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一哭鬧父母就會滿足孩子的需求,慢慢的孩子也會掌握父母這樣的心理,覺得自己哭鬧就會成為父母的軟肋,所以在生活中也會經常通過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自己的目的,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讓孩子總是試圖挑戰自己的底線。
案例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視頻,裡面的一對母子可以說非常「剛烈」了,從視頻也可以看出,母子兩個都非常倔強,一個在地上打滾不起來,另一個站在一旁不理不睬,母子兩個就這樣在大馬路上僵持了好長時間,最後孩子看到媽媽沒有反應,只能順著臺階站著起來。
原來這一天媽媽帶孩子外出的時候,還有看到外面賣的玩具,就想買回家,但是家裡面類似的玩具也有很多了,寶媽就拒絕了孩子,但是沒有想到,孩子沒有達到目的就開始大哭大鬧,甚至還不願意跟媽媽回家,於是就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躺在地上不起來,媽媽也不慣著孩子的脾氣,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孩子的「表演」。
這一幕被傳到網上之後,網友們也是笑翻了,紛紛在留言區裡面留言評論,
網友一:敵不動我不動哈哈哈
網友二,來吧,展示!有些人總是走著走著就倒下了哈哈哈
網友三:支持寶媽的做法,孩子不能這樣慣著,我還治不了你了哈哈
分析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孩子撒潑打滾的行為,這也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關,如果在平時,父母經常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論孩子提出什麼條件,都妥協和退讓,這樣也會讓孩子抓住父母的把柄和軟肋,於是就經常會哭鬧,讓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還做出的行為。
如果父母無條件的妥協和退讓,只會讓孩子繼續挑戰父母的底線,這樣孩子也會經常出現少平息的情況,孩子越無理取鬧,所求的就越多,所以父母也要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怎樣做呢?
給孩子立好規矩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立好規矩,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不管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中,都要讓孩子遵守一定的規矩和規則,這樣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更能適應社會,更能在群體中生存,作為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該嚴肅的時候也要嚴肅起來,不能模稜兩可,更不能讓孩子哭鬧幾次就滿足孩子,那樣就前功盡棄了。
賞罰分明
這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做一些錯事, 這時候父母也要改明自己的態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給孩子一定的懲罰,在這裡不主張父母暴力的教育孩子,畢竟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如果動輒打罵,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但是處罰的措施還是要有的,父母也要嚴肅的處理,並且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
和孩子多溝通
父母的教育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在平時父母要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知道正確的是非觀,溝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相比打罵和訓斥更加有效,也容易讓孩子接受,所以父母也要重視溝通的重要性。
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