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初期,大臣們兢兢業業,朝廷上下都無大礙。唯獨後宮中王皇后和蕭貴妃互相爭寵,惹得高宗皇帝十分的為難。到了最後,乾脆誰也不理會,跑到長安的寺廟去找他的老相好了,有因有果,這也是皇后和淑妃慘澹結局的開始。
而太宗生前有一名十分寵愛的姬妾,天生長相嫵媚動人,十四歲就進宮被封為了才人。這位奇女子便是我們熟知的武則天,她在高宗做太子的時候與他有過一段私密的情誼。太宗過世後,武才人便和其他才嬪妾一樣到寺廟裡為尼。高宗進了寺廟後,所有人都來接駕。放眼望去,那位生的動人,模樣仍無歲月留下痕跡的正是武才人。只見她面含春風,只不過少了一頭秀麗的長髮。
隨後高宗便帶著武才人進房間裡敘舊情,兩人這麼久後的第一相見,是悲喜交加,情不自禁的雙雙哭泣。這事情呢,不久便被王皇后知道了。但因為她嫉妒蕭淑妃,正好把這個對手交給蕭淑妃對付。因此不但不責怪武才人,反而是極力勸高宗將武才人接回皇宮。這時她才二十六歲,見到王太后時十分的乖巧,恭恭敬敬的叩頭謝恩,使得王太后十分的開心。
從此以後武才人極力的巴結王皇后,好話聽多了便會失去思考能力。於是王太后也經常在皇上面前誇讚武才人,不久後,武才人便升為了昭儀。隨之而來的,便是蕭淑妃和王皇后日漸失去寵愛。皇后見這件事弄巧成拙後,十分後悔,又開始想與蕭淑妃齊心協力與武昭儀爭寵。可為時已晚,高宗並不理會她二人,武昭儀見皇上對她越發寵愛,便開始了陷害皇后,奪位的一系列陰謀。
首先,武昭儀千方百計的拉攏宮女們,每每有好的賞賜便全分給了宮女們。而這些宮女平時對皇后就心生不滿,得不到尊重。而武昭儀這一做法,讓她對皇后的一舉一動都十分清楚。然後自己添油加醋的告訴皇上,可是皇上與皇后並不經常相處。所以並無廢后的意思,昭儀只好另生計謀。當然機會總會來的,在永徽五年的十月。武昭儀生下了一個女兒,惹得大家都很喜歡很是喜歡,皇后也總是到她宮中探望。可武昭儀盤算著將自己的女兒掐死想陷害給她,事成後,高宗勃然大怒。因此高宗決定廢立皇后。
當然大臣們對廢立皇后一事,認為事關重大不能輕易廢掉。隨後武昭儀又生了一個兒子。十分得意,下定決心要廢掉王皇后,好取而代之。於是便命宮女準備好一個木偶,上面寫著高宗姓名和生辰八字,悄悄的埋進了王皇后的寢宮中。然後自己則去報告給高宗,他聽後氣衝衝的來到皇后宮中,命人搜尋。果然得到了一個木偶,大罵完皇后後,不顧大臣的反對,執意廢后。
就這樣,君臣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開始爆發。九月,高宗與手下大臣商議將昭儀立為皇后一事。退朝後,大臣們知道皇帝的心思,堅決不同意。表示廢立王皇后,自己還有什麼顏面去見先帝。最後時君臣不和而散。到了十月,高宗下旨,將皇后和淑妃貶為庶人。其姐妹父母都除名,流放它地。第七天便召告了天下,立武昭儀為皇后。十一月份正式舉行了大典,從此武后走進了歷史的舞臺。
我們在她的故事中,不難發現她是一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女人。包括後來知道皇帝去看望皇后和蕭淑妃時,不惜狠狠懲罰她二人。導致後來時常做噩夢,她對唐朝的貢獻是十分大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聰慧和謀略,那麼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你們對武后的臨朝之路有何看法呢?對她殺死自己的女兒一事又是怎麼批判的呢?可以多多討論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