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博士後網站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通知》,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最終確定了400名獲選人員,天津大學林強、何春雷成功入選。
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新設立的一項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旨在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舉措。國家給予每人兩年63萬元的資助,其中40萬元為博士後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後科學基金,3萬元為國際交流經費。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成立於1997年,是天津大學最具實力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含14個二級博士點、17個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點,以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和智能製造工程5個本科生專業。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下設置5個二級學科:
(1)動力機械及工程。形成以蘇萬華院士、舒歌群、堯命發、王天友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內燃機高效清潔燃燒以及節能和環保技術為特色的學科優勢。
(2)工程熱物理。形成燃料電池、高分子膜材料、相變傳熱為特色的學科優勢。承擔了國家973項目,以天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Nature》上發表論文,實現了原創性成果的新突破。
(3)熱能工程。形成以趙軍、朱家玲、張於鋒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中低溫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為特色的學科優勢。
(4)化工過程機械。形成以陳旭、陳剛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化工過程裝備強化及可靠性技術為特色的學科優勢。
(5)低溫製冷工程。形成以馬一太、楊昭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新型製冷熱泵熱力循環、CO2跨臨界循環及膨脹機、壓縮機、多媒介流化冰研究等為特色的學科優勢。
機械工程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始於1895年北洋大學的機器學門,在百餘年發展歷程中,為我國機械工程高等教育發展、機械工業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做出巨大貢獻。經過長期建設,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科體系,是國家一級博士點學科,涵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3個二級博士點學科、車輛工程和工業設計碩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領域碩士點,以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和工業設計兩個本科專業;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和機械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陶瓷及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材料學院合建)、天津市先進位造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也設在本學科。學科現有一個教學中心和七個各具特色的研究所。
2013-2017年期間,機械工程學科承擔國家、省部委和企業委託課題380餘項,合同經費5.5億元,實到經費3.6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國家和省部教學成果獎7項;發表SCI論文400餘篇,其中2015年在SCIENCE上發表首篇國內機械工程領域學術論文"Origami of thick panels",開創性地提出了全新的厚板折展運動學理論模型,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轉化和應用發明專利140餘項,轉化收益1000餘萬元。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國際合作與國際化辦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顯現出很強的比較優勢,為爭創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天津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