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面,甄嬛和四郎的感情線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
甄嬛對四郎的感情,我們都知道,是從愛轉恨。而四郎對甄嬛的感情卻沒有那麼明顯的變化。
最開始,他只是把甄嬛當作是純元的替身,而到最後,他卻說甄嬛是他生命裡最重要的女人,在他心裡的地位,僅次於純元。
那麼甄嬛是從哪一刻起,開始在他心裡變得重要的呢?或者說,四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甄嬛的呢?
1、對替身的喜愛
最開始甄嬛之所以能夠在一眾秀女當中脫穎而出,除了她自身的美貌之外,酷似純元也是一個關鍵的加分項。
正因為她酷似純元,所以在入宮之後,四郎才會對她念念不忘,還獨獨賜了她一個封號「莞」,這是其他人都沒有的。而這個封號,更與純元皇后的小名同音。
這足以說明,最開始四郎對嬛嬛的寵愛,皆是因純元而起。
有了純元這個王牌,再加上甄嬛自身的天分,一時之間,嬛嬛就成了四郎心尖上的人。
但這時候的甄嬛哪怕再出眾,在四郎的眼裡,她也只不過是一個「妾」罷了,所以當她觸碰到四郎的死穴「純元」以及一些政治敏感地帶之後,四郎就果斷棄她而去。
因為歸根結底,甄嬛在他心裡,也只不過是一個純元的替身而已。替身再好,也不會有任何的特別之處。身為皇帝,他自然可以輕易找到很多可以替代她的女人。
2、離宮修行後,甄嬛開始獨立於純元而存在
甄遠道被人誣陷入獄,甄嬛挺著個大肚子去求情,看到四郎寫給純元皇后的信,信中一句「莞莞類卿」讓甄嬛傷心欲絕,坐在地上吼道「這麼多年以來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而在早產生下女兒朧月之後,甄嬛更是拒絕了四郎與她重修於好的請求,執意離宮修行。
甄嬛這個看似愚蠢的決定,恰恰說明了她對四郎曾經的愛,是真的。
這個離開的決定,是告別,更是懲罰。
此時的甄嬛沒有把他當成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榮華富貴的皇帝,而是把他當成了自己深深愛過卻辜負了自己的負心郎。
因此,作為一個皇帝,他會因為有人違背自己的意願而生氣,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卻會因為有一個女人真心對待自己而感動。
在甄嬛執意離宮修行之後,在四郎的心裡,她才第一次開始獨立於純元而存在,此時的她不再是「莞莞」,而是「嬛嬛」。
所以後來他才會夢中喊出甄嬛的名字,在那麼多句「菀菀」(純元的小名)裡,終於出現了一句「嬛嬛」。
而此時的他,對甄嬛不僅有愛,更有愧疚。因此在迎甄嬛回宮的時候,他才會重修永壽宮、賜鈕祜祿大幸,還把四阿哥給她當兒子。
因為他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最愛的女人。
3、面對甄嬛的背叛,四郎內心極度矛盾
在得知甄嬛可能與果郡王有私情之後,四郎的內心情緒是非常複雜的。
一般來說,帝王對於妃子背叛這種事情,都是零容忍的。看瑛貴人的下場就知道了,僅僅只是被三阿哥追求,自己也沒做錯什麼事,最後就落得了一個慘死的下場。
而甄嬛與果郡王私通的事情,在他心裡則要比瑛貴人的事情嚴重得多。
這從他痛下殺手除掉果郡王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
果郡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在那麼多兄弟裡,也是一直支持他到最後的。
雖然他一直對果郡王有所忌憚,但真要動手殺了自己的兄弟,也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輕則被朝臣詬病,重則被後人唾罵。
但就在他看到果郡王為了救甄嬛而領著私兵出關的時候,他的殺意已決。
因為果郡王為了甄嬛而豁出一切的態度,讓他作為男人的尊嚴以及作為君王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但他為什麼偏偏要讓甄嬛去殺了果郡王呢?
仔細分析,這其實是一場心理上的博弈。
因為他只能確定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但卻不能確定甄嬛對果郡王的感情。
因此如果把兩個人都處死的話,很有可能會冤了甄嬛,而這已經違背了帝王對於嬪妃姦情「寧可錯殺一百不肯放過一個」的原則了。
要知道,在他的心裡,有人覬覦自己的女人,不僅那個人有錯,自己的女人也有錯。
而在這裡,他雖然也責怪著甄嬛,但卻不忍動她,更害怕面對甄嬛也愛著果郡王的那個真相。
所以他要讓甄嬛親自去送那杯毒酒,這樣一來,他就有理由說服自己相信「她跟允禮沒有私情,她還愛我」這件事了。
這就像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丈夫,覺得妻子可能出軌了,但又害怕失去她,所以總是想盡辦法,讓她不好過,卻又不肯放她走一樣。
果郡王死後,甄嬛摔下臺階,他去看她時,說了一句「允禮的事,你想必狠毒了朕吧。」
從此之後兩個人心生隔閡,再也回不到過去。但是他到了臨死之前,卻還是想聽她喚他一句「四郎」。
殺了允禮,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因為他不敢面對甄嬛已經不愛自己的真相。但是愛情這種事,本就是裝不出來的,所以他後面一直喊她「熹貴妃」,而不是嬛嬛,兩人之間的芥蒂,各自都早已心知肚明。
4、他不是一個無情的帝王,而是一個想愛而不懂愛的男人
第一次看《甄嬛傳》的時候,發現陳建斌演的這個帝王實在是無情,不管是對待華妃、對待眉莊還是對待甄嬛,都是懷疑、冷酷多過信任和真心。
但是後來才發現,如果把四郎和果郡王用同一個標準來做比較,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因為作為帝王,本身就有著很多「不得不」。
比如說,他必須看重天下勝於女人,必須看重大局勝於個人感情,因此他能做自己的時候,其實少得可憐。
而在愛情這一方面,他之所以會很沒有安全感,其實也和童年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小就不能在親生母親身邊長大,而且父親兒子那麼多,能分給自己的愛更是少得可憐。
再加上他曾經親眼看到過母親和隆科多的私情,這就讓他對於女人出軌這件事,更加敏感。
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才會變得那麼極端。因為他要保護的不僅僅是自己作為男人的尊嚴,還有小時候受傷的內心。
因此,他對甄嬛的愛,更多的是佔有。他無法完全交出自己,這也並非他自己所能改變的。
結束語:
四郎的愛跟果郡王的愛比起來,顯得更為自私,所以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愛的方式,身為帝王,我們不能說他不愛甄嬛,而只能說他沒有找到對的方法。
但是從他種種自私的做法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對待甄嬛時的與眾不同。
而這種與眾不同,就是從甄嬛離宮修行那一刻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