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傳說:中華細犬哮天犬東渡日本大顯身手

2021-01-08 七弦泠泠上

讀郭沫若的詩歌名篇《天狗》,總能讀出一種搖滾味道:

「我是一條天狗呀

我把月來吞了

我把日來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

我把全宇宙來吞了

我便是我了!

一一我嚼我的血

我齧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經上飛跑

我在我脊髓上飛跑

我在我腦筋上飛跑

一一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這首寫於1920年的新詩,打著鮮明的五四時代狂飆突進、衝決一切藩籬的精神烙印,有人讚譽其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超人」的形象。

郭沫希的靈感來自切身體會,「小時候每逢遇著日月食,真好像遇著什麼災難一樣。全村的寺院都要擊鐘鳴鼓,大人們也叫我們在家中打板壁作聲響。在冥冥之中有一條天狗,想把日月吃了。擊鐘鳴鼓便是想駭去那條天狗,把日月救出。

這是我們四川鄉下的俗傳,也怕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傳說。小時候讀的書上,據我所能記憶的說:《周禮》《地官》《鼓人》救日月則詔王鼓,春官太僕也贊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目之弓和救月之矢。《谷粱傳》上也說是天子救日陳五兵五鼓,諸侯三兵三鼓,大夫擊門,士擊柝。這可見敕日月蝕的風俗自古已然。」

民國時期,竺可楨、魯迅、邵力子等知識階層則以此寫過文童,表達過對民智未開、科學觀念難普及的社會現狀的擔憂。據報紙的記載,直到20世紀40年代,發生日食,人們還照樣敲鑼鳴炮,高聲叫囂以求嚇退天狗。從側面可看出,此風俗之廣泛深厚。

鏡頭拉回今日廣東的雷州半島,漫步街頭仍可見散布全城的石狗雕像。村口、古道、巷口、門口、水口或古墓祠前比比皆是,石狗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最早的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堪稱中國一絕。古代雷州曾是俚、瑤、壯、侗、僚、黎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這種對狗的圖騰崇拜,是多民族民俗文化融合的產物。2萬多隻石狗在雷州半島蹲守了上千年,成為當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與守護神。雷州石狗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典籍文學到凡俗日常,神話傳說中的狗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比我們想像的要近得多。

盤瓠:族源傳說和圖騰崇拜

圖騰神話是最早的神話類型,起源於先民們開始追問自己從哪裡來。在中國.有關狗的始祖神話中,有使蒙古聖母阿闌豁阿感光受孕的「黃狗」或「天狗」(據說蒙古人認為其是狼),羌族神話裡也說狗是大地的母舅,而最有名的莫過於盤瓠神話了,至今仍以活態的形式在苗、瑤、畲、黎等諸多民族地區流傳。

據後世的注釋引用,盤瓠神話最早見於漢文獻中東漢應劭所撰的《風俗通義》,不過記載的書卷已散佚。現代人最熟悉也最詳細的版本,出自晉代幹寶的《搜神記))。

故事大體就是講.高辛氏的王宮裡有個老年婦女,患了耳疾,醫生在她的耳朵裡挑出一大小如同蠶繭的硬殼蟲。將蟲子放存瓠瓢中,用盤子蓋住,不久競變成了一條色花紋的狗,於是喊它為「盤瓠」。

當時戎吳部落十分強盛,屢次侵犯邊境。於是國王向全陶捐募,如果有誰能取得戎吳將軍的首級,賞金並分封城邑,還把自己的小女兒賜給他。某天盤瓠銜著一個人頭到了王宮門外,正是戎吳將軍的酋級,舉眾皆驚,國王問各大臣該怎麼辦,他們紛紛表態,盤瓠是牲畜,不能做官娶妻。

國王的小女兒勸說父王:盤瓠能為國家除去禍害,難道是僅憑狗的智慧和力量嗎?當然有上天的旨意。稱王的人須看重諾言.違背公開的誓約,會是國家的災禍啊。國王聽了害怕了,便讓小女兒跟從盤瓠。

