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君昨天聽到一首歌,歌名是《女人是老虎》。歌曲唱得很有意思,是一個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女人是老虎,所以你遇到他們的話最好要遠離一些。有一天小和尚下山了,他看到女人的時候非常害怕,但最後他卻發現女人是既溫柔就可愛的,於是就非常的困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當然這是一個故事,說明了女人對於和尚來說是一種危險的誘惑。
在這裡老和尚是小和尚的主要照顧者,扮演了媽媽的角色。我們都知道媽媽常常提醒孩子,這個世界是可怕的,要各種小心。比如說有的媽媽會告訴女兒,男人都是壞蛋,這種關於男人很可怕的提醒,會讓孩子以一種害怕的方式來應對男人,從而對女兒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男人都是壞蛋,這句話會讓孩子排斥男性。
木子君有個朋友,她小時候很聰明伶俐,爸爸特別寵愛她,但是因為媽媽跟爸爸的關係處在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所以當她跟爸爸親近的時候,媽媽就會跟她說很多關於爸爸的壞話。實際上她他爸爸並不是如此,但是因為她小時候還沒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所以就認同了媽媽說的話。當爸爸走近她要抱她的時候,她會逃開,不敢跟爸爸親近。等到她長大結婚,哪怕丈夫一直對她很好,她還是要在丈夫身上尋找各種不好的地方進行指責。
在跟丈夫的親密關係中,她內心也充滿著矛盾。一方面她很享受這種親近,另一方面她會莫名其妙地想推開丈夫,覺得噁心,無法享受親密。後來她的父親去世了,她就變得特別抑鬱,兩三年都走不出來,她跟丈夫的關係也更加疏遠了。其實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灌輸給她的是一種負面的體驗,讓她無法跟男性親近,如果一旦親近就會感覺似乎背叛了媽媽,所以她一直不敢背叛媽媽,直到40多歲,在男人面前還是非常的小心翼翼。
所以從這位朋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女兒認同了媽媽,首先敵對的就是爸爸,尤其是在一些父母之間有衝突的家庭中,在這個過程中,女兒會認同媽媽對男人的憤怒和恐慌,甚至可能衍生出一種拯救者的心態。
一方面同情媽媽,另一方面厭惡和排斥爸爸,跟爸爸敵對起來。在敵對的情況下,因為女兒要站在媽媽那一邊,就沒辦法靠近爸爸,甚至排斥爸爸,從而發展出對男性的一種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不只是認知上的,而更多的是情緒上的。當我們感覺到害怕的時候,我們就會給這種情緒找到一個理由,比如因為對方不夠好,或者對我不夠好,對方太兇了等等,這些都是伴隨情緒而產生的認知。
男人都是壞蛋,媽媽說出這句話,可能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媽媽說男人都是壞蛋,可能反映了她內心強烈的情感依賴。情感依賴會讓人把伴侶理想化,覺得很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人來依靠,所以會去美化對方,把期待給到對方。那麼當期待落空以後,就會激發出內心的焦慮和憤怒,感到難以適應。
二、有些媽媽在單親家庭或者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成長,或者媽媽有被拋棄或背叛的經歷,比如丈夫出軌,就容易對男性產生巨大的憤怒,並且將自己的個人情感過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
媽媽的認知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如果女兒認同媽媽,那麼媽媽對男性的憤怒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女兒對男性的認知,讓女兒潛意識裡不相信男性,慢慢的會拒絕接觸任何異性。那麼如果你發現自己是一個過於焦慮的媽媽或者意識到自己常常不自覺地給女兒一種男人都是壞蛋的理念,可以怎麼做呢?
木子君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改變:
首先你需要停止不幸的傳遞。如果作為一位媽媽,你不希望自己女兒重蹈你的命運,就不要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再一次傳遞給她。雖然有時候有些男人真的是個壞蛋,但是創造一個相對來說不錯的父親的印象,有利於女兒跟父親以及以後跟男性之間建立比較良好的關係。也許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但他可能是個好父親,你不能排斥他作為一個好父親而給予女兒的愛。當然作為媽媽看到自己女兒跟丈夫親近,你內心可能會產生一種嫉妒的感覺,但這其實沒有關係,我們是可以去承認自己內心的嫉妒,因為這就是我們的人性,我們沒必要去壓抑它,甚至我們可以跟家人承認說,看到女兒跟爸爸這麼親密,媽媽心裡邊酸酸的。
其實你完全可以一種善良的、美好的姿態去表現這種感覺。可能你遇到的男人比較渣,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男人都是壞蛋。因此你要調整自己的認知偏差,所以也許你可以告訴自己的女兒說:你爸爸確實並不是這麼好,但是,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男人,而你跟那些優秀的人在一起的話,你還是能夠追求到自己的幸福的。這樣的話最起碼能夠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相對健康的觀念,而不是一個扭曲的病態的世界觀,或者一種不安全感和認知偏差。
我是寶爸木子君,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