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候選人事跡(按姓氏筆畫排序)

2020-11-28 大河網

    001.馬沛毅 (1906~1932)

  男,漢族,河南杞縣人,中共黨員。

  他1921年考入省立開封二中,翌年轉到南京大學附中「道爾頓班」求學,中共黨員惲代英曾到該校講演,使他的思想發生深刻變化,積極從事革命運動。不久惲代英即介紹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他帶著組織交給的建團任務返回杞縣。1925年,他轉為中共黨員。在「五卅」運動遊行示威中被捕入獄。入獄後,因為敵人查不到證據,將其釋放。隨後,黨組織派他回河南工作,先在開封南關搞工運工作,後調任共青團開封地委(市委)書記,參加豫陝區委的工作。1927年初,他被任命為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並參加中共河南省委的領導工作。為響應北伐,他被中共河南省委派到安陽、臨漳、林縣一帶建立農民武裝,利用「白槍會」擊擾奉軍。奉軍某團向他領導的農民武裝繳械後,他回開封仍任團省委書記,並任團中央經濟鬥爭部部長。9月,因叛徒告密,團省委機關被破壞,他再次被捕。1930年,他經黨營救出獄。1931年初,他在家隱蔽期間,仍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後中共河南省委調他去開封,先後在開封、唐河、漢口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他在漢口法租界被捕,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②9

  002.馬紹琴 (1904~1943)

  男,漢族,鄭州北郊雙橋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中共郾城縣委員會委員、縣委工人部長兼鐵路支部書記。

  1928年底,由於叛徒出賣,馬紹琴被敵人逮捕,審訊中,他機智勇敢地與敵人周旋,在關押了約1年時間後,敵人將他釋放。1932年7月,在白色恐怖之下,他化名馬少卿,到了杭江鐵路(浙贛鐵路前身)江邊機廠當司機,繼續從事革命工作,組建鐵路工會,同時與浙江省地下黨取得了聯繫。1933年1月,他擔任了中共浙江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1933年3月,由於叛徒出賣,他又一次被捕入獄,直到1937年出獄。出獄後回到鄭州,他仍在鐵路上從事工人運動。

  1938年5月,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鐵道破壞總隊成立。他作為我黨的地下工作者打入這個組織,任破壞總隊參謀、民運組副組長,負責抗日宣傳、搜集日軍情報等工作。他所在的一大隊無論在平漢線,還是在道清線,都給予日軍很大的打擊。1941年,一大隊又奔赴豫東,轉戰於隴海線和京浦線交叉的三角地區。由於情報準確,一大隊能經常而又及時地破壞鐵路交通,給日本鬼子以沉重打擊。1943年5月16日,他英勇就義,以身報國。②9

  003.於文斌 (1916~1938)

  男,漢族, 河南省息縣臨河集人。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和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創始人之一。

  於文斌1934年6月加入共青團,同年11月,從焦作轉移到北平,以華北學院大學生的身份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4月,他接受恢復共青團北平市委的任務,組成了共青團北平市委,任書記。5月,轉為中共黨員,同年秋末,調中共北平市委大學工作委員會任組織委員,負責組織領導城內各大學黨的工作。1937年1月,他不幸被捕。同年7月,越獄成功,黨組織遂將他派往濟南,在中共山東省委領導下的「平津流亡學生會」國際部工作。9月,他被派往冀魯邊,與津南特委負責人馬振華等會合,組建了冀魯邊區黨的統一領導機構——中共魯北特委,任書記。10月,魯北特委改為中共冀魯邊工委,他繼任書記。11月,他和共產黨員傅炳翰等爭取和改造了一些掌握在愛國人士手中的地方武裝,領導成立了遊擊小組,積極進行抗日活動。以此為基礎,他根據省委的決定,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加緊準備武裝起義,組建了「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任政治部副主任,實際擔負著領導邊區黨的工作和軍隊工作的重任。1938年2月,在解放鹽城縣的戰鬥中,他不幸犧牲,年僅22歲。②9

  004.王恩九 (1901~1939)

  男,漢族, 河南魯山璜洞溝村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在中共察哈爾省聯絡局、中共豫魯聯絡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候補委員,省委統戰部部長。1931年,他積極主張和宣傳抗日,並成功說服國民黨部隊第七十六師二二八旅旅長範龍章在《中州日報》上發表抗日通電。1936年他在中共察哈爾省聯絡局從事統戰、情報和在國民黨部隊發展共產黨組織等工作。利用他廣交博遊的社會關係,他活動於偽蒙、偽滿、偽冀東上層人士以及在華北的宋哲元部隊中間,收集的一些戰略性情報曾引起中央的極大重視。1937年,他與劉貫一共同辦理華北局聯絡局交給的情報「廣聞通訊」的編寫工作。1938年初,他成為豫魯聯絡局的重要成員。同年,力排艱險,他做通國民黨第三集團總司令孫桐萱的工作,成功營救出山東高等法院關押的500多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1938年秋,他受命前往確山竹溝河南省委統戰委員會工作,對外擔任新四軍四支隊八團隊竹溝留守處交際科科長職務。1939年8月,他任河南省委統戰部長,並當選為河南省委候補委員。1939年11月 「竹溝慘案」發生後,他遵新四軍參謀長兼江北總指揮張雲逸電囑,赴確山縣政府交涉解決事變,在通往確山途中的孤山衝遇害,年僅38歲。②9

  005.王霽初 (1893~1933)

  男,漢族,河南省商城縣城關人,鄂豫皖蘇區優秀的文藝工作者,著名革命歷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創作者。

  王霽初1929年參加革命,從事革命文藝宣傳工作。1930年初,他參加籌建商城縣蘇維埃「紅日劇團」,並擔任團長。1931年秋至1932年,「紅日劇團」先後調歸中共皖西北道委和鄂豫皖省委領導,他繼續擔任該團團長。在火熱的革命鬥爭生活中,他以深厚的藝術功力和飽滿的革命激情,利用大別山區民間文藝的傳統曲調,經過加工整編,創作了《八月桂花遍地開》、《十二月宣傳歌》、《送郎當紅軍》、《反動派吵嘴》、《空樹枝》等許多流傳久遠的革命歌曲和新劇目。他領導劇團全體文藝工作者不畏艱辛,跋山涉水,有時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敵人的封鎖線,深入到前線和蘇區各地,為紅軍戰士和人民群眾宣傳演出,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鄂豫皖蘇區。1932年秋,他隨紅四方面軍西徵。1933年初,他在入川後的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②9

  006.王志仁 (1904~1927)

  男,漢族, 河南省新縣陳店鄉王灣村人,是鄂豫邊區黨最早的活動者和黃麻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王志仁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底,他被派至湖北省農民協會工作,任經濟幹事。1926年4月,他受黨組織的派遣,從武漢回到家鄉,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發動農民起來革命,不久,建立了秘密黨小組和農民協會。1927年5月,他作為湖北省委特派員到鄉村調查農運情況,建立了王灣村革命紅學,使其成為黨直接掌握的一支農民革命武裝。大革命失敗後,湖北省委派他和部分同志到黃安縣,建立鄂東特委和黃麻暴動指揮部,發動和領導黃麻暴動, 他任特委書記。11月14日,王志仁等根據暴動部署,做了充分準備,成功地舉行了黃麻起義,在長江北岸,建立了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打出了第一面工農革命武裝的紅旗。為了鞏固和發展這個勝利,鄂東特委決定改組黃安縣委,由他兼任縣委書記。起義勝利後不久,敵人突然襲擊黃安城,他親臨陣地,指揮防守,與敵拼殺,在東城門禦敵時,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3歲。②9

  007.王舟平 (1912~1945)

  男,漢族,河南省南陽縣人,中共黨員。

  王舟平自幼家境貧寒,曾到襄陽私人印刷所當過童工。1931年,他在河南省通志館幫助工作期間,參加了南陽愛國學生在開封組織的「旅汴同鄉會」,提出了打倒貪官汙吏的口號。1932年,他回到家鄉積極參加了南陽自治運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1937年,他以南陽小學教師的身份作掩護,積極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後因黨組織遭到破壞,白色恐怖嚴重,上級黨組織派他到國民黨孫殿英部隊做統戰工作。1940年1月,河南省委任命他為臨魯地委書記兼魯山縣委書記。「皖南事變」後,他隨河南地下黨的幹部撤退到延安。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河南大部淪陷,他隨黨中央派遣的抗日部隊,從陝甘寧邊區出發南下豫西。1945年2月,澠池縣解放,他任澠池縣委書記兼被改編的獨七旅政委。在地方工作上,他主持開展了「倒地運動」,把地主巧取豪奪的土地分給了貧苦農民,同時還開展了「減租減息」、「合理負擔」運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很快打開了澠池縣的抗日局面,深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1945年5月26日,獨七旅上官子平部發動反革命叛亂,他不幸被俘。在刑場上,面對敵人的槍口,他大義凜然,怒斥叛軍罪行,獻出了年輕生命。②9

  008.王亦華 (1900~1984)

  男,漢族, 河南省濮陽縣曲六店村人。

  王亦華1923年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同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他作為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的學生代表參加了「北京學生總會」,主管總務工作。1928年他從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先後在濮陽中學、瀋陽一中、山東省立第三中學、天津高等商業學校、北平城達中學任教。1938年,中共北方局軍委派他去「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工作。1940年調到晉察冀邊區政府任總務科長。1942年9月他被任命為邊區印製局局長,創建鞏固和發展了晉察冀邊區的貨幣生產陣地。1945年全國抗戰勝利後,他奉命赴張家口等地進行戰後工作,完好地轉移、保存了印幣設備,充實壯大了黨的印製技術力量。1948年夏,他調任華北銀行發行處處長。他奉董必武和華北銀行南漢宸行長之命,赴華東與北海銀行領導商討如何使用兩個地區的印鈔力量,完成全國大反攻形勢下繁重的印鈔任務;同時研究解放區貨幣統一前,印鈔廠應做的準備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幣制管理局局長。他主持印製了第一、二、三套人民幣和一套金屬輔幣的工作。1984年2月5日,他逝世於北京,終年84歲。②9

  009.司文德 (1896~1926)

  男, 漢族,河南湯陰縣人。

  1921年9月,京漢鐵路鄭州工人俱樂部成立,司文德不僅是養路工人中最早參加俱樂部的積極分子,而且還動員了200多名養路工人加入俱樂部。1922年4月,鄭州鐵路工人俱樂部改為京漢鐵路鄭州鐵路分會。他被推選為工務處會員總代表。1923年1月,他參與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籌備工作,幫助鄭州鐵路分工會組織訓練工人糾察隊伍。2月,他組織鄭州鐵路養路工人參加了「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鄭州分工會重新成立,他再次擔任工務總代表,負責工人糾察大隊的領導工作。

  1926年7月,在中共豫陝區委領導下,司文德和鄭州鐵路分工會委員長汪勝友等組織起工會秘密小組。為支援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他們經常在夜晚卸掉鋼軌夾鈑,割斷鐵路電線,中斷運輸指揮,用汽油燒毀橋梁,破壞吳佩孚部的軍車運出。10月6日,由於叛徒出賣,司文德被捕。1926年10月15日被害,頭顱被懸掛電線桿上示眾。1927年6月,京漢鐵路鄭州分工會為他舉行隆重的遷葬儀式和追悼活動,並將他的忠骨運回故鄉湯陰縣重新安葬。1952年4月5日,他被追認為「二七烈士」。②9

   010.馮新宇 (1905~1940)

  男,漢族,河南省潢川縣黃寺崗鄉人,是河南省早期中共黨員之一。

  1924年,馮新宇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省學聯負責人之一。他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以共產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積極參加北伐宣傳工作。1927年秋,他受黨組織派遣回潢川開展革命活動,參加了大荒坡起義,後任中共南五縣臨時特委秘書。他因身份暴露,受敵人通緝,輾轉南京、開封等地從事新聞和文學活動。「九·一八」事變後,他從事進步文學活動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創辦《東亞日報》,又先後任《河南民國日報》文藝副刊編輯和報社主編。抗日戰爭初期,他任中共河南省委文委委員,參與創辦省委機關刊物《風雨周刊》,任編委委員。1937年底,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他以國民黨省黨部特派員和戰地記者的公開身份返回潢川,負責恢復中共地方黨的組織。1938年2月,他參與中共豫東南工委的領導工作,任特委委員。同年4月,他任中共潢川縣工委書記,並經黨組織同意出任國民黨潢川縣黨部書記長,組織領導地方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潢川淪陷前後,他任潢川抗日遊擊隊司令,抗擊日軍入侵。在堅持敵後抗日鬥爭中,因長期積勞成疾,於1940年7月28日在潢川病逝,終年35歲。②9

  011.葉成煥 (1914~1938)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郭家河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四軍某團通信員。

  1932年,葉成煥隨紅四方面軍西進川陝,歷任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師長、師政委,1935年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他任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團長。1937年10月他奉命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38年2月,他率部參加了長生口伏擊戰;3月中旬,又率部參加了神頭嶺伏擊戰,此次戰鬥,葉成煥部奉命偕兄弟部隊開赴黎城與潞城間的神頭嶺,伏擊救援之敵,共殲敵1400餘人。3月31日,他率七七二團,在徐向前副師長的指揮下,在涉縣西南的響堂鋪,伏擊敵人的運輸部隊,擊毀敵汽車180輛,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這三次戰鬥,成為一二九師在抗戰初期戰史上著名的三戰三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志。1938年4月初,日軍以一○八師團為主力,糾集了3萬多人的兵力分九路向晉東南大舉進犯。為粉碎敵人進攻,一二九師奉命轉移至內線武鄉附近,準備尋機殲敵。4月15日晨,當偵知敵軍東撤時,他率部在濁漳河北岸長樂村附近追上敵人,截擊其後衛部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敵1500餘人。下午2時,部隊決定撤離,在前沿觀察敵情時,被敵人槍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時年24歲。②9

  012.石健民 (1905~1939)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人,是鄂豫皖蘇區著名的紅色交通員。

  石健民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他1928年從事地方黨和紅軍的秘密交通工作,曾任鄂東北遊擊總司令部參謀主任,黃安縣委、鄂豫皖省委、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紅二十五軍、新四軍交通員。他擔任各級交通員期間,奔走於上海、南京、武漢、西安、延安、江淮和中原廣大地區,傳達黨中央對鄂豫皖根據地的重要指示,傳遞重要情報,護送黨、政、軍領導幹部,完成許多重大任務。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在陝西終南山一帶同敵軍作戰時,紅一方面軍長徵已到達四川。由於敵人封鎖很嚴,鄂豫陝省委和紅二十五軍與黨中央失去聯繫半年多。在這種情況下,他肩負重託,喬裝成去終南山拜佛的香客,從西安出發,日夜兼程,給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送去了中央文件和中央紅軍的消息,紅二十五軍隨之進行西徵北上的戰略轉移。1939年他調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特工部長。10月,他在護送張雲逸去江北途中不幸被捕犧牲。②9

