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事如意來碰瓷,潮州人的嵌瓷藝術有新意

2021-01-10 精彩熱門閱讀

嵌瓷與木雕、石雕並稱潮汕三大建築裝飾藝術,因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久經風雨洗禮而不褪色,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接下來,我們就去欣賞潮州嵌瓷非遺傳承人盧芝高與其徒弟的新年作品。

嵌瓷作品題材廣泛,芳花麗草、飛禽瑞獸、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皆可入畫,既雅俗共賞又獨具一格。這件嵌瓷作品名為《諸事如意》,採用豬首人身的造型,表現出豬的威武與神氣,瓷片巧妙拼接,絢麗多彩。

潮州嵌瓷非遺傳承人 盧芝高:豬頭是用灰塑做的,衣服就全部是嵌瓷,半浮雕的工藝貼起來。豬年諸事如意,所以在裡面我設計了一隻手拿弓一隻手拿箭,百發百中,寓意做什麼事都順利。

潮州嵌瓷的出現可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民間藝人面對陶瓷生產過程中廢棄的碎瓷片,慧眼獨具,變廢為寶,創造性地利用它們在屋脊上嵌貼成各類祥瑞的造型,用於裝飾廟宇、祠堂和民居建築。

初中畢業後,盧芝高便師從父輩學習古建築嵌瓷壁畫工藝,他不斷探索,借鑑泥塑、紗燈等其他工藝,將屋頂上的嵌瓷搬下來,將其從相對粗獷、宜於仰視遠觀的狀態,變成更精細、可近觀的藝術品。

潮州嵌瓷非遺傳承人 盧芝高:就是要有耐心,心靜得下,內心真真正正想學,學到成功要有信心,吃得苦,耐得住寂寞。

潮州嵌瓷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讓嵌瓷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盧芝高創辦潮州嵌瓷博物館,不辭辛苦地收徒傳藝。

潮州嵌瓷非遺傳承人 盧芝高:有責任培養後一代,使潮汕嵌瓷不要斷層了,所以這幾年就收徒,儘量傳授我這些嵌瓷的工藝,使得以後一代一代傳下去。  許名泰來自汕頭潮陽,學習嵌瓷技藝已有5個年頭。幾個鮮豔的陶碗,一把剪鉗,讓他樂在其中。

許名泰:作為一名潮汕人,也認識了潮汕一種文化,也有去接觸了解,覺得做這一行確實是不容易。

盧渤鑫對潮州嵌瓷同樣情有獨鍾。在他的手中,鋒利的瓷片慢慢退去稜角,變成有一定形狀的碎片,塑造成栩栩如生的人物。

盧渤鑫:從小就喜歡學「革饒」,喜歡畫畫動手拼接。接下來就是要保留老傳統,加入現代元素不斷創新。

雖已年過古稀,盧芝高仍堅持創作。情懷永在,匠人不老。盧芝高心裡清楚,他和徒弟之間傳承的並不僅僅是嵌瓷技藝,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傳承潮州嵌瓷精益求精的真諦。

在這喜慶祥和的中國年,我們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潮州工藝美術品,感受到潮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匠人們的巧妙構思讓人讚嘆,他們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讓人敬佩、感動。新的一年,我們也祝願匠人們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潮州工藝美術永放光彩。

