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8 調侃文史

古時候人們習慣用十二地支表示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個地支代表兩個時辰,合起來就是剛好一天二十四個時辰。

那麼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是戌時不要貪吃,子時不要貪色,卯時不要喝酒。要想弄懂這句話真正含義,首先要知道古時候人們所說的戌時、子時、卯時對應現在的具體時間。

戌時對應的是晚上七點到九點,子時對應的是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凌晨一點,卯時對應的是早晨五點到七點。那麼為什麼在對應的時間不能這麼做呢?有沒有道理?

戌時不貪食

古時候人們的娛樂方式還是比較少的,生活基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到了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時候,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的事的話,人們基本已經開始睡覺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基本就不會再吃東西了,因為吃太多會影響睡眠,導致身體不適,同時會給胃帶來負擔。因此古時候一般到了這個點,是很少再吃東西的。

一些偏遠的農村到了傍晚4點左右就開始準備晚飯了,吃完飯看一會電視,聊一下天基本也就準備睡覺了。不過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多,在大城市就比較少見了。現在人們流行吃夜宵,即使是凌晨也有人出來吃東西。所以許多人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子時莫戀色

晚上十二點左右,對於古時候人們來說已經是半夜了,但是對現在的人來說,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為什麼說「子時莫戀色」,其實是因為古時候人們睡得早,起來得也早,如果得不到足夠的休息,那麼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因此人們才會有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半夜三更應該是恢復精神的時間,此時陰氣旺盛,不宜涉陽氣,否則會虧損自己的身體,影響新一天的勞作,這是對人的身體是有害的。

卯時切喝酒

清晨起床的時候不適合喝酒,因為會給身體帶來負擔,長期如此會讓身體遭受危害。人一覺醒來,身體許多器官還未真正適應,如果這時候空腹喝酒,那麼會刺激到身體,給身體帶來不適。

而且新的一天剛剛開始就喝酒,可能會影響一天的工作,如果一不小心喝個酩酊大醉,那麼只能留在家裡休息,一天時間就荒廢了。所以古時候人們才會有這樣的說法,為的就是勸告後輩不要這樣做,畢竟喝酒誤事。

所以說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打破身體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生活。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點讚加關注!