盤瓠帶著公主登上人跡罕至的南山,他們最後在石洞中安居下來。國王悲傷地思念女兒。派人尋覓,但沒有一個人能找到。

三年後,公主生了六男六女。他們在盤瓠死後結成夫妻,用樹皮紡織,用草籽染衣料,喜歡穿五色彩衣,裁製的衣服都有尾巴裝飾。

後來其母同到王宮,國王便派出使者去迎接那三對男女。盤瓠的後代衣著短小,講起話來言語難懂,蹲在地上吃飯,喜歡山野,厭惡都市。

國王便依順他們的意願,賜予名山大川,稱他們為「蠻夷」。

盤瓠的神話在不同的地域流傳,版本會有出入,不過大都以「狗立功娶女子」為基本情節。

比如存黎族神話傳說中,盤瓠變成了為國王舔舐治好腳疾而獲賞。瑤族、畲族的神話,增加了「狗變成人」的情節,七七四十九天(各傳說時間不等)扣存缸或者金鐘罩裡就可變為人身,但女主總有潘多拉式的好奇心,往往在最後一天忍不住偷看,盤瓠就變成狗頭人身的形象。

為什麼苗、瑤、畲、黎等少數民族以狗作為自己的祖先?

這種追溯難有確鑿定論。

神話創造的心理時刻也許漫漶難辨了,但盤瓠神話卻已切實融入這些民族的風俗生活之中。畲族把有關始祖盤瓠的傳說畫在布上,製成約40幅連環畫式的圖像,稱為「祖圖」,代代相傳,每年定期舉行隆重的祭祀。

狗建奇功:谷種起源與義犬救主

在不少民族的神話中,狗還充當了拯救祖先於危難之間,對人類施恩授惠的恩人。

在城區,狗的地位比較高。藏區流傳著青稞與狗的故事,神派狗去遙遠的世界尋找種子,狗排除了萬難,終於有天叼著青稞穗子同到了藏區.藏民才開始種植糧食。

在另一個傳說中,當人們富足起來,開始不珍惜糧食大量浪費,把粑當玩具,神靈大怒,將青稞穗子一一削去(傳說起初青稞有九個穗子)懲罰人類,削到最後一個時,狗突然大叫:「留下我的一份」。這樣神才留下了穗子。

不少地區的民間傳說中,狗都是帶來谷種的大功臣。

有的版本中,狗漂洋過海跑到天上,存谷種上打了個滾,渾身上下沾滿了穀粒,不過回程浮遊天河時,身上的穀粒都被水衝洗掉了,僅翹著的尾巴上剩下幾粒穀子帶回人間,然後才有了水稻。

這可能是一種擬形的聯想創造,狗尾巴草因形似狗尾而得名,先民最早把野生的狗尾巴草作為飼料種植,後逐步馴化為今天栽培穀子的最早類型慄(即未去殼的小米,屬禾本科狗尾草屬)。或許帶來了這一類神話的靈感。

神話滲入傳統習俗,白馬藏族每當新年正月初一凌晨雞叫頭遍,各家門前點一堆火敬神,祝願農業豐收,此日先餵狗,以示崇敬。至今人們每年青稞收穫後,第一次磨出的糌粑也要先餵狗。農曆七月初七「嘗新節」,是仡佬族和莆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

農人們從田中摘取少許將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飯,殺雞宰鴨舉行家宴,叫作嘗新。宴前先將飯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將新米飯餵給狗吃,然後按家中長幼次序嘗新米飯。

北方滿族也有崇狗的習俗,不殺狗不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做的帽子套袖等。這一習俗當然和騎射民族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狗作用很大,不僅可以看家狩獵,冬季還可拉爬犁。

滿族中還流傳著一則「義犬救罕王」的傳說。

說的是滿族的祖先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朝總兵李成粱派兵追趕,逃無可逃,躲到了一片荒草甸子裡。追兵找不著人,就縱火點著了荒革蕩,火勢蔓延悄急之際,努爾哈赤帶著出逃的黃狗跑到水泡裡,一身水,在他身上打滾,來回許多趟用溼毛去壓周邊的草。

努爾哈赤得救了,黃狗卻累死在他身旁。從此罕王立下規矩,滿族人不得吃狗肉。

位於遼寧的清帝祖陵清永陵,據說有一處罕見的「尊犬」象徵。其四碑亭石券門左右石柱上刻著浮雕「坐龍」,昂首張口似長吟,前左腿翹起,其爪飛踏瑞雲,有前腿爪與地面相接,遠看如同兩條坐在地上看守大門的狗。