  013.白 濤 (1915~1948)

  男,漢族, 西峽縣丹水鄉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白濤報名參加了八路軍開辦的學兵隊,後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由於他在工作中表現突出,1939年擔任了北方局交通科科長。1941年,黨組織派他到環境艱苦、鬥爭複雜、日寇蠶食嚴重的遼西任遼西特區區委書記。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先後任輝縣縣委書記和林縣縣長。解放戰爭開始後,他帶領林縣人民,積極投入到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發動的反革命內戰的鬥爭中去,取得了顯著成績。1947年7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他任隨軍幹部隊隊長。9月2日,我軍解放了安徽省立煌縣,他被任命為縣委書記兼縣長,改「立煌」縣為金寨縣。11月,他任金東縣委書記兼縣長。1948年春,我軍主力轉到外線作戰,金東一帶僅留下縣、區武裝堅持鬥爭。國民黨軍隊乘虛侵入。5月19日,他帶領縣大隊在湖家山同敵作戰被俘。7月7日,他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33歲。②9

  014.吉鴻昌 (1895~1934)

  男,漢族,河南省扶溝縣人,著名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1913年秋,吉鴻昌投軍馮玉祥部,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其間,他結識了共產黨員宣俠父等人,開始接觸革命思想。1930年,中原大戰後,吉鴻昌部接受蔣介石改編,被任命為第22路軍總指揮兼30師師長,派往河南光山、商城一帶,圍剿鄂豫皖蘇區根據地。翌年,他「託病」到上海與共產黨地下組織取得聯繫,後又化裝潛入鄂豫皖蘇區進行考察,曾在潢川策動所部武裝起義參加紅軍未果。後蔣介石撤銷了他的軍職,逼其到國外「考察」。

  1932年,吉鴻昌回國,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取得聯繫,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成立後,他任第二軍軍長。隨後,他奉命率部東徵,力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哈爾省境。後蔣介石以破壞國策罪令何應欽率領16個師圍剿抗日同盟軍,他慘遭失敗後,潛回天津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並引渡給北平軍分會。24日,經蔣介石下令,他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刑前,他賦詩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②9

  015.危拱之 (1905~1973)

  女,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

  危拱之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子隊,接著參加廣州起義和海陸豐地區的土地革命運動。1929年,她被中央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曾因反對王明宗派主義,被戴上託派嫌疑帽子,受到開除黨籍一年的錯誤處分。1931年回國後,她被派到閩粵贛軍區司令部宣傳科工作,是紅軍戲曲運動的開拓者,當年恢復黨籍。後又因反對王明「左」傾路線,被宣布永遠開除黨籍。她蒙冤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中央紅軍中聞名的32名女戰士之一。1935年底她重新恢復黨籍。

  抗戰爆發後,危拱之回河南工作,先後任省委秘書長、信陽抗日挺進隊政治部主任等職。抗戰初期,她先後在《風雨》周刊和《行都日報》上發表《動員河南的婦女保衛家鄉》等文章,號召全省婦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辦孩子劇團,到各地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39年11月,在「竹溝事變」中,她和省委書記劉子久等一起指揮戰鬥,突出重圍。1940年她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1942年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她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並在「搶救運動」中受到錯誤打擊。解放戰爭時期,她隨軍赴東北工作,先後擔任中共赤峰市委副書記、書記,冀熱遼中央分局婦女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她因病長期休養,1973年在北京病逝。②9

  016.江夢霞 (1888~1932)

  男,漢族,河南省潢川縣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07年,江夢霞考入信陽師範學堂,1910年考入開封河南省立高等優等師範學堂深造。1921年春,他回潢川以教書為職業,宣傳革命思想。1923年,他受聘到中州大學兼任國文教員。1924年,根據黨的指示,他以個人身份跨黨加入國民黨,並協助籌建了國民黨開封市黨部,任執行委員。1926年初,他任中共開封地委委員。1926年8月,中共開封地委改組,他任書記。他多次組織召開黨的秘密會議,發動群眾,迎接北伐。他一面從事開封地下黨的活動,一面領導家鄉的革命運動。幫助組建了中共潢川特支,並籌建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國民黨潢川縣黨部,利用合法身份進行革命活動,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6月,中共開封地委改稱市委,江夢霞任書記。1928年因身份暴露,他受到國民黨潢川縣政府的通緝,被迫離開家鄉,轉往鹿邑縣積極開展武裝鬥爭。1929年冬,他任豫東南特委宣傳委員。1931年夏,他任鄂豫皖邊區經濟公社社長,他經常派人秘密到武漢、信陽等城市和敵佔區採購糧食、藥品、紙張等急需品。1932年9月,在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的艱苦鬥爭中,他為掩護中央分局撤退,不幸犧牲,時年44歲。②9

  017.呂順保 (1922~1989)

  男,漢族,河南省內鄉縣人,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呂順保曾被侵華日軍抓去服苦役,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受盡摧殘和壓迫,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他歷任班長、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組織幹事、政治協理員等職。在解放戰爭中他作戰勇敢,工作積極,立特等功2次、大功4次,榮獲「戰鬥英雄」、「人民英雄」、「帶兵模範」、「愛民模範」等稱號。他視人民如父母。通過關心和解除群眾疾苦,宣傳黨的政策,提高群眾覺悟。每到一地,他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好評。他待戰士如兄弟,從關心生活入手,培養他們的政治覺悟和軍事技術。1948年冬,所在連隊在風雪中向大同急行軍,他處處做戰士的表率,走在隊伍前面。在他的帶動下,全連憑著堅強的意志和鋼鐵般的團結,晝夜風雪兼程,無一人掉隊,勝利完成任務。他被樹為全軍「愛兵的旗幟」,所在連隊被晉察冀野戰軍授予「尊幹愛兵模範連」榮譽稱號。延安《解放日報》號召全軍向他學習。1957年9月他轉到河北省武清縣師範學院,任院長,後調到滄州市中捷農場任場長,1989年9月病逝。②9

  018.任 銳 (1891~1949)

  女,漢族, 河南省新蔡人 。

  任銳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京津支部,並參加了孫炳文等人組織的革命黨人暗殺團。1913年她在北京與孫炳文結婚,之後與丈夫一起從事革命活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孫炳文響應黨的號召,旅歐回國從事黨的工作。1925年她加入中國共產黨,跟隨丈夫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4月孫炳文被國民黨逮捕,後被殺害。丈夫罹難後,她輾轉四川、北京、上海、河南教書為業,撫育烈士遺孤,積極參加黨領導的革命活動。抗戰爆發後,她在黨組織的關懷下,奔赴延安。在延安抗大學習時,與女兒孫維世同窗共讀,分硯裁詩,一時傳為佳話。1938年5月,她在延安抗大學習期間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大學習時,任銳是一位資深的老同志,受到大家的尊敬。維世喊媽媽,其他學員也都親切地叫她「媽媽同志」,連毛澤東在給她的信中也以「媽媽同志」相稱。抗大畢業後,她被分配到四川壁山第五兒童保育院工作,後調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圖書館工作。1941年秋她調回延安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鑑印。在延安工作期間,她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先後把自己的兩個孩子送往抗日前線。1949年春她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58歲。②9

  019.劉志敏 (1908~1935)

  女,漢族,河南省羅山縣人。中央蘇區優秀的婦女幹部,著名女烈士之一。

  大革命時期,劉志敏在開封省立女子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其間,她與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工作的中共黨員李翔梧結婚。1929年底,經申請批准回國,她被分配到設在上海的中央軍委機關工作。1931年,奉調到中央蘇區,任中共建寧中心縣委婦女部長。同年4月,於瑞金參加會議返回途中,為救遭受土匪搶劫的群眾,她與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吳靜濤力戰群匪,戰鬥中,吳靜濤犧牲,她負傷堅持戰鬥,直到紅軍部隊趕來。戰後,她被送進紅軍醫院療傷,出院後接任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同年秋,她調任中共閩贛省委常委兼婦女部長,後任省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後,她奉命留根據地堅持鬥爭。在根據地形勢極端惡劣的情況下,省委機關多次遷徙,她隨軍區部隊在寧化、建寧、歸化邊區的深山中轉戰。12月底,部隊於寧化縣西北棠地區遭敵包圍,在突圍戰鬥中,她不幸被俘,被關進寧化監獄,不久,又轉押到漳州綏靖公署監獄。在獄中,她遭受酷刑折磨,仍堅貞不屈,保持了共產黨人的崇高革命氣節,於1935年6月慷慨就義。②9

  020.劉道安 ﹙1905~1950﹚

  男,漢族,偃師邙嶺鄉申陽村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1月,劉道安被國民黨反動派追捕,轉移到北平,考入東北大學,當選為學生會代表。1936年3月,他擔任共產黨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北平西北區區隊長。1937年3月,他負責中共北平市委西北區委的交通工作。他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和組織者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到河南。1937年10月至1938年他任中共偃師縣委組織部長,1938年2月至7月擔任中共偃師縣委書記。1938年7月他調任中共豫東南特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39年他任陝州地委書記、豫東地委書記。1941年5月,他進入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到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後,黨派他和一批幹部到太嶽區工作,擔任中共豫西工作委員會副書記。1947年8月,他率中共豫西工委幹部,隨陳謝部隊南渡黃河,任中共豫西工委書記,後任中共太嶽區地委書記。豫西解放後,他任中共豫西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1948年12月他任中共鄭州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在市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市總工會主席。1950年他當選為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同年9月病逝,時年45歲。②9

  021.許冠英 (1913~1942)

  男,漢族,河南獲嘉縣樓村人。

  許冠英1927年考入省立汲縣第二師範學校,後轉入開封省立第一中學就讀,積極參加進步社會活動,曾當選學生會主席。1930年暑假,他考入北平市立一中高中部,同年10月加入共青團。1931年初,他從北平回到獲嘉,應聘到新鄉縣大召營小學任教。他在學校成立了抗日救國「反帝大同盟」,發展學生團員,建立共青團支部。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3月任共青團新鄉臨時工委書記,9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到開封監獄,次年5月被保釋出獄。1936年12月,他因宣傳抗日,又遭逮捕,西安事變後出獄。1937年10月,中共新輝獲中心縣委成立,許冠英為三人領導成員之一。1938年2月,在新鄉淪陷的前一天,他帶領獲嘉樓村、劉橋等村的一批抗日青年,和李毅之帶領的新鄉縣的隊伍會合,組成平漢抗日遊擊隊,他任支隊政治特派員,李毅之任司令員。平漢支隊在新、輝、獲、汲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沉重打擊了日偽的氣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

  1939年2月,平漢抗日遊擊隊編入八路軍一二九師晉東南獨立遊擊支隊,許冠英任支隊宣傳科長。1940年春,該部整編為冀魯豫軍區新三旅,他先後任營教導員、旅教導隊教導員、旅部敵工科長等職。1942年3月2日,部隊在山東巨野反「掃蕩」作戰中與日軍遭遇,他奮勇殺敵,壯烈犧牲,年僅29歲。②9

  022.楊靖宇 (1905~1940)

  男,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上,楊靖宇和張家鐸等人領導了確山農民武裝暴動。1928年初楊靖宇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1929年奉命調東北工作,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他歷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理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他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他1936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率所部6000餘人在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發動西徵,打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抗日戰爭。1938年5月,他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遊擊戰爭策略。會後,他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軍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清剿,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他率第一路軍一部1400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堅持鬥爭。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他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他在吉林省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與敵遭遇,經過激戰,壯烈犧牲,時年35歲。②9 

  023.楊介人 (1899~1936)

  男,漢族,河南沁陽人。

  1919年12月,楊介人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他還創辦《廉泉周刊》,向國內傳播馬列主義。1923年2月,他與趙世炎、周恩來等一起在巴黎召開臨時代表大會,決定將旅歐少年共產黨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3年底,他前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底回國,他受中共北方區委和京漢鐵路總工會黨組織派遣,到安陽負責京漢鐵路邢臺至新鄉沿線以及道清鐵路汲縣到博愛沿線的工運、農運、學運工作。在他的領導下,六河溝煤礦、廣益紗廠的工運工作得到迅速蓬勃發展。他還積極發動農村貧僱農組織「農民協會」與「抗袁聯合會」開展抗捐抗稅鬥爭。1926年冬,受上級派遣,他指揮林縣農民武裝天門會兩次擊潰奉軍兩個騎兵營和一個團,繳獲大批槍枝彈藥,配合了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任中共豫北特委委員、中共彰德縣委書記等職,秘密開展地下工作。1928年冬他不幸被捕解往開封,後經多方營救出獄,回到溫縣繼續從事革命工作。1933年因叛徒出賣,他再次在天津被捕,後押至國民黨保定監獄。入獄後,他曾多次領導難友進行絕食鬥爭,身受酷刑,威武不屈。1936年12月,因組織越獄暴動失敗他慘遭殺害,時年37歲。②9

  024.楊厚益 (1913~1939)

  男,漢族,河南省羅山縣郭家畈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紅二十五軍奉命長徵後,楊厚益受黨組織派遣,到羅南地區發動群眾,配合留在根據地的紅軍部隊,打擊敵人,堅持遊擊戰爭。1938年8月,中共鄂東北特委決定建立羅南工委,任命他為工委書記,統一領導羅(山)南、孝(感)北地區的抗日活動。12月,中共羅(山)禮(山)(黃)陂孝(感)中心縣委成立後,將羅南工委改建為羅南縣委,他擔任書記,併兼任羅南縣抗日遊擊隊隊長。1939年2月,羅南縣遊擊隊編入新四軍第六遊擊大隊,他根據中心縣委和六大隊指示,率領10餘人武裝,繼續留在羅南地區開展地方工作,發展抗日武裝。同年4月,中心縣委和六大隊在羅南楊店設立通訊處,作為公開機構,一方面指揮地方黨的工作,一方面與駐當地國民黨第四遊擊大隊保持聯繫,協商有關抗日事宜。同年5月,當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之際,駐羅山的國民黨第四遊擊縱隊黃瑞華部大搞反共摩擦,抄襲楊店通訊處,無理扣押通訊處全部人員,並置新四軍第六遊擊大隊的多次交涉與抗議於不顧,對被扣押人員嚴刑拷打,百般侮辱。楊厚益等人英勇不屈,義正詞嚴地揭露頑固派破壞團結抗戰的罪行,被黃瑞華下令砍斷腿筋,用鐵絲將手腳捆住,於6月16日活埋於羅山縣潘新店九龍河南岸,時年26歲。②9