相關焦點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啥意思?有道理嗎?
    說笑聲中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更是能引得大家激烈討論。比如大家常說的一句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在有的農民看來,蓋房一定要遵守,東高西低的規矩,所以東邊的房子要高一些才好。但在有些人看來,這沒有一點,完全是謬論,不值得參考!再比如說「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其意思說的是,房屋的大門不能正對著大路,這為路箭房。
  • 「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啥意思?有道理嗎?
    戌時不貪食戌時是晚上19點至21點,嚴格來講,已過進餐時間,應該是準備入睡之時,此時宜靜不宜動,以利正常睡眠,使全身器官得以放鬆。戌時不貪食若不得已而在此時就餐,也要儘量少吃,不可過飽。如果太飽,不僅會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使其得不到充分休息;還會因為晚上不幹活,飲食產生的熱量無處消耗,只得堆積體內,導致肥胖,嚴重者甚至影響壽命。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下句是啥?關於「時辰」有啥講究
    關於俗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其尖刻地批判,不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中國人對於「時辰」的各種講究儼然已成為一種習慣。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下句是啥?關於「時辰」有啥講究?「戌時不貪食」:基本上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古人,晚上很早便就寢了,更別提吃啥夜宵了。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值得一記
    而今天,給大家所帶來的「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它下半句更經典!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討探討。 上文中已經講到「十二地支」的計時法應該如何計算時間了,而這句俗語中所說的「戌時」指的就是晚上七點到九點這段時間。為何會說「戌時不貪食」呢?在古代,百姓們都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所以,在什麼時辰該做什麼事情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戌時不進食」它所說的意思就是:在休息的時間,最好不要吃東西。
  •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民諺、俗語作為廣泛流傳於市井之間的口頭語,很多時候都是父輩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下一代,代代流傳到今天。許多俗語都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遺失了,畢竟不像那些詩詞典籍,儒家學問能夠記錄預測。
  • 農村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是啥意思?老話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新生兒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三更不貪色,半夜不貪食」,包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包含了一個養生學的問題,如同道家說的過午不食一樣,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教育我們後輩,如何生活,少走彎路,所謂小話語大智慧,始終記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的真正含義就好!!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巨大的革新變化中,有一樣卻始終不變,那就俗語,它承載了農村人的記憶,更是反映了農村人的習俗以及智慧!雖說一些俗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們遺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仍煥發著燦燦金光,今天我們探討下這則俗語!前兩天,因工作之事,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忙碌了兩天後就匆忙的趕回,出村口,看到了村裡的幾位長輩嘻嘻哈哈的你一句,我一句在閒聊,我饒有興趣的前去傾聽,其中就聽到一則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經過長輩們的一番講解後,我猜恍然大悟!從字面上看,很難懂得其中的意思,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卯時不飲酒,酉時不打妻」農村的俗語,男人們要多看看!
    導讀:「卯時不飲酒,酉時不打妻」農村的俗語,男人們要多看看!文/更三農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故事,這些多是先輩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訓誡意義!其中也有很多的俗語,包含了先輩對生活,對農業技術的管理,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古人將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一個時辰。
  • 農村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土地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作為土地的使用者農民,在幾千年的勞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把祖先的智慧結晶傳給後世子孫,為了方便記憶,久之就成了言簡意賅的俗語,別看一句俗語的字數不多,裡面蘊含著先人的生活智慧,仔細品讀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什麼意思?值得一看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意思就是卯時不要喝酒,酉時不要與妻子吵架,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仔細品味,其中蘊含的道理還是值得後代去學習。一、不喝卯時酒先來看看」不喝卯時酒「吧,卯時是早上的五點到七點,古人認為早上剛起床,身體正虛弱,酒喝著十分傷身體,所以這句話是說在早上的時候不能喝酒。因為早上剛起床,在休息一晚上之後,人的生理機能還未正式開始運作,身體內的血液開始正常流通調節,如果這個時候喝酒就會上頭,不僅影響精神狀態而且對身體傷害很大。
  • 古代俗語:「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我們古代有不少很有意思的話,這些話都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概括了人會遇到的各種事情,也有的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所以非常值得一讀。自明朝後,那些比較有意思的俗語就被記載在了《增廣賢文》這本書裡,後來這本書經過明清兩代的修訂,已經越來越全了,其中不少句子我們都非常熟悉。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句,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下面就給大家解釋下。這兩句話後面其實還有兩句,原句則是:「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悽。」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其實原句也很好理解。
  • 農村老話「男怕戌,女怕亥」,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話「男怕戌,女怕亥」,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男怕戌,女怕亥」這個說法與十二地支和十二時辰有關係,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老祖宗的道理,有福之人都知道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老祖宗的道理,有福之人都知道文/宋宋生活中的俗語是非常常見的,這些數據也是經過了千百年的歲月,在民間廣為流傳。雖然簡短通俗,但是卻大有內涵。而且還運用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不只有吃穿住行,為人處世,還有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夫妻之間應該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人認為,能領悟到俗語中的道理,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中少走彎路,這也真是俗語的魅力之處。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的這句俗語是:「不喝毛卯時酒,不罵酉時妻。」這句話究竟是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男兒難得午時,女兒難得子時」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生辰八字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兒難得午時,女兒難得子時」,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午時和子時分別是古代記錄時間的兩個時間,現在我們是用阿拉伯數字來記錄時間,但是在古代卻是用12地支來劃分,人們將12生肖所對應的十二地支來平均劃分12個時辰,每個時辰所對應的是現在的兩個小時。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那個社會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還是非常先進的了。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
  • 俗語:「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喝酒罵人還要挑時間?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中除了有優美的詩詞歌賦外,還有許多通俗易懂的俗語。但詩詞歌賦對於廣大的勞動人民而言還是比較遙遠的,畢竟它不像俗語一樣是結合生活經驗用大白話總結出來的易於理解,因此許多俗語雖然沒被登記在冊也被流傳下來了,至於出自誰之口、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無從考究。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