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說,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好劇了,我深有同感。看完《狼殿下》之後,我有兩個最深的感觸:
很多答案是需要時間才能得到的:在《狼殿下》這部劇中,狼仔與星兒經歷過誤會、理解、救贖、對立和放下(成長過程),終於深刻感悟到,錯過的時間已回不來。而這些成長的必經之路,那些在冥冥之中就註定會發生的事情,該來的一定會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渤王和摘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懷念狼狩山上那段兩小無猜的日子。長大以後,他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各有需要去承擔的責任。很多人認為,我們小時候之所以會覺得「不容易」,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長大,沒有強大的能力,沒有豐富的資源,可只要我們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容易。然而當我們真正地感覺到「不容易」時,卻是在我們長大以後。故事以溍煬兩國分庭抗禮為背景,始於狼狩山上有狼怪的傳說。位於狼狩山下的奎州城城主之女摘星郡主,她為了遏制吃狼肉的歪風,與相識一年多的好朋友狼仔設局,裝狼怪嚇人。
摘星用計讓素來不合的兄長下令封山,沾沾自喜之時,殊不知她的天真,早已埋下日後冤冤相報的種子(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改變了人生的走向)。
1、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星兒逞一時之勇,自認為聰慧過人,見不得父親馬瑛被都尉羞辱,借狼與狐狸的動物習性回懟,公然得罪都尉。此時的她,殊不知與狼仔相愛相殺的種子,已悄然萌芽。
小不忍則亂大謀,逞一時之能,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汪總管為了保護摘星,保護馬府上下,不得不答應都尉,上狼狩山抓幼狼做藥引,自此引發一樁又一樁地「你死我活」。
2、孤獨感只是藉口,佔有欲才是始作俑者
星兒為了尋找娘親喜歡的女蘿草,不小心闖入狼的世界。因為內心深處的孤獨感,星兒和狼仔成為彼此最重要的存在。再要好的兩個人,總有一方稍顯強勢(星兒)。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試圖侵入別人的領地,期望搶佔很多人的心智。有時仔細想來,內心深處的孤獨感只是藉口罷了,真正的原因,怕是連自己都理不清的欲望。
3、未成年的世界有人心疼,有人原諒
初次下山的狼仔,想給摘星帶一串糖葫蘆。他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不懂什麼是錢,直接就拿走了糖葫蘆,被誤以為是來偷東西的。
但因為狼仔還是一個孩子,賣肉包子的阿婆心疼他,願意幫他解圍。而賣糖葫蘆的大叔也不想傷害到他,願意原諒狼仔。可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要學會心疼自己,與過去的悲傷和解。
4、信任的力量,有時很強大,有時微不足道
星兒是相信狼仔的,但她明白,如果整個奎州城都不相信狼仔,她也沒有能力保護他。有些話說出來很傷人,但星兒是善意的,她希望狼仔離開狼狩山保命,因為相信的力量有時微不足道。
而有些話看似很有道理,卻是楚馗布局已久的陰謀,他要渤王相信,大皇子的犧牲與馬家軍有關,希望渤王做到「血債血償」。渤王相信楚馗,才深陷於陰謀之中,逐步淪為楚馗的徵戰工具。
5、眼見未必為實,事實未必重要
眾人聽到夏侯義一聲慘叫,匆忙趕到事發現場,看到夏侯義被殺,狼仔破窗而出,便認為狼仔殺了夏侯義。摘星為保護狼仔,提出疑慮,可眾人不為所動。對馬瑛來說,事實沒有摘星的安全重要。
雖夏侯義被殺一案最終真相大白,馬瑛看出皇帝對狼仔略有興趣,不願摘星再陷其中,以免衝動而觸怒龍顏。儘管馬瑛相信狼仔並非惡人,出於保護摘星的想法,仍阻止摘星救狼仔。
6、有心之人全無不解之謎
狼仔與星兒分開整整八年,已成渤王殿下和摘星郡主,各自成長。渤王回到奎州城,解出郡主留在小店裡的字謎,店家感嘆到:有心之人全無不解之謎。一幅字謎,實為「掛念」。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倘若我們有心要解決一項事情,總能找出很多種方法。即便我們有時處理事情的方式缺乏智慧,但只要有心,再困難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7、時間會改變一切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狼仔成了世人害怕的渤王,星兒也比從前更加聰慧,更加膽大妄為。縱使馬婧將當年狼仔與星兒的誤會解除,他們兩人也再難回到從前。
渤王說,狼仔回不去了,星兒也別抓著不放。時間會改變很多事物,我們也會改變。最好的狀態是隨著時間往前走,接受自己的改變,是成熟的表現之一。
8、成年人的世界裡,懂得面對現實
渤王看似冷酷無情,眼見紅兒性格孤僻,與其像她父親那樣安慰說,終會有朋友的,還不如給予她壓力,逼迫她強大起來。
摘星經歷被滅門慘事,渤王未給予任何安慰,只是教會她學會面對現實,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長大以後,我們要學會勇敢,學會面對現實,讓自己變得獨立,變得更強大。
9、任何一處地方都有它的規矩
摘星住進渤王府,便需要了解渤王府的規矩。溍國也有溍國的規矩,溍王以仁義治天下,不允許在市裡騎馬,以免傷及百姓。