  025.楊 超 (1904~1927)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楊超利用寒暑假回江西從事革命活動,並於這一年冬組織了德安最早的一個工會——德安柴炭工人工會。1926年夏,黨組織派他回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員會委員。12月,中共德安縣第一次黨代會選舉他為縣委書記,領導群眾積極策應北伐軍進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全國陷入白色恐怖中,大批共產黨員被殺害。他領導德安人民進行了堅決的反蔣鬥爭。1927年7月21日,他出席中共江西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當選為省委委員。7月25日,他組織召開了中共德安縣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貫徹省委精神,討論應變策略,採取緊急措施,從而使黨的革命力量未受到嚴重破壞。南昌起義之後,國民黨反動當局瘋狂反撲,德安陷入更加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中,他遭到通緝,但他繼續率領德安農軍開展武裝鬥爭。1927年10月,他奉黨組織之命到河南開展工作,參與組織領導革命鬥爭。12月23日,他出席黨的武漢會議後返回江西,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發現。為了引開敵人、保護同行的戰友,他不幸被捕。敵人對他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企圖從他的口中得到黨組織的秘密。面對兇惡的敵人,他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寧死不屈,忠於黨的崇高氣節。敵人無計可施,於1927年12月27日殘酷地將他殺害, 犧牲時年僅23歲。②9

  026.李鳴岐 (1905~1931)

  男,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

  李鳴岐1923年考入開封省立第一師範。1925年「五卅」慘案後,他積極投身學校的反帝愛國運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秋,他由開封省立第一師範黨組織推薦,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北伐戰爭時期,他被黨組織派回河南。確山農民暴動勝利後,1927年4月下旬確山臨時治安委員會成立,隨後成立了縣治安總隊,他任總隊長。確山劉店秋收起義勝利後,他任農民革命軍黨代表、確山縣農民代表大會主席。1928年1月,他任豫南革命會宣傳部長和財政部長、豫南工農革命軍黨代表。1月下旬,在中共河南第三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河南出席中共六大的五名代表之一,不久任中共駐馬店市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委員。5月他前往莫斯科參加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擔任河南省出席六大代表團書記,代表河南省委向黨中央詳細匯報了豫南的政治、經濟、武裝鬥爭、黨的組織、農民運動等方面的情況,並在6月25日的全體會上作了發言。1928年冬河南黨團省委遭到嚴重破壞,他被捕入獄,1929年夏黨組織營救出獄後,任團省委常委兼秘書長。1931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他再次被捕入獄。在敵人嚴刑面前,他大義凌然,堅貞不屈。5月9日,他被敵人槍殺在開封北門外的刑場,時年26歲。②9

  027.李翔梧 (1907~1935)

  男,河南省洛寧縣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 年10月,李翔梧受黨組織派遣赴蘇聯留學,1929年奉調回國,在中共中央軍委工作。1931年夏,他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紅5軍團第14軍第41師政委、紅3軍團第14軍政委、紅5軍團政治部秘書長、紅13軍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第20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治部敵工部部長、贛南軍區軍政委員會書記等職。他參加了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徵時,他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 先後起草了《中共中央給中央分局訓令的討論提綱》、《鞏固我們的部隊》等文件,教育部隊在中央蘇區堅持革命鬥爭。

  1935年3月,留在中央蘇區的部隊和機關人員奉命分路突圍,在天門嶂山受到國民黨的包圍合擊,戰鬥打得很激烈,部隊被打散。李翔梧等乘夜突出重圍,又被「鏟共團」包圍。突圍中,他身負重傷, 寧死不做俘虜。最後他舉起手槍射向自己,壯烈殉國,時年28歲。②9 

  028.李素若 (1905~1938)

  男,漢族, 河南省濮陽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李素若任中共大名特支書記,中共濮陽特支書記。他根據形勢的發展,籌建了國民黨濮陽縣黨部,任書記,幫助北伐軍籌餉,開展清算土豪劣紳罪惡的鬥爭。在工作上他和中共濮陽縣委密切合作,使濮陽沒有出現大革命失敗後大量共產黨員被捕殺的局面。1929年濮陽溫邢固事件後,他以國民黨縣黨部的合法身份,積極營救在溫邢固事件中被捕的縣委領導人,結果以「擁共左傾」受到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通緝。他離開濮陽,中共順直省委將其派往煙臺劉珍年部從事兵運工作,任政訓處主任,後任軍事特支書記。他利用工作之便,內外聯絡,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至1933年,他輾轉到了西安,任陝西省參議,後在西安高中學校任教,曾介紹一批進步教員到校任教。「七·七」事變後,為抗日救亡奔波在冀南、魯西南一帶,積極為中共直南特委領導的四支隊籌措款項。1938年他被直南特委以託派的名義錯殺。1983年9月,經上級組織部門批准,中共濮陽縣委作出《關於李素若同志被錯殺的平反決定》,為其平反昭雪,恢復黨籍。②9 

  029.李毅之(1907~1955)

  男,漢族,河南省新鄉縣人。

  李毅之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天津等地從事地下工作。1938年2月15日,日軍進逼新鄉近郊,李毅之、許雛生等集合新鄉、獲嘉、輝縣三縣學生和青年農民近百人,組成一支抗日武裝隊伍,3月正式命名為平漢抗日遊擊支隊,李毅之任司令員。平漢支隊利用熟悉的山區、丘陵地形,巧妙周旋打擊敵人,配合八路軍三八六旅開展破襲戰。1939年2月,平漢支隊編入八路軍一二九師晉東南獨立遊擊支隊(趙基梅譚甫仁支隊)。李毅之先後任趙譚支隊民運股長、冀魯豫軍區新三旅民運科副科長、八路軍一一五師教七旅統戰科長。1943年1月他調任冀魯豫軍區沙區辦事處秘書長,圓滿完成護送劉少奇、陳毅等高級領導幹部通過封鎖線的任務,保證地下交通線的暢通。1945年4月他調到太行行政公署第七專署,先後任副專員、代專員、專員。1948年11月,他任第五專署專員兼任新鄉市長,成為新鄉市的第一任市長。1949年9月他擔任新成立的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林廳副廳長,後任省委委員、省農林水辦公室主任等職,為湖南的水利發展做出重大貢獻。1955年11月17日,他因病逝世,享年48歲。②9

  030.李子純 (1900~1933)

  男,漢族,河南省西華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李子純積極投身於革命的洪流之中,輾轉於開封、焦作、西華等地領導工運、農運和青運工作。他是西華早期青年學生運動領導人和中共西華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1929年春,中共黨組織派他打入馮玉祥部做軍運工作,擔任11師政訓處上校秘書,幫助師長吉鴻昌在該師主辦進步刊物《鐵軍》。後來他又到國民黨三十軍做地下工作,是中共在該軍的負責人之一。「九·一八」事變後,他在三十軍教導隊擔任教官,積極向學員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並在該軍組織了中共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1933年5月,吉鴻昌從國外考察歸來,他積極配合吉鴻昌策劃兵變。國民黨三十軍在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宣傳發動下,抗日反蔣情緒日益高漲。就在起義工作接近成功之時,該軍上層頑固分子提前行動,瘋狂搜查、逮捕、殺害了大批共產黨員,製造了聞名的湖北「黃陂慘案」。 他被捕慘遭殺害。②9

  031.吳煥先 (1907~1935)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人,1925年入黨,是黃(安)麻(城)起義領導人之一。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吳煥先根據上級指示組織成立了常備農民自衛軍,任總指揮。隨後,他又與潘忠汝等組織領導農民自衛軍參加黃(安)麻(城)起義,解放了黃安縣城。1931年,吳煥先由地方調入部隊,先後擔任紅25軍73師政委、紅25軍軍長、政委、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34年11月,他等率紅25軍開始長徵,在粉碎敵人40多個團的圍追堵截後,長驅千裡,進入陝南地區。1935年5月,吳煥先代理中共鄂豫陝省委書記。為粉碎敵軍「圍剿」,他率部每天行軍百餘裡,日夜與敵周旋,在袁家溝口伏擊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

  1935年7月,為牽制陝甘之敵,策應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北上,吳煥先率紅25軍向西挺進,抵達甘肅涇河邊上的白水鎮。8月21日,紅軍冒雨渡河,部隊剛過一半,山洪暴發,河水陡漲。這時敵35師208團1000餘人,突然從西鋒鎮方向猛撲過來,企圖把紅25軍後衛部隊壓在河邊吃掉。形勢險惡,情況危急,他臨危不懼,當機立斷,率一部兵力直插敵人側後,此時敵人亂成一團,紛紛潰散。戰鬥即將勝利時,他被敵人冷槍擊中胸部,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8歲。 ②13

  032.吳鏡堂 (1896~1929)

  男,漢族,河南魯山梁窪鎮鵓鴿吳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中共魯山黨組織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烈士。1921年,吳鏡堂在陝西周至縣做私塾教師期間,對共產主義理論產生了興趣,思想日趨進步,曾在北京《晨報》上發表進步文章,抨擊時弊。1925年春,他投樊鍾秀部,曾任總部秘書。1926年冬,升任建國豫軍駐武漢辦事處處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他因殺死國民黨右派李道源事露,到朱宗朝部隱蔽,並在該部建立了黨支部。同年9月,他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第三師黨代表,並與潢川特別支部接上關係。1928年3月,中共豫東南特委領導發動的「大荒坡暴動」失敗後,他積極營救被捕人員。1928年12月,受中共黨組織的派遣,他肩負開闢伏牛山根據地的重任回到魯山。1929年3月,他建立中共魯山小組,任組長。4月,他組織成立城防局,並控制了魯山48個區。9月,中共魯山特別支部建立,他任書記。中共魯山地下黨支部的建立,沉重打擊了地方當局的統治,國民黨省黨部驚呼:「魯山已經赤化!」10月下旬,中共魯山特支武裝暴動計劃遭到破壞,為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吳鏡堂親自除掉了策劃破壞者黃明五。次日晚,吳不幸被樊鍾秀部逮捕。在法庭上,吳鏡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痛斥國民黨殘酷壓榨百姓的行徑。1929年12月31日被害,年僅33歲。②13

  033.吳壽青 (1905~1932)

  男,漢族,唐河縣昝崗鄉小吳莊人。1919年考入開封省立第一中學,1922年考進省立師範學校。「五四」期間,他受新思想的影響成為學生運動積極分子。

  1925年秋,他回到家鄉,擔任縣立高等小學校長。1927年1月,他與唐河籍進步青年胡遠大、趙紹廉等前往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被派往北伐前線搞農民運動。1927年8月,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回到鄂北,被中共鄂豫邊特委派往鄧縣任縣立第一小學訓導主任,1930年初任南陽宛南中學校長。他在兩校期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發展黨團組織。1930年7月,他調任中共唐河縣委書記。同年11月30日,他領導唐河地下黨組織配合紅9軍26師一舉解放唐河縣城。次日,唐河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他被選舉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6月—11月,他先後任紅26師師長兼政委、鄂豫邊臨時省革命委員會主席和省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在局勢險惡的艱苦環境中,他始終保持高昂的革命鬥志,每次作戰總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無論多麼艱難困苦,對老百姓總是秋毫無犯,從不增加人民的負擔。1932年春,他帶領部隊北上鄂豫邊境打遊擊,後奉命回師鄂北蘇區。6月15日,他率部行至棗陽南迎水寺時,遭國民黨51師151旅包圍,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7歲。②13 

  034.張星江  (1907~1936)

  男,漢族,河南唐河縣畢店鄉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張星江任中共唐河縣委委員、縣委書記,參加領導鄂豫邊農民武裝鬥爭。同年11月,他率領地方武裝配合鄂北紅九軍第二十六師攻佔唐河縣城。不久任中共南陽中心縣委書記,曾任紅九軍政治部主任。1932年1月,他任中共鄂豫邊省委委員,駐唐河縣領導當地開展秘密鬥爭,鄂豫邊紅軍失敗後仍獨立堅持地下鬥爭。1933年7月,他主持成立中共鄂豫邊工作委員會,任書記。同年底,經上海去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1934年1月,他列席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並出席中華蘇維埃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會後,他聽取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關於開展遊擊戰爭的指示,於4月返回鄂豫邊,積極擴大黨的組織,發展農民武裝。1935年6月,他主持成立中共鄂豫邊省委,任書記。翌年1月,紅軍鄂豫邊遊擊隊成立,他先後兼任政治指導員和黨支部書記,是鄂豫邊紅軍遊擊隊和遊擊根據地主要創始人。1936年3月27日,他親自指揮遊擊隊潛入桐柏縣平氏鎮奪取反動民團槍枝。3月28日,遭到國民黨軍包圍,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9歲。②13

  035.張耀昶 (1904~1935)

  男,河南省確山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他與楊靖宇等人率領農民自衛軍和紅槍會舉行確山農民暴動,消滅軍閥第八軍200餘人,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農工政權——確山臨時治安委員會。「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確山國民黨武裝打進縣城,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保護革命力量,黨組織派遣他到汝南、遂平、上蔡、信陽等地設立秘密聯繫點,通過楊靖宇、張家鐸同黨組織保持聯繫。

  1927年11月,他參加了劉店秋收起義,任確山農民革命軍大隊長。國民黨縣長高子元調遣1000餘人向劉店進剿,遭到農民革命軍的迎頭痛擊。同年12月,信、確農軍會師,形成了以四望山為中心縱橫100餘裡的紅色根據地,建立了中共豫南革命委員會,並將確、信農軍改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1928年,信陽民團團長熊繪幽集信陽、羅山民團及反動紅槍會等1000餘人,圍剿四望山。四望山100餘戰士與敵英勇搏鬥,終因兵力懸殊,戰鬥失利。張耀昶等人率領餘部突出重圍,在確山、正陽和信陽毗鄰地區堅持鬥爭。1930年,他們先後在正陽中心廟、龔灣和確山柏溝廟領導3次武裝暴動,組織400餘人,與鄂豫皖蘇區紅一軍配合消滅了國民黨新編十二師補充團百餘人。這支武裝參加紅軍後與正陽、息縣、羅山3縣起義部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先遣隊。1935年,張耀昶在戰鬥中不幸犧牲,時年31歲。②13

  036.張漫萍 (1910~1947)

