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著山東第一設計師集成店盛名,匯集了兩岸三地「大牛」品牌,被看做青島服裝業新模式試水之作……la dezajno,這個有著法式小清新名字的設計師品牌集成服裝店僅僅存活了3個月就關門停業。僅僅是個案還是宣告了模式的受挫?設計師品牌服裝在「進百貨」、「做定製」、「集成店」幾個向度艱難嘗試之後,還有什麼新招?近日,隨著 la dezajno撤出李村商圈樂客城,業內外再起喧譁。
境況:「名店」3個月就夭折
「黃金周去李村樂客城看了看,那家設計師店徹底關門了,門口的標牌都撕掉了。」昨天,家住海爾路的市民崔女士說,她曾在上海工作過一段時間,對那裡的設計師服裝店情有獨鍾,但是來青島後卻很少見。今年5月,看到第一家設計師集成店落戶青島的消息後一直關注,還專門去過一次,發現在裝修,這次去發現已經徹底關門了。「真可惜,還沒來得及淘幾件。」崔女士不無遺憾地說。
前天,記者趕到了李村樂客城二樓,看到毗鄰only、vm等專賣店的la dezajno已經關閉,門頭的店名也已經撤下。記者透過玻璃看了看店內,發現店內模特已經撤空,僅剩下原木裝修的收款臺,後面背景牆上清晰可見 「fashion designer」的字樣。
「這家店就沒正經開過,就算偶爾開開門也幾乎沒有顧客來。」在該樓層負責清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旁邊幾家店都比這個店生意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了解,這家店5月份短暫開門,8月就徹底關張了。從生到死僅僅存在了3個月。
操盤公司:業務調整臨時關店
記者隨後聯繫到了la dezajno設計師品牌集成店運作方,青島設計中創意文化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蔡先生。「公司內部調整,剛把這家店關閉了,過陣子再說。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下一步經營方向,有可能是退出實體店模式,轉向網絡銷售。」他這樣告訴記者。短暫的開業期間遇到了什麼困難呢?蔡先生表示,該店業績一直「不算很好,這裡面有營銷等各方面的原因。」他表示,7個與該公司合作的設計師都沒有問題,以後還會合作,也在一起探討未來發展方向。
在服裝零售業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經驗,那就是好店要靠「養」,開張後要做好賠3年的長久打算,3年後才能靠積累賺到錢。因此,開業3個月業績不好顯然不能當做理由。
樂客城相關負責人祁女士說,當初樂客城方面對這家店還比較看好,這是省內第一家設計師集成店,也是李村商圈第一家設計師服裝店,本以為能帶來些新意,結果很快失敗了。祁女士說,她估算這家店前期的裝修投入有十幾萬,當初和購物中心籤約合作3年,免1個月的裝修期房租。「裝修到期後一直沒交房租,最後要求退店,協商補了一部分費用。」祁女士說,設計師集成店的概念很好,可能是這家操盤公司運營經驗有限,因此草草收場。
規劃:曾經藍圖「高大上」
所有商業計劃書都有著宏偉的藍圖,la dezajno設計師集成店也不例外。作為2013年青島國際時裝周的一項重要活動,該店開業期間邀請到了多位臺灣、香港、大陸的服裝設計師到青,先是在服裝周發布作品,然後到該店開業剪彩,可謂「星光薈萃」。
「入住」該店的7名設計師產品中,有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陳聞的南歐格調、「針織女王」潘怡良的針織時裝、皺褶派大師許旭兵的皺褶品位、還有來自青島本土的設計師張一華的晚裝……這些服裝還大都是限量版,意在以個性和時尚吸引消費者。
該店的商業模式在青島也是首次出現。青島設計中創意文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蔡先生曾表示,設計師集成店是適應市場多方需求,追求共贏的商業模式,對百貨店、設計師、消費者都有益。他解釋說,對於百貨店一方,設計師集成店不同於尋常的專賣店 「千店一面」,讓人耳目一新;多個設計師品牌能形成聚集效應,作品豐富,吸引顧客停留的時間是普通服裝專賣店的3倍,有利於提高成交率。對於設計師的好處更大,通過統一式銷售,分擔租金、工資壓力,降低運營和管理成本,做成了單個設計師難以做成的事。對於消費者來說,則是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把設計師作品放到他們面前,讓設計師作品更加親民。
他還曾表示,ladezajno首店開業後,還準備繼續擴店,計劃進入華潤萬象城、百麗等購物中心。此外,還計劃在幾年內覆蓋省內重點城市。
這個藍圖是一紙空談還是仍在路上的夢想,時間和市場會給出答案。
各方點評
同行:設計師品牌更需要堅持