任何一處地方都有它的規矩,無論我們去到何處,先要熟知所到之處的規矩,繼而遵守它。即使有些地方的規矩比較嚴苛,但再嚴苛的規矩也有它存在的道理,遵守亦是尊重。
10、活著才能戰勝最後的敵人
楚馗設局讓摘星主動請命出徵,實則想一舉殲滅敵人與馬家軍。渤王雖不忍傷害摘星,終究皇命難違,深知只有摘星變得強大,才有可能保護馬家軍(家人),逐嚴厲訓練她。
一番提點之後,渤王只剩一件事,要交代摘星:活著。無論處境變得多艱難,無論發生什麼狀況,無論敵人是否像渤王這樣難對付,都要活著,活著才能戰勝最後的敵人。
11、親人之間沒有隔夜仇
疾衝因一場戰爭失利,失去很多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而深感愧疚,逐放下溍國世子的身份,成為賞金獵人,行走江湖,賺取更多的銀兩來照顧這些故去將士的遺孀。
溍王本該嚴懲疾衝,但作為親人,自然願意為疾衝承擔不好的結果,親人之間沒有隔夜仇。於公,於私,疾衝是溍國世子,也是溍國子民,心懷天下之人懂得包容的意義。
12、隱忍是一種智慧
摘星自幼失去母親,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也經歷過失去最要好的朋友之痛。長大以後,摘星為了馬家軍不得不答應皇帝賜婚,不得不在有目的性的婚姻裡學會隱忍。
槍打出頭鳥,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對錯不再重要。而在利弊面前,我們無需在意孰是孰非,有時以退為進,懂得拿捏分寸,學會隱忍,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13、沒有誰生來勇敢
摘星經歷過三重身份的轉變,由天真、善良的星兒,到馬家軍需要的摘星郡主,再到前朝皇女,像極了職場成長的三個過程:工作,事業和使命。
我們在職場上,都是由打工的心態,走到擁有一顆事業心,再到肩負使命的高度。沒有誰生來勇敢,摘星只想做一個普通女孩。然而,使命終究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14、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摘星為了讓渤王答應,對寶娜公主隱瞞賜婚一事,先是向渤王曉之以理,道清借兵的重要性。眼看渤王不為所動,摘星又以渤王垂涎已久的索敬真跡動之以情。
這恰是談判的技巧,我們都聽聞許多道理,但光是眾人皆知的道理,是很難打動人心的。二者相輔相成,若只是動之以情,而不講道理,亦難說服對方。
15、沉默是金
星兒為了替狼仔辯護,查明夏侯義被殺的真相,惹得皇帝忌憚,認為她非池中之物,不容小覷。在寶娜面前,摘星不斷露出自己的聰慧,不巧暴露了自己絕非廚娘那麼簡單的身份。
我們有時愛表現,反倒惹來是非,聰明之人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很多事情不是不懂,只是我們不想懂,明明懂得卻不想說出來。因為說了也未必有用,還不如保持沉默。
16、為自己而活
與狼仔分開的八年時間,摘星一直活在愧疚裡。她意識到,如果不把狼仔放下,或多或少會傷害到與父親的感情。慘遭滅門後,摘星為了馬家軍而活,就算過得不自在,也願意為了馬家軍而隱忍。
摘星得知馬家慘遭滅門是楚馗的陰謀,幾經波折而投奔溍國,為了復仇而活。我們的一生何其短暫,不如發自內心地做每個決定,不困於諸多顧慮,為自己而活。
17、良配未必是摯愛之人
至今仍覺得,雖狼仔與星兒自幼相識,可惜二人身份懸殊,縱使沒有家仇國恨,實難廝守一生。最真摯的感情,未必能成為良配。
溍國世子與前朝皇女的身份,疾衝與摘星郡主遙遠的相似性,實屬良配。可惜,即便良配未必是摯愛之人,感情有時也分先來後到,這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
18、註定這一生沒有朋友
萁山上,渤王對疾衝說,他這一生註定沒有朋友。被狼養大的狼仔只有星兒這一個朋友,可惜還是因誤會而失去彼此。
在成為渤王的日子裡,儘管他本性善良,卻不得不在殺戮中成長,沒有真正的朋友。我們如是。越長大,看似朋友越來越多,但可以真心相待的人卻越來越少,交淺不宜言深。
19、惜取眼前人
摘星說,人生苦短,命運難測,我們誰都不知道下一刻將會與誰道別。疾衝與摘星緣薄,他懂得成全與放下,這瀟灑的個性,與狼仔、星兒恰恰相反。
還摘星自由之後,疾衝不拖泥帶水,最終看到寶娜公主對他的用心,選擇與寶娜公主攜手浪跡天涯,惜取眼前人。
20、白駒過隙,莫浪費時間
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青春一眨眼便不再,白駒過隙,我們不要為了瑣事浪費時間。渤王與摘星用了九年的時間,經歷過離別、誤會、救贖、憎恨、相愛,終於懂得珍惜。
有些感情可以重來,有些事情可以重做,就連我們自己都可以重塑,唯獨時間一去不復返。故而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
21、擁有自己的處世智慧
史總管對疾衝說,沒有必要拿自己的人生和別人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智慧。摘星活成了畫裡漂亮的飛鳥,這是她的宿命。如果強行把她(飛鳥)帶走,這幅畫就不再漂亮。
不必評價他人的活法,是利是弊,是對是錯,他們有自己的處世智慧,有他們的不得已,有他們的自由,一切不過是因果的關係。無從比擬,理應各自安好。
寫在篇末,借白巖松的一句名言:
其實你是活給自己看的,沒有多少人會把你留在心上。
很多答案是需要時間才能得到。我們小時候想不明白的一些事情,長大以後,終會在經歷中明白。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我們享受這種「不容易」背後的榮耀時刻,無畏且無所畏懼。