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精品推薦)

2021-01-10 論語的主流與非主流觀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孔曰:踐,循也。言善人不但循追舊跡而已,亦少能創業,然亦不入於聖人之奧室。

邢疏:此章論善人所行之道也,「子張問善人之道」者,問行何道可謂善人。「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者,孔子答其善人之道也。踐,循也。跡,已行舊事之言。善人不但循追舊跡而已,當自立功立事也,而善人好謙,亦少能創業,故亦不能入於聖人之奧室也。

朱子集註:善人,質美而未學者也。程子曰:「踐跡,如言循途守轍。善人雖不必踐舊跡而自不為惡,然亦不能入聖人之室也。」張子曰:「善人慾仁而未志於學者也。欲仁,故雖不踐成法,亦不蹈於惡,有諸己也。由不學,故無自而入聖人之室也。」

如果善人是質美而未學者,既然未學,其道是什麼?質美是其天生之質,未學而有其質。其道則是天生之道,子張如何學善人之天生美質?天賦豈有可學者?與不循舊跡不入聖人之室說不到一處,夫子如此回答是一句空話,答非所問。我看夫子之意決非如此。若不踐跡不入室是道,此道也只半途而止,何可美言哉?子張問之,何益之有?

此章重點字眼是「道」。道,是指方法。問善人之道,是問如何善人,善人的好方法是什麼,不是指天道人道。

「善」,如果「善人」是名詞,則此句為「子張問善人」即可,不必有「之道」二字。若說此善人與「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善人為邦百年」所指的善人相同,則有刻板之嫌。善人之道,或在夫子那時既是大家都懂的詞語,此善人非彼善人。古人用字靈活,或這是論語編者故意為後人下的套,讓你糊塗一下。若善人為質美而未學者,則文理更是不通。所以善在此章是動詞。善人之道,是教人為善之道,不是與人為善之道。

為什麼善人不入於室?入於室,則道理深奧精微,一般常人不懂;不入於室,則道理樸素淺顯通俗,大家都聽得懂、能明白,能從中有悟有學,如此也是善人之法,誨人之道。反觀許多學者講的道理晦澀難懂,玄而又玄,以此為有學問,這用流行語講是不接地氣,這樣做學問只能獨樂樂而不能眾樂樂,所以「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夫子也不多講大道理。

善人者言語行事不故作高深,非善人者不懂得入室之法,非不在「室」中,而是不作高深之講以困惑民眾。善人者必已入室,正是已入室,才知善人不入於室是高明之處。夫子善人之處只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不教人入室,正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入室由自己,功到自然成。

子張問教人為善之道。夫子說,教人為善,不可因循守舊,不能照搬照抄照套,不用死的模式教人,隨事物發展變化而有所創新、有所啟發,有新的見解,如此被教者能順事而善,不因循守舊而為之所困。教人為善,不能講得太高明,高深的東西是沒人能懂的。他需要教,正是他還不高明,你偏和他講高明,他能聽得懂嗎?教人,就得看被教者的層次,在什麼層次,你就教他這個層次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精品推薦)
    程樹德氏集釋,舉毛詩小雅賓之初筵正義,所引論語此章,以為自善人以下,古本別為一章。「聖人」「君子」。劉氏正義:大戴禮五義篇「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是言聖人無所不通,能成己成物也。禮記哀公問篇:「子曰:君子者,人之成名也。」韓詩外傳:「言行多當,未安愉也。知慮多當,未周密也。是篤厚君子未及聖人也。」此聖人、君子之分也。「善人」「有恆」。
  • 什麼是「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 《論語》求知|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原文】2·18 子張(1)學幹祿(2),子曰:「多聞闕(3)疑(4),慎言其餘,則寡尤(5);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注釋】(1)子張:孔子的學生。姓顓(zhuan)孫,名師,字子張。
  • 聖人不拘,君子不器
    原文:子夏問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賢於丘也。」曰;「子貢之為人奚若?」子曰:「賜之辯賢於丘也。」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於丘也。」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於丘也。」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者何為事夫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賜能辯而不能訥,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許也。
  • 什麼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
    故馬或奔踶而致千裡,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漢武帝自詡為「常人所異」的帝王,其一生用人不拘一格,很大膽,選的多為「非常之人」,鼓勵他們敢做「非常之事」,成就「非常之功」。故《漢書》贊曰:「漢之得人,於茲為盛。」漢武帝在用人上就是狂者姿態。與此相反的是狷者。
  • 原神深鎖之跡任務攻略:鍾離鹽花深鎖之跡解謎順序推薦[多圖]
    原神鍾離鹽花深鎖之跡解謎按照什麼順序來?深鎖之跡任務的玩法很多人讀不太清楚,這次小編會將深鎖之跡的任務通關方法分享在下面,不知道怎麼過的玩家,參考小編提供的攻略,可以按照順序來解鎖機關封印。原神深鎖之跡任務攻略在地中之鹽,宛煙提到了一個無人能開啟的封印,封印之內藏著「鹽之魔神」的遺蹟。
  • 為何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讀完受益終生)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一些心地善良之人,遭受磨難、坎坷和不順。而那些作惡多端之人,卻能夠升官發財、發財致富。也許很多人都會問,難道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然而並不是,《易經》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每件事有起因,必有結果,毫無差錯。善若被人欺,老天會護你。01善人多磨難?
  • 聖鬥士之「不亦快哉」
    http://gamezone.QQ.com   2004年09月14日11:33   QQ遊戲論壇   八神ぉぅこ下一個更精彩:同人-現代版卡妙之戀<1>看者皆為之傾倒,不亦快哉;   其一,莫名的,為了大地上的愛和正義成了偶的口頭禪,不亦快哉;   其一,語文書上的鐵馬冰河入夢來老被偶看成是天馬冰河入夢來,不亦快哉;   其一,某男生說他的初戀情人是瞬,不亦快哉;   其一,一日看《海盜王》,忽然驚現一句天馬流星錘,頓時倒塌,不亦快哉;   其一,看《地球守護靈》,看見很多向聖鬥士致敬的畫面,不亦快哉;
  • 為什麼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善良之人,遭遇磨難、坎坷和不順。而那些作惡之人,卻能夠升官發財、發家致富。或許很多人都會問,難道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其實不然,《太上感應篇》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道祖老子今年多少歲,你問我?文末給你請了一張招財符!
    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雲二百餘年。時稱為隱君子,諡曰聃。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列仙傳》在《史記》的基礎上,將老子出生的時間,前推到殷時;同時稱老子為真人,列為神仙。
  •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人者人恆善之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人者人恆善之。善是一種美德,能淨化一個人的心靈,人貴在善良。做人就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樣心裡才踏實,這樣才能心安一輩子,做個善良的人,就能坦蕩一輩子。善良的人,不僅溫暖了自己,也溫暖著別人,這個世界也會因你而溫暖,因你而美麗,因你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