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

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所以,在我們身體出現癌前病變時,如果我們懂得及時「剎車」幹預,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而這,也是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

記好!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

01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

胃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過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

胃黏膜表面明顯不平,且顏色是紅白相間,但以白色為主

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症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 幹預方法:

1. 檢查: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並積極治療。檢測幽門螺桿菌,視情況進行規範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2. 戒菸酒: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和吸菸、飲酒正相關。

3. 規律飲食:飲食要細嚼慢咽、少吃醃製食品、不要暴飲暴食、不吃辛辣黴變食物。

02

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cm的,癌變的機會較高。

據悉,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在這階段,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

▼ 幹預方法:

1. 檢查:50歲以上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進行1次肛門指檢,發現息肉視情況處理。

2. 戒菸戒酒:大量飲酒、吸菸,使基因突變,腸息肉的發生率也會提高。

3. 少吃: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減少食用精糧,減少醃製、煙燻類食物。

4. 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細糧的三分之一換成穀物、粗糧,比如豆類、紅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 「33」運動: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健康、減少腸道炎症,癌症危險自然會大大下降。

03

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

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據臨床對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結節觀察發現,肺部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0.5~1釐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釐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82%;直徑>3釐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 幹預方法:

1. 檢查: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2. 戒菸:吸菸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戒菸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

3. 注意室內通風:防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汙染,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4. 減少廚房油煙:烹飪儘量減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開窗戶、開抽油煙機,炒菜後抽油煙機要再開5-10分鐘。

04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發展要經過:

正常乳腺導管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單純的乳腺增生症並不發生癌變,如果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為癌前病變。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 幹預方法:

1. 檢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歲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聲檢查進行體檢;45-55歲圍絕經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如發現有癌前病變,建議遵醫囑複查並看是否需要手術。

2. 不亂用雌激素保健品:亂用雌激素類產品能導致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甚至發生癌變。

3. 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種甜食,控制脂肪的攝取,避免肥胖。

4. 保持好心情:負面情緒很容易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跟乳腺疾病有一定關係。

5. 適當運動:是預防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05

肝硬化→肝癌

國際癌症研究署發布的全球惡性腫瘤疾病發病報告中(GLOBOCAN2012),2012年世界約有 782 000 例新發肝癌病例,中國新發肝癌佔 50.5%。

中國肝癌發生存在一個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B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佔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則可能是出現癌變。

▼ 幹預方法:

1. 檢查:B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個月~半年體檢一次,主要查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

2. 積極治療:肝硬化患者要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有B肝要積極治療B肝。

3. 戒菸限酒,避免過勞。

06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宮頸癌

宮頸上皮細胞在HPV持續感染後,可從發生非典型增生再轉變為癌變,這個時間可長達10年或更長時間。

其中,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就是常說的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一、二、三級別,級別越高越容易癌變,而級別越低越好治療。

要注意!性交、婦科檢查後有少量陰道出血的現象就是接觸性出血,有可能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症狀。

▼ 幹預方法:

1. 檢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應做一次TCT及HPV檢測。如有異常,則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或活檢。

2. 積極治療炎症:積極治療慢性宮頸炎及宮頸癌前病變。性生活要注意衛生。

3. 接種HPV疫苗:條件允許下可接種宮頸癌疫苗,預防宮頸癌發生。

4.防止過度疲勞:不良生活習慣會降低人體免疫力,給病毒入侵製造機會。

07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蹠、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

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

▼ 幹預方法:

1. 化學剝脫或雷射祛痣方法刺激性較大,不推薦大的交界痣這樣處理。

2. 生活中避免過多摩擦,對於有危險信號的交界痣,最好採用手術切除加病理檢查。

08

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常見的有口腔、食管、陰莖、外陰和宮頸處的白斑等。

▼ 幹預方法:

發現異常的黏膜白斑,最好到醫院及時檢查。

雖然,萎縮性胃炎、息肉、肝硬化......這些情況都可能與癌症相關,但它們從良性疾病發展到癌前狀態再演化成癌變卻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所以不必驚慌,但一旦發現也要引起足夠重視,積極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

