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鄭州西部的鞏義市,是官商農結合的代表性建築,莊園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莊園的選址上遵循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背靠邙山面臨洛水。莊園的建築結合地勢所建,靠近山體的地方建築窯洞,地形平坦處則建造樓房,臨近洛河的地方建造碼頭,四周修建寨牆,莊園建築布局合理,功能齊全。
莊園的建築裝飾文字表達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樣,裝飾文字中反映出了康百萬莊園的歷史自然文化環境,包括河洛文化、「儒家」、「易學」思想、誠實勤懇的農耕文化,以及康家依靠洛河發展起來的豫商文化。
「壽」字紋
康百萬莊園的裝飾文字隨處可見,從建築屋頂到屋身,再到臺基部分等,這些都反映出了康家的曾經的輝煌。但由於其堡壘式建築特徵,建築屋頂的裝飾文字幾乎沒有。
屋身建築裝飾主要分布在山牆、立面牆體、大門等部位。山牆上主要的裝飾文字部位是在山花、墀頭。山花的裝飾文字較少,主要體現為幾何紋樣的形式,有的也和圖案紋樣一起出現。如山花部位裝飾長條形的「壽」字紋,結合雲紋形成花壽,有吉祥長壽之意,山牆尖端也裝飾八卦圖案,康氏家族將八卦圖案置於屋山山尖上,來維持莊園的陰陽平衡以及人心理上的平衡。
門枕石有圓形抱鼓石上雕刻「壽」字紋,也有在方形門枕石上雕刻文字與圖案故事相結合的方式。棧房院內有十二個拴馬柱,每個拴馬柱都為一米多高的石柱形式,石柱上分別寫有「清牢」等文字,石柱上端放置十二獸像。莊園內有牌坊和碑苑區域,牌坊上也有匾額、楹聯裝飾文字。在寨門進口處,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即「清族表節孝武生康道興妻王氏坊」,該牌坊由清末皇室下令建造,因此,無論是選材還是工藝,都十分精湛。
在莊園內還有一處特殊的風景,即「拜月桌」,石桌的四個擋板和條桌腿的擋板上雕刻「暗八仙」,桌腿上雕刻的是八個不同的「壽」字,這些裝飾無一不體現著康家人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桌子上刻撰的銘文,則是對子孫後代的警示,希望他們嚴於律己,不斷努力,才能夠長久的維護家業的穩定。
盤長紋
山花部位的盤長紋是佛教的紋樣,象徵著康氏家族血脈的延續不斷。
福、祿、壽
墀頭
作為裝飾文字的表達部位之一,雕刻精緻美觀,內容有「福祿壽喜」等字樣和回字紋裝飾,表達對生活富貴如意的渴望。
匾額
「承帝明德,師象山則,雲施稱民,永受厥福,承帝之明,承容之常,下民安樂,受福無疆。」這是讚揚康道平兄弟在 1861 年捻軍進攻鞏縣時臨危不懼,挺身擔當責任,使民眾化險為夷;院落之間的隔牆在其側立面有裝飾文字,內圈則為四隻蝙蝠圍繞壽字紋,主要原因是「蝠」和「福」同音,借用傳統文化,與「壽」字搭配,以表達福壽雙全的含義,取蝠福同音之意,同壽字紋組合使用,寓意福壽雙全,內圈用福壽圖作為裝飾,寓意吉祥;隔牆的正立面上書「福」字,來表達康家人對於祥瑞的期盼。
門拱
裝飾有「福、祿、壽」,在廳房的門板上也有裝飾文字「壽」的藝術表現形式。應用文字的吉慶寓意,映襯出康氏家族對於祥瑞的希冀和期盼,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上表現出對這三方面的全面追求,以表達建築主人希望生活吉祥美滿的夙願。
影壁
作為獨立建築存在。在影壁的中心位置,通常由一個或幾個字的吉辭,主宅區秀芝亭院的影壁壁心寫有「福」、「祿」、「壽」字,在影壁的四周用蝙蝠環繞,寓意多福多祿之意,同時影壁前的葡萄樹與影壁寓意相結合,又增添了多子的寓意,組合表達體現了康家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
