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伊始,許多新手班主任也明白建立班委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於是三八五除二確定了人選。班委們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各種問題出來了:有的班幹部寬以利己,嚴以待人;有的班幹部根本不具備領導組織能力,學生不服管教;有的班委會成員有自己的小集團,明裡暗裡為自己的集團「謀利」等等。等發現問題,再去給班委會「大換血」往往為時已晚,無序的班風班紀已經形成,新的班委可能要多花費幾倍的精力,才能扭轉這種局面,或者根本無力扭轉,全靠班主任「跑斷腿,磨破嘴」。到了這一時刻,班主任工作就徹底宣告失敗。
衡量一個班主任是否優秀,應該是這樣的標準:勝任的班主任是人在班級(在校),班級紀律很好;優秀的班主任是人不在班級(校外),班級紀律同樣很好。能達到這樣的管理水平,才是真正的班主任人選,才不會讓自己身陷各種班級俗務中,以至於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建立得力班委會,無疑是減輕自己負擔的好方法。那麼,怎麼才能獨具慧眼,選出自己將來的「左膀右臂」呢?其實方法也很簡單,這兩步只要走對了,你也能練就一雙「慧眼」。
第一步,先統計出班級裡最近幾年當過班委的人選,記住,是最近幾年,小學時候的不算,而且至少當過連續兩年以上的班幹部。走訪選出來的這些種子選手的原班主任,聽他們對該學生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的評價。還要走訪這些重點對象的同學,聽一下他們對他(她)的評價。聽起來很複雜,實際上不過動動嘴的功夫,這些曾經的班幹部的工作能力你就能瞭然於胸,然後結合評價選出出類拔萃的,一勞永逸,這麼做當然是值得的。
第二步,如果恰巧你的班級沒有當過班幹部的同學,那你也不要傻傻的讓學生進行投票選舉班幹部,年級越高,成績好行為好的學生越受排擠。投票選舉出來的學生,絕對是那些各個小集團的核心人物,或者是一些特立獨行的卻頗受學生歡迎的「非主流」,這些人進了班委會,班級不雞飛狗跳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