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延遲退休」的問題炒得很兇,之所以這個話題能被熱議的關鍵點在於「多數人都感覺到國家養老金不富裕」,甚至已經有了「80後無養老金」的傳聞。近日曝出的#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無疑是對於這種觀點的一種直接反駁,2016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正式啟動市場化投資運營以來,累計投資收益額850.69億元!這個數據似乎也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的養老金缺口是有,但是解決的辦法很多」,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中國對於養老問題也愈發重視了。
多數人計算的養老金缺口過大或者說養老金不足的基礎是建立在繳納養老保險基數過低和領取養老金人數不斷增長的基礎上,這個算法是從基本數學邏輯來看的,只不過忽略了資本市場下可以「錢生錢」的底層邏輯
近10年來我國在職職工繳納養老保險人數增長不慢
開始之前跟大家分享一個基本邏輯:我國養老金繳納的主要群體其實是在職職工,雖然說這些年城鄉居民在繳納居民養老保險上開始「發力」,但是因為其繳納基數過低(一般就幾百一年)就不作為討論了。通過近10年來的數據顯示,我國在職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從2010年的不足2億上漲到如今的3億多人,基本保持著年平均增長1000萬人的速度。這個速度其實已經不慢了,但是因為我們已經過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問題,新增長的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員已經不能滿足退休(領取養老金)的需求,近些年來我國新增離退休人員數量都在800多萬。按照2-3個在職職工養1位退休人員來看,出現「養老金缺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1. 養老金會出現「缺口」這個問題國家層面其實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也是為何從2016年開始國家就積極推進「養老基金入市」的原因,利用資本市場環境實現「錢生錢」被證明是可行的。根據從2016年到2019年的投資數據來看,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資獲得的收益是可觀的,9.03%的投資收益率表現已經屬於不錯了
2. 從基本的數學邏輯來看,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增長趕不上離退休人員人數增長肯定會出現所謂「缺口」,只不過資本市場環境下數萬億的養老保險基金可發掘的價值很大。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從2016年就開始了,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8年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文要求分三批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可以預見的是,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入市也是一種必然。
養老保險基金入市確實是好消息
2019年我國的總撫養比(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非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已經達到41.5%,其中老年人撫養比已經達到17.8%,目前來看僅依靠人口政策變動很難短時間解決現實問題,通過資本力量來解決燃眉之急屬於一種不得已
面對老齡化社會過早出現產生的巨大壓力,勞動力優勢快速消失,國民產業結構調整仍需較長一段時間的情況下,通過金融市場來保證居民養老問題似乎就成為一種必然。這也是為何這些年國內資本市場改革始終沒有停止的原因,說句難聽的話「未來中國資本市場(股市)的情況基本決定了國民養老待遇的高低」。
1. 不否認要想根本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還是人口結構調整,不過這個前提是需要解決掉醫療、教育和住房這「三座大山」,在放開二胎後人口增長不達預期的原因也在於此。這些年對於人口結構問題學界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相信未來放開人口政策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哪怕放開了也很難快速解決居民養老問題。畢竟真正影響居民生育欲望的其實還是來自於生活壓力,任何物種在面對一個不適合的生存環境的時候都會出於本能的減少生育,更何況受過教育的人們。
2. 生活壓力不減少的情況下,哪怕進行再多的人口政策調整恐怕也很難達到預期,畢竟物質社會下人們都是「利己主義者」,因此寄希望於人口政策調整來解決養老問題本身就站不住腳。國家這些年對於醫療問題已經進行了深層次改革,目前來看醫療問題已經初步得到解決;教育和住房問題也在穩步推進中,以房地產為例:從2016年到現在為止國家堅持以「房住不炒」的調控從未改變過,而且2020年面對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國家仍然沒有放鬆調控。這些都足以說明了一個事實「住房問題國家已經在著力解決,教育問題很多地方也開始進行改變。」所以,解決養老問題的關鍵其實還是時間。如何能夠延緩養老問題爆發是當下必須要做的事情。
專注養老問題
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對於多數居民來說應該是一個「定心丸」,只不過這個規模需要更大,讓更多的老百姓積極參與到這個事業中來,僅有31%左右的繳納基數很難支撐得起未來的養老「缺口」
還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養老保險基金規模超萬億,但是我國目前離退休養老人數已經高達1.18億左右,人均不過10000元的養老金真的太少」。積極擴大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把這個「盤子」給做大,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才是根本。
鼓勵和吸引更多居民繳納養老保險是關鍵
1. 積極推動養老保險基金入市是一個「錢生錢」的辦法,可以暫時解決掉養老金緊缺的情況,只不過資本市場沒有一本萬利的。投資就是有風險,哪怕是國家層面的委託投資也一樣存在這樣的問題。過去幾年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確實收益頗豐,但是很難保證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後的情況。更何況真正養老問題集中爆發的時間點其實就是在10年之後。
2. 目前的養老保險繳納基數低或者居民、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其實就是繳費高、養老金低,而且繳納周期過長,解決掉養老保險這些短板問題其實就很容易吸引居民參加養老保險。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為何居民醫療保險目前國內參保率能夠達到95%以上?其實就是因為操作簡單,繳費低,帳很容易算明白。養老金的計算過於複雜且繳費過高的背後其實就意味著普及不是那麼容易。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城鄉居民可以自由選擇養老保險繳納,未來有沒有可能性改變現有的養老金領取條件(比如:必須累計交滿15年),其實是值得嘗試的(大家有想法也可以留言評論)。
3. 全民醫療的下一步就是全民養老,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關鍵還是得有足夠的基數作為支撐。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哪怕只實現了50%的居民(或在職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目前只有31%左右)也就是接近7億人,用這7億人的養老保險來養1-2億人,其實問題是不大的,所以說「養老金缺口」的實質其實還是繳納基數過低,跟放開計劃生育或者鼓勵二胎、三胎等關係不大,甚至從某些方面來說生育負擔甚至會減弱大家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綜上,#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基本養老金權益投資收益663.86億元#養老金投資收益率達到9.03%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但是面對即將或者未來會發生的「養老金缺口」僅僅只有通過投資註定無法滿足。至於很多專家學者提出的放開人口政策等長期來看或許可行,但是短期來說還是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居民繳納養老保險,將目前只有31%的繳納比例提高的50%甚至更高,那麼「養老金缺口」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