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到底有多可怕?僅1個風暴就能吞噬3個地球,內部環境極其惡劣

2021-01-21 趣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行星形成

太陽系一共有八顆行星,這八大行星在形成了太陽系之後,原行星盤便開始吸收物質,這些物質一般包括氣體、顆粒等,在長達幾十億年的歷史歲月中,隨著越來越多物質的加入,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

而在各大行星形成初期,最早吸收周圍物質的是木星,當然,它也是吸收物質最瘋狂的行星。

2017年6月,Kruijer等人在學術期刊發表了研究,結果表明:木星核形成於太陽系形成後的100萬年以內,是太陽系中最早形成的行星。

或許,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木星是所有行星中,質量最重的。木星核形成最早,它吸收周圍的氣體和物資也就最多,因此才形成了今天巨無霸的質量。

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它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當然體積也是行星中最大的。

被認為是神的象徵

由於木星體積最大,古人即使沒有先進望遠鏡,他們通過肉眼就可以看到木星。

因此,在中國古代,木星被稱為歲星,木星每十二年在空中繞行一周,正好是一個生肖周期,歲星的另一個說法為太歲,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古訓:「太歲頭上,不得動土」,延續至今。

在中國古代,木星的稱號來自於司馬遷,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表示,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現青色,然後聯繫「五行」的說法,將它命名為木星。

在古羅馬神話中,土星稱之為朱庇特,其地位是眾神之王,其地位與古希臘神話的宙斯差不多。

不過是個虛胖子

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是太陽直徑的十分之一,是地球直徑的11倍,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

不過,木星是由巨大的液態氫組成,它的密度相比地球要小不少(僅比水的密度大30%),但質量為地球的318倍。

所以,人們將木星稱之為虛胖子,究竟有多「虛」呢?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它有一個大氣層,這個大氣層的氣壓非常高,雲層下20000米的地表,其壓力是地球表面壓力的200萬倍。

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大氣層中的氫氣會轉變成一種奇妙金屬液體,實際上木星的氣態和液態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透過木星的氣態和液態表面,可以到達木星的內核,木星內核是由矽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

木星風暴

前面已經介紹了,木星大氣層有巨大的壓力,木星表面氣體在巨大壓力推動下,會釋放出能量,這種能力能夠為風暴提供能量,因此,木星表面大氣層會形成很多風暴,這其中最強大的莫過於「大紅斑」風暴了。

早在166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手繪了「大紅斑」風暴,至今,這個風暴已經持續了幾百年了,它的尺寸現在足以吞噬三個地球。

「大紅斑」風暴發生在木星南半球,中心有一個小顆粒核心,直徑有數百千米,周圍的氣體逆時針旋轉運動,每6個地球日旋轉一周。

「大紅斑」風暴的旋轉速度非常快,風暴邊緣的的速度高達430千米/時,當然,「大紅斑」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此前「大紅斑」風暴大小能容納3個地球,現在只能容納1個半了,因為風暴已經減小一半。

人掉在木星上會怎樣?

有人就會想,如果攜帶足夠多氧氣和足夠好的設備,去木星上遊玩一圈會怎樣?

如果我們穿好防護服,坐著探測器進入木星的大氣層,木星的雲層厚度約為240公裡雲層,不過,地球雲層跟木星的雲層還是有天壤之別,木星雲層風速超過了100米每秒,

這個速度什麼概念呢?地球上的超強颱風也不過50米每秒,正常天氣下風速僅有1米每秒。

我們用上最好的設備,假設我們能夠穿越雲層,來到了雲層下644公裡處,那這裡的環境會更加惡劣,氣壓超過地球表面一千倍以上,承受的壓力相當於深海探測器在1萬米海底。

2020年11月10日,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承受的壓力差不多就是這個水平。

那如果採用中國奮鬥者號技術,繼續往裡前進,來到雲層下3220公裡處,在這個地方的你,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因為無線點播已經被木星全部吸收。

你懷揣著對天文學的熱愛,繼續往下走,來到了雲層下2.1萬公裡處,這裡已經沒有假設了,因為人類已經無法抗拒這麼嚴酷的環境了。

這裡的壓力已經超過地球表面的200萬倍,溫度達到6000攝氏度,這溫度比太陽表面的5500攝氏度還要高,而這兩個條件目前根本無法攻克。

即便是人類攻克這一條件,也不可能繼續往下走了,因為這個時候,人類面對的已不是大氣層,而是液態金屬氫環境,而金屬氫的阻力和人類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通過受力分析,其合力等於0,在這人只會停在原地不動。

