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農民樹立商品概念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我們始終在給農民樹立商品的概念。傳統農業只管種不管銷,現代農業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投入,還在於要把種出來的東西銷出去,市場上需要什麼才去種植什麼。

  首先,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產品調整。彭水縣有加工紅薯澱粉和粉絲的傳統,合作社在彭水的紅薯繁育基地培育的紅薯是高澱粉品種。但是,近年來紅薯澱粉和粉絲供過於求,需要找到新的市場需求。2015年合作社牽線引進了專門生產烤薯休閒食品的浙江好川食品公司,為當地的紅薯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契機,合作社為此培育專門品種。

  其次,要解決儲藏儲運難題。紅薯儲藏儲運對溫度要求高,低於10℃會壞,高於10℃會發芽,只能季節性供應。大量產品集中上市,價格就下來了。而且,儲藏條件也影響到加工環節,紅薯最多只能儲藏到3月份,加工廠只能開工半年。建議國家在這一塊上要下工夫。

  再次,政府要給予政策引導。在引導紅薯產業發展方面,彭水縣的做法比較好。2016年,彭水對紅薯產業的多個環節給予補貼:一是對農民購買集中育苗給予補貼,一株種苗的指導價是一角錢,政府補貼5分錢,農民只掏5分錢。二是對運輸服務費給予50%的補貼。三是對訂單收購給予分類補貼,對高澱粉紅薯每斤補貼3分錢,60%給農戶,40%給收購企業;對生產烤薯休閒食品的新品種紅薯,大薯一斤補貼5分錢,小薯補貼3分錢,60%給農戶,40%給加工企業。政府實行差別化補貼政策,也是用市場手段來調節紅薯品種的供給結構。四是對紅薯的儲運、儲藏也有一些扶持,比如對建設一定庫容的倉儲設施給予補貼。劉華彬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農民留意這些商品大概率會漲價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間,不光是豬肉的價格牽動了不少消費者的心,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還有不少商品「不知不覺」也迎來了「漲價潮」。據了解,生活用紙在1個月迎來了三連漲。而就在未來,購買牛奶、奶酪棒可能也要多掏一點錢了。據相關媒體報導,國盛證券1月5號的研報指出,伊利和蒙牛兩大品牌將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3%到5%不等的提價。對此有不少消費者也都在抱怨,「生活越來越難,未來自己還能吃得上什麼呢?
  • 做好「三個引導」樹立文明鄉風
    做好「三個引導」樹立文明鄉風 發表時間:2016-11-30   來源:惠州文明網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了「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
  • 如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家長學會3點,孩子成長更健康
    幫助小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一件不可謂不辛苦的事情,尤其是正在懵懂成長的青少年,更要小心翼翼,以免跟他們的青春期相撞成為一種家庭衝突。不久前,我看了不少關於對於養育孩子費用的研究,如果按照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算起,每養大一個孩子至少就得五十萬,如果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成本至少要翻兩番。
  • 缺乏財商的孩子太可怕了,及早培養孩子的財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山東濰坊一6歲兒童趁家長不注意,誤操作清空了老爸手機裡價值近7萬的購物車商品。孩子父親魏先生表示很崩潰,緊急求助客服要求免費退貨。 細思極恐,其實這幾件事情的主要責任來源於家庭教育,歸根到底是家長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孩子在平時消費的時候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足夠的認知,在面對金錢的時候沒有概念。
  • 農民「手中有糧心卻慌」如何破解
    去年10月新玉米上市以來,玉米價格持續下滑,農民惜售心理嚴重。但是,農戶儲存條件有限,庭院壞糧風險增加。對於一向重生產、輕產後管理的農民來說,做好糧食產後科學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把握銷售節奏,提高議價能力,既關係到農民種糧收益,又關係到玉米市場化收儲制度改革的成敗。
  • 東營10家農民合作社上榜2016年省級示範社
    大眾網東營9月20日訊 近日,省農業廳等10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公布了2016年農民合作社省級示範社名單。東營市廣饒匯通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0家農民合作社榜上有名。具體名單如下(按照文件名單公布順序):廣饒匯通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廣饒縣福茂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河口區新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河口區潤合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利津縣勝利肉雞農民專業合作社、東營市東營區旭日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廣饒縣天紅肉鴨農民專業合作社、廣饒縣蓮花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利津縣光彩農機專業合作社、廣饒縣海科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
  • 獲贊「超級農民」的「三農」學者 示範什麼是真調研
    他調查研究的大局觀、群眾觀,為學界樹立了榜樣  今年71歲的顧益康是我國農業經濟理論界與「三農」工作戰線上的知名專家,參與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省出臺的幾乎所有與「三農」有關的重大政策舉措制定,浙江乃至全國一些重大「三農」政策有他智慧的閃光。  顧益康退休後,仍然一心撲在「三農」調研上。
  • 《老農民》:「有意思」的主旋律
