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導演卡布雷拉:拍自傳電影講述1960年代在京少年時光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哥導演卡布雷拉:拍自傳電影講述1960年代在京少年時光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林如萱)操著一口流利地道的北京話,今年65歲的哥倫比亞導演塞爾希奧·卡布雷拉(Sergio Cabrera)近日在哥倫比亞大使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重拾醞釀多年的自傳式電影的計劃,講述自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北京的少年時光。

  1960年,10歲的卡布雷拉隨父母來到中國,就讀於北京的一所寄宿學校。當過紅小兵,登過北京小劇場,經歷過文革動蕩,在這段近7年的少年生活裡,卡布雷拉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他的父親是電視導演,在北京電影學院教學和拍攝影視作品,卡布雷拉從小就浸淫在視聽文化的世界裡。1972年,年輕的卡布雷拉再次來到中國旅居兩年,期間他開始學習東方哲學,同時也開始了電影短片的創作。

  卡布雷拉說,雖然15年前就曾計劃拍攝這樣的一部電影,但因為劇本等原因一直沒有開拍。「我一直很希望能在中國拍電影,但這不容易。」

  這次,他將和其他劇作家一起完善這個他稱之為「自畫像」的劇本,呈現他心中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樂觀、相信未來的少年生涯。

  卡布雷拉此次來中國是參加第11屆哥倫比亞電影周,這是哥倫比亞政府文化推廣計劃的一部分。他帶來了三部電影,包括他的第一部作品《蝸牛的策略》和最新作品《所有人都離開》。

  《蝸牛的策略》講述的是一群老租戶在租住的房子面臨拆遷時挑戰人性弱點。21日在哥倫比亞使館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卡布雷拉透露,這次中國行的另一個成果是與義大利製片方取得合作,拍攝中國版本的《蝸牛的策略》,將時間往回撥到1939年。

  「熟悉中國文化的人,很容易在《蝸牛的策略》裡看到《愚公移山》這個寓言的影子,團結、合作、堅忍,是這部電影想傳遞的信息。」卡布雷拉說。

  中國文化對卡布雷拉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認為自己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結合體。「漢字教會了我具象思維,這很有意思。比如當你表達某種不一致的想法或事物時,漢語用矛盾這個詞,非常有畫面感。」卡布雷拉舉例說。

  卡布雷拉說,重返中國一直是他的夢想。儘管在最近20年間他已經造訪中國4次,但中國經歷的巨大變化如果無法通過他熟悉的電影語言展現出來,來中國的次數再多可能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不過,卡布雷拉說,他需要先完成一部十集紀錄片的拍攝,之後才能全心投入到這兩部中國電影的準備工作。