來源:民生直播室

更多趣事關注百家號:精彩熱門閱讀

相關焦點

  • 以瓷為「紙」,以刀代「筆」,瓷器上的雕刻藝術
    有怡麗的奇山秀水,有雄壯的虎嘯馬騰,更有書畫篆刻,人物肖像,惟妙惟肖,盡顯作品的藝術神韻。有嚴謹細微、刀韻嫻靜之妙,有大刀闊斧、奇崛偉岸之姿,更有高古典雅、雄渾深沉之氣,給人以「觸有手感、觀有筆墨」之感,形象逼真、活靈活現。以瓷為「紙」,以刀代「筆」,瓷器上的雕刻藝術刻瓷的最大特色是以瓷為載體,以刀代筆塑造美,所展示的物像要靠刀跡的合理排列組合來呈現。
  • 潮州人真敢玩,每到正月裡就好煙好酒大操大辦,擺千頭豬羊拜神
    擺豬羊是揭東縣新亨鎮碩聯村村民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十七敬奉財神趙公明和關公的一項民俗活動,也是廣東潮州人每年都會如期舉辦的群體活動。這種慶祝儀式一般是由碩聯村屬下十個自然村(俗稱十社)輪流主辦,每個自然村十年輪到一次擺豬羊活動。
  • 新年快樂,豬事如意
    所以同樣的我也開始了瞎轉悠,腦袋裡什麼也不想,只管著吃喝玩樂,多好,多幸福,只是已經是大人的我也沒有了什麼所謂的開心,自己不是那種億萬家庭,所以在吃喝玩樂中免不得各種計較,所以又有多少大人是真正的樂開懷哪?但是今年是大年初一啊,所以道一聲新年快樂,豬事如意。辭舊迎新,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輪迴,我們在這一年又一年的祝福中增長我們的年輪,在過去的一年裡留下我們的過往。
  • 豬事如意,2019豬年吉祥語大全
    窗花剪豬招財富;壁上畫虎鎮鬼神。騰龍快馬逢新世;送犬迎豬賀大年。騷人樂撰新春對;墨客欣書亥歲聯。迎新春應贊豬為寶;辭舊歲莫忘犬看家。昨夕犬年歡歌迎大地;今朝豬歲新景滿神州。盤瓠神將上天去報喜;天蓬元師下界來除災。駿馬金鞍跨上康莊路;肥豬元寶迎來大豐年。
  • 「豬」事順利!2019年這4生肖福到運氣到,事事順心如意!
    」豬「事順利!2019年這4生肖福到運氣到,事事順心如意!屬雞的朋友責任感很強,他們總想自己強大之後,為自己的親朋好友撐起一片天,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2019年,生肖雞事業運勢旺盛,他們若放手一搏,極易名利雙收。
  • 2019央視春晚:接地氣有新意
    實際上,人們年年看春晚,除了「過年」的儀式、氣氛之外,還另有期待,期待什麼?期待有新意、有不同、有驚喜。年年歲歲,餃子相似,歲歲年年,春晚不同。不同就是要出新,有新人新作品才能令人耳目一新、過目不忘、年年期望。  2019年央視春晚,在製作技術與傳播途徑上做出了多項創新應用,超高清,多路徑、多終端,方便快捷,適應了全媒體時代的觀眾需求。
  • 為什麼廣濟橋成為潮州人的精神地標?
    「到潮不到橋,枉向潮州走一遭」的俗語誕生於沒有城市營銷的清代,幾百年來直到如今依然是大部分來潮遊客自然而然選擇廣濟橋作為目的地的理由。 為何一座橋能與潮州有如此密切的聯繫?為何不到廣濟橋就「枉向潮州走一遭」?為何廣濟橋能成為海內外潮人回憶起家鄉時最先浮現的意象?
  • 名家畫豬,祝您新年諸事如意!
    豬在中國歷代被視為「六畜」之首,不僅是中國古代先民最主要的肉食來源,也成為「諸事如意」的標誌。小家興旺,國家安寧,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最樸素的願望,農耕社會裡,有了「豕(豬)」才有「家」,豬長肥壯,糧食豐收,都是喜悅的事情。
  • 來徐匯楓林鄰裡匯吧 「豬」事皆宜
    小編不禁想問大家,你對豬真的了解嗎?除了很肥、很胖,以及各種豬肉食品以外,你還知道哪些與豬有關的信息呢?那就快來楓林鄰裡匯,做一個真正的「豬事」達人吧!    上海科技館、徐匯區科協、楓林街道聯手打造「豬」事皆宜——豬年生肖特展,今天正式亮相啦!
  • 羊年展望民國瓷 2015能否迎來市場逆襲之勢?
    民國粉彩瓷是民國瓷中的一大亮點。其畫師都出身藝匠,以工見長,作品濃豔俏麗,更符合市民的欣賞習慣。民國粉彩在傳統的基礎上,把書、畫、詩、文發揮到了極致,用筆流暢,設色淡雅中見鮮麗,有一種文人畫的意境和情趣。與傳統粉彩相比,民國粉彩瓷在造型、線條、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畫的技法,實現了「瓷」與「畫」的完美結合。