這是怎麼知道的

有人提出疑問,以上這些都是假設,你又沒去過。

其實,1989年,人類發射的第一個木星探測器:伽利略號,在1995年12月進入環木星軌道,就獲得了木星大氣層第一手資料。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裝載了培優攝像機、近紅外勘測分光儀、磁強儀、測雲儀、大氣結構儀等17種科學儀器,目的是為獲得木星大氣層結構、雲層結構、溫度和磁場等方面的資料。

伽利略號收穫頗豐,對木星及其衛星有了全面、系統的了解,尤其是發現了木星的第三顆衛星有磁場和鹽水海洋等。

「伽利略」號探測器,於2003年9月21日墜毀於木星,結束其近14年的太空探索生涯。

除了伽利略號探測器以外,2011年8月5日,發射了第二個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它得到了木星磁場和重量場等關鍵數據。

寫在最後

也許人類未來會移民,不過,從目前來看,木星的氣候條件,太過惡劣,顯然不是一個很明智選擇。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最大的「死亡行星」木星到底有多恐怖?
    不同於我們的地球僅有月球一顆自然衛星,並且月亮總是以自己的同一面面向地球數十億年不變;單氣態巨行星木星的衛星數量竟多達79個,其中有12顆衛星是在2018年才被發現,而且,我們很難肯定木星是否還有其他衛星存在,只是科學家們暫時還沒有被發現
  • 木星到底有何特別?對於地球而言,它的存在意味著什麼?
    木星到底有何特別?對於地球而言,它的存在意味著什麼?從科技水平提高之後,科研人員就一直對外太空的星體進行研究。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人們對不少的星體,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如果問誰是太陽系中的「胖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木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這是一個十分龐大數字。
  • 木星上的大紅斑到底是什麼?威力有多大呢?可以輕鬆撕裂地球
    文/隨風飄散木星上的大紅斑到底是什麼?威力有多大呢?可以輕鬆撕裂地球相信很多人人都看過《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吧,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應該知道它是非常震撼人心的,而且和好萊塢影片也是可以一較高下的,但是在電影中我們發現導演將木星上面的大紅斑描述成木星的「眼睛」,而這個眼睛無疑是非常恐怖的,好像要吞噬一切一樣,那麼這個眼睛究竟是什麼呢?
  • 木星有多恐怖?為什麼探測器飛不進木星?
    太陽的質量是1.9891*10^30千克,佔據了太陽系中99.86%的質量;而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說,木星和太陽加起來,太陽系的其它天體的質量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更直觀一些將木星和地球做對比,木星的體積是地球是1321倍,也就是說木星裡可以裝下1321個地球。
  • 發現最惡劣恐怖的星球,1.8萬公裡每小時的風速在那裡不值得一提
    6000公裡/小時的風速,就能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直回歸塵埃粒子,1.8萬公裡/小時的風速,就算喜馬拉雅山都能給連根拔起直接抹平,恐怕用來切割金屬都是大材小用。 如此惡劣的環境就算是神仙也沒用,慶幸那不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事物。
  • 木星既然是氣態行星,太空人是否能搭載太空飛行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於是就有人提出,既然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究竟是否能夠搭載太空飛行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呢?一直以來,一顆行星形成的標準模型都離不開吸積。木星也是吸積而成的嗎?木星曾經被所有人認為是在太陽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並且很有可能是太陽身邊唯一「朋友」,但是迄今為止木星的形成仍然是個謎。
  • 為什麼慶幸木星沒有變得更大?木星變大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嗎?
    作為地球所在的太陽系當然就成為了人類研究最深的地方。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木星是其中的王者。因為它是太陽系迄今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行星,其大氣中的漩渦風暴使它一眼就能被認出來。若我們近距離觀察木星時,肯定會被木星表面狂暴的大氣給嚇到。
  • 站在地球上看木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木星恐懼症」深有體會!
    站在地球上看木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木星恐懼症」深有體會!拓寬到太陽系,地球只是眾多星體中非常渺小的一顆,無論體積還是質量都遠,比不上木星。儘管如此,地球依舊成為不少生物的唯一家園,主要是它的環境太過優渥了,擁有大氣層、陽光、水等等,這些豐富的資源,為誕生生命提供有利的條件。
