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普陀山之行,今天我們去普陀山東北角的善財古洞前去看看,這裡有個好玩的祈福活動,很有參與感。
善財古洞因觀世音菩薩的左脅童子善財而得名。古洞兩面臨海,庵後更為陡坡碧海,松阜起伏。前有青山為屏,鳥語花香。這裡遊客和香客眾多。
看一下這張導覽圖,在普陀山,你很容易得到這樣的導覽圖,你的酒店客棧或者農家樂裡都會有這樣的贈圖。初次上島的朋友有點蒙圈,這很正常。拿到手裡一張這樣的遊覽圖,我們看一下。普陀山是我國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國」之稱。普陀山從上到下的景區有佛頂山、法雨寺、梵音洞、普濟寺、西天景區、紫竹林、南海觀音。各景區間有接駁車,車票5元至10元每人次。
其實,很多老客並不選擇在島上過夜,從朱家尖碼頭大清早上島,一天也可遊遍普陀山。建議儘量乘坐景區的遊覽車,佛光山最好乘坐索道纜車,這樣的話一天可以走完絕大部分景點。
此圖是梵音洞景區的導覽圖,這裡也是景區遊覽車的一站,遊客很多。下了車,看這張圖會有點迷糊,不確定自己要怎麼走?其實,梵音洞、祥慧庵、善財洞和古佛洞等景點都在一個環線上,順時針或逆時針遊覽都可以,不必糾結路線。
古洞兩面臨海,庵後更為陡坡碧海,松阜起伏。前有青山為屏,鳥語花香。洞前靜立,細聞海潮聲至,遠近喧囂皆無。說是洞,其實非洞,是一條深約1.5米,寬約4米的石縫,頂覆巨石,平整如蓋。據記載,此洞初為善財童子棲息、應化之地。善財應化普陀,頗具神奇。
這裡狹窄的空間裡,很多人在排隊,不知道在做什麼?
不大的善財洞景區裡,人似乎都集中在這裡,隊伍的前面是一道通往右側院子的小門。好奇地想去小院一探究竟,被維持秩序的保安勸回。好吧,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那就排隊過去看看。
排隊行進中,途徑善財古洞的石碑,好好研讀一番。觀音寶殿西側有一石壁,壁前有洞,此即是「善財古洞」。洞高4米許,寬4.5米,深1.5米,巨石為頂,覆於其上。
大家都好奇地望向裡面的洞口。洞外觀其形,酷似龍舌。洞頂更有兩根石柱,形似龍角。遠遠望去,善財古洞恰如龍頭一般。
洞口形如龍口,洞前突起一石,平整如桌案,長3.5米,高寬各1.5米。跟周圍排隊的遊客交流,有很多懂門道的香客,給我們普及了一下這裡的標準化操作:第一步要帶來花生和旺旺仙貝,供奉到這個天然石頭桌案上,寓意(正財)財運旺。等拜完善財古洞後,再帶回家,財運也就跟著一起回家了。
第二步是事先準備幾張號碼比較好的百元人民幣,進古洞後,把錢沿洞璧摩擦一圈,聚財氣。據說,摩擦後的百元鈔最好不要帶走,或做功德,或花銷在與拜觀音相關的活動上。
是不是很有意思?看得出來,大家很喜歡這樣的互動活動,都饒有興趣,興致勃勃。
善財洞內石壁上精刻阿彌陀佛立像,左手託蓮臺,右手垂下,施接引印。兩脅鐫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立像,合稱「西方三聖」。右側供淨瓶觀音,緩傾淨瓶,普灑甘露,廣施娑婆。側壁刻有「觀眾生苦,慈航普渡」。左側供善財童子像,踏蓮臺,合十恭立,童真無邪,面露微笑,得大自在。旁供一祖師像,名字已無從考證,僅知其於古洞洞側建茅篷居之,為善財古洞建庵之始,今塑其像以紀之。
大家看來都有備而來,拿出嶄新的百元鈔摩擦洞壁。有個小夥兒身上沒有百元鈔,急得不行,後來靈機一動拿出手機,打開支付軟體的頁面,對著洞壁一頓掃,圍觀者皆嘖嘖稱奇。拜觀音也可以這樣與時俱進嗎?
排隊進善財古洞地的遊客和香客們井然有序,依次進洞祈福後,大家心滿意足地帶走古洞前石案上供奉的花生和旺旺。
善財古洞因為供奉善財童子,所以有招財進寶之意,最早的時候福建香客和東南亞華僑香客都要到這裡求財,現在各地遊客,特別是做生意的,都會到這裡來求財。
待續,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