  男,漢族,滎陽縣城西五龍寨村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張漫萍和馮基平、廖魯言、徐子榮等同志,在北京天橋附近組織學生示威遊行,散發傳單時因叛徒告密被逮捕,關押在北平草嵐子胡同獄中。1936年9月,北方局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營救薄一波、楊獻珍、劉子久、張漫萍等同志出獄。1936年10月,北方局派劉子久、王其梅、劉聚奎、張漫萍和邱少山等5人到河南工作,任務是恢復、建立河南黨組織。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開封成立,張漫萍任省委秘書長、開封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從1937年10月至1938年4月,在省委領導下,他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指示決議,在開封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底,他奔赴豫皖蘇敵後抗日根據地,跟隨彭雪楓同志領導的遊擊支隊(後改為第六支隊),在豫皖蘇做地方民運工作。1946年7月,他任蚌埠工委書記,並帶領蚌埠工委的部分幹部隨部隊在泗南洪澤湖邊打遊擊。1947年他不幸被捕,被敵人殺害。②13

  037.張之樸 (1895~1945)

  男,漢族,偃師市山化鄉牙莊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14年投身於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民主革命,加入孫中山支持的革命黨人領導的靖國軍,1917年任靖國軍軍法處處長。1918年,他組建1萬餘人的革命武裝,擔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成為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鋒。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他任北伐軍宛洛別動隊總指揮,因作戰有方,被稱為「北方的葉挺」。「四·一二」政變後,遭國民黨通緝。1934年,他和夫人谷效顏到河南鞏縣南山聖水地區,以開煤礦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36年,他在北平參與組織領導中華全國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在黃河北岸組織抗日遊擊縱隊,擔任縱隊司令,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44年,他在河南鞏縣組織抗日武裝嵩山抗日義勇軍,加入八路軍的戰鬥行列,擔任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為開闢河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後,張之樸率部留守嵩山堅持武裝鬥爭。1945年10月,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他被敵人逮捕,於鞏縣夾津口南山姜背棗山嶺被敵人殺害,時年50歲。②13

  038.張家鐸 (1902~1929)

  男,漢族,駐馬店市人。192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秋,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張家鐸被黨組織派回駐馬店,成立了中共駐馬店特別支部,任特支書記,具體負責領導確山的農民運動。1927年4月,確山農民暴動取得勝利,成立了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他任執行委員。北伐軍進入河南後,他積極發展農民武裝,發展黨組織,密切配合北伐軍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促進北伐,並親自抽調60名農民武裝骨幹參加北伐軍主辦的農民自衛軍政治軍事訓練班,抽調50名農民自衛軍骨幹組成嚮導隊、偵探隊,為北伐革命軍服務。確山劉店秋收起義中,他是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1927年12月上旬,他在領導劉店起義部隊同反動武裝的戰鬥中英勇負傷。傷愈後,1928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調他任南五縣特委書記。1929年初,他在商城縣武廟集(今屬固始縣)被國民黨商城縣縣大隊逮捕,當即慘遭殺害,時年27歲。②13

  039.張思賢 (1916~1945)

  男,漢族,洛陽市伊川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他籌資在縣城開歇腳店,在呂店開雜貨鋪,以此作為黨的秘密聯絡點,傳遞黨的文件,安排過往革命同志的食宿並負責其安全。1941年7月,他在呂店創辦了毓文中學,為黨培養了一批年輕的革命幹部。次年8月,他奉命撤退陝北,10月又返回伊川執行任務。此時,國民黨在伊川開始大逮捕,張思賢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任務。1943年8月,他帶領12個地下黨員赴陝北,在陝西耀縣附近被胡宗南部隊抓了壯丁,他設法逃回。1944年4月,日軍發動河南戰役,5月,他從漯河回伊川,經過周密準備,於7月在呂店竹園村正式建立了一支40餘人的抗日遊擊隊。9月,皮、徐抗日支隊到伊川,他緊密配合為部隊聯繫群眾創造了有利條件。10月,他帶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建立了伊川縣抗日民主縣政府及獨立團,他任縣長兼團長。1945年9月,張思賢率伊川縣地方武裝奉命隨主力部隊南下,途經臨汝縣焦村時,遭國民黨特務黃萬鎰、焦道生部突襲,張思賢腹部受傷,因醫療條件限制,行至嵖岈山時,不幸逝世。②13

  040.張玉衡 (1901~1935)

  男,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信陽早期農運領導者之一。

  1925年6月,張玉衡在省立信陽第三師範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他先後在信陽蠶桑學校等地任教,從事革命活動,1926年赴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6年9月,張玉衡奉命回信陽,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4月,他當選為信陽縣臨時治安委員會政治部主任。5月,任中共信陽縣委農工委員。同月,信(陽)羅(山)邊界地區反動豪紳地主策動「柳林事變」,破壞鐵路、攔截北伐軍車,搶劫槍械物資。在平息柳林事變的鬥爭中,他不顧個人安危,深入東雙河、朱堂店等地,向不明真相的群眾揭露國民黨右派和土豪劣紳的罪惡行徑,澄清種種反動謠言,從而孤立打擊了少數首惡分子,穩定了局勢,保障了北伐軍順利前進。1927年7月,他在信陽遭通緝,遂赴汝南。9月,他任中共汝南縣委書記。翌年初,根據省委指示,汝南縣委決定組織農民暴動,建立革命武裝。他同軍事特派員周邦彩成功地領導了「智取白塔寺」、「夜襲高平寺」的戰鬥。1929年春,他被派往東北,先後任中共滿洲省委臺安特支書記、吉林縣委書記、磐石中心縣委組織部長等職。1932年2月,他和楊君武等負責組建了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他任總隊長。1933年秋,他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東區區委書記等職。1935年8月,他調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同月,在山區打遊擊時與日寇遭遇,壯烈犧牲,時年34歲。②13

  041.宋學義 (1918~1978)

  男,漢族,河南省沁陽市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是聞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1941年秋,日軍華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規模空前的「大掃蕩」。9月25日,駐紮在狼牙山周圍的界安、龍門莊、北樓山、營頭的敵人3500多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分九路向狼牙山發起進攻。當天,駐紮在狼牙山的八路軍,在連續打退敵人10多次進攻以後,決定留下宋學義所在的七連六排二班,掩護主力和群眾轉移。他同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福才、胡德林堅守在東山口。當夜,他和四名戰友進入陣地,把手榴彈捆成捆,以彈代雷,埋於山腰各處,然後分五路隱蔽起來,放冷槍把3000多敵人緊緊咬住,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敵人的光榮任務。共產黨員馬寶玉在火線介紹宋學義等加入中國共產黨。最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宋學義等5名戰士擲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砸毀槍枝,縱身跳崖,他被半山腰的樹叢掛住,腰部受重傷,倖免於難。後晉察冀軍區召開慶功會,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代表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把軍區頒發的「堅決頑強」的五星獎章掛在他的胸前。1978年6月26日,宋學義在鄭州不幸病逝。②13

  042.宋聘三(1881~1929)

  男,漢族,河南禹州市人,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禹縣中共早期黨組織和農民運動的領導者。

  1904年,宋聘三放棄了從科舉中討取功名富貴的道路,考入新學——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接受新教育。1907年,他赴日本東京政法大學深造,廣泛地接觸進步知識分子,閱讀進步書刊,並幾次拜見旅居日本的孫中山先生,聆聽教誨,並加入中國同盟會,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914年,時局混亂,他加入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繼續進行不屈不撓的革命鬥爭。1924年1月,他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國共合作期間,深受共產黨思想影響,在努力開展革命活動的同時,積極發展黨員。1926年他擔任中共禹縣黨組織負責人,積極開展農民運動,發動禹縣農民和青年學生進行罷課、請願、示威活動,掀起農村革命高潮。1928年秋,禹縣白色恐怖十分嚴重,他不畏艱險,堅持為黨工作。1929年1月11日,國民黨禹縣黨部以開會為名,將其逮捕。在獄中,面對威脅利誘,他堅貞不屈,始終嚴守黨的機密,臨刑前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時年48歲。②13

  043.汪滌源 (1900~1928)

  男,漢族,河南省商城縣人。1921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次年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4年初夏,汪滌源到河南長葛縣立甲種蠶業學校任英語教員,積極宣傳馬列主義。1925年春,他在杞縣農校任教期間,與吳芝圃等一起開展革命活動,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3月,黨組織推薦他到廣州參加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9月,隨北伐軍到武漢,擔任湖北農民協會特派員。11月,他被省委派到漢川縣視察農運,幫助工作。在漢川第一次黨代會上,他當選為縣委書記。1927年2月,他調回武漢,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協助毛澤東工作。同年5月,他調任中共信陽中心縣委書記,不久,又調回武漢。汪精衛叛變革命後,黨組織決定將在武漢的共產黨員、革命人士疏散。10月,他奉命返回家鄉武橋,繼續秘密舉辦農民夜校,開展農民運動。1928年2月,黨組織決定在潢(川)商(城)固(始)交界的大荒坡舉行暴動,他參與了暴動的籌劃工作。3月,在中共商城縣委擴大會議上,他當選為縣委委員,受派到固始縣負責黨的領導工作,以固始縣立中學英文教員身份為掩護,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不久,以縣城西北角的稻香廟作為聯絡點,他籌劃駐固始的國民黨十二軍一師的策反工作,由於不慎洩密,策反未成,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種種酷刑,他堅貞不屈,被殺害於潢川北門外,時年28歲。②13

  044.汪  洋 (1913~1942)

  男,漢族,河南臺前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汪洋到山東沂縣、莒縣一帶組織抗日遊擊隊。所部編入山東抗日遊擊隊後,任獨立團團長。八路軍山東縱隊建立後,他任四支隊三團團長。1939年他任四支隊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國民黨秦啟榮部襲擊山縱三支隊,殘殺400多人,造成「博山慘案」,他奉縱隊之命率部在萊北、博山、藤縣一帶消滅了敵人。1940年底魯中軍區第一分區建立,汪洋任政治委員兼中共泰山地委書記。1942年10月,日偽軍集結5000餘人,將駐紮在萊蕪白楊村的地委和軍分區機關包圍。他率地委、軍分區機關和特務連約300人突圍。行至茶葉口時遭敵人伏擊,激戰半小時未能突圍,遂東移至吉山西嶺。汪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部隊向吉山東側突圍,機關從坡下向東轉移。他率一排在原地掩護,完成狙擊任務後撤出陣地追趕部隊。行至紅土鞍前部與敵軍激戰,他又掩護隊伍向東南衝擊,遭到狙擊,又沿著東嶺突進南山。前遭伏擊,後遭堵截,激戰數小時後,戰士大部分犧牲,他仍沉著指揮。在彈藥打盡、白刃肉搏的慘烈戰鬥中,他壯烈犧牲,時年29歲。②13

  045.沈東平 (1905~1938)

  男,漢族,原名張秉乾,河南省舞陽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書記、中共河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主要負責人、中共河南省委委員、中共豫東特委書記等職。

  1933年,愛國將領馮玉祥、共產黨員吉鴻昌舉起抗日反蔣大旗,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沈東平跟隨吉鴻昌積極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軍的鬥爭中。同盟軍失敗後,黨組織派沈東平回河南開展地下活動,尋機組織地方抗日武裝。1936年7月,他主持建立了中共河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任主要負責人,並先後恢復建立了許昌、開封、鄭州地區的黨組織,經過半年多的努力,被嚴重破壞的河南黨組織開始得到恢復。1937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重建河南省委,他任省委委員兼豫東特委書記。「七七事變」後,他先後同國民黨西華縣縣長楚博和淮陽專署專員劉莪青建立了統戰關係,創建了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並任參謀長。1938年夏,他帶領西華抗日部隊到豫東開展遊擊戰爭期間,獲悉駐睢縣日軍給城南河堤嶺日軍據點運送彈藥、給養消息,當即決定打一個伏擊戰,奪取敵人的輜重。7月29日,伏擊戰在日軍經過的高粱地打響,在與日軍援兵激戰中,他身負重傷,仍臨危不懼,沉著指揮,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在掩護戰士撤退時不幸犧牲。1951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②13

  046.谷遷喬 (1902~1932)

  男,漢族,河南省臨潁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中共臨潁縣委建立,谷遷喬當選為書記。1928年5月,中共豫中特委在漯河成立,他被調任特委書記。到漯河後,他首先整頓恢復了郾城地下黨的組織,兼任中共郾城縣委書記。1928年秋,他奉調開封,任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1930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恢復河南省委組織,他繼續任省委秘書長,後擔任中共開封市委書記。同年10月,他又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長。1931年1月,由於河南黨組織與上級領導機關中斷聯繫,工作、經費都異常困難,他代表中共河南省委,赴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在上海向中央匯報後,谷遷喬帶著黨中央撥給的經費返回開封,及時將600元活動經費交給了省委,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就在他等待省委分配任務的時候,敵人在旅館查戶口時逮捕了他。在獄中他用「難友會」的名義進行活動,並在「難友會」中成立了黨團幹事會,擔任黨團書記,並組織難友準備越獄。

  1932年7月,谷遷喬的身份被叛徒出賣。儘管敵人使用了各種酷刑,他都嚴守黨的機密,拒絕回答敵人提出的任何問題。8月20日,他與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吉國楨等領導人一道英勇就義,時年30歲。1945年黨的「七大」期間,他被中央組織部追認為革命烈士。②13

  047.肜德忱 (1902~1931)

  男,漢族,河南省新野縣人,192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在信陽省立第三師範讀書的肜德忱,參加了信陽縣立示範講習所舉辦的「實現生活社」,開始接受先進思想。1925年秋,他到開封做青運工作,奔走於各個學校和青年學生團體之間,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經過努力,把「河南青年社」、「河南青年學社」、「河南青年救國團」和「河南青年幹社」合併為「河南青年協社」。這標誌著河南青年實現了第一次革命大聯合。1926年1月,他被中共豫陝區委派往許昌工作,在許昌縣石固鎮、戴莊和縣城省立十四中學發展黨團員26名,建立碾上、戴莊兩個黨支部和共青團許昌特支,還以石固鎮為中心,爭取紅槍會,組織農民協會。同年4月他參加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1月回許昌任中共許昌縣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發展農民協會會員5300餘人,其中農民自衛軍2500餘人,擁有步槍800餘支,在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中起到一定作用。1927年5月,他調任武漢國民政府河南戰區農民委員會特派員,從駐馬店到西平縣開展農民運動,十餘日成立了68個村農民協會,會員達2600多人,並籌建起縣農民協會和5個區農民協會。1928年5月後他到敵軍中做兵運工作,1930年冬,到國民黨河南省黨部農民協會工作。1931年他被捕後遭敵殺害,時年29歲。②13

  048.陳香齋 (1907~1937)

