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在器樂中佔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它音色明亮細膩,音域寬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因為小提琴極強的表現力,使得作曲家們大多都非常青睞於小提琴作品的創作,因此小提琴作品的產量十分豐富。小提琴作品在古典音樂中的分量之重,經典作品也是數不勝數。以下推薦的十首小提琴作品,更是孩子們在欣賞古典音樂時的重中之重。
梁祝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我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由何佔豪、陳鋼創作於1959年。其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鐘,首先五分鐘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鐘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臺回家抗婚不成,樓臺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鐘。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愛的禮讚
《愛的禮讚》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於1888年創作的樂曲,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
全曲採用三段體,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風格。A段小提琴在高音區奏出恰似情人纏綿的深情旋律;B段在柔和的曲調中加入了一絲幽婉的相思情調;繼而主題再現全曲在A段主題的變奏形式下緩緩減弱而終了。
沉思曲
《沉思曲》是由馬斯奈於1894年所作,出自《泰伊思》第二幕第1場與第2場間,故又稱為"泰伊思冥想曲"。
帕格尼尼隨想曲No.24
帕格尼尼一共創作了24首小提琴隨想曲,其中第二十四隨想曲(主題與變奏),最有代表性。
這首作品主題簡潔而明朗,奏出活潑而輕快的曲調。接下來的八段變奏,以多種變化的形式,如跳躍的琶音、有力的和弦、複雜的音程、連續的仿音階與半音階等,有機地結合小提琴多種高難度技巧。
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創作於1801年,被後人稱為《春天奏鳴曲》。
樂曲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音樂明快而甜美,輕鬆而活潑,猶如絢麗燦爛的春光,樂曲雖然是在描寫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
引子與迴旋隨想曲
《引子與隨想迴旋曲》是聖-桑在1870年間為當時在巴黎已經十分出名的西班牙青年小提琴家薩拉薩蒂而寫的,其中充分發揮了作為獨奏樂器的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此曲融入了鮮明的西班牙音樂語言,同時又兼顧了法國音樂所特有的精巧、瑰麗與層次分明的音樂性格,音樂色彩豐富,旋律線條富於條理而又迷人,將粗獷與精緻溫柔的音樂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卡門主題幻想曲
《卡門主題幻想曲》由作曲家薩拉薩蒂創作。這是匯集了法國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幾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風格的旋律而寫的幻想曲,曲中安排有充滿薩拉薩蒂特色的極為艱深的各種小提琴技巧。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向世人展示自己令人眼花繚亂技巧的最著名作品之一。
其中第三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也被改編成其他樂器演奏的版本。該樂章雖然只有短短的9分鐘,但其中的各種艱難技巧,令人嘆為觀止。由於此樂曲中多次使用了三角鐵這一打擊樂器,並以小提琴多次模仿三角鐵的聲音,因此獲得了《鍾》這一別稱。
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羅·德·薩拉薩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查爾達什舞曲
《查爾達什舞曲》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維託裡奧·蒙蒂最著名的小提琴曲之一。
這首曲子以舞曲的典型特點寫成,聽到它,就好像在我們的面前展現出一幅匈牙利人民生活的民俗畫面。
主編|Amelia Liu 市場總監|Bob Liu運營總監|薛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