清帝陵寢中遊龍、團龍、盤龍、升龍、降龍隨處可見,但「坐龍」雕飾唯永陵所僅見。有學者對其解讀為滿人風俗中對狗的尊崇,還有人將「坐龍」理解為,清初的統治者希望龍像忠實的獵犬一樣永保大清王朝穩坐江山。

最具戰鬥力的哮天犬

若論中國民間最有名的獵犬,大概要屬二郎神的哮天犬了。

作為知名度超高的神仙之一,二郎神在唐代就已出現,從獵神逐漸糅合水神的職能。

二郎神被叫過李二郎(原型為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的兒子)、鄧二郎(原型為晉代將軍鄧遐,斬蛟被百姓立祠祀之)、趙二郎(原型為隋朝蜀地道士趙昱,也是鬥殺蛟龍平息洪水,後被封為清源妙道真君)等等,直到人們將他與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楊戩掛上鉤。楊二郎的名聲才後來居上。

總的說來,二郎神是幾種民間神祗的歸併。並歷經演變,比如這位不服管的天帝外甥.曾是劈桃山救母的叛逆主角,而在傳說《寶蓮燈》中卻身份對調。一變為打壓沉香的壓迫者。但無論如何演變,哮天犬始終不離不棄。二郎神最重要的形象特徵便是:l一隻眼、哮天犬和三尖兩刀刀。某些時候還會「架鷹牽犬」.帶著一隻「撲天鷹」,所謂鷹犬,就是這種標準搭配。

哮天犬的戰鬥力如何呢?它在《西遊記》中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是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天庭請來二郎神協助。觀音菩薩說耍用淨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

太上老君勸道,不要把你瓶子砸碎了,還是用我的金剛琢吧。「話畢,自天門上往下一摜,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裡,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

猴王只顧苦戰七聖,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罵道:『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聖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擱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

第二次是在《西遊記》第六十三回,不打不相識的大聖和二郎神、梅山六兄弟(即前述的七聖)已結為兄弟,惺惺相惜,梅山六兄弟甚至喊「孫悟空哥哥」,二郎與悟空「攜手相攙」。

這同是九頭蟲成精,化作祭賽國的駙馬,偷走金光寺塔頂的舍利佛寶。護法三人組打不過,請二郎神兄弟們來幫忙。第二天戰鬥激烈:「齊天大聖與七兄弟一擁上前,槍刀亂扎,把個龍孫剁成幾段肉餅。那駙馬見不停當,在山前打個滾,又現了本象,展開翅,旋繞飛騰。

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那怪急鎩翅,掠到邊前。耍咬二郎;半腰裡才伸出一個頭來,被那頭細犬,躥上去,汪的一口.把頭血淋淋地咬將下來。那怪物負痛逃生,徑投北海而去。」

《封神演義》中哮天犬也客串了幾次。往往都是楊戩趁敵不備「暗放」哮天犬,它專撿要害部位下口,不是將趙公明的頸項咬傷.就是將碧霄、鄧嬋玉的肩膀頸子連皮帶肉扯下一塊來,兇悍異常。雖然哮天犬大多時候都是配角,不過在纏鬥時分,它往往這麼冷不防地衝出來咬一口,對手幾乎都旋即鳴金收兵、落荒而逃,相比其他的神仙神獸多是坐騎,哮天犬算得上是最得力的「神助攻」了。

哮天犬常被畫成黑狗.它應該是白色的。

《封神演義》中有詩如此形容:「仙犬修成號細腰,形如白象勢如梟;銅頭鐵頸難招架,遭遇兇鋒骨亦消。」哮天犬在書中還常被叫作「細犬」,它其實就是一種中國特有的細腰獵犬,距今已有千年的豢養歷史,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兩種品系。

山東細犬又分長

毛和短毛兩品類,長毛叫幡子,短毛叫光板。細犬頭小腿長腰細,善奔跑,跟靈緹很相似。相比而言,速度爆發力比靈緹稍差,但耐力、靈活性和協調性遠超後者,銜取欲望、捕貓欲望也較靈緹為高,是一種優秀的獵犬。

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曾畫過一套《十駿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十犬諧音「十全」,當然切中「十全老人」乾隆帝的歡心。

