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一定學習好嗎?學習好一定智商高嗎?在筆者看來,這兩個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問題即智商高和學習好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兩者之間不具有必然聯繫,也就是說,智商高未必學習好,學習好也未必就智商高。否則,古今中外也不會一直有「勤能補拙」的說法了!
智商也就是智力水平當然很重要,它在人的學習和事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但是智力水平基本不是由個人來決定的。據現代社會科學和生理學研究發現: 每個人的智力水平70%來自於先天遺傳,而僅有30%的智商是靠後天努力培養的。也就是說,智商的高低是一種天賦,生來具有,不是後天努力就能夠彌補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後天努力就沒有用了,「勤能補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起碼為智商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條件,這也是為何有些高智商者會碌碌無為,而有些智商平庸者卻能成就斐然的原因。
據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顯示: 智商(IQ)對學習的影響力,僅僅只佔20%,而另外80%的影響力則主要地來自於情商(EQ);情商的關鍵因素在於努力程度、自制力、穩定性、和抗挫折能力等。在智力水平接近的情況下,情商的高低對於學習好壞和事業成功與否,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情商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智力水平發揮的程度,《傷仲永》就是自古以來的一個經典案例,智商再好,如果缺乏智力發揮的環境和條件,也會失去了優勢,也會泯然眾人矣!
影響智力水平發揮的因素,除了關鍵性情商因素外,還有心理素質因素和性格因素。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性格正常程度,也會對學習產生較大影響,有時候甚至是致命影響!心理不健康和性格怪異都會影響智力水平的正常發揮,從而影響學習;這個方面比較典型的代表就是那些高考焦慮症嚴重的孩子,每年高考都有原本學習優異的孩子,不堪心理重負,要麼高考考砸,要麼甚至選擇輕生!因而,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家長和學校老師都應引起足夠重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智商高就一定學習好,學習好就一定智商高」說法,是不科學的,不具有必然性。作為家長和老師,在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後天培養,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高情商、心理積極健康、性格率真樸實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