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兩國的豺狼虎豹之心,世界皆知!
美國,因為其極其自私的國 家「性格」——只要對美帝有危害或潛在有危害——哪怕有可能取代其地位的也被視為是一種危害,均予以無情打擊,直至對手滅亡。這種國家性格令其對世界範圍內的幾乎所有國 家都進行了破壞和攻擊,即便是其同盟國也是要牢牢控 制住,別人只能望其項背做孫子,不能高於它。因此美帝不能理解中華文明所說的「和平崛起」,也不相信中華文明的「和為貴」思想精髓。遠的不說,就說近30年來,美國穿著紳士的外衣,幹了哪些「壞事」。
1990年8月2日,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給了美國以介入中東從而為謀取石油霸權利益的藉口。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以美國為首的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戰爭進行了43天,其中多國部隊38天高強度的空襲徹底摧毀了伊軍的防空體系,癱瘓了伊軍的作戰能力,最後100個小時的地面進攻全殲伊軍精銳。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誕生——這對美元的霸權地位形成巨大挑戰。而科索沃問題給美國提供了一個打擊歐元信心的藉口。1999年3月24日,北約19個國家中有13個國家(美、英、法、德、意、加、荷、挪、比、土、葡、西、丹)參加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為期78天。戰爭期間共投入飛機1200架,出動32000多架次,炸毀鐵路12條、橋梁50多座、民用機場5個以及大量基礎設施,致使8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南斯拉夫變得滿目瘡痍。而通過此次戰爭,也使歐元挑戰美元霸權的可能成為泡影。
「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名,於2001年10月7日發動了對阿富汗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與阿富汗作戰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以及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約國家,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為美軍提供了後勤支援並在戰後派遣軍隊駐紮阿富汗(駐阿韓軍在2007年發生韓國人質被綁架事件後撤離阿富汗)。此後,美國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進駐中亞,增加了對南亞及中亞局勢的影響力。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藉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美國政府宣稱有49個國家支持該軍事行動,但真正參戰的國家只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四國,丹麥政府宣布對伊拉克宣戰,並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美軍。日本等多個國家提供後勤支援。聯合部隊是由12萬人的美軍部隊、4萬5千人的英軍部隊、2千多人的澳大利亞軍隊和200人的波蘭軍隊所組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約5萬人的庫德武裝力量。美英聯軍先後向巴格達、巴斯拉、納傑夫、摩蘇爾、基爾庫克、烏姆蓋斯爾等十餘座城市和港口投擲了各類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飛彈500枚。4月9日,美軍入侵巴格達,薩達姆政權垮臺。戰後,伊拉克滿目瘡痍,暴力襲擊事件不斷,安全局勢動蕩不安。
2011年3月19日,美軍實施「奧德賽黎明」行動,位於地中海的飛彈驅逐艦巴裡號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美軍在這次行動共發射了110多枚戰斧飛彈。一場由利比亞本國人民引發的利比亞騷亂,經過一個多月的演變,演變成了法、英、美主導的多國部隊與利比亞的利比亞戰爭。
而當初英國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一系列優勢,所以很快就在各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不過野心勃勃的英國人並沒有輕易滿足,很快他們就又將目光轉向了其他國家。英國國土面積相對較為狹小,各類資源的儲備並不能夠長時間使用,所以英國人非常清楚要想有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擴大自己的領土。在此之前,廣袤的大海一直都限制著英國的發展。
但是蒸汽機的問世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對於彼時的英國人來說遠距離航行已經是易如反掌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人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殖民戰爭,最先遭殃的就是愛爾蘭,隨後英國人發現了亞洲大陸上有著豐富的資源,所有又將戰火燒到了印度,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英國就佔據了大部分的領土。
