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去年年中被查出肺部有纖維灶,所以做了3次CT,聽人說,多次做會致癌,是真的嗎?「
「本人身體體質很差,體檢要求做CT,可是我擔心輻射會致癌,怎麼辦?」
……
拍片,查CT,很多人去醫院體檢看病的時候,都會被醫生建議做這些檢查,但是很多患者卻擔心「CT有輻射會致癌」而不敢做檢查。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CT檢查的確存在輻射問題
Ct檢查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發射X線,穿透人體再到達處理器形成圖像,圖像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檢查部位的情況,從而幫助醫生發現是否有病變。其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對頭顱、肺部、四肢等多個部位都可以很好的做出診斷。
但是它也有令人抗拒的缺點,那就是輻射。因為這種X線在穿透人體時,有的會直接穿透受檢者身體,有的卻會被受檢者身體組織吸收並積存與體內,如果短時間內多次進行該檢查,就可能導致大量的X線積聚在體內,給人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不過,我們也說了,是在短時間內多次檢查才會有傷害,一般而言,常規的體檢等屬於安全範圍。
有人擔心「輻射致癌」的問題,的確,曾有多項關於動物的實驗都證實了,如果長時間的暴露與輻射環境下,接受大劑量的照射,確實可能出現癌變。
但FDA官網曾有一篇文章內容顯示:正常人一生中得癌症的機率將近20%,而CT檢查的輻射劑量達到10mSv,才會提升0.05%的致癌風險,我們對照輻射劑量表就可以知道,偶爾進行一兩次ct檢查引發癌症的機率非常低甚至沒有。
而且臨床上,Ct檢查的輻射量一般都是固定好的,只要你聽醫生的話,好好配合,那就沒什麼大問題。
如果你接受的輻射量在上述安全範圍數值內,那就不要過度擔憂了。
做CT檢查注意事項:
檢查之前,需要把身上的金屬類物品摘掉,如耳環、項鍊、含金屬的衣物、手機、 錢包和鑰匙等,以免給檢查造成幹擾,影響檢查結果,也傷害身體。
檢查之前,多喝點水,以便充盈消化道及膀胱,利於診斷
有的部位進行ct檢查,需要禁食,比如腹部ct,需禁食4小時,膽囊需12小時。
檢查時,醫生會提一些要求,比如吸氣、憋氣等,要積極配合,如果很難受,要及時和醫生說明。
檢查後,可以多吃一些維生素含量比較高的蔬果,比如獼猴桃、胡蘿蔔、花椰菜,可降低輻射傷害。
CT禁忌人群
原則上,兒童以及孕婦是不建議做CT的,因為CT可能影響兒童的生殖、骨骼等系統的發育,或者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實在避不開,在醫生的專業操作和有安全防護下也可以進行,不必過於抵抗,給自己太大心理壓力。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儘量避免ct檢查,因為檢查用到的碘劑可和某些降糖藥發生作用,容易導致乳酸性酸中毒;還有就是腎功能不全、心臟病患者也不建議,以免帶來嚴重後果。
總結:CT檢查意義重大,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從CT掃描中得到的好處要遠遠超過潛在的風險,而且現在隨著醫學技術的提升,患者在進行ct檢查時受到的輻射量也是越來越小,所以大家不要過度擔憂致癌等問題而拒絕檢查,有必要就及時檢查。
參考資料:
[1]《CT輻射大嗎?會致癌嗎?體檢要不要做CT?》.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19-05-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