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3日電(王爵 嶽瑛 汪英)3日到武漢已經20天了,張倩像打卡一樣準時與老公視頻:「你要照顧好兩個兒子,聽說馬上要開學了,要檢查孩子的寒假作業。特別是男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刻,營養、作息都要規範……我想你們。」
張倩是本次廣安鄰水縣首批「最美逆行」先鋒,鄰水縣人民醫院的一名「80後」女護士,也是廣安援湖北應急醫療隊其中一員,她和援湖北的同行們以戰士般的勇敢堅毅衝在最前線,為我們築起戰疫防線。
穿戴防護設備的護士張倩。鄰水宣傳部供圖
「來武漢,是需要勇氣的。隔離病房,太考驗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張倩說完這話,突然沉默,她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體力的考驗自不必說:每天穿戴防護設備七八個小時,不吃不喝。有時候裡面衣服全都溼透了,皮膚瘙癢也不敢去撓,只能忍著。
「有些護士皮膚比較嫩,時間一長皮膚都有點爛了。我們從隔離病房出來,都要用酒精棉籤去擦洗耳朵鼻子,那個滋味,真是酸爽。來的第一天,我就把留了兩年的頭髮剪成坑坑窪窪的平頭了。」電話裡,張倩依然元氣滿滿。一個秀外慧中的姑娘頓時變成了小夥子了。
張倩至今也忘不了2月16日晚上8時,查房時遇到的一位40多歲的小姐姐,她是一位新冠肺炎的患者。「她說,『我先生在廣西回不了家』,她說這句話時,眼神是空洞的,還帶著迷茫。不一會,40歲小姐姐和自己的母親一邊視頻,一邊痛哭。」
張倩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了,她的眼淚湧到眼邊,努力沒讓它掉下來,「我當時特別特別想去抱抱這位小姐姐。」事後,張倩才了解到,小姐姐的老公患新冠肺炎重症在住院,「那種心痛、難過的感覺,真的難以言喻。」
說完這一切,張倩低聲嘆了口氣。
隔離病房裡,與兇險同行的還有溫情。這裡沒有護工,沒有家屬,病人的一些生活起居都是護士負責。除了發藥、掛水這些基本的護理工作,領飯、打開水、洗水果、換紙尿褲,這些都是張倩要做的。「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病人都會說謝謝。」張倩說,一位70多歲的老人,呼吸急迫,每說一個字,都要喘氣,「但我給她洗個蘋果,她都會努力說謝謝。」這些溫情匯聚成張倩不斷前行的磅礴力量,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勝利的那一刻。
正在工作中的護士張倩。鄰水宣傳部供圖
張倩負責的病區,一位病人剛剛撤掉呼吸機,神志開始清醒,那天早上她說「我要吃飯、我要喝水」,張倩欣喜不已,「她闖過了這一關,說不定馬上可以轉入普通病房。」
遠在1000公裡外的鄰水老家。鄰水縣黨員先鋒隊的同志們每周都會給張倩家裡送去新鮮蔬菜和水果;鄰水縣人民醫院黨總支的同志們也包了很多餃子送到家中;提出幫忙接送大兒子上學。
張倩的丈夫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黨員。「作為抗疫前線的『黨員雙醫家庭』,使命召喚,便是職責所在。我一定會在後方做好工作,照顧好孩子和父母,讓她沒有後顧之憂,安心抗『疫』。」張倩的丈夫囑咐她:「沒有什麼比防疫更重要,作為最美逆行先鋒,希望你早日凱旋!」
視頻裡,大兒子和小兒子爭著要跟張倩說話,大兒子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一歲多的小兒子哭著要媽媽抱抱,張倩笑著安慰:媽媽打完怪獸就回來……掛上電話,張倩又一次淚流滿面,孩子,原諒我這個狠心的媽媽,武漢也有很多像你們一樣大小的孩子,還有這些孩子的媽媽,他們都生病了,他們更需要你們的媽媽。(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