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墓壁畫中,升仙、闢邪是表現最多的一類題材,這和風靡於漢代的死後升仙思想有極大的關係。通過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漢代人想像出來的奇異瑰麗的神仙世界,還可以看到漢代人「創造」出來的抵達仙境的奇妙方式。
燒溝西漢墓中的驅儺圖
西漢卜千秋墓夫婦乘蛇、駕鳳升仙圖
燒溝西漢墓墓主乘龍升仙圖(局部)
在漢墓壁畫中,升仙、闢邪是表現最多的一類題材,這和風靡於漢代的死後升仙思想有極大的關係。通過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漢代人想像出來的奇異瑰麗的神仙世界,還可以看到漢代人「創造」出來的抵達仙境的奇妙方式。
1 乘蛇駕鳳升仙,壁畫藝術難得的標本
洛陽有七座漢代壁畫墓中繪有升仙壁畫。這些壁畫,不僅反映了兩漢之際人們代代相因、鍥而不捨的「追仙」夢想,還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登峰造極的想像力——一個奇異瑰麗的神仙世界,以及靈魂升仙的各種奇妙方式。
仔細觀察這些升仙壁畫,會發現它們有許多共同點:都繪在表示天空的墓頂部位(個別的繪在墓壁的最上部);壁畫中伏羲、女媧、日、月四神必不可少;畫面中都有象徵天界的雲氣紋。
當然,這些升仙壁畫也有一些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壁畫內容的繁簡程度。西漢卜千秋墓升仙壁畫中畫出了仙人王子喬、羽人、西王母;淺井頭西漢墓壁畫中畫出二龍穿璧;洛陽北郊東漢墓壁畫中畫出了神龍、仙鹿駕車等。
此處要單獨提一下西漢卜千秋墓中的升仙壁畫。此壁畫描繪了天堂的景象和男女主人在持節方士的引導下、仙禽神獸的護衛下,乘蛇、駕鳳升仙的情景。有專家認為,這是西漢壁畫藝術難得的標本。
上文提到的蛇和鳳,是壁畫中表現墓主升仙的方式。除了乘蛇、駕鳳,洛陽發現的漢墓升仙壁畫中,還有騎龍升仙的,還有坐在神龍、仙鹿駕駛的沒有車輪的車上。最令人稱奇的是,還有駕雲的,這可比明代吳承恩描寫的孫悟空駕筋鬥雲去凌霄寶殿,要早一千多年呢!
2 漢代喪葬儀式,驅儺環節必不可少
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中有一幅令人眼花繚亂的壁畫。畫面由三塊特製的壁畫磚拼成,中間磚的下部是神人、伏羲、女媧、日、月,左右兩邊是白虎、青龍,上部中間是朱雀,朱雀兩邊是赤豹和蟾蜍,在神人上部、朱雀下部是一頭熊和一個人;兩邊的三角形磚刻畫的內容一樣,有兩個人物(一人手中握刀)、一匹馬、一頭熊、一隻鹿、一塊玉璧。畫面中人物、動物從其形態來看,都處於一種劇烈的運動狀態。據考證,這幅壁畫表現的是漢代非常盛行的一種闢邪儀式——驅儺(nuó)。
驅儺是漢代喪葬儀式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下,漢代人相信世界上存在著各種鬼怪。為確保墓主靈魂升仙,必須將它們驅趕出去。幻想著死後升仙的漢代人認為,葬禮中如果缺少了驅儺這個儀式,升仙的願望是萬萬不能實現的!
驅儺,只是漢代諸多闢邪方式中的一種,其他的如青龍白虎、神荼鬱壘等神獸畫像,鎮墓的畫符、文字、弓箭等,都具有闢邪的功能。
3 「天門」祥雲繚繞,可窺漢代人的想像力
想像力超群的漢代人不僅想像出了奇異瑰麗的仙境之景和抵達仙境的奇妙方式,還煞有介事地認為在人間和仙境的交界處有一個叫做「天門」的入口。這個天界之門,就像鯉魚跳的龍門一樣,凡人只有進去,才能成仙。
洛陽發現的漢墓壁畫中有許多表現天門的內容。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中的壁畫,不僅畫出了天門,還畫出了希望升仙的人。這幅壁畫呈等腰梯形,中間部位表現的就是天門,下部是兩扇門扉,其中一扇門已經打開,中間有菱形網格窗,上部有五個玉璧。天門兩邊的三角形磚上用鏤雕加彩繪的手法繪有人物乘龍,這兩個乘龍的人物就是墓主人,他們已經到達天門外,只需再往前跨一步,就能實現他們升仙的願望。
洛陽豐李新莽墓壁畫中有兩個門闕矗立於祥雲繚繞的天際中,毫無疑問,這兩個門闕是代表天門的。發現於偃師辛村新莽墓中的天門畫像更有趣,畫像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是象徵天門的磚雕門闕,上部是表現天門之內情景的壁畫,壁畫中有端坐於雲端的西王母、搗藥的玉兔、九尾狐和蟾蜍。
當然,升仙、闢邪、天門,以及奇異的神仙世界,都是漢代人想像出來的,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我們自然不會相信這些。
-專家點評(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徐嬋菲):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神仙思想最興盛的時代,在兩位神仙思想最忠實的信徒和踐行者——秦始皇、漢武帝的推動下,舉國上下瀰漫著濃厚的求仙風氣。然,長生不老終不可得,於是方士們又編造出死後靈魂升仙的說法,宣稱把闢邪、升仙的圖畫畫在墓裡,就能夠實現靈魂升仙的願望,這就是我們今天在漢墓中看到許多與升仙、闢邪有關壁畫的原因。(洛陽日報記者 肖姣姣 通訊員 段躍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