  • 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導語: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宇宙是無限量大的,窮極地球人的萬世萬代,也窺探不了宇宙的全貌。僅在目前,人類也只停留在太陽系的探索當中,光是太陽系的無數個小行星,都需要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耗費數十年的時光去探索揭秘。
  • 它的環境究竟有多可怕?
    3、能夠利用自身引力清除自己軌道附近的天體。 而由於冥王星的質量太小(僅為地球質量的0.22%,並非當初預計的與地球相當),它沒有能力清理掉軌道上的其他天體,所以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行列,被劃分到矮行星的行列。當時,天文學家還發現了其他幾個與冥王星差不多大的矮行星,例如,鬩神星。
  • 木星的最高解析度圖揭示了它猛烈的風暴
    利用一種名為「幸運成像」的複雜技術,觀測這組新圖像的研究人員花了三年時間收集了關於木星的觀測數據,從而獲得了地球上有史以來最高解析度的木星圖像。「幸運成像」是指望遠鏡連續捕獲大量圖像,曝光時間短,根據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只選擇最清晰的圖像。雙子座從地球。
  • 朱諾號拍到的木星照片,赤道布滿白點,這些到底是什麼?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木星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木星也是一顆氣態行星,大氣主要由氫和氦,由於它是氣態行星,因此木星是沒有實體表面的,木星上最壯觀的景象就是超級風暴,木星上大大小小的亂流和風暴是非常多的,這比拍攝到的木星表面圖就可能出來。
  • 木星為什麼是可怕的存在,十大關於木星不得不提的事實!
    導語:木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氣態巨行星,其特徵是表面有一個巨大的紅點。我想知道你對此了解多少?以前,我向你解釋過乘宇宙飛船從地球到木星需要多長時間。接下來,我將展示木星的十大恐怖照片,並曝光他們。如果你感興趣,你不妨一起往下看!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站在木星上,會不會墜落穿越整個木星呢?
    木星作為一個氣態巨行星,表面的高層大氣主要由百分之75的氫氣和百分之24的氦氣組成,而甲烷、水蒸氣等其它氣體僅佔百分之1而已,這樣的氫、氦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陽星雲,而原始太陽星雲也就是太陽系的前身,就是說木星很可能成為類似於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那麼在木星宜居帶之上的衛星會不會成為人類宜居的新家園呢
  • 地球最強颱風南希,在木星面前都不算什麼!
    用望遠鏡觀測木星會非常清晰的看到在木星上有一個紅色的大斑點。這個紅色的大斑點,在自轉的過程中一直是對著地球的。 這個大紅斑就是木星上的一場風暴,現在已經持續了350年的時間,從上個世紀80年代觀測來看,這個風暴正在逐步的減少
  • 盯著木星的「大眼睛」看,為何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關於木星眼睛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664年,一位名為羅伯特-虎克的天文學家聲稱自己是首個發現木星紅斑的人,但蘿蔔所描述的木星紅斑位置卻與現實不符,因此一直存在爭議。人類對於木星紅斑的研究曾發生過斷層,自17世紀紅斑出現在眾人眼裡之後,到1830年木星紅斑有超過118年的空白觀測記錄,人們所疑惑的是,到底是木星的紅斑曾經消散過還是因為木星紅斑的顏色改變了。
  • NASA:比地球還大的木星標誌「大紅斑」,或在20年內消亡!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這是一顆極其壯觀的氣體行星,以其獨特的「大紅斑」景觀聞名於世。自從17世紀人類在望遠鏡中得以觀測木星後,大紅斑景觀就一直伴隨了木星數百年,成為木星的特徵性標誌。但是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宣稱:大紅斑將在20年內消亡!
  • 海王星上真的有比地球還大的坑,以及太陽系最極端的天氣嗎?
    比如在金星、地球和火星這樣的固態行星上,我們很難找到隕石坑,因為大部分都被風、雨、火山活動和其它力量侵蝕掉了。而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巨大的氣態行星上,我們基本觀察不到任何隕石坑,因為小行星沒有固體表面可以撞擊。
  • 太陽系中的「巨人」,疑似有外星人基地的星球,揭秘木星的面紗
    對於太陽系中的巨人木星,有著太多的傳說。木星在中古古代稱為太歲星,在希臘傳說中木星是主神宙斯的化身。還有關於木星的種種謎團,它上面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的基地、它是怎麼形成的、它上面有沒有水的存在、木星的大氣到底是怎麼回事、木星有巖石核心嗎、木星那強大的磁場到底來自何處、木星怎麼也有和地球相似指出極光呢等等。
  • 木星是氣態行星,如果一切條件允許,降落在木星上能否穿越過去?
    主要特點有:一是體積和質量十分巨大。木星的赤道直徑達到14.3萬公裡,體積為1.43*10^15立方公裡,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為1.9*10^24噸,是地球的318倍。而且其自轉速度非常快,赤道處的自轉速度達到每秒12公裡,自轉一周僅需9.8個小時,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自轉速度最快的。在高速自轉下,木星的大氣層對流和移動速度也相當快,大紅斑就是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