清朝宮廷的動物畫主要特點是寫實.畫狗畫馬都跟今日照相差不多,名字和進獻人的姓名標註得一清二楚,說明這些狗都是真實存在過的。

十條名犬的名字華麗非常,名日:「霜花鷂」「啖星狼」「金翅獫」「蒼水虯」「墨玉璃」「茹黃豹」「雪爪盧」「驀空鵲」「斑錦彪」和「蒼猊」,除了最後一幅「蒼猊」是藏獒,其餘的本都屬細犬。

進獻的狗是供皇帝圍場打獵時用的,據說康熙皇帝當年狩獵時最偏愛一種細犬,經常被當作護衛犬來用,因而此犬得名「康熙細犬」。

出口東渡的天狗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篇《偷桃》比較有名,寫的是小兒順繩爬上天偷蟠桃,大概被發覺了,一時頭顱四肢從天上紛紛掉落下來,讓人驚駭。

他的故事可能脫胎於明代多有記載的筆記小說。說的皆是有道法可令小兒上天偷仙桃,但他們多被守護天庭的天狗所傷,咬得肢體破碎。

神話中守護南天門的天狗,有的就說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有的說是嫦娥奔月故事中,后羿那條舔了幾口靈藥、隨她一同飛升上天的黑狗。

清代還流傳天狗會存晚上吃小兒的傳說,「故婦女、嬰兒多忌之」,認為道教神仙張仙可射天狗,保護婦嬰平安,並衍生出「送子」的寓意。此民眾多在家中懸掛《張仙射天狗》之圖,這一習俗在福建地區依然存在。

追溯起來,天狗這種動物最早記載於《山海經》中,「又西三百裡,日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日天狗,其狀如狸而自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文中所述的天狗,看上去是種頭部白色像野貓的動物。本是御兇的吉獸,後來卻變為漢晉以來佔星的大兇之兆。這可能是出自《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的源頭:「有巫山者……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天狗演變為彗星和流星的代稱,預示的基本是兵災、伏屍流血等負面事件。唐代杜甫還寫過一篇《天狗賦》,將安祿山比喻成天狗.提醒皇帝要對其提高警惕。

伴隨佛典漢澤的過程,中國天狗與印度神話逐漸結合。

印度著名的「攪動乳海」的神話中,天神和惡魔阿修羅共同攪拌乳海,企圖從中得到長生不老的甘露,其中惡魔一方一位叫羅喉的檀奴諸子變成天神模樣飲了甘露,在他吞下的那刻,月神與日神揭露了他,提有法寶神輪的世尊砍下了他的頭,甘露已到達喉嚨,於是只有他的頭獲得了永生,從此與日月神結下了仇恨,他的頭要追逐食日月。

羅喉的形象後來與印度天狗相混合,直接影響中國開始出現了天狗食月之說,漸漸改變了傳統的蟾蜍吞月、赤鳥食日的神話,在明代成為主流。

著名佛教故事「目連救母」傳入中國後,也出現了多種版本的變種,增添了許多情節和描述。

佛陀的大弟子目連之母心地不善,屢勸不改,一日還惡意請來僧人騙他們食肉包子,死後因此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得超生。

目連憑藉佛陀的錫杖才得入阿鼻地獄見到母親,他悲傷地祈求佛祖,佛陀於是放光動地,大破地獄,目連母轉成惡鬼。

目連又依佛諭廣造盂蘭盆,出其母與餓鬼道而成為黑狗,目連七日七夜誦經懺悔,才使得其轉人身。

民間有些流行的傳說,將目連的故事與日月食現象附會,說的是其母未脫狗身時,報復上天,會奔逐吞食日月,需要敲鑼打鼓才能嚇退它。

中國的天狗也曾「出口」國,漂洋過海來到了東瀛,後演變為日本史上三大妖怪之一的天狗(另兩大是酒吞童子和九尾狐玉藻前)。

日本對天狗最早的記錄出現在《日本書紀》的舒明天皇條中

「九年二月戊寅,大星從東流西,便有音似雷」,

在中國留過學的僧人晏答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聲似雷耳。」

這位回國後開設講堂專講《周易》的高僧,將中國的觀念帶入日本。

此後200多年間,日本未有任何關於天狗的記錄。等到天狗再次登場,越來越染上本國特色。

平安中期的《宇津保物語》中,天狗變成了山中撫琴者;

