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孿生兄弟「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與地球太相似了!

2021-01-08 完顏幽蘭

自從人類擁有航空航天技術以來,人們總是幻想有一天移民到另外一顆星球生活。但是,茫茫宇宙,尋找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談何容易,人類容易探索發現的太陽系中的幾大行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美國航空航天局將目標投向了太陽系以外,並專門研發了「克卜勒天文望遠鏡」,尋找宇宙中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另外一個地球
克卜勒-452b與地球對比圖

2015年7月24日,美國航天局宣布發現了另外一顆「地球」,並將其命名為「克卜勒-452b」。克卜勒-452b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400光年,是位於天鵝座的一顆系外行星。

克卜勒-452b

在克卜勒-452b之上,很有可能存在大氣層和液態水,甚至還擁有這生命的存在。那麼為什麼克卜勒-452b被稱為地球2.0,甚至被科學家認為很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呢?這時因為克卜勒-452b和地球太像了,它的直徑僅為地球直徑的1.6倍,公轉周期大約為385天,而我們地球的公轉周期大約為365天,僅僅比地球多20天,克卜勒-452b的重力大約為地球的2倍,這些都與地球極為相似。

對比圖

但是,更為相似的是,克卜勒-452b在恆星中所處的位置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極為相似。我們知道,我們地球的生命能源其實都源於太陽,地球之所以能夠保持合適的溫度,除了地球大氣層的作用外,還因為地球處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也就是太陽系的宜居帶上。而克卜勒-452b也處於他們星系的宜居帶上,其圍繞公轉的恆星叫做克卜勒452,比太陽質量大4%,亮度高10%,壽命比太陽大15億歲。所以,克卜勒-452b是一顆十分類似地球的行星。

克卜勒星系與太陽系對比圖

既然克卜勒-452b與地球及其相似,那麼是不是意外著克卜勒-452b上一定存在著生命了?當然不是,一個星球是否擁有生命其實來源於多種因素,無數的巧合才誕生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克卜勒-452b就算擁有適宜的溫度,能保溫的大氣層,擁有高山,河流,甚至是海洋,也不一定擁有生命。

克卜勒-452b的宜居帶

就算克卜勒-452b星球真的存在生命,也適合我們人類生存和繁衍。但是,其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遙遠距離依舊是我們無法跨越的距離,就算運用當前人類最先進的探測器,飛到克卜勒-452b也需要3000萬年,這時間太長了,人類根部無法跨越。所以,地球依然是我們當前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移民到其他星球依然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相關焦點