每個癌症發生前,

其實都有預警,

只是看你重不重視!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原標題:《【健康】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來源:健康時報本文專家:陳曦,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
  • 癌前病變離癌症,有多遠?若有這5種病及時幹預,遠離癌症
    癌前病變和癌症並不是一回事,許多人認為癌前病變就是癌症,實際上是兩回事。癌前病變指的是再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了解常見癌症的癌前病變,對於預防癌症很有意義。一旦發現自己有癌前病變,必須及時的治療,不然就有可能發展成癌症。有哪些常見的癌前病變要及時幹預呢?
  • 發生癌前病變後該怎麼辦?
    發生癌前病變後該怎麼辦?癌症的總體治療效果和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癌前病變的了解程度。觀察較多的主要是食管、胃和大腸。原因:1)這些器官容易受到慢性損害,也較多接觸致癌物質,是癌症的好發部位。2)得益於內鏡技術的進步和普及,可以相對方便的動態觀察。
  • 癌症是現代病嗎?古代人很少得癌,現在很多人因癌症致死?
    癌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成了高發、讓人畏懼的惡性病,人人談之色變!與大部分人來說,都認為癌症就是一種現代病。他們將患癌的原因歸結到了環境汙染、飲食不安全等方面,認為就是逐漸變化的環境和習慣,最終才造成了現代人患癌!那麼問題來了,癌症真的就是現代病,古人就不患癌嗎?
  • 「有痣之士」謹防皮膚癌 黑痣出現異常警惕病變
    近日,一則「謝霆鋒頭部長的黑痣,被醫生診斷為皮膚癌」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一陣恐慌。雖然謝霆鋒後來解釋稱,化驗結果出爐是良性,並非癌症。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疑惑卻未散去:什麼樣的黑痣有病變風險?有無防範之策?    對此,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鄧列華教授表示,市民無需過分擔心,因為只有5%的黑痣有病變風險,且病變之前有一些典型症狀,可以據此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 原發癌和原位癌有什麼區別?原位癌能治好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由於大家總是談癌色變,所以對很多癌症不是非常的了解,許多人會將原發癌和原位癌弄混淆,認為它們是一種疾病。雖然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代表的意思卻完全不同,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原位癌實際上就是指癌變只是在表層上,並沒有深入到黏膜或者是真皮層裡,屬於癌症早期的一種情況,只要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原位癌具有家族遺傳因素,若是家裡有人患上了癌症,後代患癌的概率會比較高。長期抽菸、喝酒,或者是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出現原位癌的概率較高。而原發癌則是正常的細胞在一些致癌因素影響之下,慢慢的病變,繼而變成了癌細胞。
  • 很多人都搞錯了
    說到痣,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因為幾乎很多人身上都會有那麼一兩顆痣,再仔細觀察這些這些痣,有些是黑痣,有些是紅痣。最近網上有傳言稱,皮膚上長紅痣,是肝病的標誌。很多肝病患者身上,都會長紅色的痣。因此,讓許多身上有「紅痣」的朋友被嚇得不輕。這種皮膚上長的紅痣真的和肝病有關係嗎?皮膚為什麼會長紅痣呢?
  • 忠告:這7類慢性疾病,與癌症關係不遠,若不重視,易演變成癌
    我之前身體一直都非常棒,怎麼有點不舒服,就給我診斷癌症晚期了?難道癌症就是一種短期出現、迅速爆發的疾病嗎?這是臨床被確診為癌症後,大部分患者的第一反應,有很多患者還會懷疑是診斷錯誤,最終在反覆確認後接受了現實。這癌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確診就是中晚期?
  • 為何很多癌症患者確診就是晚期?為何不能早發現?
    癌症對於我們來說早就不再陌生了,或許確診癌症以後,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難過,而且很不知所措。更讓人頭疼的是,很多患者在確診癌症的時候就是晚期。 2020年1月16日,知名主持人趙忠祥之子趙方在社交網絡上公布,趙忠祥先生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癌症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 原位癌、浸潤癌都是癌!有什麼不一樣呢?
