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猛虎」怎樣上山
———蘭州軍區某集團軍機步旅錘鍊高原作戰能力紀事
■特約記者 遊成鋒 本報記者 李秦衛 通訊員 肖傳金

仲秋,崑崙山,峰巒猙獰,萬籟俱寂。
驀然,蘭州軍區某集團軍機步旅10多臺鐵甲步戰車撲向某制高點,一發發炮彈似冰雹砸向「敵」目標。迄今,這些步戰車列裝僅僅6個月。
此役,該旅從關中平原一路向西,遠程機動拉上崑崙山。
該旅與山有緣:誕生在井岡山,上過太行山,打過黑山阻擊戰,轉戰湘西十萬大山剿匪,抗美援朝血戰嚴峴山,寫下無數山地作戰的鐵血傳奇。
和平時期,該旅告別了大山,成為一隻長期盤踞關中的「平原虎」。
如今,這隻猛虎是如何再展虎威,走向大山的呢?
不能上山的虎,何來下山的威
2003年,該旅開赴海拔3000米的高原演練。演練還沒開始,該旅「英雄神炮連」就因高原缺氧出現非戰鬥減員。無奈,連隊只好把演練場下移1000米。
高原驚醒「平原虎」,逼得旅黨委「一班人」把目光投向大山。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在高原行走相當於平地負重20公斤,生存尚且不易,還能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嗎?
不服輸,心裡又沒有底。2008年6月,部隊再次開赴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駐訓。出徵誓師大會上,政委黃其翰激情動員:「不能上山的虎,何來下山的威?如果戰爭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打響,我們豈不是不戰自敗?」
海拔越高難題越多。在山下生龍活虎的戰士頭疼欲裂,在平原呼嚕震天的戰士徹夜失眠,一頓飯吃八九個饅頭的戰士沒了食慾,坦克特級射手頻頻脫靶……
再上高原,虎威盡失,軍營裡一時沒了歌聲。當年,那支著名的《說打就打》戰歌就誕生在該旅,如今戰士們很困惑:「在高原還能做到『說打就打,嗎?」
難關面前識英雄。「自然界有禁區,戰鬥力無禁區。」旅黨委鼓勵官兵把耐高寒、耐缺氧作為重點課題,開展全天候、全過程、全課目的高原適應性訓練。
山地之虎的「虎威」回來了!率先破解山地作戰難題的,是赫赫有名的「華山腳下三隻虎」———
「紅一連」摸索總結出「階梯式訓練法」,按海拔每升高1000米作為調整臺階逐步升高,分別在海拔3500米、4500米、5500米實行「臺階式」訓練,很快在全旅推廣。
「英雄四連」摸索出長跑前後憋氣訓練、加戴防毒面具訓練、模擬負重爬山訓練等6種高原適應性訓練方法,總結出「循環訓練、過關升級訓練、飽和訓練」等10多種訓練方法,高原非戰鬥減員大幅降低。
「特功五連」針對高原射擊訓練空氣稀薄,武器射程普遍偏遠的難題,組織訓練尖子重新編寫「彈道修正表」,總結出各種武器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射擊規律和方法。
「三隻虎」帶動「一群虎」。圍繞走、打、吃、住、藏、通、救、修等16個高原作戰課題攻關,該旅36個專業和163個關鍵崗位紛紛走向高原展開訓練。
再向虎山行,攀升「高原臺階」
莽莽崑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該旅官兵每攀升一個「高原臺階」,都會遇到新的訓練作戰難題。
高原含氧量不足,饅頭、米飯蒸不熟,造成官兵消化不良。為破解高原寒區飲食保障難題,該旅研製出多功能「野營灶」,給每個連隊配發多孔蒸飯機、野戰營養快餐生成器材,還與工廠聯手研製了高原快速反應熱食品套餐。過去,一個百十號人的連隊,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吃頓熱飯最少需要60分鐘,現在只需要10分鐘便可吃上快熱食品套餐。