  男,漢族,河南省泌陽縣人,192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春,陳香齋奉黨的指示回家鄉孫樓一帶開展農運工作,發展黨的組織,籌建農民武裝,開展武裝鬥爭。1936年1月,鄂豫邊區紅軍遊擊隊誕生,3月,中共鄂豫邊區省委任命他為紅軍遊擊隊副隊長,9月任隊長,同時當選為中共鄂豫邊區省委委員。在中共鄂豫邊區省委的領導下,他帶領紅軍四處出擊,頑強戰鬥。在險惡的革命鬥爭環境中,他憑藉自己對黨的一顆赤膽忠心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化名胡祖亭,深入匪穴,宣傳黨的政策和紅軍遊擊隊的主張,策動土匪武裝起義,使鄂豫邊紅軍遊擊隊不斷發展壯大。抗戰爆發前夕,鄂豫邊紅軍遊擊隊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十三塊根據地紅軍武裝之一,為鄂豫邊根據地的鞏固發展,不斷壯大作出了突出貢獻。1937年6月19日,他帶領紅軍遊擊隊在與地方土頑勢力的戰鬥中,身負重傷。彌留之際,他仍囑咐戰士們「繼續奮鬥,將革命進行到底」。6月21日,他因搶救無效而犧牲,年僅30歲。②13

  049.陳海松 (1914~1937)

  男,漢族,河南省羅山縣人。

  陳海松1930年春參加童子團,任大隊長,同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紅四軍第12師36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九軍第25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川陝蘇區反「圍攻」。在萬源保衛戰中,他以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率部堅守大面山135天,為粉碎國民黨軍的「六路圍攻」起了重要作用。1934年11月,他任紅九軍政治委員。1935年參加長徵,南下川康邊,率部參加懋功、綏崇丹懋等戰役。其間,他經常和軍長各帶一兩個師單獨作戰。在攻打宣漢戰鬥中,他一直在前沿指揮,被敵人手榴彈炸傷右腿,仍堅持不下火線,直到攻克宣漢城。1936年10月,他率部西渡黃河,參加一條山、平大古涼等戰役戰鬥。1937年3月12日,他指揮所部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國民黨軍激戰。為掩護總部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他率部頑強阻擊數十倍於己之敵達六七小時之久,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3歲。朱德總司令為紅軍失去一位出色的高級指揮員而深感痛惜。在抗日戰爭期間,朱德總司令曾多次說,陳海松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幹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②13

  050.陳 遺 (1908~1970)

  男,漢族,河南省舞陽縣人。192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轉為中共黨員。

  1924年6月,陳遺在開封中州大學印刷廠當印刷工人,開始接受革命啟蒙教育。1925年被推選為中州大學印刷廠工會領導人。此後,組織成立中州大學校工會,任工會秘書長。1926年,經惲代英介紹到中央工人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1月被派往鮑羅廷衛隊當警衛員,同年3月,轉為共產黨員,曾任衛隊黨支部書記。1927年護送鮑羅廷回蘇聯,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8月回國後,被派往上海負責中央地下印刷廠籌建工作。1931年1月至1932年春,先後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長、書記,直南特委書記。1937年11月,他任中共舞陽縣工作委員會書記,領導成立了「舞陽縣青年救國會」,使舞陽成為河南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最活躍的縣之一。1938年底,他在全縣發展黨員400多人,為黨在豫中工作的開展培養了大批骨幹。1940年,在彭雪楓幫助下,恢復了組織關係。在彭雪楓部先後任抗大第四分校教員、政治部宣傳科長,中共淮泗縣委組織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在鐵路系統工作,曾任哈爾濱鐵路局副書記,成都鐵路局局長、黨委書記(兼四川省委委員)等職。1963年,調任鐵道部技術院代院長、院長。1970年5月病逝。②13 

  051.肖永智 (1915~1943)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人。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肖永智歷任紅三十一軍宣傳隊隊長,九十一師宣傳科長,三十一軍民運科長,右路軍第十師政治部主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政治處副主任、團政治委員。在著名的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潞王墳戰鬥中,他表現出了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和英勇機智的戰鬥作風。1938年2月,他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隊政委,1940年5月任一二九師新八旅政委,開赴衛河以西,進入冀南地區堅持抗日鬥爭。1942年6月,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1943年7月,任冀南軍區七分區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10月,上級決定送他到延安學習,當時正值軍區組織臨東戰役,肖永智主動提出等打完這一仗再去學習。經組織批准後,他率領七分區部隊到清平縣戰場,取得了初戰勝利。1943年10月23日,聊城、臨清的日軍廣獺旅團突然合圍陳官營八路軍指揮部。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因敵強我弱,形勢危急,肖永智果斷率部向西突圍。在突圍中,他身先士卒,同敵人展開搏鬥,不幸中彈犧牲。為紀念他的不朽功績,冀南黨委作出決定,將清平縣改為永智縣。②13

  052.周維炯 (1908~1931)

  男,漢族,河南省商城縣(今屬安徽金寨)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底受黨組織派遣,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8年春商城縣委派周維炯打入丁家埠民團,從事秘密革命活動,為武裝暴動作準備。他以民團軍事教練的身份,積極做士兵的工作,並在民團中成立了黨支部。1929年,他任商(城南部)、羅(田北部)、麻(城東北部)特別區委委員。5月6日他參加領導了以丁家埠民團為主發動的商南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任師長。後與黨代表徐其虛率部打退地主武裝和國民黨軍多次進攻,壯大紅軍力量,發展農會和赤衛隊,領導創建豫東南蘇區。後他率部策應六霍起義,為紅三十三師和皖西蘇區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30年5月起,歷任第一軍第三、第二師師長,第四軍十一師師長,參與指揮攻克霍山、英山、光山等縣城的戰鬥,率部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二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3月,在鄂豫皖紅軍全殲國民黨軍第三十四師的雙橋鎮戰鬥中,率部第三十三團和第十師二十八團,迅猛插入國民黨軍指揮中心,使其指揮失靈,對戰鬥全勝起了重要作用。1931年10月在蘇區肅反中,因反對張國燾「左」傾冒險計劃而遭誣陷,被殺害於河南光山新集(今新縣)。②13

  053.周筱沛 (1901~1989)

  女,漢族,河南省修武縣人。

  1926年3月18日,周筱沛參加了由李大釗、趙世炎等領導的北京各界人民反對段祺瑞政府賣國政策和帝國主義侵略陰謀的遊行示威。1933年在開封發起創辦了私立任時女中,她大膽聘用進步教師,使任時女中成為掩護黨組織革命活動的場所。1935年春,她調任洛陽第三女中校長,後改任洛陽初級中學校長。她在洛陽中學擔任校長期間,聘請了吳芝圃等中共豫西地下領導人任教,為豫西地下黨組織領導提供駐地。1936年8月,在學生中建立了黨支部。1937年,她配合學校地下黨組織分批送近百名學生到陝北、山西、竹溝等革命根據地,使他們走上了革命道路。「七七事變」後,她在學校成立了「抗敵後援會」,進行抗日宣傳活動。她發起成立了「洛陽各界婦女救國會」,並任主席。新中國成立後,她曾擔任河南省博物館館長,河南省婦女聯合會副主任。她多次被選舉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1989年8月9日病逝於鄭州,享年88歲。②13

  054.周邦採 (1902~1928)

  男,漢族,河南省唐河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河南早期共產黨員之一。 

  1919年,周邦採考入開封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24年12月,他投筆從戎,走上革命道路,考入黃埔軍校,成為第三期步兵隊學員。1925年2月,他參加了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幹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由於在與國民黨右派的鬥爭中表現突出,受到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器重。之後,他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第二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二十軍第三師軍官教導團參謀長,參加了北伐和南昌起義,他率部英勇作戰,屢立戰功。1927年底,他回到豫南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2月,經上級黨組織批准,他留汝南領導武裝鬥爭。1928年5月,他成功領導了高平寺和白塔寺農民暴動,沉重地打擊了汝東地區國民黨反動勢力,7月29日,周邦採在汝南水屯臺子寺與敵人作戰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6歲。②13

  055.周凱東 (1915~1943)

  男,漢族,河南省陝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凱東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新一旅三團團長。1943年8月中旬,為打擊日偽軍囂張氣焰,十八集團軍總部集中15個團的兵力發起林南戰役。他率領三團擔任突破林縣城南門,殲滅日偽二十四集團軍指揮部的任務。8月18日,他指揮突擊連戰士越過護城壕,登上城牆,很快解決了南城門守敵。他命令機炮連掩護,突擊連一舉又拿下城東門,封鎖了敵人東逃之路。周凱東正在與政委研究如何攻打敵軍司令部,偽軍約兩個連的兵力沿南北大街向南城門反撲,企圖奪回南門,打通與南關日軍聯繫的通道。「決不能讓敵人的企圖得逞!」他命令重機槍排火力封鎖街道,七連進行阻擊,連續打退敵人數次進攻。18日上午10時,四架日軍飛機狂轟濫炸,西南城牆轟開幾個缺口,南關外日軍撲向南門向三團發起猛攻,城內偽軍也乘勢集中火力向南門攻擊。三團四面受敵,情況十分危急。為進行新的戰鬥部署,他跨出指揮所,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到連隊察看戰鬥情況,不幸被一顆子彈射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②13

  056.鄭義齋 (1902~1937)

  男,漢族,許昌市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鄭義齋任鄂豫皖民主政府財委主席,兼任紅四方面軍經理處處長,後任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後勤部)部長。在艱苦的條件下,他詳細調查研究實際情況,通過各種努力籌集糧食、食鹽、被服、藥品、軍火等各種物資,保證了紅四方面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他還根據鄂豫皖蘇區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一套財政經濟制度,保證了蘇區經濟的順利發展。1933年,中共川陝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他被選為省委委員、川陝省工農民主政府委員,並在川陝蘇維埃機關報《蘇維埃》上發表了《財政經濟委員會組織與工作概況》一文,提出辦好蘇區銀行的有效辦法,被譽為紅色理財專家。他堅持原則,堅決抵制了張國燾的「左」傾錯誤,當張國燾在川陝蘇區大搞宗派主義濫殺革命同志時,他以「業務工作需要」、「邊使用邊改造」的名義,靈活地保護了一大批同志。1936年11月11日,經中央同意,紅四方面軍渡河各部正式稱西路軍,他任西路軍總供給部部長,帶領所屬隊伍攜帶大批輜重,邊行軍邊戰鬥。1937年3月,西路軍在與馬步芳軍血戰突圍中,為掩護戰友,保護軍費而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5歲。②13

  057.武懷讓 (1899~1936)

  男,漢族,河南省孟州人。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4月,武懷讓任唐山社會主義青年團地委書記。同年夏,受中共中央選派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任中共旅蘇駐莫斯科黨團支部書記。1928年秋,他到山東工作,先後任中共淄博特委書記、中共青島特支書記,同年12月任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部長。1929年2月,黨中央調其赴山東濟南主持中共山東省委的重建和組織整頓工作。同年4月,不幸被捕,在獄中,他與鄧恩銘、楊一辰等建立黨組織,共同領導獄中鬥爭,組織越獄行動並和楊一辰等6位同志先後成功越獄。1930年1月,任唐山市委書記。7月,調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1931年1月,他出席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會後受中央委派,到東北傳達全會精神,整頓東北黨組織。2月,任中共北滿特委書記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書記。1932年1月,任上海「臨時中央」軍事部部長,1933年1月,任上海中央執行局軍委書記。1935年,他再次赴莫斯科學習並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委員。1936年,在蘇聯肅反期間,被王明、康生以莫須有的罪名迫害致死,時年37歲。1953年,蘇共中央為其平反。1957年,中共中央追認武懷讓為革命烈士。②13

  058.金孚光 (1907~1931)

  男,漢族,河南桐柏縣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桐柏縣黨組織主要創始人和桐柏蘇區創建者之一。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金孚光從開封返回桐柏。與桂仲景等人組建了中共桐柏第一個黨支部,接著在縣城召開有各界人士參加的聲援「五卅」大會。他登臺講演,慷慨陳詞,引起了強烈反響。會後,數百名青年學生和愛國群眾在縣城遊行示威,查封了10餘家商店的日貨。1925年10月,他到廣州黃埔軍校學習。兩次受北伐軍總政治部派遣,回河南調查農民運動。

  1927年,他先後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他再次返鄉,在桐柏、唐河、泌陽、信陽一帶從事革命活動。在信陽組織洋河農民暴動,並領導桐柏縣萬名農民進行圍城鬥爭。不久,他到泌陽的建國豫軍秘密從事黨的活動,任第三軍政治部主任,後任桐柏縣委書記。1930年2月,他調信陽縣委負責軍委工作,領導參加了信南天平山麥收暴動,組建了豫南工農紅軍先遣總隊,任總隊長。1931年,他先後擔任紅二十五軍團、紅四軍二十九團團長。他率部轉戰於豫鄂邊區和鄂豫皖邊區,為建立豫鄂邊和鄂豫皖邊工農政權,作出了貢獻。1931年,國民黨加緊圍剿鄂豫皖蘇區,他率部到湖北宣化店一帶迎擊敵軍,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4歲。②13

  059.趙伊坪 (1910~1939)

  男,漢族,河南省郾城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大革命後期,趙伊坪在河南郾城從事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在陝西省、山東省從事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的兵運工作。1933年,他在杞縣私立大同學校以教書為職業做掩護,從事革命工作,熱情培養革命青年,領導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到魯西抗日根據地工作。1939年1月,他擔任中共魯西區黨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部長職務,為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國民黨愛國人士聊城專員範築先同人民一起抗戰,為鞏固和發展魯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1939年3月,中共魯西區黨委機關和八路軍先遣縱隊在山東茌平琉璃寺一帶與日軍激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後突圍,他不幸中彈負傷,被日軍逮捕。兇殘的敵人用盡酷刑,百般折磨,他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痛斥侵略者的罪行,表現出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敵人惱羞成怒,將他活活燒死。新中國成立後,趙伊坪被追認為革命烈士。②13

  060.祝 捷 (1925~1946)

