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佔卜還是娛樂?
在現代社會,星座更像一種娛樂甚至亞文化,而不像一種佔卜工具。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到街上去買一本關於星座運勢與另一本關於生肖運程的書,你會驚訝地發現:星座運勢的書,似乎更像一本娛樂版本的愛情預言與青春故事,而生肖運程的書卻像一本什麼不宜,什麼不能的老黃曆。
其實,星座原本也是用來佔卜的。只不過,在現代社會,真正的佔星師並不多,而真正想通過佔星來預測自己精確命運的人也不多。相反,塔羅牌這種工具已經部分地取代了星座的佔卜功能,星座更多地變成了娛樂工具,社交話題,準與不準反而變成了其次。
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大多數的年輕人更願意接收具有比較強烈的娛樂色彩與泛文化性質的星座,而逐漸疏遠了傳統的生肖文化。
2、共性還是個性?
還有一個原因,是與個性有關。
打個比方,你和自己的同班同學之間,如何區分彼此?是用星座,還是用生肖?
很顯然,我們不會問同學「你是什麼屬相的?」因為同班同學基本是同一個生肖,或者一個班上,最多是有三個生肖,個性差別並不明顯。
相反,按月劃分的星座,更容易區分彼此,成為大家平時的談資。因此,如果同時存在星座與生肖的話,同齡人很高喜歡討論前者而不是後者。
3、明確的吉兇,還是模糊的希望?
這是最扎心的原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最關心生死,因為生死是頭等大事。可是,因為對死亡這件事,大多數人很恐懼,所以我們就會有意無意地不去多提及。
然而,生肖佔卜,因為與傳統的八字算命結合在一起,它的佔卜命運,甚至論斷生死吉兇的色彩就很濃烈。再加上生肖佔卜師多是學八字的,這些人喜歡「鐵口直斷」,所以動不動就會以「某某生肖今年走大運」,「某某生肖今年有破財,有血光之災」來做結論。這樣雖然能夠勾動讀者的眼球,但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心理印象。
反觀星座,大多數的星座佔卜都是模稜兩可的,「近期會遇到一些波折」,「開銷比以往多了一些」,「最近要注意身體健康」,這些模糊但不痛不癢的文字,怎麼看似乎都有點對,也都不會讓你太過擔心,對嗎?
人們寧可要模糊的希望,也不要什麼鐵口直斷,這就是人性。雖然這一點很扎心,但,這就是人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