    有意義和有意思的追求,讓高滿堂能夠同時滿足主旋律與流行文化兩種需求,《老農民》也是如此。工農商」三部曲的終結篇,也是他試圖為新中國的農民「樹碑立傳」。從1948年的土地改革到互助組、高級社、人民公社、大躍進、大煉鋼鐵、家庭聯產承包製、取消農業稅到2008年農民獲得土地使用證,涉及了60年來所有與農民相關的歷史大事件——這是宏達的敘事志願,與主旋律的文化步調一致。60年的農村變遷歷史中,有諸多不盡人意甚至錯誤嚴重的地方。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一、修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必要性    現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自2007年施行以來,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範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實踐證明,合作社這一組織形式,對於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現代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 金壇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實實在在發展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金壇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區進一步規範農民合作社組織和行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去年底,金壇區成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區)推進試點。
  • 江津區獲評5個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江津網訊(記者 郭開星)日前,市農業農村委公布了重慶市2020年農民合作社市級示範社評定名單,評定105家農民合作社為2020年市級示範社。江津區曹四農業專業合作社等5個專業合作社榜上有名,涵蓋農業、供銷2個大類。
  • 鴻篇力作《老農民》新春熱映 精彩看點全揭秘
    1948年,中國農村開始土地改革,從此,農民經歷了互助組、合作社、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一直到2006年國務院取消農業稅、2008年明確為農民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中國農民用整整一個甲子的時間跨度書寫了新中國以來農村發展的成長年輪,《老農民》正是選取了這一時間節點進行講述,以小見大,折射出整個中國農村的歷史變化、人民命運。
  • 農村發展變好,農民壓力也越來越大,原來問題出在 「三漲一降」
    近幾年,隨著全面小康和新農村的建設,農民的生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農村醫療保險正在逐步實施,很多地方農田耕作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尤其是一些鄉村企業為農村的發展建設貢獻了不少力量!如今的農村地區是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樣!
  • 新春走基層:文化樂園裡賞「農民春晚」
    1月30日,記者來到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南樓村,剛走進村口,就聽到不遠處農民文化樂園的小廣場上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村民們正在舉辦春節聯歡會。走過去一瞅,人頭攢動,一派歡騰。小雨已停歇,戶外還有陣陣寒意,小小的廣場被數百名村民熱烈的氣氛烘託得暖意融融。
  • 一位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曆程
    王飛的成功帶動了周圍的一批人,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返鄉做一名職業農民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仕政說,「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
  • 微信小商店商品名稱怎麼取 店鋪商品取名規則
    2、標題語言應精煉,突出商品特質,避免出現重複堆砌、互斥、無關的詞語,配件及適用類商品除外。3、 商品標題需用語規範,語義清晰,避免出現以下不規範用語。4、含有貶義性質的詞語,與其他商品、店鋪相類比,貶損第三方商品、店鋪的負面信息。5、無實際商品描述,發布者聯繫方式等非商品信息的內容。6、提供授權或合作協議。
  • 怎麼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從小就要教他怎麼花錢!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有三點要明白。首先是德本財末,其次愛要有限,最後就是階段性的調整。小孩子你要從小在家就養成他對金錢的概念。告訴他「錢你不能隨便動,要用得得到父母的同意,想用就拿去用,是不可以的」。小孩他就會好奇「為什麼不可以」。
  • 【2016合肥網新春走基層】文化樂園裡賞「農民春晚」
    農民春晚 核心提示:  1月30日,記者來到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南樓村,剛走進村口,就聽到不遠處農民文化樂園的小廣場上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村民們正在舉辦春節聯歡會。
  • 美菜網促進農業智慧化發展,幫助中國農民增收
    美菜網作為中國餐飲供應鏈傑出服務商,運用"兩端一鏈一平臺"的創新模式,推動農產品產銷環節智能化、信息化,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美菜網緊貼國家扶貧政策,藉助數字農業幫助中國農業提質增效,幫助中國農民增收。美菜網的創新模式對於上遊農民來說,他們可以利用美菜網自主研發的大數據系統,一鍵了解農產品價格走向,為他們提供了經營管理及決策服務。並且準確的將市場需求反饋給農民,從源頭指導農民生產、建立產地標準,避免了農產品貨不對市的問題,幫農民增產增收。
  • 農業4.0:智能農業技術平臺賦予農民力量
    隨著農民對技術的熱情高漲,全球大流行為農業帶來了許多機遇和創新。例如,他們使用WhatsApp創造了一條進入市場的途徑-直接與消費者接觸,通過質量實現體驗提升,並削減中間商以顯著提高忠誠度和利潤率。這種簡單的數字幹預只是我們為改變更大現實而必須進行的變革的一個小例子。 在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參與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