  女,漢族,河南省固始縣人,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抗戰爆發後,祝捷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先後參加了固始抗敵青年協會、固始抗敵動委會、安徽省動委會第二十一工作團,並隨團南下湖北浠水和皖東開展抗日活動。1940年,他赴新四軍皖東根據地。1944年調豫皖蘇邊區,任永城縣山城區區委組織部部長。1945年3月,調任蔣口區區委副書記,曾指揮區武工隊對穈集於此地的漢奸頑匪進行多次打擊,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抗戰勝利後,她和區委在蔣口區開展了反奸反霸清算鬥爭,取得可喜的成績,蔣口區的經驗被推廣到全縣。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駐永城的豫皖蘇八分區主力部隊作戰略轉移,留地方武裝和區鄉幹部堅持當地鬥爭。她當時已有身孕,黨組織讓她隨軍轉移,但她堅定地表示:我是區委書記,決不能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我要和蔣口區的群眾生在一起,死在一起。8月中旬,她與區隊1個班在蔣莊被國民黨第五十八師及還鄉團1000餘人包圍。突圍中,由於懷孕數月,加之勞累過度昏倒,在梁樓西被捕。被捕後,她受盡了慘無人道的折磨和人身侮辱,國民黨軍用種種酷刑及她腹中的胎兒作要挾,但她寧死不屈。1946年7月15日,祝捷被國民黨反動派活埋於永城大寺古塔旁,年僅21歲。②13

  061.胡日新 (1901~1928)  

  男,漢族,河南省羅山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0年夏,胡日新參與創辦「羅山青年學社」,開展進步活動。1922年後,擔任學社農民部負責人。1927年任河南省戰區農民運動委員會特派員、羅山工作組組長,指導羅山工作,大力發展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掀起農運高潮。大革命失敗後,他繼續堅持在羅山活動,以槍會形式,組織和掌握了一批農民武裝。1928年2月,中共南五縣特委在潢川成立,他調任特委委員,於3月參加領導了特委在潢(川)商(城)固(始)三縣邊界發動的大荒坡起義。由於條件不成熟,起義失敗,他在混戰中奮力突圍脫險。4月,特委恢復重建。5月,根據特委的部署,他前往息縣,代表特委幫助改組息縣特支,兼任特支軍事指導員,制定起義計劃,協助特支成功地發動了周荒坡起義。之後,他在新(蔡)息(縣)邊區開展遊擊鬥爭,實行武裝割據,開創了以周荒坡為中心的息縣東北紅色區域。同年9月,國民黨軍對新息遊擊區大肆「清剿」,他在率領遊擊武裝轉戰途中不幸被捕,被割掉舌頭,砍斷雙腿,壯烈殉國。②8

  062.胡紫青 (1916~1969)

  男,漢族,鶴壁市人,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七七事變」後,胡紫青參加了「濬縣抗日義勇軍」。1939年,他開始從事敵工和情報工作。他先後在「天門會」幫助開展對敵工作和負責冀魯豫與太行解放區之間交通線的安全保衛,出色地完成了護送我軍重要領導人及重要軍事情報和物資的安全護送工作,為維護兩大解放區之間的聯繫和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爭取發動「天門會」起義,參加組建了浚湯支隊,配合冀魯豫軍區部隊,第一次解放了濬縣城。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平原省公安廳管教處、河南省公安廳工作。為加強對勞改犯人的改造,他積極創辦勞改工廠和農場,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他成功偵破了反動組織「中華民族同盟委員會」煽動策劃的「豫東回族事件」,破案經驗受到黨中央的肯定,並向全國推廣。在河南農學院工作期間,他堅持原則,親自蹲點,創造經驗,積極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受到團中央的表揚。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得到平反。河南省委給他高度的評價,稱他「忠於黨、忠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光明磊落,忠誠積極。他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戰鬥的一生。」②8

  063.賀建華 (1908~1946)

  男,漢族,河南省許昌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3年春,賀建華以其父親的名義向社會集資創辦私立許昌灞陵中學,後任許昌縣教育局長,以學校為掩護,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6年,他擔任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書記,在許昌縣、襄縣、禹縣等地秘密組織「中華抗日救國軍北路軍」,計劃進行暴動。因叛徒告密被捕,被關押一年多,屢受重刑,堅強不屈。出獄後,國民黨在洛陽的駐軍邀請他去當副軍長,他斷然拒絕。當得知日本侵略軍鯨吞華北大片國土、對中國同胞燒殺擄掠後,正在養病的他懇求河南省委儘快為其分配工作。1938年秋,他被派往經扶縣工作,開始了在豫鄂邊抗日根據地8年的戰鬥生涯。在8年殘酷鬥爭中,遵照黨的指示,他歷任中共羅禮陂孝中心縣委書記、豫鄂邊區行署委員、鄂南專署專員、湘鄂贛專署專員等職,積極發動抗日武裝,致力於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工作,1946年11月,在中原突圍戰鬥中,被國民黨軍隊殘酷殺害。②8

  064.高敬亭 (1908~1939)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人。192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高敬亭參加革命,同年秋當選為鄉蘇維埃政府主席,不久又調任區蘇維埃武裝委員。1930年,他任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後,歷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員、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蘇維埃政府主席,光山縣書記,豫東南道書記,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政治委員。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長徵北上,他奉命重建紅二十八軍,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在大別山堅持了三年堅苦卓絕的遊擊戰爭。1937年9月,紅二十八軍同國民黨衛立煌部談判,改為鄂豫皖工農抗日聯軍。10月,我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十三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鄂豫皖抗日聯軍遂改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1939年6月,高敬亭被錯誤處決。1977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給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對高敬亭的功過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②8

  065.高鎮五 (1880~1966)

  男,漢族,河南省清豐縣人,1902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13年,高鎮五畢業於天津單級師範講習所,先後在山東濟南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女子附中、河南省立開封一師、山西國民師範學校等學校任教,並用多年的積蓄在自己家鄉創辦了維新小學,自任校長兼董事。1936年,他任清豐縣簡易師範學校副校長。他主張「教育救國」、「科學強國」,提倡「解放女權,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張新的道德風範,反對舊的教學方法,開設民主與科學新課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宣傳抗日救國。他聯絡清豐縣、大名縣、南樂縣、內黃縣、濮陽縣文化教育界人士,成立「冀南文化界抗日救國會」,興辦婦女訓練班、民訓班、文化訓練班,創辦冀魯豫邊區抗日中學。1946年冀魯豫建國學院建立後,他任班主任。冀魯豫建國學院改為冀魯豫邊區第一師範學校後,他任副校長。1949年8月,他任平原省立新鄉師範學校校長、平原省人民政府委員、平原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1954年後任河南省教育廳長,政協河南省第一、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6年4月,他在鄭州逝世。②8

  066.桂步蟾 (1904~1929)

  男,漢族,河南省新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6月,桂步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第二大隊黨代表。他以自己的模範行為把黨的優良傳統作風貫穿到部隊的政治工作中去。他十分注重培養部隊堅強的群眾觀念,嚴格執行群眾紀律,使部隊團結統一,有戰鬥力。不久,國民黨軍對鄂豫邊根據地發動了三次「圍剿」。在第一次反「圍剿」中,他率第二大隊和兄弟部隊一道,採取避強擊弱的方針,連續五戰五捷。其中大勝三次,斃敵100餘人,繳槍40餘支。第二次反「圍剿」中,他率部迅速向外轉移,大膽地跳到敵人的包圍圈外,在運動中殲敵,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敵人的兩次「圍剿」失敗後,又發動了更為瘋狂的第三次「圍剿」。他率部埋伏於鐵子崗一帶阻擊敵人。敵人先頭部隊向我發起進攻受阻後,大部隊即向我瘋狂反撲。部分敵人衝向鐵子崗。他冒著敵人機槍的密集掃射,沉著鎮靜地指揮部隊,打退了敵人數十次衝鋒,激戰終日,始終堅守陣地,保證了大部隊的安全轉移,最終中彈犧牲。②8

  067.桂幹生 (1911~1945)

  男,漢族,河南省羅山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9月,桂幹生參加羅山桂店起義,任赤衛隊中隊長。1929年底,他參加紅軍,在紅四軍第十師先後任班、排、連長。1932年秋,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出鄂豫皖根據地,後調到紅七十三師二一七團,先後任營長、營政委,紅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政委。1934年夏,在反敵三路圍攻的鬥爭中,率部奮戰,獲方面軍總部授予「夜襲常勝軍」錦旗及總部嘉獎,後調任二七九團政委。1935年春,他任紅九十一師政委。他參加了紅四方面軍艱難曲折的長徵。1937年2月,到紅軍大學學習。全國抗戰爆發後,他隨八路軍一二九師教導團挺進晉東南前線,不久,轉到晉西,任昔陽縣戰地總動員委員武裝部副部長。9月,又先後被派到邢臺沙河地區和晉西地區開闢工作。不久調任一二九師太行獨立支隊支隊長。1940年春,他任冀南新九旅旅長兼冀南軍區五分區司令員,後任一分區司令員,率領新九旅打擊日本侵略軍,反擊敵偽「掃蕩」,擴大抗日統一戰線,為鞏固和壯大冀南根據地作出了突出貢獻。1945年4月,他出席了黨的七大。4月底,中央決定從中央黨校各部抽調幹部以充實豫鄂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幹部力量,他任南下幹部隊副隊長。7月7日,南下幹部隊在祁縣和平遙縣之間,通過同蒲鐵路時,遭敵截擊,他不幸中彈英勇犧牲。②8

  068.黨繼新 (1906~1932)

  男,漢族,河南省濟源市人。

  1920年,黨繼新在沁陽省立第十三中學讀書期間,開始接受五四運動新文化影響。1923年他考入省立開封第一中學,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畢業後,被黨組織安排在省總工會宣傳處工作,後奉命回濟源開展地下活動。1927年6月、1930年8月、1931年11月,他先後領導創建了中共濟源支部、特支和縣委,均任書記。在艱苦複雜的鬥爭環境裡,他以卓越的組織才能,使濟源黨的活動蓬勃發展,革命形勢如火如荼。中央、省委巡視員均盛讚「濟源黨在河南是比較健全有力的黨」。1932年2月至4月,他先後調任河南省委巡視員、中共焦作中心縣委書記,領導豫北西區黨的活動。1932年4月和9月,他按照中央和河南省委的部署,先後組織發動了聲震豫北的黃背坪起義和沁濟農民武裝暴動,組建了晉豫邊紅軍遊擊隊,開始了以原大寨為中心,方圓百裡的紅軍武裝割據鬥爭,成立了晉豫邊蘇維埃政府。10月27日,他赴鄭州向省委匯報遊擊戰爭情況,返回途中被捕入獄,受盡敵人的百般酷刑,依然堅貞不屈,大義凜然。12月1日,被國民黨反動當局槍殺於濟源縣城馬號運動場,並被梟首示眾,時年26歲。②8

  069.郭景堯 (1903~1941)

  男,漢族,河南省睢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郭景堯任武漢國民政府戰區農民運動委員會隨軍政治工作大隊豫中工作組組長,負責京漢沿線的工作。5月,他在汝南韓莊學校開辦了農民運動訓練班,培訓青年學生和積極分子60多人。1929年秋,中共睢縣縣委成立,他任縣委委員,並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工作。1935年,他組織了睢縣聲援「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大遊行,掀起了睢縣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1937年秋,他在睢縣發展抗戰力量,發展黨員20人。1938年1月,他協助中共河南省委在睢縣的工作,以「睢縣抗敵後援委員會」的名義,舉辦了第一期抗日青年幹部訓練班,培養了抗日積極分子近200名,並組成了睢縣流動話劇團。7月,在豫東抗日第三遊擊支隊負責後勤供給。10月,被分配到新四軍遊擊支隊政治部宣傳科任幹事。1939年初,他隨遊擊支隊到達永城,作為工作組負責人在書案店發動和組織群眾。12月,他當選為永城縣農救會主任。1941年2月,他帶著工作隊和保衛排到永南小李莊籌備軍糧,由於叛徒告密,遭到敵人二三百人的包圍,不幸犧牲。②8

  070.賈兼善 (1918~1942)

  男,漢族,河南省寧陵縣人。

  1931年,賈兼善考入商丘河南省立二中。他在學校發起組織了「讀書會」,創辦校刊《洪鐘》,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三省的暴行。1934年,他考入河南第二省立師範。1936年春,因領導參與驅逐反動校長李風章活動被學校給予留級處分。1937年,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組織了以淮陽師範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軍」前往西華,被留在豫東特委組織部任秘書。1938年9月,他以小學教師的公開身份為掩護組建了中共沈丘縣委,任縣委書記。到1939年底,沈丘的黨支部發展到20個,黨員100多人。1940年5月,他任中共永城縣委副書記,並先後在商丘縣的郭村、寧陵縣的小路莊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42年4月23日,由於叛徒出賣,他不幸被捕。日軍對他嚴刑拷打和金錢美色引誘不奏效後,5月底,將其移送濟南日本憲兵總部。是年秋,被日軍秘密殺害,年僅24歲。②8

  071.海觀瀾 (1911~1933)

  河南省郾城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夏,河南省委調海觀瀾到省委技術機關(即印刷機關)做領導工作,從事黨的宣傳活動。1932年夏,河南省委技術機關從開封轉移到鄭州花園街。7月,河南省委遭受空前大破壞,省委書記吉國楨,秘書長兼婦委書記楊斯萍等相繼被捕,省委技術機關同省委失去了聯繫,經費也斷絕了。當發現了預定的「危險」信號,他即刻將技術機關連人帶物迅速轉移到孝義山區一個工人家中的窯洞裡隱蔽起來,躲過了敵人的瘋狂搜捕。在全省黨團組織不復存在的情況下,他以其特有的機警和敏捷保全了省委技術機關。1933年元旦,河南省工委建立後,組織上派他到許昌建立起了省工委印刷機關,他重新投入緊張戰鬥之中。為迎接黨中央關於「紅五月」宣傳任務,他晝夜刻鋼版印刷河南省工委《關於紅五月工作決議》等紀念傳單。國民黨河南當局派遣特務到處探查,很快便認出了他的字體。發現敵人跟蹤後,他立即焚燒了文件及各種宣傳品。他被捕後,嚴守黨的秘密。1933年秋,在開封被敵人殺害,年僅22歲。②8

  072.效信趁 (1912~1946)

  河南省舞陽縣魏莊村人。 1939年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8年中共舞陽縣委成立後,效信趁根據中共豫中地委和舞陽縣委指示,加入國民黨政權系統中,擔任舞陽縣第三區區長,暗中掩護革命同志。1941年春,效信趁擔任了國民黨地方行政人員訓練所教育長,繼續進行黨的工作。1944年4月,效信趁聯合地方進步士紳張茨山等,通過國民黨三十一集團軍總部的關係,以國民黨「方寶動員區抗日遊擊縱隊」的番號,組成了一支抗日武裝,效信趁任支隊長,掌管縱隊的軍事大權。1944年5月10日,日軍侵佔舞陽後,效信趁帶領抗日遊擊隊,開展了武裝抗日鬥爭。在新四軍五師的支持下,堅持在舞(陽)、方(城)、葉(縣)三縣交界處的老翟山東麓,以劉溝為中心的一帶山區積極進行遊擊活動,打擊敵人,成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裝。1945年4月,效信趁支隊正式改編為「豫中遊擊兵團葉舞支隊」,效信趁任支隊長。1946年9月,效信趁在保康地區的一次戰鬥中,被國民黨軍隊包圍,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4歲。②8

