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裡那條尷尬的「小溪」。感謝網友「Orchiso聽楓小主」供圖
浙江在線07月14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陳鍇凱)「沒有一點點防備,沒有一絲絲顧慮,你就這樣在地鐵上尿尿了……」昨天上午,網友「Orchiso聽楓小主」用這樣一段戲謔的歌詞,報料說:杭州地鐵1號線上,一位成人讓一個男孩在地鐵車廂內尿尿,關鍵是這個孩子看上去差不多有六七歲的樣子了,尿液隨著列車的行駛,順著車廂內一路流淌……
對於地鐵中的各種不文明行為來說,把尿早已是一個司空見慣的關鍵詞——早在2012年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前免費試乘體驗的第一天,就有大媽抱著孩子在地鐵車廂裡把尿。
最關鍵的問題是:對於這樣的不文明現象,地鐵似乎只能尷尬地沉默著:沒有處罰、沒有警告,唯一能做的,就是勸說阻止。
正在奔行的地鐵裡
突然淌出一條「小溪」
為了了解事情經過,昨天錢報記者通過網絡聯繫上了這位發帖網友「Orchiso聽楓小主」。
「Orchiso聽楓小主」說,上午9點多,他從西興站坐1號線到客運中心站。「具體哪一站,我記不住了。當時我坐在車廂最邊上,剛好靠近兩節車廂的連接處。這時一個男人領著一個看起來7歲左右的男孩從隔壁的車廂走過來,我以為他們是沒位置想到我這邊來。沒想到他們到車廂銜接處的地方看了看,大人讓男孩當場脫了褲子,對著銜接處的縫開始尿尿了……」
「Orchiso聽楓小主」說,當男孩脫下褲子時,乘客們紛紛把頭轉開了。「畢竟是公共場合啊,太不文雅了。等我轉回頭,尿液已經在車廂內流淌了很長一段路,都快到乘客腳底下了。有個乘客沒注意,後來發現腳底下有尿,默默把腳移開了。」
昨天該網友把照片和事情經過@了杭州地鐵官方,隨後杭州地鐵官方也轉發回應:
如果小朋友想要便溺,請家長帶領小朋友就近下車解決;從照片上看得出小朋友不小了,控制便溺的能力是有的,車廂內的公共環境需要每一個人維護,在車廂內解決便溺問題實屬不合適,如果是沒有控制能力的小朋友請家長自帶尿片,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為地鐵車廂的環境衛生奉獻一份力。
「Orchiso聽楓小主」還透露著一種糾結的情緒:「對於這種現象,車廂裡那麼多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一句話。我也沒站出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後來想了想,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站出來勸阻。」
杭州地鐵:
再遇類似事件,大家請站出來
其實類似的舉動,在全國的地鐵中都是常見病。上海地鐵、南京地鐵都有相關的處罰條例,而杭州地鐵的處境極為尷尬。「目前杭州地鐵管理條例,沒有處罰權,沒有警告,唯一能做的就是勸阻。2013年國慶期間,我們也曾對便溺等不文明現象來過突擊檢查,確實也查到過把尿現象,但是如果不是面對鏡頭跟工作人員,很少有家長願意去清理現場的尿跡。」
杭州地鐵坦言,對於這樣的勸阻也是有困難的,即使目前杭州地鐵有隨車安全員,也並非能碰到正在尿尿的情況;「就那麼一瞬間,他們尿完就走了。地鐵工作人員不可能配置每個車廂一個人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呼籲大家,如果孩子小請帶好尿片等防範措施,如果孩子有可控能力,請就近下車解決,2分鐘一站路,也很方便。我們更多的是希望乘客們能站出來勸阻這種不文明。」
地鐵請記者再次幫忙「廣而告之」:如果發現此類現象,除了勸阻,你還可以撥打26311111,告訴工作人員列車車廂號,哪一節車廂,就會安排就近的工作人員上車清理。
如果你有心,隨便在百度上搜索:地鐵、把尿,你會發現,從2012年杭州地鐵試運營前試乘活動第一天開始,到今年五六月,一直有網友在網上曝光,杭州地鐵車廂內有孩童便溺現象,雖然報導也有過很多次,地鐵官方也發表了聲明,但這「內急」的小問題卻似乎就是一個無解的大難題——
●體諒型
網友「紅鯉魚在內河」:內急多少是概率事件,與文明的訓練沒有太大關係。那年北京搞馬拉松,一排老外站在紅牆邊小便的照片,不正說明了:公共服務設施的不足,便使人變得無法講究。
網友「施若雨」:孩子小,憋不住尿是正常的,如果有條件,誰也不會隨地大小便的。你不也有過想尿就尿的青蔥歲月嗎?
●吐槽型
網友「小華是個姑娘」:這跟基礎設施完不完善根本沒關係好嗎,哪兒的設施能滿足你想吐就吐想尿就尿?
網友「洗澡之後」:尿完了,清理一下再離開,這個動作的難度係數一定高達9.99999999……
網友「歷史的軌跡」:孩子不懂事,大人難道也腦回體短路了?罰款不是目的和辦法,如果罰款有用,還要警察幹什麼。這種現象如何杜絕,根本問題還是在於你的一念之差。
●換個角度看問題型
網友「zerg」:我能容忍和寬容各種因突發情況引起的低素質行為,但不代表我認同這種行為是正確和有理由繼續這麼做的。
網友「妹妹背著洋娃娃」:暫且不討論這一行為是否合理,但「讓孩子公然露出私處」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把小孩子的隱私問題提了出來。只是稍加深究便會發現,公共場所小孩的隱私暴露,最大的侵權者並非拍照人,而是父母。父母在公共場所隨意脫下自己小孩的褲褲露出他的屁屁,便已意味著自己放棄孩子的隱私權。
若這是剛需,不妨設置便捷垃圾袋
如何來解決這一看似無解的難題?
昨天也有網友提到這樣一種觀點:既然短時間內無法從文明素質層面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堵不如疏。「換個角度來看,這是否也代表著一種『剛需』,地鐵作為便捷性的公共基礎設施,體現的就是快速與方便,那麼不妨乾脆就在地鐵車廂裡,設置一種抽取式的垃圾袋,讓乘客遇到孩子內急、想要嘔吐等突發情況時,可以拿來應急。」
但這樣的觀點,也有很多人認為不可取。
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偉強的觀點也很鮮明:「全世界的地鐵都沒有在車廂內設置垃圾箱,垃圾袋,杭州為啥要開這個頭?這些設置的增加並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的所在。即使杭州地鐵配備列車巡邏員,也不一定能夠阻斷這種現象。我認為關鍵還是得靠市民的自覺性,這就是個人習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