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徐露 華強方特要衝刺A股了。
6月底,華強方特在招股書中稱,擬募資13.55億元投向研發中心建設、動漫電影製作、品牌建設及推廣三大方向。
招股書信息顯示,2018年,華強方特實現總營收43.3億元,文化科技主題公園業務貢獻營收36億元,毛利率52.88%;包含特種電影和數字動漫的文化內容產品及服務貢獻營收7.2億元,毛利率84.44%。後者的高毛利率和強IP效應,成為華強方特接下來發力的重點。
根據國際主題公園主題休閒娛樂協會TEA和AECOM經濟諮詢團隊發布的2016-2018年《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迪士尼連續三年蟬聯第一名,年遊客量在1.4億-1.5億人次,華僑城和華強方特連續三年位於第四名、第五名,年遊客量在3000萬-4000萬人次。
迪士尼集團全球僅有12家樂園,而華強方特和華僑城運營園區數量分別在23家、13家,通過內容創新提升主題樂園吸引力已經成為國內共識。
華強方特從2014年來連續上映6部《熊出沒》系列電影,獲得26.68億元票房,是國內主流主題公園運營商中唯一一家有IP賦能的公司。但《熊出沒》以外,華強方特投資拍攝的《小雞不好惹》《蟲蟲鬧翻天》等動畫片沒有引起市場更多的回應。
《熊出沒》以前
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一年能為華強方特帶來多少收入?
除了電影、電視臺播放收入,還有來自騰訊視頻、優酷等新媒體渠道,以及IP授權的收入。根據公告,以《熊出沒》系列動畫片和電影為主的數字動漫業務2016、2017、2018年分別帶來1.51億元、2.08億元、3.19億元收入,年複合增長率45.32%。
此外,依託於動漫《熊出沒》衍生出來的實體公園「熊出沒樂園」,每落地一個就為華強方特帶來創意設計收入2.1億元。目前全國共有4個「熊出沒樂園」在建。
然而,在2012年《熊出沒》動畫片面世前,在華強方特主題樂園裡,體驗到的是各種不同的立體電影、4D影片,根據所處城市不同,它的主題可能是「飛越千裡江山」「牛郎織女」「火焰山」等。
漆黑的影廳裡,座椅緩緩升起,一副古代庭院撲面而來,隨著座椅擺動,房間內的陳設逐漸清晰,男女主角開始浮現……
與其他主題公園運營商以房地產、動物園、水族館為業務開端不同,華強方特的前身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集成,首次嘗試特種電影可以追溯到1999年,早期為科技館、少年宮、商業中心提供環幕4D影院服務。
直至2006年4月,重慶金源方特科幻公園開業,華強方特開始涉獵主題公園業務,在2010年蕪湖方特夢幻王國開業以後步入正軌,之後每年平均有2.3家方特主題公園開業。
截至2019年5月底,華強方特已建成文化科技主題公園23個,擬建設及建設中的主題公園21個。
每一個主題公園裡,都有成套特種電影設備售出,價格在6700萬-1億元不等,最貴的是「牛郎織女」主題,價值2.09億元。
根據每年在建公園項目數量不同,特種電影設備銷售分別在2016-2018年帶來營收7342.82萬元、6.71億元、4億元。包含特種電影和數字動漫在內的文化內容產品雖然只是華強方特整體業務中很小的部分,但卻分別代表了華強方特兩個階段的產品特徵,它們賦予了主題公園不同的風格調性,而且80%左右的高毛利率非實體公園業務所能企及。
招股書顯示,每出廠一臺特種電影設備,華強方特的營業成本在1472~1748萬元左右,而售價可以達到8700~10162.5萬元,特種電影業務毛利率一直維持在80%左右。而數字動漫業務成本主要來自員工工資,2016至2018年該業務成本分別為1932萬元、2946萬元、2517萬元。
招股書披露,丁亮、劉輝、郝炳錕、劉道宏、雲愛華、霍彩霞等方特動漫、方特研究院、方特設計院、方特創意院、方特智能負責人,同時也是華強方特集團高層。2016-2018年,華強方特的研發費用投入佔總營收比例穩定在3.8%左右,而據華僑城年報,其2017年研發費用約為1800萬元,2018年研發費用為0元。
輕資產之路
基於科技、文化融合落地的能力,華強方特目前的主營業務是為地方政府、地方企業提供主題公園創意設計、研發建設、運營管理的全產業鏈服務。
在十多年的主題公園開發運營中,華強方特自主投資、合作投資相結合,但因為自主投資一次性成本過高,2012年來,華強方特力推合作投資模式,目前已經落地9家合作投資方式的主題公園,正在建設中的21個主題樂園也均為合作投資方式。
每到一個城市,華強方特與當地有關部門和企業成立聯營企業、合營企業,佔股比例在49%~0.72%不等。在主題公園設計、建設階段,華強方特為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提供創意設計、特種設備,以及建設管理服務;待主題公園落成後,華強方特一般通過成立控股經營公司租賃使用合資公司所擁有的主題公園資產,獲取門票、餐飲、衍生品等園區消費收入。
