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德麗眼中
中德針灸有什麼不同
治療方式
德國人不是很能理解中醫裡的專有名詞,比如「穴位」。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頭疼卻要脫襪子,用針來紮腳。「我只好告訴他們,人是一個整體,頭和腳有關聯。」
治療環境
德國式的治療環境非常安靜,甚至會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病人放鬆,但在中國,卻好似熱鬧的茶話會。「這裡的人們愛聊天,病人也愛跟你聊天。」
26歲的德國姑娘安德麗Andrea,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習針灸。距離成都7600多公裡的城市埃爾朗根,是安德麗的故鄉,這裡的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醫學院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成都冬天溼冷,中醫大附屬醫院的針灸門診部裡,卻常常笑語暖陽,人們對這位高鼻深目的外國醫生充滿了好奇心。「你們醫術不是很厲害嗎?你為什麼要來中國學中醫?」「你是外國人,我不要你給我扎針。」……
「我現在的針灸水平其實還可以,有不少病人第二次也會主動找我給他針灸。」12月1日,在金牛區十二橋路37號,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十二橋校區,記者見到了這位外國醫生安德麗,中文說得算流利,笑起來很爽朗。算起來,她已經在成都呆了9個多月了。
結緣成都
少時生病被針灸治好
因成都有山來蓉求學
這個季節,埃爾朗根已開起了暖氣。
若單論人口,10萬居民的埃爾朗根是個小城,不如距離15分鐘火車車程的紐倫堡那麼有名。不過,西門子三大研發總部之一位於這裡。
安德麗攻讀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醫學專業5年了,這所大學臨床、教學以及科研領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然而,2016年2月,她選擇來到位於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習一年的中醫課程。
「我大概12歲時生過一場病,很多西醫束手無策,母親帶我去看了一位匈牙利醫生,他用針灸的辦法給我治療,結果好了。」安德麗說,那個時候開始覺得中醫和針灸很特別。
她原本打算在德國學習中醫,但是沒有環境和文化的薰陶,學習變得非常困難,「中國人說的『陰陽』、『五行』在德國都不好說,而且中藥也都是進口的,很貴。總之在中國學中醫要容易得多。」
為何會選擇成都?因為這裡不像北京、上海那樣是中國在世界的「代名詞」,又有山和熊貓。埃爾朗根周圍有山,有山的地方讓安德麗覺得親近,於是她在北上廣等多所中醫藥大學中選擇了成都中醫藥大學。
愛上成都
四次去大熊貓基地
成都的悠閒讓她吃驚
在成都生活的9個多月裡,安德麗去了四次大熊貓基地。因為成都跟埃爾朗根一樣,周圍有山,她選擇了在這裡留學。這片土地上聞名世界的大熊貓也讓她喜愛非常。
「我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有熊貓,但並不知道熊貓在哪裡。現在他們知道了,熊貓在四川,在成都。」安德麗說。
在埃爾朗根,她每天早上4:30起床,跑步然後讀書。若是在診所工作,中午只有20分鐘的休息時間。而成都悠閒緩慢的生活讓她吃驚。「這裡的人可以睡到早上9點,中午能慢條斯理地吃飯。」安德麗擠了擠眉毛,睜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現在,她愛上了這般閒適的日子。周末,去菜市場逛逛,買菜、做飯。偶爾,和朋友們去青羊宮、人民公園附近的茶館喝茶。朋友們教她打麻將,但她總是難以熟練,「太複雜了,我反應不過來。」她也去爬山,爬峨眉山看日出,想去青城山,然後因為兩國山的不同也有疑惑,「為什麼中國的山都修有可以攀爬的階梯,而我們那邊沒有呢?」
成都生活
洋味中文撞上四川話
「胸毛」「熊貓」傻傻分不清
來成都前,安德麗在北京語言大學進修過5個星期的中文,過了基本交流關,但一到成都,她的「洋味」中文撞上了「椒鹽味」的四川話,難免鬧點笑話。
有一次成都朋友操著一口四川話問安德麗,「你們是不是都會長『熊貓』?」安德麗一臉疑惑,「熊貓?我們沒有熊貓啊。我們的熊貓都是中國送來的,我們自己是沒有的。」安德麗的回答,卻又引起對方的疑問。「沒有『熊貓』?」「對啊。」幾番問答後,成都朋友指了指自己的胸,「沒有xiong(胸)mao(毛)?」
此時安德麗才恍然大悟,瞬間哭笑不得。「我以為是動物那個熊貓,原來是身上的胸毛。」類似的誤會也曾發生在學習中。針灸講穴位,其中在前臂掌側有一處則為內關。而每次和成都同仁說起「內關」,安德麗總要因為對方的「n」「l」不分弄得一頭霧水。「是『nei關』還是『lei關』?」安德麗聳聳肩,努力地分辨著這兩個音。
「現在我知道了,是這裡人發音有問題。講普通話的人也分不清楚他們說的呀。」就像到菜市場去買菜,老闆問「四個」還是「十個」,外省人總是不知所以,老闆只好無奈地用手比劃。
中醫在德國
很難理解穴位的德國人
越來越多開始接受針灸
西方人真能接受講究「陰陽」「五行」和「氣」的中醫針灸療法嗎?
「在德國,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針灸療法。」安德麗告訴記者,在德國,進口的中藥非常貴,針灸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對於腰腿膝蓋痛、偏頭痛這樣的症狀,相較於西醫療法,越來越多的病人願意選擇代替療法,即針灸來進行治療。
不過,人們並不是很能理解中醫裡面的專有名詞,比如「穴位」。在中國講「穴位」,人們能夠理解,但是在德國不行。「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我是頭疼,卻要脫襪子,用針來扎我的腳。我只好告訴他們,人是一個整體,頭和腳有關聯。」安德麗大笑,不過這種療法確實對緩解病痛很有效果。
除了治療方式中外有別,治療環境也有天壤之別。德國式的治療環境是非常安靜的,甚至會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病人放鬆。但在中國,卻好似熱鬧的茶話會。
「這裡的人們愛聊天,病人也愛跟你聊天。最開始我很難想像他們到底怎麼能得到有效的放鬆。不過現在我已經習慣了。還會跟他們一起聊。」安德麗說。
本版稿件採寫華西都市報記者 謝燃岸 楊晨 實習生 楊航(圖片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提供)
原標題:26歲德國姑娘成都學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