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未分配中專生」,是指計劃經濟體制下入學、市場經濟形成過程中未按入學政策分配的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大致包括1998、1999、2000屆的畢業生(根據國家改革的要求,有的省市可能還要包括2001屆),為區別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老三屆」,我暫且稱這三屆的畢業生為「新三屆」。
這三屆的學生與他們的師兄師弟都不同:之前的中專生入學畢業的年代都是計劃經濟,所以一畢業就按入學時政策統一安置進了黨政企事業單位;之後的中專生一入學就被告知是「不包分配、自主擇業」,所以畢業後或自己走上市場或繼續深造;「新三屆」就顯得有些「特色」了,入學時按國家計劃爭得入學資格同時被許諾畢業就可上崗,畢業時卻有了區別,有的同學按當初的入學政策分配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甚至有些工人身份的同學也搖身一變成了幹部,有的同學雖然拿著當年人事部門籤發的「派遣證」卻被告知「國家政策變了,自主擇業去吧」,於是乎,分配到機關單位上班的同學經過在職進修、國家改制等機遇獲得了公務員等身份,又經過十幾年的工作升職為副局、正科、副科……而「自主擇業」的同學由於當年家中都不富裕經商沒本錢,入職學歷低報名都沒資格,入學時被遷成「非農業」種地沒土地,只好四處打零工。
最近幾年來,受國際經濟回暖乏力、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因素影響,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使得年近四十的從事粗放型工種的這部分未分配的「新三屆」畢業生有了危機感,加之同學聚會時從身居機關單位領導的同學身上看到的當下悠閒、未來無慮的自在生活,打工回家看到同村農民土地流轉、徵用、拆遷獲得高額回報的幸福笑臉等等,更加深了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憂慮。另一方面,習李新政著力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堅定不移地「打虎」、「拍蠅」、「獵狐」……揪出來一批當年趁改革空檔期法治監管不到位亂作為的官員,打掉了一批當年買官賣官獲利的「假黨員假幹部假學歷」的三假人員,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贏得了高度認可。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提升、信息獲得渠道的拓寬,未分配的「新三屆」們看到了希望,開始了諮詢、聯絡、搜集資料、各級走訪……
在爭取權益的過程中,有些行動早的同學逐步被當地政府以各種方式安置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各地的有相同經歷的「新三屆」們開始了聯合維權。
2016年8月8日,全國未分配的統招、定向、委培生近千人進京,在國家信訪接待司約見三大部委領導,提交還我編制、還我工作的訴求!三大部委領導表示他們的訴求有理有據、合理合法,並表示2個月後會有答覆!
2016年9月19日,約700同學在國家信訪局門口跪柬,要求約見領導,未果!
2016年10月19日,全國代表130人再次集結國家信訪接待司門口,約見了信訪局領導,領導稱:「目前,你們這一特殊群體及訴求,高層和基層都已知曉,因其歷史遺留太久,故需要幾大部委坐下來會談,要麼拿出一個新的可行性文件,指導地方解決你們的訴求,要麼,成立一個部門,派人督辦地方把安置落實到位。」當下正在進行信息釆集、各地所佔比例,把每個人的信息輸入系統,送至各部委,傳達到各省,以便在研究方案時參考!」由此,10月20日學生代表們走訪了人社部、發改委、教育部,接見領導均稱:你們入學依據的文件有效,畢業證和報到證都是有效的,沒有安排,是地方執行不到位!並都表示研究可行性方案,以達解決問題的目的。(均分析:該由信訪局牽頭)
12月5日全國大聯動進京,到國家信訪接待司進行信息採集,錄入系統,遞交訴求!吉林省人數最多,某省長被中央約談。
2017年1月16~18中央各部委明確表態——2016年12月31日中央維穩文件即是解決文件,公開但不透明!各省怎樣制定解決方案就看各省怎麼解讀了!
同時,由於國家信訪司規定:不同省市的同學不屬於同一訴求,所以統一行動不予接待!於是,各省同學又被分化開來多次信訪,各省也根據本省維權畢業生的堅定程度給出了各自的答覆,這就更激發起更多的後來者。至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給這一群體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九十年代中專生——維穩對象」。
尤其是「一帶一路高峰會」、「十九大」期間,各地政府更是「百花齊放」,各施手段:以國企或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為名拘留一批、以「上級領導維穩要求」為名扣押身份證阻止一批、以「保證北京開會安全」為名三四個工作人員駐紮盯守一名畢業生阻止一批……於是,這些過程中頻頻出現戲劇性的橋段——同班同學以請客吃飯的名義盯守同學、當年的小師弟屢次用「維穩經費」進京去省接師兄師姐回家!
其實,縱觀未分配的「新三屆」上訪群體這一事件的始末,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1,這是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歷史問題。
改革過程中,國家政策出的比較寬泛,對於之前政策執行上的漏洞不能面面俱到,也就給掌握落實政策的地方政府以自主裁量權,這雖然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原則,但同時也給了掌握公權力的個別官員以貪腐的機會。最近暴露出來的幾個比較大的貪腐案件就證實了這一點。
2,政府對於這一群體的處理方式存在自相矛盾的問題。
如果這一群體維權無理,又多次多部門走訪,構成了不穩定因素,浪費了政府的維穩經費,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大可以各級政府統一口徑,將他們的幻想扼殺在搖籃裡。別說國企、公益崗,啥也不會給他們的!讓他們知道:政府的一分一文都是老百姓共同的,不能胡亂地花在不對的地方。
3,個別的地方政府一把手在對待歷史問題上缺乏擔當意識。
這一群體持續的逐級走訪,一方面是對當年那屆政府的懷疑、否定,另一方面是對這屆政府的信任和肯定。相信黨、相信政府會給他們一個合理的答覆,所以才會堅持下來。而個別領導者只是考慮到「現在政策改變了,安置你們屬於違法」、「上面沒有明確的文件,等出來相關政策再說吧」,說難聽點,這是「懶政」!是「不負責任」!
總之,對於「九十年代末未分配中專畢業生群體上訪」這一事件,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有一個負責的處理態度。十多年前亂作為的那屆政府已經傷了學子的心,不要再讓學子們被你們的不作為死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