  「電影無法改變世界,但背負著社會責任的電影人,可以通過電影這個工具來喚起公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至於提出解決方案,那是專家們的工作了。」卡布雷拉說。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老師·好》導演張欒新作《小伍哥》殺青 馬麗常遠魏翔領銜喜劇天團
    10月18日,喜劇電影《小伍哥》於重慶順利完成拍攝,正式官宣殺青並曝光首張海報和一組片場工作照。這時,一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突然發生了……《小伍哥》是導演張欒繼《老師·好》之後的又一部溫情滿滿的喜劇電影。2019年《老師·好》以購票平臺觀眾評分9.3,票房3.55億的成績一躍成為當年國產電影的一匹黑馬,實現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此番《小伍哥》再次回歸張欒導演拿手的懷舊復古風格,相同的年代背景,不同的人物故事,張欒導演如何將喜劇與治癒的主題再度融合,引人期待。
  • 「專訪」《風平浪靜》導演李霄峰、製片人頓河:我們對九十年代的...
    《風平浪靜》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在利益漩渦中選擇和掌控自己命運的故事。故事發生在90年代的小城,因為十五年前的一次意外,成績優異的高中生宋浩離開了家鄉,也離開了原本的人生軌跡,十五年後,他回到家鄉,一切仿佛都已風平浪靜。與老同學潘曉霜的重逢,給了他人生久違的光亮。他決定揭開那個十五年來不敢觸碰的傷疤,重新掌控人生,完成一場似乎不可能的自我救贖。
  • 《一秒鐘》:記錄一代人的電影時光
    該片子的背景是設計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對於當時日夜勞作的中國老百姓而言,也在當時精神和無知匱乏的年代,集體看電影就是成為了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張藝謀的人生,就是和膠片的不解緣,並且他通過努力才破格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於是後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因為電影而成就了張藝謀,而這次就拍電影本身的題材,無疑張藝謀得花更多的心思去反哺和報恩電影的。於是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不是商業的,不是純技術的,而是純抒情的故事,並且又講得富有人情味、充滿回憶殺的《一秒鐘》這部電影了。 首先,從故事結構和節奏而言,是非常拿捏到位的。
  •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費德裡科·費裡尼|導演|吉加·維爾託夫|...
    《迷魂記》(1958)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迷魂記》是希區柯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未必是他最好的電影。警官斯高蒂因執行任務得了恐高症,於是轉行私家偵探跟蹤好友妻子馬倫,並由此引出一個懸念重重的罪案故事。本片的地位是逐漸得到確立的。有評論將本片稱作隱晦的希區柯克自傳,以幻想替代現實,再借尋找愛情來宣洩心中的壓抑。
  • TOP榜 時裝劇當道,年代戲在崛起,最當紅乃甜度滿分「傾城時光」
    繼上月登頂TOP榜的小成本甜寵古裝輕喜劇《雙世寵妃2》後,本月,打著都市輕商甜寵劇旗號的《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以累計36.4億的出色播放量,9.5億的話題量登上榜首。甜寵劇果然是入冬暖心的最佳下飯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改編自丁墨商戰系列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臨危受命家族企業的商業小白厲致誠與白領林淺在職場碰撞中實現事業宏圖並收穫愛情的故事。
  • 《快把我2哥帶走》更名曝預告_電影號圖文_電影網_1905.com
    《快把我2哥帶走》更名曝預告 時間:2021.01.0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分享到:
  • 馬麗、常遠、魏翔喜劇《小伍哥》殺青
    時光網訊 10月18日,喜劇電影《小伍哥》於重慶順利完成拍攝,官宣殺青並曝光首張海報和一組片場工作照。  影片由張欒執導,馬麗、常遠、魏翔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小伍(常遠飾)的父親老伍(魏翔飾)因為身患「阿爾茲海默症」晚期,他腦海中僅存的回憶就只剩下與小伍去世多年的母親大六(馬麗飾)的相處瞬間。
  • 1984年上映,為什麼有人說中國2084年也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好萊塢「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備受期待的第九部長片《好萊塢往事》上映了,昆汀在這部電影中注入了比以往更多的懷舊之情,該片是昆汀獻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好萊塢往事》的英文名為「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與1984年上映的電影《美國往事》的英文名如出一轍,明顯是對該片的致敬。而香港著名導演徐克在其代表作《黃飛鴻》拍攝前,就想好了電影的英文名,直譯正為「中國往事」,可見,《美國往事》的影響力深遠持久。豆瓣上有人說,「美國在1984年就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中國2084年也拍不出。」
  • 20年後陳友再當導演卻不拍殭屍片,選擇「兄弟班」只為音樂夢?
