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天鵝座κ流星雨活躍於每年8月3日至8月25日之間,其峰值位於8月17日左右。
在這期間內,當天鵝座κ流星雨的輻射點—天龍星座高於地平線時,人們將有機會看到這場流星雨。
流星雨輻射點整夜都處於昆明的地平線以上,這意味著流星雨將一直在昆明的黑暗中保持活躍。
流星雨的輻射點在北京時間晚22時最高,最可能呈現最佳狀態。此時由於地球自轉,昆明將正面流星雨方向最大限度地增加豎直向下的流星數量,從而在輻射點附近留下餘跡。
在其他時候在昆明上空燃燒的流星更少,更傾向於從斜方進入大氣層。這些更長壽的流星在燃盡前能夠在天空中跨越很長一段距離。
流星雨預計在北京時間2020年8月18日凌晨2點左右達到活動峰值,因此最佳觀賞時間在17日黃昏後至18日日出前之間。
在活躍峰值時,流星雨的ZHR值(天頂每時出現率)約為3。然而該值是建立在假設背景完全黑暗,並且輻射點位於天頂的條件下觀測的理論值。實際觀測中不可能達到理想狀態。人們觀測到的流星數量可以利用ZHR公式預測,而得到的結果往往比理論值少。
在昆明,流星雨亮度將在仰角56度左右達到峰值,我們預計在峰值每小時至多2顆流星可以被你觀察到。
流星雨將在新月時達到活躍峰值,因此月光不會造成很多困擾
流星雨的起源
流星雨是在地球穿過彗星和小行星產生的碎片流時出現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粒狀碎片會沿著母星軌道分布在太陽系中。
當這些碎片闖入地球大氣層時,通常會在距地面70至100公裡的高空燃燒,此時就會產生流星現象。
在一年中的某幾天裡,地球會穿過密集的流星群,將大量的固體物質釋放到太空中,形成一年一度的流星雨。每年,當地球經過流星體軌道上的特定點時,會穿過特定的物質流,進而產生流星雨。
所有與特定流星雨相關的流星都是從天空中的同一個輻射點迸發的。
此類流星很容易與其他類型流星區分,因為它們的運行軌跡是從同一點向外輻射,而該輻射點指向它們的軌道運行方向。
這是由於特定粒狀碎片穿過地球軌道時,它們的運行軌道與母體天體非常相似,所以會朝著幾乎完全相同的方向運動,進而以幾乎相同的方向和速度撞擊地球。
要想看到儘可能多的流星,最好的觀測點不是流星輻射點,而是在距離輻射點30-40度遠的天區。在這個距離附近,能觀測到大多數流星。
若確定了天空中流星雨輻射點的位置,就有可能計算出產生特定流星雨的流星群軌道。如果碎片流附近有一顆軌道相似的已知彗星或小行星,有時甚至可以確定其母體。
天鵝座κ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赤經19 h00m,赤緯58°N,如行星儀上綠色圓圈處所示。
天鵝座K流星雨,簡稱KCG,是一場小型流星雨,與規模較大的英仙座流星雨同時發生在八月。[1] 天鵝座K流星雨因其輻射點位於天鵝座和Kappa Cygni星附近天區而得名。
作者:in-the-sk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