  073.徐玉諾 (1894~1958)

  男,漢族,河南省魯山縣人,中國現代革命詩人與小說家,河南著名民主人士。

  1915年,徐玉諾考入開封省立第一師範,求學期間,受「五四」新文化影響,開始文學創作。1920年至1924年,他先後寫了300多篇作品,陸續登載於《小說月刊》、《晨報》副刊、《文學周報》、《詩》等報刊。1922年,他出版的詩集《將來之花園》和《雪朝》等優秀作品,在揭露社會黑暗方面,凸顯了強烈的思想性和戰鬥性,受到魯迅、茅盾、葉聖陶等名家的稱讚,被譽為「替社會鳴不平,為平民叫苦的人」。1926年至1937年,他先後在洛陽師範、吉林毓文中學、山東曲阜師範、廈門集美師範等20多所學校任教,曾擔任廈門大學校刊編輯部主任及《思明日報》編輯。1938年6月,回到家鄉出任民眾教育館館長,創辦了魯山《民眾日報》,組織成立了「魯山縣抗戰巡迴宣傳隊」,自任主編和隊長。他帶領隊員跋山涉水,宣傳抗戰,在魯山縣抗日救亡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魯山解放,他積極參加家鄉建設,把全部心血獻給社會主義事業。1958年4月9日,他病逝於開封。②8

  074.晏永香 (1901~1936)

  女,漢族,河南省固始縣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著名女烈士之一。

  1929年,晏永香隨丈夫張澤禮參加革命活動,擔任中共楊山煤礦支部秘密聯絡站交通員,為黨組織發動楊山煤礦工人起義做了大量工作。並在起義勝利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配合工會在礦區開展婦女運動,支援礦工鬥爭。1930年春,她被中共商城縣委派到第四區擔任區委委員、區監委負責人。為了保衛新生的革命政權,維護黨紀政紀,她鐵面無私,秉公辦事,敢於鬥爭,被當地群眾稱為「女包公」。為號召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晏永香為維護黨紀政紀而鬥爭的革命精神,四區黨委曾專門發出了通知,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後,她參加了赤城二區遊擊隊,活動於商固邊境。1935年夏,隨遊擊隊轉移到金剛臺。商南遊擊隊和婦女排在金剛臺編成後,根據商南縣委安排,她協助袁明做婦女排的政治工作。在堅持金剛臺遊擊鬥爭的艱苦歲月裡,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她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下山為傷病員和婦女排的戰友籌糧,共同渡過一次次難關。1936年冬,在一次反敵雪地搜山的戰鬥中,她把十幾位體力不支的女戰士隱蔽好以後,自己衝出去,在山中奔跑10餘公裡,捨身吸引敵人,掩護戰友脫險。至傍晚,在大板溝一帶,在前後受敵的情況下,她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②8

  075.黃樵松 (1903~1948)

  男,漢族,河南省尉氏縣人。

  1920年,黃樵松考入淮陽河南省立第四中學學習。1922年秋,他棄學從戎,投奔馮玉祥舉辦的西北軍學兵團,曾任排長、連長,馮玉祥的衛隊營長等職。1927年,他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在西北軍高樹勳部當團長。「七七事變」後,任第二十六路軍第四十二軍二十七師旅長。1937年9月,在娘子關戰役中,率部斃傷日軍數千人,獲得「寶鼎」勳章一枚,升任二十七師師長。1938年春,率二十七師參加臺兒莊戰役,重創日軍,獲得反法西斯國際勳章一枚。1942年,他調任六十八軍一四三師師長。1943年,河南大旱,他號令全體官兵每人每天節約2兩糧食,自己拿出每月三分之一的薪餉,在南陽附近的石橋村和方城縣趙河村分設兩個舍飯場救濟災民。1945年3月,他在南陽率部與日軍血戰10晝夜,多次擊退日軍進犯。抗戰勝利後,他任三十軍副軍長。1948年6月,他升任國民黨整編三十軍中將軍長。由陝西渭南奉調太原後,目睹戰亂迭起,民不聊生的景象,他無心打內戰。同解放軍前線最高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胡耀邦面洽投誠起義事宜。起義前夕,因部下二十七師師長告密,被閻錫山誘捕。1948年11月27日,與同時被捕的晉夫、王震宇一起被秘密殺害於南京江東門外偽中央軍人監獄中。1949年4月,太原解放後,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②8

  076.曹靖華 (1897~1987)

  男,漢族,河南省盧氏縣人。

  1919年,在五四運動中,曹靖華與他人成立「青年學會」。次年1月創辦《青年》半月刊。1921年,他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1925年~1926年,受李大釗派遣,他先後赴開封、廣州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任蘇聯顧問團翻譯和國民革命軍總部總顧問布留赫爾元帥翻譯,並隨軍北伐。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格勒東方語言學院任教。1933年,他回國後,先後在北平大學、東北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1938年,被國民黨教育次長以「宣傳馬列主義」的罪名解聘。1939年春,他到重慶,當選為抗敵協會第二屆理事,並任《中蘇文化》編委。1940年初,他在重慶受到周恩來的會見,由周恩來直接提名,任中蘇文化協會理事,主編《蘇聯抗戰文藝叢書》。曹靖華以自己的翻譯成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曾當選為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蘇友好協會全國理事會理事兼北京分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1956年3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世界文學》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蘇聯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l987年8月4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蘇聯各國人民友誼勳章。同年9月8日,曹靖華在北京逝世。②8

  077.董天知 (1911~1940)

  男,漢族,河南省滎陽縣人。

  1929年,董天知參加由山西旅京共產黨員李舜琴、肖鎮卿等人組織的黨的外圍組織鏖爾讀書會。1930年,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他任北平團市委組織幹事兼兒童局書記,同時做河北省左聯、互濟會的工作。1931年7月13日,他去一個秘密機關開會,因事先未得到該機關已遭破壞的消息,一到那裡便被逮捕,關押在東北憲兵司令部看守所。在日寇侵佔華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形勢下,經過黨組織的多方營救,他與薄一波、楊獻珍等9人,於1936年9月14日第一批走出了監獄。在北方局的領導下,薄一波主持「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全面工作後,他參加了「犧盟會」總部的領導工作。1937年2月,「國民兵軍官教導團」成立,為後來的「決死隊」奠定了基礎。1937年9月,太原失陷後,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敵第三總隊,他任總隊政治部主任。1937年底,抗敵第三總隊發展為七、八兩個總隊,又將駐運城原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第六團和第七團一部分改編為第九總隊,他為政治部主任。在黨委領導下,他不斷親率部隊打擊日本侵略者。1940年8月20日拂曉,他在潞城縣北王郭莊西石坪戰役中英勇犧牲,時年僅29歲。②8

  078.理 琪 (1908~1938)

  男,漢族,河南省太康縣人,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理琪領導太康人民積極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同年秋,他奉命離開太康,到開封馮玉祥部隊任電務員。他利用電務員職務,在國民黨的部隊中,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以後,他隨國民黨部隊開駐江西。在那裡,他一面做瓦解敵軍,策動國民黨士兵譁變的兵運工作,一面搜集敵人的軍事情報,用無線電密碼提供給紅軍,為幫助根據地軍民粉碎反動派的軍事「圍剿」,作出了重要貢獻。後因被敵人發現,他離開國民黨軍隊,到了中央蘇區。在瑞金,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無線電技術,為我黨、我軍和根據地通訊事業的建設,作出了有益的貢獻。1934年,他肩負著黨的重任,被派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36年,他擔任中共山東省膠東特委書記期間,領導膠東人民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在膠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裝。

  1938年2月,他親率部隊,一舉攻克了牟平城,在膠東人民的革命鬥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但不幸在戰鬥中犧牲,時年30歲。②8

  079.彭雪楓 (1907~1944)

  男,漢族,河南鎮平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彭雪楓曾任中國工農紅軍三軍團二師政委、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四師師長,是我軍傑出的軍事家和優秀指揮員。他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裡長徵。長徵途中他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他率軍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過草地,是紅軍時代聞名全軍的青年將領。抗戰爆發後,他奉命到豫、皖、蘇等地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為創建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新四軍抗日力量作出了傑出貢獻。1938年至1940年,他率部挺進豫東,開闢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與日軍展開遊擊戰爭。1942年至1943年,他與鄧子恢、張震、吳芝圃等在洪澤湖地區堅持敵後抗日戰爭,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掃蕩」鬥爭的勝利。1938年至1944年,他麾下的新四軍第4師進行了大小戰鬥3760次,累計殲敵4.8萬人,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1944年,日軍發動中原戰役,大舉向中原腹地進攻,中共中央決定向河南敵後進軍,收復失地,彭雪楓奉命西徵。9月11日,在河南夏邑東八裡戰鬥中,不幸被流彈擊中,英勇殉國,時年37歲。②8

  080.彭之久 (1910~1947)

  男,漢族,河南省鎮平縣人。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彭之久先後擔任過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支隊第一大隊政治委員,旅參謀長,團長,團政治委員,太嶽軍區衛生部長、政治委員等職。1940年8月20日,在任五十四團政委時,與團長塗則生參加「百團大戰」,負責指揮部隊破擊白晉鐵路沁縣城至固亦鎮段的鐵路,阻止了敵人的行動。1941年3月,黨組織為了加強對部隊衛生工作的領導,適應在根據地內堅持抗戰的需要,把彭之久從前線調到太嶽軍區和太嶽縱隊衛生部做領導工作。1941年他創建了太嶽軍區衛生學校和製藥所,創辦了《醫政》刊物,使部隊衛生進一步得到全面發展。1947年4月,在解放晉南戰役中,他帶領醫療手術組在隨作戰部隊前進中,與指揮部失掉聯繫後,與敵人便衣諜報組遭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彭之久沉著應戰,頑強迎擊敵人,在激烈的戰鬥中,他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7歲。②8

  081.韓達生 (1905~1941)

  男,漢族,河南省杞縣人。

  1922年,韓達生考入開封第二中學。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開始嚮往民主,追求真理,與吳芝圃等一起創建青年學生進步組織「讀書會」,後改為「社會科學研究會」、「河南青年社」。1925年3月,他組織創辦了會刊《我們的通訊》。同年5月,他經馬沛毅、彭振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初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後,任中共杞縣地委委員兼團地委書記。1927年,為配合北伐軍北上,他參與領導和組織了杞縣農民暴動,並一舉攻克和佔領縣城。1927年,他奉命到團河南省委工作,並於1928年2月,當選為團省委常委。1929年初,他到信陽從事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1932年之後經黨組織介紹先後到偃師中學、輝縣、伊陽縣等地以教書為名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7年,他任中共洛寧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秋調水東地區任睢(縣)杞(縣)太(縣)特委書記,殫精竭慮,捨生忘死,對水東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41年4月,在杞縣南梁寨戰鬥中不幸被國民黨軍隊八十一師所俘,後被秘密殺害。②8

  082.韓 鈞 (1912~1949)

  男,漢族,河南省新安縣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韓鈞擔任「犧牲救國同盟會」軍政訓練委員會政治部幹事。抗日戰爭爆發後,西盟會組織「青年抗敵決死隊」,他任政治部主任,在洪洞一帶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44年日軍侵佔豫西,八路軍渡過黃河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他與豫西的太嶽軍區劉聚奎部一起一面打擊日偽和土頑,一面收編志願參加抗日的地方武裝,迅速打開了抗日局面。1945年1月,他任中共豫西區黨委委員兼豫西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5月26日,原收編的澠池上官子平部突然叛變,殘殺在該部的中共黨員和八路軍幹部。他作為平叛總指揮,調動主力,很快平息叛亂,穩定了局勢。抗戰勝利後,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嶽四縱隊副司令員。1947年8月,他隨陳賡、謝富治兵團南渡黃河,轉戰豫西。次年春兩次參加解放洛陽的戰役,接著進軍豫南,他被任命為四縱後方司令部司令員兼黨委書記,負責籌建河南軍區。12月參加平津戰役。他隨葉劍英在北平西山前線指揮戰鬥,並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參加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北平解放後,他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員、市委秘書長,兼軍管會秘書長。1949年病逝。②8

  083.魯雨亭 (1899~1940)

  男,漢族,河南省永城市人。

  1920年,魯雨亭畢業於開封宏威軍士官學校,到河南陸軍暫編第二混成旅任職。1925年初,他向孫中山上書建議「整軍、購械、籌餉、出丁、肅政、安民與對內、對外、容共、聯俄」等10策,深蒙孫中山嘉許。1926年1月,他去職返鄉。「七七事變」爆發後,他任永城縣縣長,兼永城縣民眾抗日救亡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1938年5月,日軍進犯永城縣城,他指揮軍民奮力抵抗,後被迫轉移到芒碭山區。為組織抗日武裝,他變賣家產,購買槍枝彈藥,在永夏碭蕭交界豎起了抗日大旗。1939年8月,其部被彭雪楓新四軍遊擊支隊正式編為遊擊支隊第一總隊,他任總隊長。同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他回師芒碭山區,開闢並鞏固了夏永碭抗日根據地。

  1940年2月,日軍大舉進犯芒碭山區,他指揮部隊與日軍連續作戰10餘次,連獲勝利,殲敵300餘人。4月1日,數千日軍分4路合圍一總隊,他和所率特務連被敵人圍困在李黑樓,他率部死守陣地,殲敵300餘人。正值突圍成功之際,在擔任掩護突圍中他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②8

   084.謝臺臣 (1884~1936)

  濮陽縣人,革命教育家。1905年入保定高等師範讀書,畢業後先後在保定、大名、天津等地中學任教。1923年,在大名創辦省立第七師範學校,並任校長。提出「以作為學」和「師生打成一片」,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實行教育民主。1926年,受中共黨員馮品毅影響,傾向革命,大力支持黨所領導的革命活動。次年春,經趙紀彬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自覺把學校作為培養革命人才的陣地,廢除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審定的教科書,親自擬定教育大綱,聘請中共黨員王冶秋等講授馬列主義課程,選用李大釗、魯迅及高爾基的作品為國文教材。還鼓勵和帶領師生參加革命活動,為革命事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1930年4月,中共直南特委提出以第七師範為核心,組織武裝暴動。他從實際出發,提出並堅持正確意見,被扣上「右傾機會主義」帽子,開除黨籍。後仍堅持為黨工作,於1936年逝世。次年,第七師範廣大師生為其建立了「謝臺臣紀念碑」。1979年3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為他平反昭雪,恢復黨籍。②8

