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相關部門回應"廣西女孩用壞柑橘當午餐"一事,稱該女孩的家庭條件良好,不屬於貧困戶,女孩的父母離異,她的父親在外地打工,所以她和大伯一家生活在一起。
父親每個月會給大伯1000元生活費,而大伯家距離學校僅10多分鐘的路程。拍攝教師沒有仔細核實情況,就發布了視頻。
1月5日,一條短視頻在網絡上熱傳,曾經一度成為熱搜榜第一名,擁有數百萬的播放量。
視頻中,教師問一個正在剝柑橘的女孩,家裡帶飯了嗎,女孩點頭又搖頭,雙手緊緊握住,隨後老師又問你吃橘子怎麼吃得飽,老師帶你去吃米粉好不好,女孩猶豫了一下。
,女孩提著新買的羽絨服和褲子,還拿了一碗米粉。老師應當是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讓女孩吃上了米粉,還給她買了新衣服。
很快,當地婦聯和主管部門介入此事,對女孩的家庭條件進行了調查。
當地宣委發聲稱,這名女孩的家庭並不貧困,她和大伯一家住在2層水泥小樓中。
她的伯父伯母都會給她做飯,一般每天早上吃過早飯後,她就會帶著盒飯前往學校。有時候她也會帶一些零食當作午餐,當天正好被老師看到,故拍成視頻傳播到了網絡上。
而同日當地教育部門也發布了情況說明,稱女孩是留守兒童,她的伯父家中有人做飯,只是女孩中午不願意回去吃。老師發現她中午不回家,以為是吃不上飯,所以發了視頻。
目前,學校已安排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家訪。
從身體健康的角度看,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女孩午飯只吃橘子顯然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難怪教師看到之後,會主動詢問她是否是沒有飯吃,並且進行了關心。
目前,她是因為什麼不吃午飯還不得而知。是家裡中午菜飯不合胃口?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她的大伯對此知不知情?是否過問過此事?
華中師範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雙親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孤獨感明顯高於其他人群,並且有部分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
研究中提到,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給了親戚之後,親戚往往只管孩子能不能吃飽穿暖,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沒有關注。這加劇了社會消極因素對孩子的影響,讓他們偏離健康的成長軌跡。
那麼這位女孩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她的心理健康是否得到過足夠的關注?
2018年,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我國有697萬農村兒童。
同年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中指出,我國共有3000多萬流動兒童。而留守兒童在情緒控制等心理方面表現出比非留守兒童更多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傷害發生率比平均傷害發生率高26%,其中男童傷害發生率高於女童。
有專家表示,在保護留守兒童方面,我們還可以做更多,尤其是他們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關注。
來源:官方發布、廣西新聞網、桂視網等
編輯:嚴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