  • 1400光年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為何被稱為地球的「表兄弟」?
    在探測系外行星的歷史進程中,克卜勒望遠鏡可謂戰功卓著,自從2009年發射升空以來,通過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2700多顆,佔到人類所發現系外行星數量總量的約73%。克卜勒望遠鏡所對準的觀測區域,主要以天鵝座附近的一小片星空,後來又發射了凌星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可以進行全星空的立體化觀測,這無疑大大提高了我們搜尋系外行星的效率。
  • 第二地球:新發現一顆最似地球的行星
    研究人員表示,「就大小和可能的溫度而言,這絕對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的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被稱為克卜勒1649c的該系外行星,是一顆繞繫著紅矮星克卜勒1649的系外行星,它距地球300光年。該系外行星被認定為巖石行星,其大小與地球非常相似,其大小是地球的1.06倍。克卜勒1649c繞行其母星克卜勒1649,這是M型紅矮星,它在恆星系統的宜居區域內運行。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克卜勒452b也不例外。
  • 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有水和大氣層,距離地球1400光年
    還有人認為克卜勒452B這顆星球比火星環境更好,這顆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星球,是一顆系外行星,而讓人好奇的是,這顆星球所在的星系竟然和太陽系有著驚人的相似。
  • 被稱為地球的兄弟,萊普勒452B真的存在生命適合人類居住嗎?
    而克卜勒452b的質量與地球接近,因此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不會存在太大的引力問題。除此之外,克卜勒452B還滿足了恆星系的宜居帶位置。我們以太陽係為例,靠太陽太近的行星,星球表面的溫度會非常高,地球上的生命無法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生存,因此不適宜居住。
  • 相當於12顆地球!太陽系從沒有發現類似行星!
    相當於12顆地球!太陽系從沒有發現類似行星! 在太陽系裡,地球海王星這兩個行星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都是液態水非常豐富的星球,為此有人設想,如果把這兩顆星球融合到一起,又會出現怎樣的景觀呢?
  • 銀河繫到底有多少顆類似地球的星球?科學家:10億顆都可能少
    我們的銀河系體積很大,大到擁有數以億計的恆星和大量的星雲,星團,小行星等,行星更是多的令人咂舌,那麼銀河系有那麼多的星球,又有多少顆星球類似地球呢?科學家說,像類似地球一樣的行星10億顆都不止。克卜勒望遠鏡發現銀河系有大約15%到25%的恆星擁有潛在的宜居行星,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大概有140億顆,而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這140億顆行星中大約有10億顆與地球真正的相似。這10億顆行星的大小以及他們所圍繞的恆星位置都與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非常的相似,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這麼多宜居星球中會有多少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呢?
  • 地球「親哥」克卜勒452b位於宜居帶中,為何突然被科學家判了死刑
    文/行走天涯地球的「親哥」克卜勒452b位於宜居帶中,為何突然被科學家判了死刑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很努力的提高文明,為的就是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能夠離開地球,去往遙遠的星際時空,而又因為人類發展速度過快,使得地球逐漸會變成一顆不適合生命生存以及人類繼續發展高度文明的星球
  • 一個比地球大三倍的「超級地球」:或可以幫助揭開行星形成的謎題
    被稱為巴納德星b的這顆新發現的行星,目前仍是候選行星。但發現這顆行星的研究人員相信,這顆外星行星最終將得到證實。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和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的Ignasi Ribas在一份聲明中說:「經過非常仔細的分析,我們有99%的把握相信這顆行星就在那裡。」
  • 比克卜勒-452b還適居的星球,距地僅100光年,是未來的移居目標
    例如在2019年發現的巴納德b星,是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團隊發現的,其中距離地球6光年,是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之一,比巴納德b星還要近的星球是比鄰星b,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不過這兩枚星球雖然距離地球較近,但是卻和地球的相似度不高,所以,被科學家認為不具備生命居住的可能性。那麼究竟是哪顆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呢?
  • 天體生物學家說,這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這組作者寫道,當行星變老時,「內部產生的熱量耗儘可能會導致最終的冷卻,從而影響全球溫度和大氣成分」。地球已有45億年的歷史,但從概率的角度來看,年齡在50億至80億年之間的行星可能更適合居住。 可居住的行星更大,更重,大約是我們行星質量的1.5倍,大約大10%。
  • 宇宙中的「另一顆地球」克卜勒-452b,它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2015年7月23日,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它與地球的相似程度高達98.6%,半徑只比地球大11%,被稱為地球的表哥,根據對其大氣層的觀測,科學家推測這顆星球的含氧量極高,這說明此星球,可能有茂密的植被和充足的水分那麼,在這顆「地球」上,會不會存在生命呢?
  • 300光年外新發現一顆行星,大小和溫度與地球相近!
    這顆行星名為克卜勒-1649c,距離地球約300光年,它可能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大小和溫度與地球最相近的——初步估測表明,克卜勒-1649c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06倍,從母星接收到的星光則相當於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75%。
  • 真實版潘多拉星球確實存在,如果這裡有文明那一定早就發現了地球
    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近日,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經發現了一顆真實版的潘多拉星球,位於克卜勒-1625系統中,是一顆氣態行星的衛星,編號為Kepler-1625b。這顆氣態行星質量大約是木星的三倍,那麼真實版潘多拉星球雖然是個衛星,體積也達到了海王星的大小。這樣的組合其實挺罕見,那麼這顆潘多拉星球是否有生命還不得而知,因為這樣的星球並不是我們認知上可存在生命的天體。
  • 灶神星擁有與地球類似鐵核更似迷你行星(圖)
    它擁有與地球類似的鐵核,是已知唯一一顆從太陽系誕生之初一直倖存至今的小行星  北京時間5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美國宇航局「黎明」號飛船對灶神星進行的觀測,這顆小行星更像是一顆迷你行星。它擁有與地球類似的鐵核,形成方式也與地球和月球相似。灶神星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小行星帶內的第二大天體。
  • 新發現的行星在大小和溫度上都接近地球
    華盛頓 —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顆位於恆星宜居區域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說,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在克卜勒數據中發現的大小和溫度都與地球最接近。系外行星是我們太陽系以外的任何行星,可居住區是恆星周圍的區域,巖石行星可以在該區域支撐液態水。
  • 克卜勒望遠鏡退休:工作9年發現數千顆系外行星
    ,並在這些恆星周圍發現數以千計的行星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終於正式「退役」。它的運行時間預定為三年半,旨在目不轉睛地盯著一小片天空,觀察每顆恆星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表明某顆行星會短暫地擋住它的光線。這次任務取得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功,而且當望遠鏡投入使用後,就開始產生出數以萬計的系外行星數據。有些行星比天文學家們所預期的更接近地球,表明與地球體積相似的巖石行星並非那麼罕見。
  • 地球大小「π行星」軌道周期約3.14天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21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π行星」,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樣的軌道周期數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研究人員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克卜勒任務2)計劃獲取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今年早些時候,在使用從地面觀測的網絡望遠鏡SPECULOOS系統歸零調節時,研究小組證實了這是一顆行星圍繞其恆星轉動的信號。
  • 天龍星座發現能維持生命的星球 距離地球560光年
    中國網6月5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6月3日報導,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員、哈佛生命起源計劃負責人迪米塔爾•薩斯洛夫回應道,與地球相比,這顆能維持生命的星球就是地球版本的哥斯拉。這顆新發現的「巨型地球」克卜勒-10c位于天龍星座,距離地球大約560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