「培養品牌要花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不但要產品好、價格定位準,更要長期不斷地投入和堅持。」提起第一家設計師集成店在青島折戟沉沙, ITTZO(伊洲)時裝設計總監王燕連稱可惜,她說無論是進商場、做定製還是進設計師集成店,對於設計師品牌來說行得通的路比較少,都很難。作為青島高端女裝第一品牌,ITTZO此前走的是百貨店渠道,做的是「非定製」成衣,目前已經在青島、上海、成都、嘉興等地高端百貨店開設了十多家門店。結合發展經歷,王燕說,做品牌必須要「熬」、要耐得住寂寞,「春天播種、夏天施肥,秋天才有可能收穫。要養一個店,沒有兩三年工夫絕對不行,必須要做好打算賠幾年,後面才可能盈利。而做一個品牌投入的時間就更長了,十年八年能做到小有知名度就不錯了。」因此,她認為青島設計師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堅持。她認為,設計師品牌近兩年在青島開始崛起,不斷有新的品牌湧現,這是好事。但也有不少品牌剛出生就倒下了,「那是前期沒有考慮成熟,進入後發現困難比想像得大得多,有的連房租都掙不出來,只能退出了。」她透露,該品牌正在做百貨店以外、設在服裝產業園內的「設計體驗中心」,租金更低、軟硬體條件更好,她認為這樣是一個新方向。 經信委:繼續扶持設計師品牌發展
昨天記者連線了青島市經信委企業指導處馮處長,他也是青島國際時裝周有關負責人。馮處長告訴記者,他一直關注la dezajno店的進展,對於剛試水就關閉表示惋惜。「相信這是一個個例,一次試錯,近年來設計師品牌總體的發展趨勢是向上的。」馮處長說,2001年至今,青島女裝從零起步,目前已經發展到了上億元的體量,湧現出了20多個知名的女裝品牌,ITTZO、恩瑪秀丹、一華正紅、壹麟等最活躍的設計師品牌也有七八個。「放眼全國,發展設計師服裝肯定是以後的趨勢。」馮處長表示,今後該委還會從多個方面,針對服裝企業的特點推進政策扶持。首先是計劃建立一個服裝創意產業園,佔地二三百畝左右,打造一個服裝產業的智慧高地、創意高地。「有了這個產業園,就可以用免房租、貼資金的方式,把本土設計師留住。把全世界服裝創意人才引到青島。」另外一大問題是資金。服裝工業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需要大量資金,一方面資金投的又不是固定資產、生產設備,這使得現有的產業扶持資金「幫不上忙」。馮處長說,對創意產業應該有專項的扶持資金,多層次的資金支持,這方面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百貨店:對本土品牌信心越來越足
雖然第一家設計師集成店折戟沉沙,但青島百貨店、購物中心仍對設計師品牌懷有期待。「設計師產品雖然價格不菲,但代表了一種更高的需求,這個市場在青島正在出現。」樂客城祁女士說,ladezajno關店後,該購物中心仍然對設計師品牌店敞開大門。
「當下,本土設計師團隊的力量正在崛起,設計水平與專業素養也更加趨於成熟,與國際品牌的距離正在縮小。」陽光百貨營銷部策劃經理賀明說,陽光百貨作為國內高端百貨業,對本土品牌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以該店為例,一批出自中國設計師之手的本土品牌都有不俗的表現,如NE·TIGER、ITTZO、卡利亞裡、諾丁山等等。 他山之石:上海設計師集成店3年仍未賺錢
提起設計師品牌,就不能不說到上海。目前,上海是全國範圍內獨立原創設計師最集中的城市。用業內人士的話說,設計師群體有「千千萬萬」。在上海街頭,設計師品牌店早已不是什麼新生事物。不過,除了一些小型「買手店」能靠自身滾動發展維持外,大型的設計師集成店仍然在培育當中,實現盈利的還不多。去年有當地媒體報導,SEVEN DAYS落戶上海3年仍沒有實現盈利,仍在培育當中。樂觀的預期是在今年實現扭虧為盈。雖然沒有盈利,但這種新模式作為扶持本土設計師品牌的銷售集成平臺,仍一直被寄予厚望。有業內人士點評,10個設計師品牌中最多只有2個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專賣店,因此這種集成店模式被看做出路之一。
{連結} 設計師品牌對於高端消費群有吸引力
原創設計師品牌究竟有沒有市場?時尚傳媒集團今年年初發布的《2012 「中國·時尚指數」白皮書》數據顯示,在消費過中國設計師品牌的人群中, 97%的人同時擁有國際奢侈品牌,而在消費過奢侈品品牌的人群中,42.5%的人同時擁有中國設計師品牌。這項數據意味著,幾乎所有中國設計師品牌的消費群都消費過奢侈品,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設計師品牌對於高端消費群的吸引力。(記者 劉文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