平安末期的說話集《今昔物語集》中,天狗是多會幻術的鷄鳥,半人半鳥形象,常和僧人搗亂,將沒有慧根的僧人拖到山頂。

日本著名的怨靈崇德天皇,臨死前發血誓要將五部大乘經之大善根拋人三惡道,據說他不理髮、不剪指甲,「在活著的時候便變成了天狗的模樣",死後化為了大天狗,讓天狗的怪物指數猛增。

日本臺密與東密的兩派鬥爭,也反映在了天狗的演變中。被認為墜入天狗道的多是天台宗比叡山的高僧,這很可能來自東密僧人的編纂,從此心懷怨念、墮落的僧人會變成天狗的說法開始流行。

經過千年的本上化改造,日本天狗早已與中國天狗大相逕庭。

其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形象是赤面、紅紅的長鼻子,穿著修行者的衣服,手持團扇或鐵杖。

還有一種鴉天狗,則是鳥頭人身。天狗的出現會招致天下大亂,據說它們還喜歡把迷失在森林裡的人拐走,世人把這種失蹤又稱「神隱"。

崎駿的動畫片《幹與幹尋的神隱》中,糅合了許多日本傳統的妖怪文化,比如大反派湯婆婆的許多特點就與其原型天狗如出一轍。現在日本的很多寺廟、神社都可看到天狗的形象,他們更多作為「山神"或「山人"受到供奉。

