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照顧他人,而又不過多幹涉別人的生活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溫柔的人,尤其迷戀那種被別人照顧的感覺。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受到來自他人恰到好處的關懷。在這個冰冷的社會裡,沒有什麼比來自另一個人的溫暖更能讓人動心的了。
所以,會照顧他人,在他人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出現,無疑是吸引異性的一大亮點。但是,照顧,關心不意味著你就能夠隨意的去打擾別人的生活。
經常有人打著關心他人的旗號,不加節制的去幹涉他人的選擇,最後被別人厭惡。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之所以需要來自他人的關愛,是因為我們需要這些來完整自己。
但需要不是必要,我們通常很容易的能接受來自熟悉的人的善意,卻對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表示一定程度懷疑。
這便是我們潛意識裡認為來自熟悉的人的關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穩固關係的根本。但陌生人往往沒有這個介入因素存在,所以才會顯得不必要。
但即使你是熟人,倘若你給的關心過了度,做的事情過了火,那麼你原本所想要給予的反倒成了枷鎖,不僅禁錮了他的生活,也禁錮了你與他的世界。
無論關係有多好,都不忘記尊重
剛開始只是想知道你的名字,後來漸漸想知道你的往事,最後變得在你面前放肆。
許多人都認為親近便是沒有距離,可實際上,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要把握距離。
我們對身邊那些親近的人總是包有異於常人的包容度,對他們的底線一低再低。
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身邊這些人的存在,為了繼續保持這種親近關係,對很多事,即使很生氣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這也就間接導致了一些親近的人逐漸分不清自己的底線在哪裡,逐漸變得放肆開來。
等到最終忍無可忍之時,反倒又被倒扣一個帽子,說自己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現在怎麼變得越來越小氣。
其實不止是那些親近的人,我們對待剛認識的朋友,往往也是保持著一定的社交距離,心裡時刻有一個聲音提醒我們要對面前的人保持尊重。
但時間一久,這種聲音便變得越來越淡。
所以有時候為什麼我們的一些朋友會突然對我們發很大的火,也許不是因為你終於觸碰到他們的底線,而是他們對你讓步的太多,已經失去了再讓步下去的耐心。
懂得無論對什麼人,都保有最基本的尊重,這不僅是相處上的準則,更是道德上良好修養的體現。
懂得什麼時候該幽默,什麼時候要認真
總有人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在什麼境況下展示什麼樣的一面是門很深的學問,因為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鬧出笑話。
例如當需要你去認真的做一件事時,你卻開始賣弄幽默,這就會讓人覺得你很不可靠,沒有眼力。
是什麼時候就做什麼樣的事,這不單單考驗的是你的應變能力,也是在考驗你的情商。
懂得什麼時候幽默,什麼時候又該認真也是一個人成功把握自己情緒的側面體現,換句話說,這也是你成熟的一種印證。
畢竟多數人都想要的是一個成熟穩重的依靠,而非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