己的「爪牙」。而這一制度,正是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它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秘訣所在。
  •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國土面積最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歷代王朝幾乎都在努力的擴大自己的國土面積。比如就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在公元前214年南平百越,將今廣西、廣東等地納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圖中。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疆域面積最遼闊呢?對此,可能不少朋友的第一反應是唐朝,畢竟在歷史上,唐朝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那麼,唐朝的國土面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嗎?一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唐朝可以稱為漢族朝代中,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限定,也即唐朝的面積和元朝、清朝比起來,則要小一點。
  • 成也商鞅變法,敗也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秦國成功與失敗的根源
    都知道秦國之所以能夠強大,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根本原因就在於商鞅變法,因為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秦國強大自然就逐漸具備統一六國的實力,然後再經過六七代秦國君主的接力,於是在秦始皇這個英明君主手中完成了統一,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德比三皇、功蓋五帝的統一偉業。
  • 中國歷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沒有任何記載,無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也經歷了很多的朝代,如今我們所知早期的朝代就是夏、商、周這個三個朝代,夏朝距離我們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夏朝的第一個統治者叫「啟」,大禹是啟的父親。    對於這一段歷史沒有任何的歷史材料可以了解,只能通過神話故事可以補充,這其實不算什麼,夏商周后也出現一段空白期。
  • 從流民到天子,是無數場戰爭交織的結果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從平民百姓,經過幾十年的徵戰,幾十年的顛沛流離,最終坐上了天子的寶座,開闢了自己的大漢王朝。這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奇蹟。而不同的歷史學者對他的成功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他是憑藉運氣和僥倖,才能夠擊敗項羽奪得天下。那劉邦究竟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或者說又有著怎樣超乎尋常的運氣呢?
  • 都說「秦晉之好」,那麼歷史上的秦國與晉國究竟有多好?
    二者的聯姻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首先,這與秦獻公制定的對外政策有關。自叔虞封唐以來,晉國最初不過是個「河汾之東方百裡」的小國。曲沃代翼後,晉國的小宗獲得了國家的統治權,對內實行「盡殺群公子」的無公族制度,對外開始徵伐周邊同姓小國,開疆擴土。而這時候,晉國周邊戎狄對晉的騷擾也十分嚴重,而在對戎狄的作戰過程中,晉國也有些力不從心。
  • 盤點一下歷史上的這兩個朝代,猴年開國
    史上開創南北朝時代的第一王朝:南朝宋南朝宋,公元420,即農曆庚申年開國,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王朝,共60年。宋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改國號宋,定都建康,即今日南京。因國君姓劉,為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