相關焦點

  • 家喻戶曉的哮天犬究竟是什麼犬
    但是說起狗,在中國恐怕沒有什麼狗的名氣比哮天犬還要大了,但是你知道哮天犬是什麼狗麼。其實說起來啊,哮天犬的原型可是地地道道中國的一種狩獵犬。這種狗曾經尊貴無比,就像現在的柯基一樣,為很多皇家所鍾愛,乾隆皇帝都曾是其迷弟,江湖上也流傳著它的許多傳說。
  • 奮豆學木吒裝酷追高茜,包飯店衛生間顯闊綽,還變哮天犬看大門!
    星太奇漫畫為了挽回在女神高茜心目中的形象,奮豆學《大話降龍》中的木吒裝酷,用各種方法追求高茜,包下整個飯店的衛生間顯擺闊綽,還變成了哮天犬為高茜家看大門。奮豆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奮豆包下飯店衛生間顯闊綽03奮豆變成哮天犬看大門木吒在劇中竟然是天狼星王子,難怪讓女神如此的著迷
  • 做夢都想不到,九頭蟲真身不是個蟲子,難怪被哮天犬咬掉腦袋
    做夢都想不到,九頭蟲真身不是個蟲子,難怪被哮天犬咬掉腦袋不正經的小編帶你遊覽西遊世界,從不正經的角度解讀正經的西遊記。小時候看西遊記,每每看到九頭蟲這一段的時候。就在思考,九頭蟲到底是個啥妖怪啊。要解釋九頭蟲是啥東西,就得從九頭蟲被哮天犬咬掉腦袋說起。我們先來說說這個九頭蟲這一節的背景故事,唐僧一行四人,到了祭賽國的時候,需要查明到底是誰偷了佛寶,最孫悟空查明之後。孫悟空帶著二郎神,二郎神帶著狗。最終哮天犬將九頭蟲的腦袋給咬掉了,讓他逃了。
  • 田園犬眉心有縫是天眼,所以特別聰明?實則頭部骨骼不同
    田園犬頭上這條線,是不是真的就能證明它們具有智慧呢?今天白娜將根據不同的說法進行分享,希望找到狗狗額頭中間出現那條「線」的原因。說法一:狗狗很機智具有靈性坊間傳聞說,額頭有線的狗狗具有靈性。這種狗知道對人有害的東西,並且他們還會給予人們幫助。甚至有人說,這條線越深,表示狗狗越聰明。
  • 中華田園犬額頭都有根「線」,卻無人知道那是啥?別的品種都沒有
    中華田園犬額頭都有根「線」,卻無人知道那是啥?別的品種都沒有好像很多中華田園犬的頭上都有一根由上到下的線,不偏不倚正好在頭部的中間,而且這根線看起來非常明顯。其實關於這根線有很多說法,最靠譜的是第三個。
  • 日本風土:天狗的歷史和由來
    在日本動畫與遊戲中經常會出現一隻滿面通紅,長著長鼻子,背上有黑羽翼,身穿道服,腳頂木屐的怪人,稱為「天狗」。它們不但會飛,且有怪力,多居住於山中森林。這些天狗除了是深山妖怪之外,更經常有傳說他們與人類發生了各種故事,漸漸成為家傳戶曉的故事。
  • 中國古代神話一一你聽說過幾個中國關於狗的傳說
    《山海經》中記載的神狗,傳說有一個叫做厭火國的地方,這裡的人狀若猿猴,皮膚黝黑如碳,他們都具有口中噴火的本領,而禍鬥,就是生活在厭火國的一隻神犬,也是全身漆黑,以火為食,拉出來也是火。禍鬥有時也會從口中噴火,它不像人一樣可以控制,經常造成火災,即使是厭火國的人也非常討厭它,但也對它無可奈何,因為傳說它是火神的寵物,也有傳說被流星擊中的母黑狗,會生下禍鬥。
  • 非人哉動漫:哮天吃月亮?月亮上有兔兔,我可吃不到!
    導讀:老師講解天狗食月的原理,卻是慘遭同學提問,哮天吃月亮,但是哮天卻是很委屈,月亮那麼高我可是吃不到啊,而且上面還有兔兔!而今天咱們就聊一聊,哮天吃月亮的故事!來到人間的哮天雖然是妖類,但是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人形的哮天仍是一個小孩子,所以他得要上學,和人類一起學習!而這一天,老師在臺上講解月食的原理,相信對於月食基本上大家都是了解的,月食的產生主要是當地球、月亮、太陽處於一條直線上時,由於月亮擋住了部分的太陽光,只有剩餘的一部分從月亮的邊沿射出,而落下陰影在地球上而產生了月食!
  • 他是《寶蓮燈》的哮天犬,沒有了八字鬍的他,你還能認出來嗎?
    他是《寶蓮燈》的哮天犬,沒有了八字鬍的他,你還能認出來嗎?文/阿無陳創作為一個演員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說他是哮天犬,想必大家一定有印象。陳創是一位70後,是從北影畢業的,憑著這天生對於表演藝術的熱愛和精通,在2000年左右,他開始出演各種小角色。
  • 中華田園犬額頭上的智慧痕,傳說是二郎神的天眼!
    土狗,就是咱們的中華田園犬。額頭上的那根線就像一條裂縫。仔細觀察的話,像金毛之類的寵物犬包括小型寵物犬都沒有這條裂縫。很多人都戲稱,那是一道智慧痕,傳說是二郎神的天眼。其實這根線是類犬特徵之一,相信如果未來我們進行專門的培育的話,會有一種田園犬專門持有這根線的,另一些品類的田園犬就沒有。就像其他的品種犬一樣,經過培訓之後可以把它的某些特徵加強,然後另一些不想要的特徵減弱。田園犬因為沒有經過專門的系統培育,所以身體的各個特徵不是很穩定,有的土狗上面這條線有的土狗身上則沒有。
  • 農曆五月十三為什麼會發大水,洪澤湖邊感人的孝道傳說
    翻開日曆看了看,暴雨就在農曆五月十三前後,不免想起了一個在洪澤湖地區流傳已久,內容感人、情節曲折的小白龍探母的傳說。01 水母娘娘的傳說在洪澤湖地區,傳說水母娘娘叫巫支祁,是淮水的水神。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也就是她雪牙金爪,妖法高強,兇威滔天。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引子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上,有過這樣一段佛教奇緣,1400多年前的隋朝時期,在後世日本人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聖德太子,彼時正主政日本,作為天皇的後代,他曾自述為衡山高僧惠思轉世,到了唐朝,著名的鑑真大師曾聽聞此事,因而同意日僧的邀請,歷經六次磨難東渡日本。
  • 中華田園犬何時才能被大家正確看待
    曾經一時興起問過一些人是否了解中華田園犬,然而得到的答案卻不盡如人意,只要是說不上品種,不認識的流浪狗就都是中華田園犬,那真是大錯特錯了。由於現在人們對于田園犬的不了解不重視,甚至可以說是歧視,再加上國人的不文明養狗習慣,隨意放養、棄養,外來犬種的大批引進,導致混血狗的大量湧現,俗稱串串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