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智商,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愛因斯坦、霍金等人,但實際上,英國人威廉·席德思才是目前已知的「智商最高人類」,他的IQ接近300(正常人IQ在85到115之間),超過了愛因斯坦、牛頓、霍金等人。
擁有這樣高的智商,你一定想問:他取得了什麼成就?
其實,威廉雖然有著超過愛因斯坦的智商,但卻沒能逃過「傷仲永」的悲劇。
出身博士之家,擁有開掛般的童年
威廉出身於一個博士之家,他的父親是鮑裡斯·席德斯在哈佛大學跟隨「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研究心理學和哲學,並且獲得了包括醫學博士、文學博士在內的4個學位。而他的母親則取得了波士頓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別人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威廉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出生在「羅馬」!
而隨著威廉逐漸長大,又用實力證明,有些人不僅比你會「投胎」,還比你更聰明!
威廉的父親鮑裡斯·席德斯
根據記載,威廉在語言、邏輯和數學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
他2歲時學習拉丁文,3歲時研究希臘文,4歲時可以閱讀希臘文的《荷馬史詩》,6歲時開始研究解剖學和邏輯學,分別在7歲、9歲兩次通過了哈佛大學入學測試(但因年紀過小被哈佛拒絕)!
最終在11歲時進入哈佛大學研究數學和天體運動,直到16歲他獲得文學士學位,以優異成績畢業。
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丹尼爾·F·科斯託克預言:
「威廉是像高斯一樣天才般的存在。我預測年輕的威廉將是一位偉大的天文數學家,他將發展新的理論和發明計算天文現象的新方法。我相信他將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是未來科學的領導者。」
但最終,丹尼爾教授的預言沒能成真。
16歲成了人生「分水嶺」,在挫折中沉淪
16歲畢業之後,威廉的人生開始了漫長的下坡路,最終在挫折中沉淪。
17歲威廉再次進入哈佛成為哈佛藝術與科學研究生院的學生同時參與教書,但他無法適應教師這個身份,更無法與他的學生們交流,最終被迫離開崗位。
18歲時,威廉放棄了數學研究生學位,轉入了哈佛法學院,又在21歲馬上要取得學位前再次放棄。
同樣還是在他21歲這年,威廉因為參加了一場遊行而被逮捕入獄,在經過了18個月的牢獄之災後,又被父母送進了療養院。
直到23歲時他終於過上了自由的生活,但卻不願意再發揮自己的才能,以一些體力勞動為生,偶爾用化名發表一些文章賺取外快,過得窮困潦倒。
直到46歲時因腦出血去世,威廉再也沒能有任何的成就,甚至懼怕被人認出,竭力的在避免接觸數學。成為了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天才!
威廉的悲劇始於童年
其實,回顧威廉的一生,他的悲劇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註定了。
他的父親鮑裡斯·席德斯在學習心理學時還研究了卡爾·威特的教育理論,開創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九種育兒方法」之一的「席德斯式教育法」。並聲稱:「威廉出生時只是一般聰明,但經過我的實驗後,他逐漸能夠自我學習,並對各類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在他父親專注於智力開發、教育的同時,卻忽視了情商方面的培養。
所以威廉擁有超高的智商,卻在執教時無法與他的學生好好相處,在經歷挫折後一蹶不振,不願施展自己的才華。
同樣是智商高於常人,愛因斯坦從小被誤認為是「低能兒」、在學校也和同齡孩子格格不入,甚至被學校開除過。
愛因斯坦童年
但他的父母卻能用愛和寬容一直陪伴著他,給他鼓勵、引導他成長,給了他很好的發展情商的環境,這才使得愛因斯坦在經歷挫折後依然堅守著自己的本心,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威廉的悲劇,其實就是因為他沒有與高智商相匹配的高情商,而愛因斯坦則在情商的保護下,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