2016至2018年,文化科技主題公園業務分別為華強方特貢獻營收31.28億元、29.69億元、36.04億元,其中創意設計和主題公園運營貢獻收入較高,是華強方特的主要收入來源。
以南寧東協神畫項目為例,華強方特和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遊區管理委員會在2015年1月合作成立了南寧東協文化博覽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寧東協文化」),其中前者持股2.08%,後者持股97.92%。
2016年,華強方特向南寧東協文化提供特種電影設備7176萬元,提供建設管理服務獲得收入781萬元;2017年,華強方特向南寧東協文化提供特種電影設備1.8億元,提供建設管理服務獲得收入480萬元;2018年,華強方特為南寧東協文化提供建設管理服務獲得收入348萬元。
直至南寧東協神畫於2018年8月開業後,華強方特和南寧東協文化又成立南寧方特旅遊發展公司,陸續取得主題公園運營收入。至2018年底,南寧方特旅遊發展公司淨利潤為2080萬元。
不同於建設管理服務單價較低,2016至2018年華強方特單個創意主題設計的價格分別為6700萬元、6700萬元、9560萬元,前文提到的「熊出沒樂園」總規劃設計因為包含了一般總規劃創意設計和遊樂項目創意設計,更是高達2.1億元。
華強方特2016至2018年分別向客戶移交了32、18、22個創意設計成果,分別實現收入12.68億元、6.95億元、10.73億元。而對應的成本分別為7430萬元、6816萬元、9857萬元。
主題公園運營收入雖然在華強方特總營收中佔比最高,其運營成本也是最多的。運營用地無形資產攤銷、演出費用、遊客中心人員薪酬等多宗支出,把該項目的毛利率拉低到35%左右,是華強方特主營業務中毛利率最低的一項。
其中,華強方特公司及子公司2018年底共有12445名員工,園區運營人員佔比53.79%。
此外,租金也是一大支出項,比如,根據大同方特與大同平城文化2016年6月籤訂的《資產租賃合同》,後者將其投資建設的大同方特歡樂世界整體租賃給大同方特,時限20年,前五年租金為850萬元/年。5年後,每年租金在850萬元基礎上增減上一年稅後淨利潤的20%。
園區運營低毛利之痛
迪士尼、環球影城、華僑城等主題公園運營業務毛利率普遍處在40%以上,而華強方特的這一數據為35%左右,對此,華強方特在招股書中分析,主要是由於公司缺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IP和品牌,以及公司主題公園主要位於國內二三線城市,較上述三家有一定的區位劣勢,和同樣耕耘二線城市的曲江文旅毛利率則較為接近。
據悉,目前華中和華東的主題公園業務佔華強方特主題公園業務總收入的60%~70%,地處蕪湖、安陽、青島、鄭州、洛陽等地的旅遊運營公司2018年淨利潤參差不齊,安徽方特國旅2018年淨利潤僅為26.91萬元,泰安方特旅遊2018年淨利潤為980萬元,嘉峪關方特旅遊2018年淨利潤1780萬元。
此外,華強方特的銷售費用居高不下,2018年達到9.8億元,比2017年增加2.6億元。其中,僅廣告宣傳費就達到3.4億元,同比增加1億元。隨著開業園區數量增加,華強方特為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大了在央視、江蘇永達高鐵等媒體的投放。
正因如此,華強方特把此次IPO募資的主要去向定為研發中心建設、動漫電影製作、品牌建設及推廣三大方向,分別投入4.3億元、5.4億元、3.85億元,著力提升品牌影響力、吸引並留住核心優秀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擴張產品線。
其中研發中心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華強方特在2012年獲得該國有土地使用權。動漫電影製作費用主要投向《熊出沒》第七、八部電影和《俑之城》第二、三部電影。品牌建設及推廣則主要為了維持主題公園曝光率,策劃相關活動強化遊樂氛圍。
招股書披露,2016至2018年,華強方特相關子公司享受重點軟體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等稅收優惠分別為1.18億元、1.19億元、1.25億元,華強方特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3.53億元、3.3億元、3.27億元。
在此稅收優惠和政策補貼下,2016至2018年,華強方特淨利潤分別為7.08億元、7.46億元、7.7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