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處女座,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沉著冷靜,愛面子,喜歡默默付出,內心溫和善良,不怕困難,無論付出多少都一定要做到最好。」
「我是獅子座,我霸道且控制欲強,偏執,具有雙重性格,喜歡裸睡,性格極端,強勢,愛整潔,外表強勢,內心脆弱孤獨。」
「我是……」
那麼星座分析到底有沒有依據,我們又是為什麼覺得它那麼準呢?
其實,星座分析有其合理的部分,它可以說是一門集天文學,統計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學科。它是人們數百年來,對同一個星座的人的特點的歸納總結,並不斷改進調整得來的一個符合大多數人的數據。根據統計學來說,人們的性格分布也大致呈正態分布,及大多數人的性格是符合某一特點的,而只有少數人不在這個範圍內。另外,再根據人們看所謂星座分析的時候的一些心理特點,便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換個角度看,在心理學上,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簡單的說,我們之所以會覺得星座分析很準,一是因為它用模糊,籠統的形容詞來概括大多數人的特點;二是因為我們人類會有盲從心理,只要我們覺得星座分析中有一點我們的影子,便急於把自己往這個星座裡靠;三是因為,可能有些時候那些星座分析只是說中了你的一個特點,但我們的心理上的放大作用使我們覺得這個星座裡說的所有特點都是我該有的特點,或者你本身也希望你就是這樣的人。最後,我們承認歷來出現的星座大家,佔卜大師打造出了他們獨有的一番天地,我們對這些玄學憧憬,感興趣,這些都造成了我們覺得星座分析很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