同時,還有以圖案為主的吉祥寓意影壁,輔以裝飾紋樣或者吉祥文字,如影壁上雕刻了康氏家族人丁興旺,昔日繁盛的場景,在人群背後的影壁上有陰刻「福壽康寧」四字,流露出了居住者福壽安康的吉祥願景;影壁的主要圖案牡丹花寓意為富貴,在其周邊裝飾上有「囍」、「壽」等字以及回字紋、萬字紋、圓形的「壽」字等,表達了康氏家族希望能夠喜氣臨門、家人長壽、家族富貴久遠,充分彰顯康家對吉祥幸福、富貴久遠的殷切希望。
康家富貴十二代,後世中多有做官之人,整個康氏子孫,亦仕亦農亦商,在影壁中多有表現,大門內的影壁頂端裝飾有「天官賜福」文字,從左到右,分別為「青氣、南元、方便、財主」,「青氣」將青色的氣比喻為天,「南元」是「官」的代稱,「方便」寓意為「恩賜」,「財主」代表「福」的意思。
梅蘭竹菊圖案
牆體
主要為立面牆裝飾文字與院落隔牆裝飾文字,裝飾的形式為圖案與文字相結合、裝飾紋樣、裝飾文字等。康百萬莊園建築正立面上有梅蘭竹菊圖案,分別在其上方寫有四字詞語,與圖案相結合更能夠體現梅蘭竹菊的高貴品質;在主宅區帳房門的兩側分別有石刻碑文,東側為「手筆漸無作史才,一麾曾自禁中來。不堪十載承平後,蘩馬重登講武臺」。
經腴史華、書帶生庭、三上成文
建築的主人充分應用裝飾文字在大門、偏門、垂花門門楣上的匾額中體現出來,一是標識主體建築物,二是表達建築主人的價值取向,例如治國齊家、經商做官等。在子孫後代的教育上,康家人希望後輩可以刻苦讀書,偏門上刻有「書帶生庭」、「三上成文」,也設置有「經腴史華」圖書館,時刻提醒子孫後代;在兒女的院落垂花門上木刻匾額「秀芝亭」,希望子女具有像芝蘭一樣高貴的品質;康氏家族通過「端潔退讓」、「致中和」、「居貴敬」、「行貴簡」這些匾額內容來警示子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言慎行,嚴格要求自己,坦蕩光明處世,體現了康家低調嚴謹的處事風範。
康百萬莊園主宅區的倒座院牆上的匾額內容上多為記錄康家的功名。敏銳發現當時漕運的重要性,發揮莊園門前的洛水河連接黃河的便利條件,使得康家資產不斷增加,富有「船行六河,富甲三省」之說,由於財富的不斷積累,康家也在不斷購置田產,獲得「良田千頃」的牌匾,展現了康氏過去的繁榮盛景。「義稠仁裡」、「輕財義舉」反映出康家樂善好施,具有良好的道德標準。
康百萬莊園建築屋身楹聯分別位於堂屋門、廂房門、垂花門等,內容上包括寫景抒情、教育子孫、抒發志向等。其中「庭有嘉蔭,室多藏經,天下事隨處而安,夢筆書忍字;卜得芳林,居成美境,田舍翁問心」通過描寫建築環境,以此來比喻前輩教育惠及子孫;「光前欲種書中粟;裕後還耕心上田」借楹聯內容來教育子孫要勤奮讀書,耕讀傳家;
「知禮儀孝高堂悌兄弟常廉讓;慎言語節飲食蓄道德能文章」則體現了康氏家族遵循儒家禮制文化,並以此作為教育子孫的道理;「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下潤無聲自強不息」,此聯取自《道德經》和《易經》中「乾」、「坤」二卦的象詞,展現了康家的做人做事經商的理念,潛移默化的教育子孫做人要不爭名利,有良好的品德,體現了道家文化中大德濟世、蘊而不露、正風正氣、堅韌不拔的處世態度和經商理念。
康百萬莊園的楹聯中體現了康家人做人做事經商的道理,也描繪了出了康家注重子孫的教育,這些內容所體現的也正是康家能夠繁榮世代的原因。
留餘匾
康百萬莊園建築物內的門罩、廳堂、立柱、牆體、窗欞、床罩等建築上也多有裝飾文字,這些裝飾文字不僅體現了裝飾的藝術之美以及裝飾工藝的精湛,更體現出舊封建地主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俗。
莊園主宅區的老院大廳內,掛有康家的「留餘」家訓匾,康家能夠富裕明、清、民國三個時期,與康家的家訓「留餘」精神息息相關。此匾是由當時鞏義的文狀元牛軒所提,外形上如同展開的書卷,告誡子孫後代要耕讀傳家;又如同旗幟一樣帶領子孫後代將家族發揚光大。匾額內容有四個「留有餘」,康家繁榮昌盛四百年的原因就是康家人的「留餘」精神,它是儒道文化的傳承,體現了康家處理人與自然之間,家族內部之間,與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官商之間的人生政治哲學。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