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等3家上市險企1月份壽險保費增速僅達個位數
目前,已有3家上市險企披露了1月份保費數據,其中壽險板塊增速都為個位數。其中,平安壽險保費1212億元,同比增長5.22%;太保壽險保費516億元,同比增長2.89%;太平人壽保費394億元,同比增長9.58%。
披露細分指標的平安壽險數據顯示,1月份個人新業務保費同比下滑超過20%,降幅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壽險行業增長乏力可見一斑。(證券時報)
四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費收入跑贏行業
2018全年,眾安財險、泰康在線、易安財險以及安心財險四家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8.39%、78.16%、53.05%和92.61%,增速大幅跑贏整體財險業。
從成立多家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開始,到BATJ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保險行業,再到保險科技公司迎來一輪又一輪風投融資,都標誌著科技推動保險業發展的腳步不斷向前邁進,科技也被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是未來推動保險業新一輪發展高潮的「加速器」。(金融時報)
中國平安大砍ETF費率效仿Vanguard在美國的做法
2月18日消息,中國保險巨頭中國平安(601318)正在嘗試Vanguard集團在美國採取的做法——大幅降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費率。該集團旗下子公司平安基金周一推出了一支追蹤創業板初創企業股票的ETF,管理費0.15%,是同類產品平均費率的四分之一。根據招股說明書和行業數據,其託管費為0.05%,還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新浪)
長江財險股權變更 湖北省國資委或成新實控人
2月15日,長江財險連續發布兩則股權變更公告稱,中國電力工程將持有的長江財險2億股股份,轉讓給湖北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後,中國電力工程徹底退出長江財險股東席位。
此次股權的接盤方湖北交投集團和湖北聯投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湖北省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若股權轉讓獲得監管部門批覆,二者持有長江財險49.34%的股權,將超過原中國國電集團持有長江財險34%的股權,因此,長江財險實際控制人將由原中國國電集團變為湖北省國資委。(中國經營網)
險資密集調研:不唯行業、大小 績優是王道
今年1月以來,已有30家保險機構調研了77家上市公司。相關調研數據的變化,暗藏著保險機構新一輪投資布局的密碼。
從調研的行業及個股不難發現,今年以來,保險機構的調研偏好並沒有集中在哪個行業和公司大小,而是選擇了攻守兼備的績優股。
從參與調研的保險機構類型來看,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且中小險企和外資險企逐漸開始活躍起來。這與保險行業本身的發展息息相關。(上海證券報)
個貸保證險降溫、工程履約險趨熱 保證險需邁高門檻
近期,接連有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布辦理建設工程履約保證保險與提供反擔保的公告,通過保證保險,為工程合規推進提供保障。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已有9項建設工程履約保證保險獲批,達到2017年的3倍。與之相對的,是謹慎開展的個人貸款保證保險業務,自2018年5月後,未有相關條款獲批。
此外,2018年以來,陸續有訴訟財產保全保證保險、融資租賃履約保證保險等差異化保證保險產品條款獲批,專家指出,這是保險公司拓展非車險業務,覆蓋信用風險的表現。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保險保障的風險不同於傳統保險,涉及各關聯方,對保險公司風險管控能力及人才專業性提出較高要求。(藍鯨財經)
壽險業淨利潤流年不利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人身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7246.5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健康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389.3億元,逆勢實現同比增長24.1%,壽險業務主要受年金險大幅下滑影響同比減少3.4%。
業績方面,春節前,中國人壽曾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減少約50%到70%;不到一周,幸福人壽交出了一份虧損近52億元的償付能力報告。在分析其原因時,權益類投資成了影響業績的黑天鵝。(經濟觀察報)
銀行理財VS銀保理財傻傻分不清
春節期間訪親探友,記者在閒談間發現,多數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們普遍將二者混為一談。有業內人士指出,銀保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一種保險,只是放在銀行代銷,就稱作銀保理財。做投資理財必然要自己先對產品有一定了解,切忌盲目聽從他人建議。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在面對銀行員工推薦「高收益」產品時要保持理性,充分了解產品信息後再作決定,有必要時可以自行錄音保留證據。
該人士坦言,「銀保理財」投資期限較長,即使到期後兌付出現問題,很可能當時的銀行銷售人員早已離職或調任,消費者也很難追究到個人。(國際金融報)
中民投擬轉讓所持陽光城(000671)股份 多家保險機構有意接盤
2月18日消息,擬退出億達中國、上置集團的同時,中民投有意轉讓另一地產開發公司陽光城的股份。中民投通過中民嘉業全資子公司上海嘉聞持有陽光城18.04%股份,是單一第一大股東。
陽光城一位高管透露,由於上海嘉聞現所持陽光城股份,已處於全流通狀態,現有多家保險及大型機構願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等方式受讓其持所持陽光城股份,且陽光集團對上海嘉聞持股退出也早有預案,藉此也在甄選和優化股東結構,並將籍此引入戰略投資者入股陽光城。(財聯社)
內蒙古銀保監局約談車險數據異常公司14家次
近日,內蒙古銀保監局發布信息稱將加大規範車險市場秩序。針對歲末年初車險銷售費用有所上升的情況,按日提取車險市場數據,約談數據明顯異常公司14家次;推行主體輪值檢查制度,公司輪值對違規線索核實取證,巡查各渠道網點,保險行業協會負責協調和信息匯總報送,監管部門覆核輪值組查實問題,對涉及公司及時監管介入;採取票決制度,每兩周由協會組織各財險公司進行票決,選出帶頭擾亂市場秩序的公司,監管部門及時跟進核查。(證券日報)
銀保監會:堅決打擊違規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已於日前下發內部文件。該文件稱,近期,個別保險公司違反《中國保監會關於嚴格規範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的通知》要求,違規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形成風險事件,暴露出保險機構在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管理、從業人員管控以及風險處置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銀保監會方面認為,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違規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是嚴重違反監管規定的行為,對保險行業誠信形象和社會穩定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必須予以堅決打擊。
據悉,自收到文件之日起,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要深入開展自查,以省分公司為單位,針對重點人員全面排查違規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問題。各保險公司省分公司及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於2019年4月30日之前向當地銀保監局書面報告自查情況。(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唐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