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導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向世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1月11日在北京表示,中國證監會緊扣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2019年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良好開局。
當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四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目標在哪裡?閻慶民在會上指出,用12字形容即「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在資本市場發展30年的歷史中,第一次把有韌性用進來。
閻慶民表示,2019年資本市場的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階段性的成效。2019年,面對外部嚴峻複雜的環境,證監會繼續做好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的風險監管。
「讓灰犀牛衝不過來,也讓黑天鵝飛不起來。經過2019年一年大力的緩解,股票質押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餘額分別較年初下降357家和3300億元;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80%的公司較最高峰也下降了30%。對於債券違約,2019年是高峰,包括2020年依然是一個高峰,特別是對一些民營企業來說非常嚴峻。」閻慶民指出。
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閻慶民進一步表示,第一,成功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目前已經有72家科創企業上市,實現融資840億元。
第二,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證監會提出了12項重點改革,這12項重點改革逐步推進,除了科創板已經開始了,多層資本市場的建設,中介機構的能力建設,資本市場的高水平開放,都在按計劃往前推進。
在閻慶民看來,判斷資本市場是否具有持續性的標誌,就是要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效率、功能和內在的穩定性,讓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引領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調整升級,在提升金融競爭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閻慶民指出,中國資本市場今年即將成立30年,要體現競爭力就要把金融基礎設施,包括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機構的市場主體競爭力要提高。另外,就是普惠,要營造一種讓廣大人民群眾迅速增長財富管理需求,實現保值增值的一種生態。除了傳統從融資端研究,還要從投資端研究。
第三,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把市場入口管好,也把退出口管好。「中國有3777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本身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大。上市公司質量不好,資本市場主體運行就不健康,市場的波動就大。」閻慶民如是說。
第四,中國資本市場有了良好的開局,還要積極推動加大法治的供給。新的《證券法》將於今年3月實施,確立了註冊制。
第五,相關的配套改革舉措有序推進。新三板深化改革相關方案已經發布。
不僅如此,中國的資本市場的高水平雙向開放取得了新的進展。包括行業開放進一步擴大。證券基金行業對外股比限制,到今年分三段,4月份、9月份到年底全部放開,市場開放進一步的擴大,產品開放進一步的拓展,走出去合作進一步深入,監管開放性進一步增強。(圖片由王兆寰攝影)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