高原崇山疊嶂,電波阻斷,部隊指揮不暢。碩士旅長王欣將某型電臺設置在高地,利用自動轉信功能實現行軍梯隊的互聯互通,還聯手科研院所研發某新型通信指揮系統,對接力通信、無線電臺通信、衛星通信、計算機網絡通信等進行系統整合,構建了高原山地新型指揮機構通信樞紐。
該旅近年先後3次換裝,每次都把新裝備拉上高原試訓。今年5月,新型步戰車列裝後,參謀長羅洪濤帶領攻關組,對車載電臺進行信息化改造,開發出適應新裝備性能的「裝甲車輛高原野戰有線指揮系統」,在高原實現了全天候、全時段、全頻率「動中通」。
乳虎嘯高原,一批「80後」「90後」官兵成為攻關新銳。「歐陽海連」幹部骨幹打破傳統山地進攻戰法,摸索出一系列新戰法。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專家認為:這些戰法具有較強的實戰價值,豐富和發展了我軍高寒山地作戰樣式。
猛虎躍高山,勵志又練膽。在荒無人煙的高原演兵,官兵臉頰被強紫外線灼傷,嘴唇裂開一道道血口子,夜晚露營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雪野,人瘦了,臉黑了,但「老虎」的筋骨更壯了。
幾番寒暑易往,該旅先後在4種不同海拔高度,完成了34個訓練課目,進行了110多項試驗,採集近千組數據,初步摸索出了部隊在高原寒區遂行訓練、作戰任務的特點規律,創造了我軍機械化步兵部隊在高寒高原地區機動距離最遠、海拔最高、演練課目最多3項紀錄,湧現出「猛虎營長」許勤勞、「雪狼精兵」劉懷磊等一批高原訓練能手。
無論夜與晝,猛虎一身膽
高原植被稀少,石山禿嶺,像一位裸露身軀的莽漢子。
高原隱蔽難!前年,該旅組織夜間進攻戰鬥演練,以往號稱「夜老虎」的某連運用閉燈駕駛、隱蔽行軍和「高抬腿、低貓腰」的傳統夜戰方式悄然進入陣地。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展開戰鬥,就被「敵」用先進夜視器材發現。
「夜老虎」高原跌跤,讓官兵發現:現代夜戰是透明的戰場。他們主動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高原夜戰訓練,從步戰車、坦克單車偽裝突破,隨後展開夜間陣地偽裝、機動偽裝研究,總結出遮障偽裝、迷彩偽裝、示假偽裝、煙霧偽裝和熱源幹擾等12種新的偽裝技術和手段。
坦克高原夜間射擊難。為給鐵甲戰車裝上「火眼金睛」,坦克三連訓練骨幹在不同海拔高度採集數據、反覆試驗,跟進修改參數200多次,摸索出「方向機和高低機協調操作一次定位法」,使無光條件下快速瞄準的精度和速度大幅躍升。
高原地勢險要,夜間部隊行動協同難。旅裡抽集6名業務尖子,採取技術嫁接、土洋結合、高低互補等方法,研製出無線數據傳輸機、三色信號燈、聲響信號器等器材,較好實現了夜戰條件下指揮協同信息的有效傳遞。官兵還利用雨夜、雪夜、霧夜等不良天候練兵,提高部隊夜間快速趟冰河、越險山、跨溝壑等夜間作戰能力,摸索出高原夜間炮陣地展開與撤收、野戰救護車啟用等20餘項提高機動速度的訓法戰法。
秋意漸濃,巍巍高原起硝煙,一場合成戰鬥群夜間驅殲拔點和綜合火力打擊演練在崑崙山腹地打響。一聲令下,隱藏在考核組眼皮底下的該旅戰車破土而出,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考場,坦克火力打擊取得優秀成績。
3個夜間的連貫演練,該旅在指揮控制、火力打擊、電磁壓制、精確保障等課目演練成績優秀率達92%。百餘名觀摩指揮員不禁讚嘆:「夜老虎」走向高原雄風猶在!
(原載《解放軍報》2010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