    說到陳友,喜歡港片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上個世紀70、80年代與90年代初期,他拍了很多的殭屍片。當年他和林正英的殭屍片創造了,香港殭屍片的輝煌時代。可到了90年代中期,陳友淡出了娛樂圈,林正英也因病離世,此後,香港的殭屍片也跟著敗落了!
  • 小剛姜文凱歌老謀子,四大導演為何總是盯著女孩大腿根拍電影
    文/馬慶雲我們不妨按著是什麼、為什麼、怎樣的三原則,來看一下這個問題:馮小剛、姜文、陳凱歌和張藝謀,這四位中國最著名的導演,中國電影的四大頂梁柱,為何總是盯著女演員的大腿根拍電影。先說是什麼的問題。就是例證一下提問是成立的。
  • 《一點就到家》導演獲好評,大導徒弟三金提名,後續竟是拍網劇?
    就看網友聊電影時回憶起來的細節,一般人很難想到這是由一位38歲的香港導演拍出,作為陳可辛導演一路帶出來的「徒弟」,許宏宇手握五項三金提名,拍片主題竟然可以如此不時髦?其實也不奇怪,畢竟人家導演21歲大學剛畢業就來到內地發展,雖然許宏宇本身並不是電影專業,但從職業經歷看,他的運氣相當不錯,06年就遇上了陳可辛,師徒二人接受採訪時還聊過這一段時光,那時候陳可辛做導演,許宏宇就在一邊拍花絮。因為《投名狀》的素材非常多,工作量巨大,許宏宇也是幫忙參與剪輯,最後還撈到了一個聯合剪輯的署名,他自己提起這一段也說是機會、緣分和幸運。
  • 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享年82歲
    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享年82歲 時間:2020.04.1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分享到:
  • 導演梁鳴:因為愛電影所以堅持,《日光之下》是很純粹的創作
    青年導演梁鳴記得,《日光之下》在2019年平遙國際電影展世界首映的那天,35歲的自己坐在觀眾席裡,他沒有去觀察旁邊觀眾的反應,只是凝視著大銀幕,那時電影賜予他的感受尤為神奇:「太奇怪了,銀幕上的那些人好像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是我創造出來的,又好像不是,甚至我會覺得這個電影都不是我拍的。」
  • 年度犯罪劇情片「風平浪靜」上映,導演李霄峰匠心製作拓寬華語犯罪...
    《風平浪靜》緣起於導演李霄峰與製片人頓河對「小孩子才講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這種流行說法的質疑。影片講述了高三少年宋浩失手殺人後流落異鄉,十五年後重返故裡,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不同於傳統的犯罪類型電影,該片更像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劇情片——冷峻的色調、壓抑的敘事、偶然與必然的交織,重敘事、濃情感的影片拍攝手法,使其獨立於主流犯罪電影的常規套路。
  • 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華語電影都在這裡
    本片改編自王剛的年代小說,由王志文、袁泉、王傳君、霍思燕等主演。《一秒鐘》導演:張藝謀在《影》榮獲金馬獎肯定後,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也已經啟動了,不過目測要等2010年才能正式出爐。《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導演:張作驥張作驥導演的新作,講述一家人在阿公罹患阿茲海默症之後的狀況。這是一個關於遺忘的故事。
  • 連王家衛都拍起了電視劇,電影導演「降維」拍劇的背後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電影領域優質原創故事的枯竭以及劇集市場的升溫,不少此前活躍在電影領域的導演紛紛試水拍攝電視劇,尤其是在受疫情影響的今年上半年,不少熱門劇集均出自電影導演。 這其中除了與片方檔期制定策略有關外,另一個原因或許在於——電影導演都去拍電視劇了。
  • 《枯木逢春》:上官雲珠早已離世,但「苦妹子」「方冬哥」還健在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38)——《枯木逢春》】No.1如果你是一位中年以上的朋友,應該會記得這首當年十分流行的電影插曲:「一塘塘池水靜幽幽,水底漩渦滾滾流,十年相思打了結,想唱山歌怎起頭……」這是老電影《枯木逢春》的插曲《重逢》。
  • 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
    最近《八佰》的熱映,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多年前上映的一部電影。一部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電影一共146分鐘,兩個多小時,講述了一段發生在70多年前的歷史。實際上,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如果《八佰》講述的是軍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苦難,那麼馮小剛多年前的這本電影講述的則是平民百姓在戰亂中的苦難。
  • 「香港罪案電影」第一導演鄧衍成去世!Cult片折悍將
    7月1日,有「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導演之稱的鄧衍成在香港離世,終年69歲。鄧衍成太太對外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並表示:「多謝你們對鄧衍成的厚愛,他在天國也記得你們的。」如果你是90後影迷或者資深港片迷,倘若沒有聽過這個名字,尚且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沒有看過他的電影,就實在是太過孤陋寡聞,或者觀影口味太過清純。
  • 汪峰個人音樂紀錄電影《存在》發布
    原標題:汪峰個人音樂紀錄電影《存在》發布 汪峰個人音樂紀錄電影《存在》昨天在京舉行愛奇藝看片會,首次曝光了汪峰的成長經歷以及如何追逐音樂夢想,汪峰表示拍電影不是要樹碑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