翻閱相關資料我們不難發現,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曾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得以倖免的實在是少之又少,這才有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而英國的強大也引來了很多國家的不滿,早在世界大戰之前西方就有很多國家和英國處於隊裡面,在大家的努力下英國才漸漸地走下了神壇。
19世紀中葉前後,以英國為核心的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用艦炮開道,打開中國的大門,強推以國家販毒為主題的「自由貿易」之戰。21世紀的今天,當中國依靠自身發展,真正成為國際自由貿易的主導者時,一些西方國家又反其道而行之,在很多領域試圖封鎖中國,關閉對華自由貿易的通道。一次次制裁的效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制裁效果還有可能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美國、英國出於自身政治目的,對此指手畫腳、橫加幹涉並試圖阻撓,妄圖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舉行公開視頻會議進行討論。中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絕大多數安理會成員均不支持美方提議,認為涉港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與安理會職責無關。安理會拒絕了美國無理要求,美方圖謀以失敗告終。
在要求聯合國安理會舉行正式會議討論「港區國安法」,卻被中國否決後,美國搞起小動作,又聯合英國在非正式會議上重提香港事務。
作為反擊,中俄現場批評了美國對黑人男子遭白人警察鎖喉致死事件及後續風波的處理。
之後,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通報了安理會「鬧劇」的結果:各方普遍敦促美、英停止幹涉別國內政,安理會未就此達成共識,未進行任何正式討論,美、英舉動草草收場,無果而終。
中方還不客氣地指出,美、英等國對香港事務的粗暴幹預,是中方推進香港國安立法的重要原因。希望各國致力於解決好自己的問題,自己病了讓別人吃藥,更是損人不利己。
而美國在國內一團亂的情況下,仍舊意圖充當「世界警察」,狂言稱,「我們是要採取值得敬佩的立場,『捍衛』數以百萬計香港市民享有和理應享有的人權與有尊嚴的生活方式……還是允許中國共產黨『違反』國際法,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香港人民?」
英國駐聯合國代理大使喬納森·艾倫(Jonathan Allen)在會議後幫腔,宣稱「這項立法可能會對中國依照國際法所承諾維護的自由產生限制。我們也非常擔心這將加劇香港地區的分歧。
針對美、英等個別國家關於香港問題發表的謬論,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予以嚴厲駁斥。張軍表示,美、英妄議香港問題,完全是顛倒黑白,中方堅決反對、完全拒絕。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涉港國家安全立法不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任何威脅,安理會不應以任何方式介入。
張軍強調,中國對香港進行管治的法律基礎是中國《憲法》和香港特區基本法,絕不是《中英聯合聲明》。對於回歸後的香港,英國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美國更沒有資格、沒有權利假借聯合聲明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美、英出於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赤裸裸地幹預香港事務,對暴力犯罪分子撐腰打氣,對香港特區政府威脅恫嚇,對香港發生的嚴重暴力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英等國對香港事務的粗暴幹預,是中方推進香港國安立法的重要原因。
張軍指出,美國一方面在世界各地濫用武力、搞單邊制裁、政權更迭,另一方面大搞單邊主義,接連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國際法律文書。這些才是世界動亂之源,這些才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真正威脅,是安理會真正應該討論和關注的問題。
張軍強調,我們敦促美、英等國立即停止幹預香港內部事務,立即停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做法,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到處製造麻煩。無論美、英說什麼,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幹涉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任何借香港問題幹涉中國內政的圖謀都必然失敗。
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英國決策者曾經相信,香港回歸後,英國在中國依然會有重大的商業和外交機會。當時的英方領導人以積極的態度和中國合作,解決了很多分歧,實現了香港的平穩回歸,達成了日後中英合作的黃金成果,脫歐之際的英國,如果為了盲從美國,受短視的反華政治勢力操控,撿起歷史上曾經被扔下的一塊塊絆腳石,只會損人不利己,再度給自己帶來大麻煩。
美國政客對國內國外騷亂場景的不同態度 ,對於國內騷亂舉槍應對,對於香港暴徒的恐怖行徑則舉雙手雙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