  • 2019年《故宮日曆》驚豔亮相 每一頁都承載歷史與藝術的氣息
    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表現出歷史味道與藝術氣息。單霽翔院長表示,作為故宮特色出版物,《故宮日曆》系列至今已形成了品牌效應,備受社會公眾喜愛和追捧。出版是溝通文物和觀眾之間的橋梁,《故宮日曆》正是這樣的一個載體,在推廣和傳播故宮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豬年說豬,關於豬你一定不知道的事~
    豬在古代的身份可是大不相同哦~ 一、豬是「勇敢」的代名詞在上古的時候,豬的文化意義根本就不含任何貶義,相反,豬是衡量勇敢的尺碼。而人的素質,也以豬是為坐標來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豬以示勇敢之意,那麼不能捉豬便為怯懦。
  • 豬年畫豬​,「諸」事大吉!
    豬在中國歷代被視為「六畜」之首,不僅是中國古代先民最主要的肉食來源,也成為「諸事如意」的標誌。小家興旺,國家安寧,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最樸素的願望,農耕社會裡,有了「豕(豬)」才有「家」,豬長肥壯,糧食豐收,都是喜悅的事情。
  • 「豬」事大吉話創意
    其實在十二生肖之中,圓滾福態的豬一直有著憨態可掬的「豬」設,是豐盈滋潤生活的象徵,歷來都是設計師、創意人鍾意的創作題材。豬年,在「豬」事大吉的氛圍中聊一聊萌趣橫生的豬設計,也是應景應季的雅事一件。  添萌趣  對豬青眼有加,要將其萌趣氣質發揮至極的不乏國際大師級設計團隊。佐藤大主理的Nedo設計團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景德鎮玲瓏瓷非遺傳承人——呂雅婷,玲瓏瓷匠人
    只有將現代與傳統相結合,才能夠使陶瓷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也才能繼續地光耀世界。這正是呂雅婷一直所堅守的信念,一位當代新青年陶瓷手藝傳承人。呂雅婷,1993年出生,自小耳濡目染,深受景德鎮陶瓷文化薰陶,是景德鎮青花玲瓏制瓷技藝第五代傳人。
  • 瓷上繁花|水仙:寒香寂寞動冰肌
    歲暮天寒、花事闌珊之際,水仙開出冰肌玉質的花朵,點綴著人們的書案窗臺,也點綴了寂寂冬日。清曹溶在《倦圃蒔植記》中寫道:「《水雲集》以玉梅、蠟梅、水仙、山茶為雪中四友。予按,水仙二種,單瓣者佳。」這裡的「單瓣者」,即水仙中的「金盞銀臺」,還有一種重瓣水仙,名「玉玲瓏」。嚴嚴冬日裡,您是否也養有一盆盆水仙?您喜歡「金盞銀臺」還是「玉玲瓏」呢?
  • 朱樂耕《大吉牛》:一款具有多重價值的限量生肖瓷
    2021年歲末年初,迎來了辛丑牛年,陶瓷藝術泰鬥朱樂耕教授親創限量生肖瓷《大吉牛》,以十二生肖牛為主題,以傳統「中國牛」為造型,寓意牛年行大運,「牛」轉乾坤,鴻運不歇!」的得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世界頂級瓷壇泰鬥,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旗幟性領軍者。
  • 華光國瓷「蒸蒸日上 竹報福康」新春禮暖心上市
    華光國瓷「蒸蒸日上 竹報福康」新春禮暖心上市,其中「好運連連·平安守歲茶禮」,含竹福茶壺1件、竹福茶杯6件、竹福茶杯碟6件。吃一餐除夕餃子宴,喝一壺暖心的平安守歲茶,這才叫過年。平安守歲茶禮中,茶壺、茶杯、茶碟均有金竹裝飾,其竹形取自元代倪瓚《竹枝圖》(收錄於乾隆《石渠寶笈》)。竹枝呈現於瓷器之上,別有一番韻味:竹,不僅有蒸蒸日上節節高的表現力,其鬱鬱蔥蔥的屬性又彰顯蓬勃的復甦氣息,再加以竹之君子氣節,與茶具更是神韻相通。
  • 看見文物|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隋嵌珍珠寶石金項鍊
    隋嵌珍珠寶石金項鍊 楊曉君攝李靜訓墓出土物中,其中有一條鑲嵌珍珠和雞血石、雕大角鹿的青金石的金項鍊,是考古發現的項鍊中最為精美的一件。還有一對鑲珠金手鐲和兩枚金戒指以及金質髮飾、衣飾,手指上都戴著銀指甲套。這些飾物把她渾身上下裝扮得珠光寶氣,燦爛輝煌,正如其墓志銘上所說:「戒珠共明並曜,意花與香佩俱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