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
在犬科動物中,體型嬌小可愛的耳廓狐一直很受人們歡迎。其實耳廓狐的準確寫法是(耳郭)狐,括號裡是一個字,但是很多網頁都顯示不出來,所以一般都用耳廓狐這個名字來代替。耳廓狐最著名的就是它的一雙大耳朵,看上去非常有特色。耳廓狐的大招風耳雖然很可愛,但它也並不是唯一一種擁有大耳朵的狐狸,最近熱映的電影《獅子王》中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先看看它的樣子吧。
在《獅子王》中,辛巴跟隨著彭彭和丁滿,來到了它們一直居住的「世外桃源」,這裡缺乏大型食肉動物,大家都是吃草的或者吃蟲的好朋友,聚餐時就合力掀開倒在地上的樹幹,露出裡面鮮美多汁(?)的各種肥蟲兒,要不就把高高的白蟻丘掏開,一起美美地享用一頓白蟻大餐。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也出現在了這幾幕中,它長得像狐狸,卻有一雙大大的耳朵,整個身體灰撲撲的,愛吃蟲子。
大耳狐(Otocyon megalotis),是犬科、大耳狐屬的一種狐狸,分布在非洲大陸的東部和南部。大耳狐的中文名字很直觀也很簡單粗暴,就是大耳朵的狐狸。但是它的英文俗名叫Bat-eared fox,其中Bat的意思是蝙蝠,直譯過來叫做蝠耳狐。大耳狐的耳朵也確實有些像蝙蝠的耳朵,而且格外出色,有很多用處,這個我們一會兒詳細說。
可能大家有些疑惑:狐狸不應該是吃老鼠、兔子、鳥類的嗎,為什麼電影裡面的大耳狐會跟著彭彭丁滿它們一起吃蟲子呢?其實這一點並不是電影出現了BUG,反而很還原。真實的大耳狐確實是以蟲類為主食的,其中白蟻(草白蟻科居多)的比例佔大耳狐食物總量的80%以上。剩下的百分之十幾,由其他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兩棲和爬行動物等組成,除此之外大耳狐偶爾還進食小鳥、鳥蛋、菌類和漿果。
大耳狐在繁殖方面是一夫一妻制,但是會表現出社會性,由多個小家庭組成一個團體來集體活動,有時也會各自單獨覓食。閒來無事時,不同家庭組成的團體成員會互相玩耍打鬧、梳毛整理。單獨生活的小家庭,會由雄性大耳狐進行領地標記,而結群生活的話則一般不會進行明確的領地劃分,大家一起活動,更像是人類社會中的公寓樓和小區,平時能見面打招呼,能一起參加活動和出去聚餐,當然也可以自己一家人單獨玩兒。
再來說說大耳狐的耳朵。它們的耳朵有三個重要作用:尋找食物、監測危險、散熱。在覓食方面,大耳狐會在草原上低著頭踅摸,一雙大耳朵對準斜前方的地面,並且一邊前進一邊搖頭晃腦。此時精神高度集中的大耳狐能夠敏銳收聽到環境周圍的聲音,並將其進行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腳踩在草叢上的聲音,哪些是草叢下方蟲子們爬行的聲音。成功捕捉到獵物的聲音後,大耳狐會迅速把臉湊過去找到目標的具體位置,一口吃掉。甚至連不遠處糞金龜(屎殼郎)推糞球的聲音都逃不過大耳狐的耳朵。
另外,大耳狐發達的聽覺還能讓它及時發現周圍環境的風吹草動,從而能夠在危險到來前迅速開溜。非洲大陸能威脅到大耳狐生命的動物著實不少,且不說那些大型的食肉動物,就連大型猛禽都可以給大耳狐帶來致命危險。所以大耳狐在活動時,耳朵絕對不是只用來尋找獵物的,還擔負著監測周圍風吹草動的重任。
大耳狐與其他犬科動物有個不同之處就是它的牙齒更多,但牙齒多不代表強,因為大耳狐的牙齒是為了食蟲而特化來的,能讓它更加方便地吃白蟻和其他蟲蟲,但是非常不善於戰鬥。再加上體型和身板兒擺在這裡,一般來說遇到危險時大耳狐都不會優先選擇回擊,而是拔腿就跑。更有意思的是,大耳狐擁有一項非常適合逃跑的本領,它們在奔跑時可以保持左右折返方向而不減速,能夠借著草叢的掩護,走位飄忽,神鬼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