  085.楚 博 (1908~1939)

  男,漢族,河南省滎陽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楚博任西華縣縣長。1938年他和豫東特委合作,在縣城內先後辦起了三期抗日幹部訓練班,為西華和附近各縣輸送了大批抗日骨幹力量。為發展抗日力量,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撤掉了縣政府及各區、聯保的反動工作人員,全縣58個大聯保的聯保主任大多數換成了共產黨員,使縣、區政權大都掌握在我黨手中。1938年5月,豫東特委根據中央和河南省委發展與壯大抗日武裝的指示,迅速組建起了一支約6000人的抗日武裝,命名為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他親任司令。他的愛國行動,激怒了國民黨反動當局。國民黨西安行營以讓他到洛陽「述職」為名,將其扣押,後押送西安行營監獄。1939年國民黨將楚博秘密殺害於西安。②8

  086.詹谷堂 (1883~1929)

  男,漢族,河南省商城縣人。豫東南革命根據地黨和紅軍的創始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詹谷堂應邀到商城縣筆架山農校講學,同該校教師共產黨員羅志綱等人一起,在進步師生中發展10餘人入黨,建立了黨支部。之後,他又在家鄉南溪詹氏祠創辦商城縣第二模範小學,團結一批進步師生,以南溪為中心,在四鄉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先後在進步師生和貧苦農民中發展了20餘名黨員,分別建立了數個支部。黨的「八·七」會議後,為了發動農民武裝起義,他積極領導農民運動,開展「春荒鬥爭」和「均糧鬥爭」,在南溪、胭脂、大埠口、白沙河等地,組織群眾分發了地主豪紳10多萬斤糧食,增強了農民的鬥爭勇氣和革命信心。1929年5月6日,商羅麻特別區委領導商城起義,他率南溪的武裝農民和進步師生200餘人參加了起義。商城起義勝利後,他參加了紅十一軍第三十二師和商城臨時革命政權的組建,擔任商南臨時辦事處副主任,具體主持工作,參加領導了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929年8月中旬,國民黨反動派對商城紅色區域發動「會剿」,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紅三十二師主動轉移外線作戰。商城紅色區域被敵佔領,詹谷堂不幸被捕,英勇就義。②8

  087.蔡訓明 (1905~1928)

  男,漢族,河南省唐河縣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春,蔡訓明任京漢鐵路信陽段工會秘書。同年夏為加強黨的城市工作,河南省委調其到鄭州組建中共鄭州市委,並任宣傳委員。9月,他任鄭州市總工會主席,領導鄭州工人運動,配合北伐軍進佔河南。大革命失敗後,他轉入秘密活動。1927年9月底,他調任中共豫南特委委員、特委駐確山辦事處主任,具體指導汝確邊黨政軍工作。他參加組織發動豫南確山農民暴動,迅速開闢了以劉店為中心,縱橫百餘裡的汝確邊紅色遊擊區,成為土地革命戰爭中豫南第一塊革命根據地。1928年成立了豫南革命委員會,他任主席。隨後,將確山、信陽農軍改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他任政治部主任。豫南特委和豫南革命委員會領導工農革命軍南北轉戰,東徵西進,將四望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擴大到信陽縣的大部,形成方圓百裡、人口近百萬的紅色遊擊區。1928年2月,在反動武裝的「圍剿」下,豫南遊擊戰爭失敗。他輾轉開封、許昌與省委接上關係。省委派其再到確山,恢復組織工作。他和李鳴歧、馬尚德等人,暗籌槍枝,重組遊擊隊,開展武裝鬥爭,並任重建的豫南特委常委。同年3月,他在豫南襲擊豪紳的戰鬥中犧牲。②8

  088.漆德瑋 (1908~1931)

  男,漢族,河南省商城縣人,鄂豫皖根據地紅軍創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春,漆德瑋受黨組織的派遣,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8年2月,中共商南區委成立,他當選為委員,不久,受區委派遣打入縣民團開展兵運工作。1929年5月,商南黨組織發動商城起義,成立紅三十二師,他趁縣民團前往商南圍剿紅軍之機,帶領秘密發展的黨員和「兄弟會」成員,攜帶武器加入紅軍,就任紅三十二師副師長,協助師長周維炯率部徵戰,為創建豫東南革命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同年12月,中共中央派劉英接任紅三十二師師長,他協助師長劉英捕捉戰機,首克商城縣城,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30年初,他率一○○團進剿顧敬之民團,隨後又轉戰商西、商北地區,擴大了根據地。同年3月,中央決定將紅十一軍改編為紅一軍,他任紅一軍第二師師長,率部與紅三師並肩作戰,先後攻克霍山、英山、羅田、光山等縣城,殲敵萬餘人。同年10月中旬,由於「左」傾錯誤在鄂豫皖根據地的推行,他被免職,調中央接受整訓,後到中央蘇區任紅一方面軍指揮員,率部轉戰江西、福建等地。1931年,他率部在贛閩根據地興國縣高興圩地區與敵作戰時,英勇犧牲。②8

  089.熊厚發 (1914~1937)

  男,漢族,河南省羅山縣人。紅四方面軍著名青年將領之一。

  1929年,熊厚發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4月參加羅山地方武裝,193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他隨部編入紅軍,任紅四軍第十三師三十九團營長。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在創建川陝根據地的鬥爭中,他先後參加了解放江城、巴中城等戰鬥。1933年6月,他任紅八十八師二六六團團長,此後,率部參加了儀南、萬源、宣達戰役和反敵六路「圍攻」作戰,屢立戰功。1934年3月,任八十八師副師長,9月任師長,在反敵六路「圍攻」的最後階段,他率部殲敵兩個旅,受到紅四方面軍總部的嘉獎。1935年3月,他奉命率部強渡嘉陵江,強佔劍門關要隘,參加土門戰役,為紅四方面軍西進與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師作出重要貢獻。在長徵途中的包座戰鬥中,他協同兄弟部隊殲敵四十九師大部,斃傷俘敵萬餘人,打開了紅軍北上道路。1936年10月,紅軍實施「寧夏戰役計劃」,他率紅八十八師擔任前衛師,西渡黃河,並控制沿岸陣地,保證了大軍的順利渡河。11月,他擔任紅三十軍副軍長兼八十八師師長,率部參加西徵,歷經惡戰。1937年3月,西路軍失敗,他因負傷,經組織決定留在祁連山打遊擊,後不幸被捕犧牲於青海西寧。②8

  090.魏鳳樓 (1896~1978)

  男,漢族,河南省西華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魏鳳樓任鹿邑縣長,「歸德保安第四總隊」總隊長。1939年鹿邑二次淪陷,中共黨組織派尹景湖到魏鳳樓部工作。1942年,國民黨懷疑魏鳳樓部有共產黨人在此活動,將其調到陝縣張茅守河防。不久,他在淮陽柳林組織武裝,隊伍發展到幾百人時,冀魯豫軍區先後派中共黨員楊木林、楊春芙與他聯繫,並在此部工作。半年時間,隊伍發展到3個團,一個獨立營,約三四千人。在新四軍與張嵐峰的交戰中,他不向新四軍發一槍一彈,還掩護與張部作戰撤下來的新四軍部隊。1945年8月18日,他率部起義,編為「冀魯豫豫東縱隊」。1945年冬,豫皖蘇軍區建立,他任副司令員兼二分區司令員。1947年調到華北黨校學習。1949年1月,他到北京工作,任軍委軍政物資接管部副部長。年底,他申請從事農業工作,任天津蘆臺農場場長。1950年,他任華南墾殖局機務處長。1978年病逝。②8

相關焦點

  • ...銀行杯·隴原最美退役軍人」候選人先進事跡簡介(按姓名筆畫排序)
    永葆軍人本色 展現時代風採——「甘肅銀行杯·隴原最美退役軍人」候選人先進事跡簡介(按姓名筆畫排序)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 2020溫州經濟年度人物 單項獎候選人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2020溫州經濟年度人物 單項獎候選人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2020/12/23 08:11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單暉 瀏覽:1717
  • word可以自動按姓氏筆畫排列嗎? word姓氏筆畫排序方法
    word可以自動按姓氏筆畫排列嗎? word姓氏筆畫排序方法時間:2017-07-15 14:10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word可以自動按姓氏筆畫排列嗎? word姓氏筆畫排序方法 有時候在做評比的時候需要按人員的姓氏筆畫排序,那麼要怎麼去弄呢?
  • 「出彩河南人」2020鄉村振興人物 候選人事跡簡介(按姓氏筆畫排序)
    代玉建2017年獲司法部「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稱號,2016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入選「河南十大三農新聞人物」;2017獲「河南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等6部門授予「河南最美村官」稱號;2020年被省委宣傳部、團省委評為「新時代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2.
  • Word文檔如何按姓氏筆畫排序
    在Word中,如何按姓氏筆畫排序?本期「世界姐妹」將與您分享相關解決方案。渲染操作步驟步驟1:文本到表格選擇文本,然後單擊插入-表格-文本將其轉換為表格。在打開的界面中,將列數設置為1,然後單擊「確定」。
  • 畢星星:作協以姓氏筆畫為序引起的強烈反響
    回顧史實,「按得票多少為序」並不新鮮。中國共產黨1921年一大到1956年八大,選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歷來都是按照得票多少公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56人名單,也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列。當時工青婦這些群眾團體,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機構,也都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名。 那麼,哪裡來的「按姓氏筆畫為序」?
  • 央視官宣中秋晚會陣容,按姓氏筆畫排序?李宇春因番位問題引爭議
    在官宣文案中,對於這樣的排名順序,官方特意在括號中註明「按姓氏筆畫排序」,不過這卻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因為根據筆畫數計算,「李」字的筆畫是7,而「江」和「孫」字的筆畫都是6,所以如果按照央視官方給出的規則
  • 【姓氏文化】按姓氏筆畫排序的原則
    一、筆畫數由少到多的原則。按照姓的筆畫多少,少的排在前,多的排在後,如王和李,王四畫,李七畫,王在前,李在後。二、筆畫數相同的,按姓氏起次筆排序的原則。按「一(橫)、丨(豎)、丿(撇)、丶(捺、點)、冖(折)」的順序排列。如「幹」字第一筆為一,即在三畫[一]類,「莫」字第一、二筆為一丨,即在十畫[一丨]類。
  • 「百位英雄模範人物」候選人先進事跡(3)
    他們的英雄事跡多次在抗日根據地的《大眾日報》和《魯南時報》上刊登。1941年12月,數百名日偽軍對魯南鐵道大隊進行偷襲、「掃蕩」,洪振海率部與敵人激戰,不幸中彈,壯烈犧牲。魯南軍區政治部追認洪振海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14.賀 昌(1906-1935) 男,漢族,山西省離石縣人,中共黨員。  賀昌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 Word辦公技巧:快速將多個姓名按姓氏筆畫進行排序
    應用場景下圖為一份4頁的文檔,一共羅列了24個人物姓名,下面我們想將所有姓名按姓氏筆劃由少到多進行排序,有沒有什麼便捷的方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操作步驟1.對姓名進行整理,讓每個姓名單獨佔據一行成為一個段落。
  • 典贊·2019科技江蘇年度科學傳播人物 (按姓氏筆畫排序)
    在醫療科普傳播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安琪帶你找專家》節目線下擁有上萬名聽眾粉絲,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和信賴。(推薦單位:江蘇新聞廣播) 孫 蓬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他利用業餘時間,建立血管科普個人網站《孫蓬大夫的個人網站》,瀏覽量目前已超過1400萬人次。
  • ...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名單(共85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名單(共85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2017年6月24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預備會議通過) 2017年06月25日11:08    來源:湖北日報
  • 「出彩河南人」2020感動中原候選人事跡簡介
    11.張金良,57歲,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事跡:去年,張金良成為2019年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他從1985年大學畢業後紮根黃河,投身治黃工作已有35年。任黃河調水調沙原型試驗技術方案和調度負責人;將小浪底水庫攔沙庫容用於下遊灘區防洪;任黃河古賢、涇河東莊、南水北調西線、黃河下遊生態治理等重大工程設計總工程師,促成重大工程建設落地。
  • 「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評選活動候選人事跡
    (按姓氏筆畫排序,共150人) 「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評選活動公眾投票規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即將來臨,「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評選活動進入投票評選之際,我們永遠銘記新中國出版事業的奠
  • 中國姓氏當中筆畫最少的是哪個?
    姓氏筆畫排序,大家會經常看到丁姓排在首位,很多人誤以為,丁姓是筆畫最少的姓氏,只有兩畫,事實上,兩畫的姓氏還有很多,如卜姓、刁姓、刀姓、乜姓、力姓、七姓、八姓等等,筆畫最少的為一畫,有乙姓、一姓。先說說丁姓,丁姓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宋代位列一百七十七位,現代為四十八位,人口約四百七十多萬。丁姓來源眾多,其一源自商朝王族子姓,諸侯丁侯的後裔;春秋時期的宋國,第四任國君宋丁公,後裔以其諡號為姓氏。
  • 「2020延慶榜樣(道德模範)」7月人物榜單揭曉!
    「2020延慶榜樣(道德模範)」7月人物榜單揭曉!經過精心組織、層層把關,篩選出了一批作出貢獻大、群眾口碑好、事跡突出感人、體現崇高精神、典型示範性強的榜樣(道德模範)候選人。截至目前,共收到基層推薦候選榜樣人物182人,在全區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本期將揭曉「2020延慶榜樣(道德模範)」7月人物榜單,讓我們來一睹他們的風採吧!
  •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共58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14人)  馬旭(女) 湖北省軍區武漢第七離職幹部休養所離休幹部  王紅心(女) 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政委  王振美 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村民  王錦萍(女) 福建省福清市城頭鎮吉釣村衛生所醫生
  • 深圳表彰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記者胡嘉莉)記者日前從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深圳對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其中,大鵬新區共摘得8個獎項,包括1個市長獎、1個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獲獎數量較去年增長1.7倍。據悉,大會頒還發了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共58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10名)  方敬 華東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田華(女)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原團長  劉源 國網成都市高新供電公司副總經理  劉長城 山東省威海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主任  劉玉傑(女)
  • 包頭市阿迪雅、張二玲入選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道德模範候選人阿迪雅6月25日,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公示,來自包頭市的阿迪雅和張二玲入選。道德模範候選人張二玲40多年來,她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這個幾經風雨的家。在與丈夫結婚前她就知道,當她嫁過去之後她不僅要照顧重病的公婆還要照料著3個無子女的叔叔和3個身患精神疾病的聾啞小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