    病理報告上一堆專業名詞,後面還全部帶個「癌」字,每個名詞看起來都讓人膽戰心驚。 原位癌:人體表面及體內臟器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組織,這層組織又陪稱為上皮組織。而長在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就被稱為原位癌。 原位癌是最早期的癌症,嚴格來講,只能稱得上是癌前病變,故原位癌又稱為0期癌。
  • 為什麼有人一輩子沒得過癌症?不得癌症的人,普遍有哪些特徵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誰也不希望自己得癌,但是細想一下,也未必不可,我國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是74歲,按這樣來算,每個人一生中得癌症的概率大概是20%,雖然有些癌症和遺傳因素有關,但是90%的癌症都是由後天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決定的。
  • 為什麼很多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很多早期信號都被忽視了!
    健康時報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癌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發生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浸潤癌,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需十幾年的時間,但為什麼很多人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 體內有癌,手腳能察覺?手腳出現異常變化,別忽略,早點去排查
    隨著醫學條件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癌症也有著更多的了解,很多時候能夠通過身體出現的異常狀況,及時地發現癌症到來的蹤跡,從而更早地接受癌症排查,進行治療,實現癌症治癒的概率也更高。比如當體內有癌,手腳能先察覺。如果手腳出現以下4種異常變化,別忽略,早點去排查,或許能發現癌症蹤跡,採取治療。
  • 體內有癌,脖子先知?癌症「敲門」前,脖子這2個特徵會提醒你
    2020-12-27 12:33:39 來源: 足球辦公室 舉報   每個人都害怕癌症纏身
  • 為什麼很多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很多早期信號都被忽視了
    全文共 3907 字 , 閱讀需 10 分鐘▼癌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發生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浸潤癌,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需十幾年的時間,但為什麼很多人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 什麼是原位癌?都有哪些?區分6種常見癌症表現,症狀持續是關鍵
    01原位癌是什麼癌?都有哪些?在醫學上定義原位癌稱上皮內上皮癌,指的是人體的黏膜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非典型增生,也就是癌變的細胞只存在於皮膚或黏膜內,沒有穿破皮膚、黏膜下的基底層,所以沒有侵犯到真皮組織,也沒有發生浸潤和轉移,因此原位癌也被稱為浸潤前癌。
  • 60歲胃癌患者,帶癌存活8年,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會死
    古時候打仗,遇到兵臨城下的情況時,軍師都會說一句話,我們必須臨危不亂,才能發現發現一線生機。每當面對重大身體問題時,我們是否能夠做到冷靜對待呢?比如癌症,正確面對它的到來,是否能夠不慌亂,是否能夠有決心和它生死一戰呢?
  • 上海爺叔長「老年斑」,不以為然,豈料竟是癌前兆!
    提起老年斑 大家多多少少都會 在老人臉上看到 一直以來都認為是正常現象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伴因紫外線過敏就醫,他陪同前往,順便諮詢一下面部的老年斑,竟然被皮膚科主任一眼看出,這是疑似皮膚癌的癌前病變
  • 規範行為能否防禦癌症?定期體檢微查秋毫
    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是防止癌症入侵人體的首道防線,還可以增加機體免疫力,提高清除腫瘤的戰鬥力。人體免疫系統自帶清除癌細胞功能,監視部門一旦發現細胞「壞分子」出現,就會將信息傳遞給處理部門進行壞細胞清除。人體自帶的這個免疫保護機制,被稱之為腫瘤免疫環,它使得一些尚未出現或剛剛萌芽的癌細胞,在沒有長成參天大樹之前,就被消滅在搖籃裡了。
  • 癌症遺傳?醫生:父母患上3種癌,可能會「遺傳」給子女,別大意
    癌症的發病很複雜,可能會受到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環境因素、個人因素等很多種因素影響,癌症確實會遺傳,這是經過科學研究而得出的。 拿破崙 本人就是死於胃癌,拿破崙家族中有8名親友都死於 胃癌 ,可見癌症的遺傳性有多高。父母患上這三種癌,可能會遺傳給子女,要做到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